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爆款是怎樣煉成的

來源:證券時報

宋歌出名了,不是因為在56億票房電影《戰狼2》上客串了一把大使,而是因為他帶領下的北京文化接二連三參與幾部叫好又叫座的片子。從《戰狼》、《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再到《流浪地球》,不僅都是爆款,簡直被視為國產電影的希望。當然,也有不是爆款,但在文藝青年圈內特別出彩的《不是問題的問題》。

現在大家都管北京文化叫“爆款發動機”,那麼董事長宋歌當仁不讓是這款發動機上的核心零件。北京文化是一家2013年才轉型為影視的旅遊公司,轉型標誌之一就是收購了宋歌創辦的摩天輪文化傳媒,但也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收購,宋歌既沒有被邊緣化,也沒有被踢出局,就任董事長和總裁,錢、權、人一手抓,成了北京文化轉型的功臣。六年時間,北京文化就躋身國內一線電影公司,他功不可沒。

管理學上有一個說法,20%的核心員工,創造了公司80%的價值。在文創領域,這個比例只會更高,一個導演決定了投資上億元電影的生死,一個電影公司的負責人,很大程度上將決定這家公司產品的口味和風格。無他,因為最高負責人,雖然不能100%決定能將電影拍成什麼樣子,作為非標準化產品,影響電影的因素實在太多了。比如資金、技術、演員檔期,甚至主演的婚戀情況和道德水平,是否有婚內出軌或者博士造假這樣的道德行為,每一部電影實質是當下的環境下,製作人能夠達到的最優情況。但是電影公司的負責人,至少可以決定不拍什麼樣的片子,他們擁有一票否則權。所以,北京文化出品的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代表了宋歌的品味,從他願意在《戰狼2》客串出境,扮演一位有那麼幾句臺詞的大使,一是說明對自己形象比較滿意,二是其並不是一個悶聲發大財,諱莫如深把自己層層包裹起來的人,對藝術、對創作有幾分自己見解。

時至今日,宋歌都堅持自己親自看劇本,因為從劇本就能看出一部戲的好壞。他在接受採訪時說,紮實的劇本,能一口氣看完,但不好的劇本往往看十頁左右就看不下去了,好的劇本,故事、整體結構、語言和邏輯都能夠打動人心,這也是共鳴和共情的基礎。被成為電視劇“業界良心”正午陽光的掌舵人物侯鴻亮也是如此,正午大多拍攝由小說改變的劇本,小說他必先過目,最近熱播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本小說就是侯鴻亮推薦給導演。

作為公司負責人,如果事必躬親,肯定是要累死的,但是宋歌也好,侯鴻亮也好,他們都把握了一個原則:影視劇的本質是運用鏡頭語言來講述故事,所以“故事本身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它的表現形式”,所以他們都牢牢把握了自己認為最關鍵的部分,從立項的源頭來把握作品的走向。從北京文化投資的多部電影來看,口味也大致相似,多數是偏文藝的故事片,也很少請大明星,相對而言製作費用少,但故事性強,品質也好。雖然這些電影都不是北京文化一手締造,現在拍個電影多貴啊,動輒以億計,投資人早就學會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要麼前期投入,要麼參與制作,要麼參與宣發,特別看好的還可以保底發行,就像一個流水線,各自負責一部分,但是能夠在一年內將所有爆款都囊括在內,宋歌的眼光確實毒。

但他卻真不是科班出身,1990年從清華熱能汽車系畢業後,宋歌先後從事過通信產業和互聯網相關的投資,這些投資讓他很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投身電影行業既是受家庭影響,宋歌父母都是在央視工作,高考填報志願時就只考慮清華和北京廣播學院,但也是精明的打算,宋歌說,在2007年的時候他就想過,“我做什麼產業能夠在10年內做到中國前三,答案只有電影。”房地產、保險、金融需要人脈、政府關係、資本的多方積累。互聯網企業,一萬個裡出一個,都不合適。

一位哈佛畢業生,在畢業30年後,曾做過一個調研:在他的同學中,幾乎每個成功的銀行家和基金經理都希望找到一種辦法,用自己的積累的財富回饋社會,其中最受歡迎的做法是,離開華爾街,投身某項藝術事業。對於財務自由的人來說,若在藝術或慈善領域還能擁有一番成就,確實是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好機會。但如果宋歌十年前就想要做到行業前三,也就並非玩票性質。

實際上,在圈外人還不知道宋歌名字的時候,他已經“觸電”多年,包括中韓合拍《非常完美》,就是章子怡和范冰冰同臺飆戲的那一部,開創了國內小妞電影的先河,雖然口碑撲街,但是再接再厲開發的同類型電影《失戀33天》大獲成功。再加上此後被王健林力邀,成為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手中過手的項目、接觸的導演和演員與日俱增,累計了人脈和經驗,才有了今天的位置。

外面的人看影視圈是花團錦簇,其實電影圈是一個挺小又挺封閉的圈子。比如宋歌投《戰狼2》的時候,因為《戰狼1》取得成功後,業內認為《戰狼2》肯定能賺錢,因此不少公司都搶著投資,吳京也需要在投資份額上還各種人情,北京文化就沒有擠進投資隊伍,吃到頭啖湯,而是隻能退而求其次,以保底發行這種相對冒險的方式進行參與。所以,時間久了,圈內心裡都有一筆賬,誰能做好項目,誰能拉到資金,誰能過審,人人心裡有一筆賬,做好了自己的事情才能搶到一口飯吃。說白了就是一個資源配置行業,只有在圈內有了一定地位,才有調動資源的能力,地位靠什麼爭取,資金只是一部分,主要靠作品上位。作品一是依靠天分,有的人就是才華橫溢擋都擋不住,但畢竟是稀有動物。二是靠精益求精的態度,電影不僅是一門藝術,發展到今天,它叫做電影工業,既然是工業,就要與之相配的職業態度和精神。誰在這個圈子裡摸爬滾打的時間長,誰的口碑最好,誰就有可能收穫更多的爆款產品。

北京文化開了一個好頭,國產電影在2019年亦開了個好頭,這樣的局面來自不易,唯有細細打磨,方能成就經典,日子還長著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