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大榮

文化是什麼

文化是什麼

文化是一個迷離遙遠的夢,是董橋筆下的舊時月色,張愛玲筆下那蟲蛀過的一襲華貴長袍,是古城牆磚縫裡鑽出的一束迎春,冷曠的空谷忽然跳進眼簾的一支孤獨的幽蘭。

文化是一種氣質,是李歐梵之所謂三十年代的外灘風景,是朱自清漸漸消失的背影,是故鄉小巷青石板上尋尋覓覓的足音,前朝遺民擺不脫的夢魘和化不開的情結。

文化是一種精神,是給文化戲子冷不丁抹一把卸妝油的快意,是魯迅鐵屋子中的吶喊,是陳寅恪失明臏足後為柳如是立傳的毅力,是嵇康醉臥竹林的放浪形骸,是香山居士夜聽琵琶的青衫淚,是杜甫洞庭湖上的仰天長嘯,屈原慨然投進汨羅江的瞬間定格。

文化是經得起講、經得起看的東西。昨天的流行將被今天的時尚拋棄和嘲笑;文化則不然,三十年五十年後回頭看,往昔的後花園裡還有洞簫的嫋嫋餘音,陳舊的書案上攤開的手抄本里還有硃批的殘香。

文化是什麼

文化是什麼

文化又是一種情懷,一絲絲不絕如縷的依戀和永恆的憂傷,一張張褪色的老照片勾起傷痛的記憶,一抹兒時的星光,一首外婆教唱的童謠,一記初吻的顫慄,一滴新婚之夜紅燭的淚痕。

英國文化,是殖民者的佩劍和鴉片,是老上海的跑馬場,百樂門舞廳,是滿書櫥的精裝法典和精細得近乎刻板的管理模式。法國文化,炫耀於世人的,是劇院,音樂廳,博物館,塞納河兩岸的森林和鱗次櫛比的露天咖啡館。中國文化呢?是孔子的“仁義”,老子的“上無為”,還是隋代王通的“不以天下易一民之命”?是成吉思汗的鐵騎彎弓,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懷素的狂草?是拿毛筆蘸墨水硃砂手寫的《紅樓夢》,還是僅僅用26個英文字符就能在鍵盤上敲出的神奇的方塊漢字?

氣質有形而又無形。一個人身上有沒有文化氣質,一兩分鐘,三五句話,甚至不用他張嘴,一瞥之下,即可原形畢現。人的氣質,有的靠天賦和悟性,有的還要再加上後天的讀書修養;但可以斷言,與學歷文憑並沒有必然聯繫。天真未鑿的少女,“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天然風韻,這自然美,似乎“只應天上有,人間幾曾識”,這便是造化使然;腹有詩書的大家閨秀,也自會發散出一種氣息,典雅氣,溫婉氣,性靈氣,高貴氣,乃至“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凜然之氣。這便是文以化人的結果,半是天賦遺傳,半是自身後天所養成。

文化是什麼

文化是什麼

文化即人在歷史中的生存情狀,文化即存在。文化有新舊之別。舊文化隨歷史嬗變,不變的則成為古董。新文化中,既有舊文化的沉澱,也有亙古不變的因素——與人性相符的因素。

可以認為,人類的文化肇始於新石器時期中晚期。近萬年來,世界紛紛擾擾,總無寧日,但文化在延續,文化中最珍貴的是思想的進掘,思想是文化的骨骼。

文以教化,以文化人。有人在歷史的某一時刻突然開悟;有人終生“冥頑不化”。化過沒化過,化得深化得淺,化得生化得熟,無須費力就能知道。

化到骨子裡的人,是人中極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