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文:木木(讀史專欄作家)

1. 松贊干布求婚、逼婚再求婚

松贊干布是吐蕃第32代君主,繼位時只有13歲,雖然只是個少年,但是他智勇雙全,氣度不凡,也有雄心壯志,剛剛成年時,就已經平叛擴疆、統一吐蕃全境、遷都拉薩。

文治方面,松贊干布建立起了一整套的管理體制和法律條文,統一了度量衡,還在梵文的基礎上創制了延用至今的藏文字。

所以,這時的大唐王朝有了一個軍事政權強大的鄰居吐蕃王朝。

這樣的局面下,要麼開打,要麼聯姻,唐太宗李世民和松贊干布選擇了聯姻。

當時十七歲的松贊干布聽說突厥和吐谷渾都“尚大唐公主”之後,羨慕不已,倒不是思慕美人,更多的是希望大唐公主能為雪域帶來先進的唐文化,所以松贊干布立即派使者帶著大量金銀珠寶隨大唐使者入朝,向唐太宗請婚。

但是被拒了,因為這時的松贊干布已經有了幾個妻子:尼泊爾嫁來的公主墀嘉、芒妃墀嘉,象雄妃勒託曼,木雅茹妃嘉姆增。其中芒妃墀嘉更是已經為松贊干布生下了繼承人貢鬆貢贊,而尼泊爾墀嘉已經得到了正式的王妃之位。

當然也有人說,哪來那麼多講究,說白了就是因為吐谷渾王挑撥離間,李世民拒絕嫁公主。

松贊干布很失望,少年藩王年輕氣盛,當初因為尼泊爾國王不願意嫁公主,愣是用五萬兵馬逼得尼泊爾公主來嫁,這一次,松贊干布還是想以武力解決。

他當然不會傻到去攻打大唐,所以他出手收拾的是吐谷渾:讓你多嘴害得我沒娶到大唐公主。

松贊干布是想一來教訓下吐谷渾王,二來讓大唐“岳父”看看自己的實力。

吐谷渾王不經打,旗開得勝的松贊干布親率二十萬大軍進入唐朝領地鬆州,安營紮寨之後,再次派使者帶著貢品去長安請婚,就是要娶大唐公主。

李世民是誰,豈是能被人威脅的主,再說了,就算嫁公主,那也是大唐公主下嫁,哪有這麼逼婚的。

李世民當即下令鬆州都智韓威就地攻打吐蕃軍,沒想到打敗了,惹得牆頭草南詔等屬藩紛紛掉頭歸附吐蕃,閻州刺史別叢臥施和諾州刺史把利步利也跟著連人帶城地投降吐蕃。

李世民不敢掉以輕心了,正式下詔發兵,侯君集領兵五萬討伐二十萬吐蕃軍,吐蕃兵敗而去。

回到拉薩的松贊干布派使者向唐王朝上表謝罪,同時仍然不屈不撓地提出請婚。

李世民一看:這小子有點意思,還想取公主啊,居然準了。

2. 文成公主遠嫁吐蕃

松贊干布的重臣大相祿東贊帶著大批聘禮來長安迎請公主。

事情當然不會那麼順利,那時候想娶大唐公主的國主多了去了,印度、波斯、格薩、韃靼……都來長安排隊來了,李世民當眾出了六道智力題為難使者們,只有祿東贊全部答出,李世民終於同意將公主下嫁吐蕃,被選中出嫁的是宗室之女文成公主。

愛才的李世民還把祿東贊封為右衛大將軍,封了自己的外孫女段氏(也有說是李淵的外孫女)為公主嫁給了祿東贊,可見對他的賞識。

難怪都要娶大唐公主,文成公主的嫁妝真是豐厚:各種五行經典、工藝技術、紡織農稼,醫學論著和醫療器械,還有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

護送文成公主去往吐蕃的是李世民的族弟、文成公主的父親、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

傳說李世民賜給文成公主一面寶鏡,無論她走到哪裡,都可以從寶鏡中看到長安,當送親隊伍走到唐蕃分界之地、準備棄轎乘馬的時候,文成公主最後通過寶鏡看了一眼長安,就把它留下了,寶鏡變成了美麗的青海湖,寶鏡上黃金鑄就的日月則成了日月山,文成公主的眼淚流成了“倒淌河”( 天下江河皆東去,唯有此水向西流)。

這當然是人們美好的想象力的發揮,青海湖是早就有的,並非寶鏡所變,這個傳說寄予了人們對於遠嫁的文成公主的同情和祝福。

此外,林芝地區的門巴族有女子披羊皮為飾的風俗,傳說也是文成公主留下來的。

傳說是虛幻的,是想象的,但是文成公主去往吐蕃的一路上,確實也留下了一些真實的東西,例如禮樂。

當送親隊伍到達錯那(瑪多扎陵湖)時,從拉薩趕來迎接文成公主的松贊干布,特意穿上了唐朝的衣冠,以唐朝女婿見岳父的禮儀拜見了送婚使李道宗,然後領著文成公主返回拉薩舉行盛大的婚禮。

文成公主到達拉薩的這天,是藏曆四月十五日、佛祖得道的日子,是藏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加上文成公主帶來了釋迦牟尼像,所以藏傳佛教認為文成公主是天上的度母(菩薩)化身。

婚禮延遲了一個月才舉行,據說是因為尼泊爾墀尊公主的妒忌和設礙,這一次又是多虧了祿東讚的斡旋。

更據說在婚禮上,墀尊公主第一次見到文成公主就發難:你雖然是大唐公主,但是我先來的,所以我為大,你為小。

文成公主則回答:我不跟你爭,我們逞口舌之利做什麼,不如大家比試下興建佛寺,誰能夠建好湖上寺,誰就是嫡妃。

最後,文成公主勝了,她帶來的唐朝工匠建成了大昭寺。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3. 改變藏區

文成公主的到來,確實如松贊干布所期待的那樣,為藏人帶來了很多的改變:

藏人不再以赭色塗面;

藏人的上層子弟可以入唐求學;

藏人有了紡織技術,從前穿戴氈料的上層開始改穿絹綺,並仿效唐王朝建立了嚴格的等級服飾制度;

藏人開始有了天文算術、農牧、醫藥星相、曆法建築等技術,極大地改善了生活狀況。

松贊干布希望在吐蕃推行佛教,所以娶來的兩位公主分別帶入釋迦等身像和佛家經典,大昭寺內供奉墀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小昭寺內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

除了大小昭寺,根據風水和地形,文成公主還興建了昌珠廟、藏昌廟、噶澤廟、章巴江廟為四鎮邊之廟;步曲廟、昆庭廟、格吉廟、扎頓孜廟、隆塘卓瑪廟、潔曲廟、喜饒卓瑪廟、倉巴隆倫廟為鎮支之廟,另外又分別建立了佛塔、石獅、大自在神像、大鵬金翅鳥、白海螺等,佛教也開始在雪域高原上紮根,此後經過歷次滅法與復興,藏傳佛教已經蔚為壯觀。

而在藏傳佛教的經典中,松贊干布為護教三大法王之一,文成公主為救助度母、墀尊公主為怒紋度母。

直到今天,藏族的傳統八大藏戲中,第一齣就是《文成公主》,對於藏族百姓來說,她就是天女神的化身。

4.與松贊干布合葬

既然是做了大唐的女婿,松贊干布自然是維護大唐的,例如唐朝出使天竺國的使者被自立為王的新天竺王搶掠追殺時,松贊干布二話沒說就派人去幫忙,一直打到把新天竺王活捉了送到長安,這個女婿相當給力啊。

大唐李家很滿意,所以就算是李世民去世了,繼位的唐高宗李治也對松贊干布又是封王又是賞東西,松贊干布自然是要派人來長安進貢和表達謝意,同時還告訴李治:大舅哥你剛剛繼位,要是有誰不服氣敢有想法的,你告訴我,我來替你收拾他們。

這份貼心,讓李治很受用,又是晉封又是再賞:賞的都是吐蕃需要的綵緞、蠶種及各類工匠。

天縱英才的松贊干布擁有幾位美女后妃,但是卻只有一個兒子貢鬆貢贊,文成公主等人一直沒有生育。

松贊干布在三十一歲時,曾經將贊普之位讓給時年十三歲的兒子貢鬆貢贊,可是小贊普剛十八歲就去世了,松贊干布也隨之而去,年僅三十五歲,文成公主成了寡婦,一直留在吐蕃,沒有回長安故鄉。

吐蕃的新主是松贊干布的孫子芒鬆芒贊,他是貢鬆貢贊和吐谷渾妃芒姆傑所生,成年後,芒鬆芒贊迎娶了沒廬氏墀瑪倫為王后,她生下了小王子都鬆芒波傑。

小王子都鬆芒波傑剛剛出世,芒鬆芒贊就去世了,三年後,都鬆芒波傑正式即位為贊普,文成公主去世,這一年文成公主五十五歲,和松贊干布葬在了一起。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5. 金城公主遠嫁吐蕃

三歲的贊普都鬆芒波傑自然是沒有辦法打理朝政,因此由他的母親沒廬氏墀瑪倫臨朝聽證,而事實上,吐蕃的朝政大權掌握在祿東贊家族手裡。

這又是一場權臣與國主之間的長期拉鋸戰,十八年後,通過一場政變,都鬆芒波傑掌控了王權,成為真正的贊普。

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聯姻帶來的吐蕃與大唐的雙贏局面,讓兩邊的老百姓們也都受益,雙方自然是想維持這樣的局面。

所以,都鬆芒波傑二十七歲這一年,也遣使前來大唐,這個時候是武則天掌權的大周,求娶公主,武則天答應了。

但是,在都鬆芒波傑親自率軍出征南詔,死了,年僅二十八歲。

這樣一來,求婚使變成了告哀使,武則天已經退位,大周又恢復成了大唐,天子是唐中宗李顯,他宣佈為都鬆芒波傑舉哀並廢朝一日,以示哀悼。

吐蕃的新任贊普是都鬆芒波傑與王妃琛氏贊姆多的兒子、年僅七歲的嘉祖茹,都鬆芒波傑的兒子不少,贊普之位競爭者頗多,而嘉祖茹能夠爭位成功,是因為得到了祖母沒廬氏墀瑪倫的支持,而吐蕃此時的實際掌權人正是沒廬氏。

三年後,沒廬氏再次派出使者帶著聘禮來大唐為贊普嘉祖茹求娶公主,雍王李守禮(廢太子李賢之子)的女兒被冊為金城公主,待嫁吐蕃為王后。

雍王李守禮一生致力於享樂,生了六十多個兒子很多個女兒,為大唐貢獻了兩位和親公主:金城公主和嫁為回紇王妃的封毘伽公主(她是李守禮的孫女),所以大唐不擔心眾藩國來求婚,公主有的是,儘管來。

贊普嘉祖茹十三歲這一年,吐蕃使者帶著大批禮品來走親家了:皇帝、皇后、相王李旦及太平公主……大唐李家一干人等都有禮品,聯姻的時間到了。

李顯選定了左驍衛大將軍、河源軍使楊矩為金城公主的送婚使,並親自為年幼的侄孫女送行,金城公主沿著文成公主的足跡,踏上了漫長的入藏之路。

李顯送嫁,一直送至始平縣才停下車輦,他下令將始平縣改為“金城縣”,並免金城縣百姓徭賦一年。

遵照金城公主的旨意,藏地將大小昭寺內的兩尊釋迦像進行了對換,現在,大昭寺內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而小昭寺內供奉的則是墀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

6. 唐蕃會盟碑落成

金城公主出嫁一個月後,李顯突然主動提出將唐朝的河源九曲之地贈予吐蕃,追加為金城公主的陪嫁。

這個,不知道是這位皇帝爺爺腦袋秀逗了,還是咋想的,哪有這麼幹的,就因為他這頭腦一發熱,埋下了禍根,後來引發了吐蕃和唐朝之間的頻繁戰爭,而在此之前,兩邊從來沒有直接幹過仗,都是間接的小摩擦,這下好了,直接打起來了。

李隆基那叫一個鬱悶啊,一上臺就遇到這種鬧心事,打吧,結果叔岳丈打不過侄女婿,唐朝輸了,只得正式將河源九曲割給吐蕃。

十多年後,哥舒翰才幫李隆基從吐蕃手上把河源九曲搶回來了。

地是搶回來了,但是樑子結下了,安史之亂爆發後,吐蕃趁火打劫,吐蕃將領論悉諾(漢名馬重英)攻入了長安,居然找來了金城公主的弟弟廣武王李承宏,將其立為大唐皇帝,然後就撤兵了。

這是個什麼劇情,把小舅子扶上帝位,自己拍拍屁股走人了?

可惜小舅子不爭氣,才當了半個月的皇帝,就被唐代宗流放去了華州。

因為安史之亂,大唐由盛轉衰,吐蕃也是國力江河日下。

唐穆宗時期,吐蕃贊普是赤德祖贊與金城公主的曾孫墀祖德贊,他決定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咱們兩家是親戚,要化干戈為玉帛,所以他接連三次派使臣前往長安要求會盟並祝賀唐穆宗即位。

兩邊終於和解,唐蕃會盟碑——長慶碑(因吐蕃贊普一直以唐王朝外甥自稱,這塊碑也被稱為“舅甥會盟碑”)正式落成:此碑一共三塊,其中一塊至今屹立在大昭寺前,旁邊有一棵據傳是文成公主手栽的“公主柳”。

再往後,吐蕃贊普朗達瑪鄔都贊去世後,他的嫡妃之子云丹和次妃之子威宋為了爭贊普之位發生內戰,內戰交織著此起彼伏的平民起義,藏區進入了長達四百餘年的混亂時期,直到後來統一歸順元王朝。

元太祖忽必烈將藏區薩迦派宗教領袖八思八冊封為國師,並迎往上都(北京)宮中接受他的灌頂,然後將藏區的管理權作為自己對上師的供養授予八思八。

薩迦家族繁衍生息,法座主持者的妻子中還普遍都有元王朝的公主,將這個管理權代代相傳,由此開始了政教合一的模式……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留下了種種傳說,成就了很多詩歌和戲曲,直到今天,藏族老人仍然以“舅舅”的稱謂尊稱來自長安附近的漢族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