科技賦能“新”時間——為產業設計未來

--第十七屆中國鐘錶高峰論壇

2019年6月21日上午,第十七屆中國鐘錶高峰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9號館時光劇場隆重舉行。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司司長高延敏;中國鐘錶協會張宏光理事長;深圳商報總編輯丁時照;深圳市鐘錶行業協會長、深圳時間文化周創始人、籌委會主席、朱舜華;深圳時間文化周執行主席楊景雯女士;香港鐘錶業總會孫大豪主席;香港錶廠商會林偉雄主席;廣東省鐘錶協會陳紅弟會長;山東鐘錶協會朱長虹會長;福建鐘錶協會蔣莘會長;漳州鐘錶協會邵躍明會長;上海鐘錶協會蔡輝明祕書長;廣州鐘錶協會許教元執行會長等出席。本屆論壇“科技賦能”成為各方聚焦的熱點,海內外鐘錶大咖、時尚界精英以及主流媒體,現場圍繞“新人類、新數據、新鍾情、新媒體”四個維度,分享科技如何為產業的升級與創新賦能,剖析深圳鐘錶產業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商業發展新機遇。中國鐘錶高峰論壇是由深圳市鐘錶行業協會發起的業界高級研討活動,被譽為“中國鐘錶行業理念之源”。

科技賦能“新”時間——為產業設計未來

合影

朱舜華致辭:尊敬的高司長、各位嘉賓、各位來賓,很高興今天又跟大家見面了。正如我昨天跟大家講的,鐘錶高峰論壇創辦於非典那一年,也是想探討行業在危機的情況下如何面對困境,如何面對未來進行研究,所以這麼多年我們請了很多的學者、專家參與到我們的活動裡面,今年我們更重要的是面對新環境下,如何讓科技為產業進行賦能,我們期待今天的講者給我們分享他們的智慧和力量。再次感謝國家工信部和深圳市工信局的領導,以及各個政府部門對我們的支持和幫助,謝謝大家!

高延敏致辭:很高興參加第二屆深圳時間文化周和第十七屆中國鐘錶高峰論壇,首先我代表工信部消費品司對本屆論壇的舉辦表示祝賀。中國鐘錶論壇已經舉辦了17屆,作為一年一度鐘錶行業的盛事,始終堅持行業發展理念之源的宗旨,努力為行業發展探索新的方向,鐘錶是時間文化的強者,以最直接的方式體現和傳遞了時間,隨著時代和技術的變化,鐘錶的形成內涵不斷地演變,導航系統等等也通過智能可穿戴產品融入日常生活當中,也融入時尚的奢侈品中,與時間相關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本屆高峰論壇繼續堅持“設計產業未來”相關議題,緊緊圍繞產業的關鍵詞來展開,議題精彩紛呈,從不同角度探討了鐘錶產業未來發展的不同領域,專家們將會有精彩的演講和見解,同時也會共聚圓桌討論,為大家探索在數字經濟時代下的科技時尚,尤其鐘錶業的發展趨勢,會有一些非常獨特的見解。今天深圳市鐘錶行業協會第14屆理事會也將藉著高峰論壇之際舉行就職儀式,在此我也衷心祝願上述活動都能取得圓滿成功,為產業發展助力。最後預祝第二屆深圳時間文化周與第十七屆中國鐘錶高峰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四大領域專家探討科技為產業賦能

“新人類——兒童智能錶帶來的新機會”

科技賦能“新”時間——為產業設計未來

深圳市智能穿戴產業聯合會副會長、深圳五洲無線技術有限公司劉慶龍分享

劉慶龍:從兒童智手錶的當前市場現狀,分析科技的飛速發展下,傳統行業應當如何完成做貨思維到用戶思維,從功能思維到體驗思維轉變,如何以多樣化的產品形態服務於需求背後最心的心理需求。我總結了幾個詞,這幾個詞都非常關鍵,第一是“時間”,我認為時間是傳統鐘錶行業創新最大的點,第二是時尚、第三是時代,如果我們能深刻掌握時間、時尚、時代,這是鐘錶行業轉型的核心或者是內涵。另外一個是製造、品牌、渠道的涅槃,我真誠地希望傳統鐘錶行業能在製造、品牌、渠道三個角度涅槃。

新數據-魔鏡解祕消費大數據

科技賦能“新”時間——為產業設計未來

形象力文化創意工場首席運營官邱兢分享

邱兢:大數據分析是用來把握趨勢的,是一個大的抓手,對於每個品牌和企業來講,還是要苦練內功,發掘自己的微數據和精準數據。對於企業來講,我們認為比較重要的一個點是數據的整合分析能力,單一數據沒有太大的作用,我們一定要把這些我們採集和分析的數據,跟已有的經營數據進行整合,從而給我們帶來價值。另外一個是我們在過去的很多項目中看到的非常關鍵的點,對於企業往智能商業的方向發展的時候,人是最重要的,畢竟工具和平臺是死的,你可以選擇不同的平臺,選擇不同的工具,但對於人來講,一個企業高層要有數字化的思維,在中層以及在執行層面的人員,他們同樣需要對數字化要有很深刻的理解,我們要有這樣一個敏捷的組織,才能保證企業能夠從這裡走到未來想走到的方向。

時鐘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科技賦能“新”時間——為產業設計未來

中國鐘錶協會收藏委員會副主任汪孟晉分享

汪孟晉:作為時鐘產業,我們國家的產量佔世界的93%左右,首先我從出口的狀況來進行分析,石英鐘是出口鐘錶中佔比最高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8年,石英鐘的出口是逐年下降的,下降的幅度是18.63%,淨減少6000萬隻,2014年是3億多隻,到2018年的時候,2億多隻,需要引起行業的重視。機械鐘的出口量也是大量的下降,從2014年的454萬下降到2018年246萬。機械鐘出口主要的國家是中國和德國,德國是出口高檔的鐘,我們出口的是低檔的,這5年的數字都是下降的,總體來講下降了一半,淨減少了208萬隻。機械鐘下降的原因到底是現在生活方式的改變造成機械鐘的邊緣化,還是低檔機械鐘的生命週期已經到了盡頭,需要認真地進行分析。

下面看一下世界的鐘的情況。世界時鐘的檔次我們分了4檔,第一檔是豪華機械鐘,價格1000美元以上的,最高檔的機械鐘只佔0.5%左右,主要是由德國、瑞士和英國這三個國家生產。第二類是高檔鍾,這類鍾是500美元以上到1000美元,它的市場佔比是4.5%,主要出口是德國、瑞士和英國三個國家,再下來一檔是中檔的,有機械鐘、石英鐘,價格是50美元—499美元,這類的生產國家有德國、日本、中國、中國臺灣,佔比有12%。最下面一檔是低檔的石英鐘、機械鐘,主要價格是50美元以下,主要的生產國是中國和印度,這就組成了世界時鐘生產的組織。

我們再看2018年的情況,我們的平均出口單價,德國的機械鐘是258美元,日本的掛鐘是24美元,日本的檯鐘是12美元,中國的機械鐘是10美元,中國的石英鐘是3美元。因此從這張圖表可以看出來,我們的鐘的檔次絕大部分是比較低檔的。

從需求來看,高檔的需求是200萬隻左右,中檔部分是6000—8000萬,低檔的部分是3.5—4億隻。

從發展的態勢來看,高檔的小幅增加,中檔的增加,低檔的萎縮。從品種定位來看,機械鐘在高檔發展,中低檔的主流是石英鐘,低檔的機械鐘在萎縮。還有主流款式,多種材料、外觀簡約、新穎大膽的。營銷方式方面,中低檔主要是線上,高檔的還是以實體店為主。

再看看中國市場的時鐘需求分析。這個圖大致畫了一下,越往上面的是時尚,越往下的是傳統,橫軸是價格線,從50元人民幣到1萬元人民幣,中國大致有4個消費群體,一是學生,二是白領,三是藍領,四是富裕群體。他們所處的位置是不一樣的,學生群體喜歡時尚,價位是幾十塊錢到200塊錢左右,藍領群體從三四十塊一直到兩三百塊錢的範圍,這個群體的體量比較大。白領群體更加偏重時尚,需求方面還在逐步發展。富裕群體的需求大,我們的供應少,就是我們自己做的比較少,主要是依靠進口。當然富裕群體現在增量也很大,所以白領和富裕群體是我們下一階段的主要方向。

從圖表分析了學生、白領、藍領、富裕群體大致的情況。

從各個品種來看一下進口的情況。我們的高檔需求這部分都是進口的,雖然進口量不是很大,但是進口的金額比較高,去年我們的機械鐘進口有480萬美元,進口了1.7萬隻鍾,單價是282美元,平均零售價是7680元人民幣。石英鐘我們花了1396萬美元進口了122萬隻,單價是12美元,零售價大概400元左右。實際上這些鍾也是在中國生產的,日本很多的鐘都是在中國生產的,他們基本上不做成品鍾,都把訂單下到中國來進行生產。我們也進口了很多鍾心,機械鐘心進口了4.5萬隻,花了328萬美元,單價是72美元,零售價是1980元人民幣。我們買了機心不能到老百姓手上,一定要經過外裝的加工,最後形成成品鍾,所以機械鐘心加上機械鐘的數量就是我們去年進口的機械鐘的總量。這也說明目前我們的高檔鍾、豪華鍾都是要依靠進口的。

從這些數據也體現出來富貴鍾需求呈現藍海。所謂的富貴鍾就是我們講的高檔和豪華鍾。我們估計在中國每年進口450萬隻的體量的情況下,進口占了9%,估計高檔需求將持續穩定的增長。根據裝修行業的數據,我們每年裝修房屋達到4350萬套,其中精裝修1100萬套,由此推算中高檔的時鐘的需求巨大,但我們行業在高檔、中高檔的鐘表發展上舉棋不定、準備不足。事實上我們行業在生產要素、技術水平、配套能力上具有優勢,某些國外大的品牌都在我國加工生產,而且都在靠近深圳附近,也就是在東莞和深圳這些區域,中高檔時鐘主要集中在這些地方。

下面提幾條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三化:都市化、時尚化、裝飾化。

第一是都市化。我們的需求已經都市化了,大量的數據表明,都市化的發展比較快,都市化給我們帶來了幾方面的考慮,一個是催生增量需求,都市化的情況,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聚會,都有時間支配,因此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用時鐘的時間更加多了。瑞士有個鐘錶專家有個說法,一個人每天要看16次時間,這16次又分成三個類型,一種類型是看手機、看電腦就可以解決了,還有一種是必須要看牆上的鐘,因為牆上的鐘有一個角度,這個概念已經深入人心,手機剛出來的時候,有人就說手機會取代鐘錶,鐘錶會沒落,是夕陽產業。後來瑞士的厲峰集團花了1000萬做了一個調研,調研的結果是以後兩者在使用的習慣上會共存,現在幾年過去了,果真是這樣,手錶就不說了,這裡光說鍾,它也是會催生增量需求的。還有一個就是提升檔次,因為在都市生活,他比農村生活更講究,環境的改變就要有品位,有品位就要有檔次,對鐘的檔次要提升。還有一個是增加品種,都市華以後有很多公共建築,比如說車站、碼頭、地鐵、建築物等等,這些地方的需求會逐步增大,而且增量也很快,這是新增加出來的。還有一個是激活存量,因為你的環境改變,都市化以後,存量的規模也很大。國家統計局有一個數據,從2018—2020年有5200萬人要落戶到城鎮,對商品房的剛性需求有1280萬,平均到每年有427萬套房,這些從農村搬到城市裡的人,也是有很大的需求,他搬了新房子以後家裡要有時鐘,這也是一個存量。

第二是時尚化。我們的鐘和國外高檔的鐘相比,在時尚化方面還比較差,一個是縱向的,還有一個是橫向的。別的行業時尚化很快,像電子行業,它的時尚化發展很快,鐘錶這個傳統行業時尚化的速度很慢。現在我們的鐘分兩個情況,一個是高檔的,它是比較傳統的,但是低檔的快速時尚化。時尚化還要講究個性和品位,再加上有正能量的價值觀,時尚化主要解決從需求的角度,讓企業認真分析,根據客戶的需求來制定對策,我在鐘錶行業工作了幾十年,跟很多時鐘企業也交流過,我們的方向還不夠明確,實際上這個事情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加強觀察,把現在的情況摸透。

第三是裝飾化。現在很多企業的鐘,包括一部分比較大的企業,它的定位不是很明確,它的鐘在哪個地方都可以放,他設計的時候就說我的鐘什麼地方都可以放就最好,實際上現在的潮流是要區分清楚,比方說從功能來講,你的客廳、臥室、餐廳、兒童房,那個鍾應該是不一樣的,應該是有差異化的。另外是風格方面,你的裝修是簡單的歐式裝修,還是中式裝修,是田園裝修還是美式裝修,裝修不一樣,你的鐘也要不一樣。我們現在的高檔鍾當中,紅木的鐘太多,金屬的比較少。實際上需求金屬的很多,因為現在中式裝修在走下坡,中式的傢俱需求量在減少。我們的鐘也要跟著傢俱風格來走。還有一個是局部的情況,背景牆、走廊、書房,不同的局部有不同的裝飾。還有一個是公共裝飾,酒店、飯店、書店、學校、考場、車站、碼頭,這都不一樣。舉一個例子,比如說考場,我們高考的考場,全國有24萬個考場,康巴絲的石英鐘進入到考場之後非常好,現在有9萬個考場應用了這個鍾,不同的場所,根據我們的裝飾化的需求,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地點需要不同的產品。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是第一個建議,我們要實現三化:都市化、時尚化、裝飾化。

第二個建議是定位。企業要差異化發展,不能說所有的企業都是一樣的,很多企業的定位不明確,我的鐘應該賣給誰,我們在鐘錶協會有時候接到一些組織給我們打來的電話,他們問有沒有專門的兒童鍾,還有一些考勤鍾,還有一些機關裡用的鐘,我們的企業在定位上面沒有細分市場,沒有做出自己的特色,哪個牌子做哪個鍾馬上對位的沒有,所以我們現在的鐘裝哪個牌子的都可以,這樣不行,我們要有自己的定位。進一步的發展需要有定位。

第三個建議是品牌建設。鍾和表的品牌建設不同,鐘相對來講要比表更好做,有很多國際品牌的手錶排在我們前面,所以競爭比較艱難,但是鐘的品牌要少一點,我們的鐘的品牌建設還是可以做好的。

品牌建設包含四個方面:一是制定品牌戰略規劃,二是培育品牌文化,第三是品牌培育,第四是強化精品意識。

新媒體-國際化大都市需要加強媒介素養

科技賦能“新”時間——為產業設計未來

《深圳商報》總編丁時照分享

丁時照:大家講的都是時間,我講的是空間,幫我們重新梳理深圳這座城市,主要是國際大都市的媒介素養。什麼叫媒介素養?媒介素養就是人們對媒介的理解、掌控和應用能力。怎麼樣看待我們的媒體?我們的媒體有三個特徵,中國新聞界的標配就是報網端、微微抖”,如果大家瞭解這六個字,你就有媒介素養。報網端就是報紙、網絡和新聞客戶端,兩微是微博、微信,抖就是抖音。媒介素養,第一是怎麼看待新時代,第二是怎麼看待我們的城市,第三是怎麼看待我們的媒體。一共有9個觀點,大家粗略瞭解了之後,你就具備了現代媒體的素養。

圓桌論壇 論新時代新常態新商業

科技賦能“新”時間——為產業設計未來

深圳市智能穿戴產業聯合會副會長劉慶龍、形象力文化創意工場首席運營官邱兢分享、天美時鐘表科技有限公司總

張振泉:當今時代,生產企業應當更加重視設計等內在核心的力量,注重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產生的割裂和鴻溝,重視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繫。

邱兢:“對待產品與消費者的距離”認為當代人類對審美的需求,對審美的趨勢認同在不斷提升,通過科技的方式找到人類對美的訴求,延伸至生活的各個方面。

王敏:“對於時鐘的發展”認為時鐘的發展趨勢更傾向於裝飾性,未來的時鐘是趣味時間、知識時間,設計者要從融入更多創意元素去設計,才能吸引更多受眾。

劉慶龍:“如何看待新興人類的消費理念”認為希望看到打破傳統壁壘,與新興行業融合創新。

現代科技是推動鐘錶行業變革的重要力量。藉助移動互聯手段,實現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賦能。未來,全球鐘錶產業的競爭將不再是傳統產業內的競爭,而是融合科技產業後的競爭,基於5G時代新技術興起的變革,必將有更多的可能。

總結:

張宏光:高峰論壇仍然有它的獨特魅力,能夠開啟我們對行業未來的思考、探索和思想的碰撞。剛才我們也聽到,我們的演講嘉賓也是有不同的想法,也有不同的觀念,我想這都是可以存在的。因為在今天的時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個時代允許各種觀念,大家去探索、去實踐。

如今中國鐘錶面臨著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局面,互聯網、大數據、智能製造深刻地影響著行業的發展,也推動了行業的發展,它不僅是工具,也是未來鐘錶要跨界融合,要有文化引領,要有智能製造,中國鐘錶一定會做大做強,中國鐘錶、世界鐘錶,我們是掌握時間入口的行業,因為僅有,所以堅守,因為熱愛,所以奮鬥。中國鐘錶一定在我們在座的和沒有在座的各界的關懷、支持之下,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在業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鐘錶一定會做大做強,一定會有輝煌的明天。

(劉立慶 圖/深圳時間文化周組委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