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魏延不被楊儀斬殺,將對蜀有這四個深遠影響

假如魏延不被楊儀斬殺,將對蜀有這四個深遠影響

魏延,字文長,論功勞、論能力,不次於關羽、張飛等五虎上將,是“無冕之王”。他跟隨劉備入川平定益州、守衛漢中、跟隨諸葛亮六擒孟獲、六出祁山等,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有功之臣,只因性格孤僻,在諸葛亮死後,和長史楊儀的爭鬥中失敗被殺。如果諸葛亮死後,魏延和楊儀的鬥爭中勝出,他的命運如何?下面依據演義和《三國志》,簡要分析如下。

假如魏延不被楊儀斬殺,將對蜀有這四個深遠影響

首先,五丈原只是諸葛亮病逝,蜀漢軍隊並未受損,如果魏延掌權,有可能一鼓作氣戰勝司馬懿。魏延是蜀漢當時的第一戰將,就連諸葛亮關門弟子姜維也無法和他相比。然而,諸葛亮一生用兵謹慎,自知大限已到,怕自己死後,蜀軍不是“冢虎”司馬懿的對手。因此,他留下遺命,讓長史楊儀暫時代管大軍,魏延斷後,安全撤回益州,保全蜀漢實力。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我死之後,凡事俱依舊法而行。緩緩退兵,不可急驟。汝深通謀略,不必多囑。姜伯約智勇足備,可以斷後。”

假如魏延不被楊儀斬殺,將對蜀有這四個深遠影響

諸葛亮的這一做法太保守了,放棄了北伐的大好時機。當時,諸葛亮上方谷火燒司馬懿父子,使其傷亡慘重。此時,東吳孫權率領大軍,殺向江夏、襄陽、合肥。曹魏遭到東吳和蜀漢的兩面夾擊,危機重重,司馬懿只能固守待援。他又送給司馬懿女人穿的衣服,欲逼迫司馬懿出戰。然而,司馬懿被諸葛亮打怕了,不管遇到任何挑釁和侮辱,堅守不出。

此時,北伐的天平倒向了蜀漢這邊,形勢對蜀漢非常有利。蜀軍已經奪取渭水南岸,在此屯田,自給自足,已經解決以往的缺糧問題,可以長期同司馬懿相持下去。因此,如果魏延勝出,繼承諸葛亮遺志,繼續同司馬懿作戰,是有可能取得重大戰果的。如果收復長安大都市,就有了同曹魏抗衡的資本。

假如魏延不被楊儀斬殺,將對蜀有這四個深遠影響

其次,魏延防守漢中,固若金湯,曹魏很難突破。魏延被劉備任命為漢中太守後,守衛漢中十幾年,曹魏無機可乘。他有著完整的守衛漢中策略,即堅守漢中每一個據點,等待益州援軍,最後將來犯之敵一舉全殲。這是最正確的防守策略,可惜的是,後期姜維用更加激進的圍殲之計代替。

如果魏延沒死,繼續守衛漢中,面對鍾會伐蜀,漢中就不會丟失。這時擁有魏延的漢中,是銅牆鐵壁,鍾會只能望洋興嘆。魏延是守衛漢中的不二人選,“魏延在,漢中在,魏延亡,漢中危”。魏延曾對劉備承諾,如果曹操大軍入侵,他固守待援,如果只是偏師入侵,他自己就可以解決。《三國志》中這樣記載:

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假如魏延不被楊儀斬殺,將對蜀有這四個深遠影響

再次,魏延可以和姜維合作,一同北伐,有望復興漢室。姜維九伐中原,因蜀中無大將,功敗垂成。如果魏延活著,可以獨當一面,配合姜維北伐。此時的雍涼都督是日後滅蜀的鄧艾,姜維遇到此人,多次大敗而歸。如果魏延活著,即可和姜維兩路夾擊鄧艾,進而佔領整個隴西,乃至西安。這時,蜀漢有兩員將才,克服人了才匱乏的劣勢,佔領西安和洛陽還是很有希望的。

假如魏延不被楊儀斬殺,將對蜀有這四個深遠影響

最後,魏延可以在綿竹大戰偷渡陰平精疲力竭的鄧艾,可能消滅鄧艾。鄧艾翻山越嶺,到達蜀漢腹地江油時,只有區區幾千疲憊之師,戰鬥力非常有限。諸葛瞻戰鬥經驗不足,只憑著一番熱血征戰,才飲恨綿竹。而魏延是征戰多年的老將,如果活到公元263年,推測歲數大概在60多歲,和老將黃忠歲數差不多,尚可指揮戰鬥。

此時,姜維和鍾會在劍閣相持,魏延就可以回師救援成都,和鄧艾決戰。這樣,蜀漢就不會派出諸葛瞻、諸葛尚、張遵、李球、黃崇等二三代將領螳臂當車,葬送成都最後的御林軍。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艾令眾軍放箭射之,蜀兵四散。瞻中箭落馬,乃大呼曰:“吾力竭矣,當以一死報國!”遂拔劍自刎而死。

假如魏延不被楊儀斬殺,將對蜀有這四個深遠影響

至於人們所認為的魏延可能尾大不掉,擁兵自重,架空劉禪。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諸葛亮去世時,劉禪已經在位十幾年了,又不是小孩子,根基牢固,就憑魏延這一介匹夫,還是無法威脅到劉禪的。其實,如果魏延活著,和姜維共同執掌蜀漢軍隊,效果更好,可以互相牽制,更加不會發生個別將領擁兵自重的事。

以上四點都是建立在諸葛亮病逝後,魏延和楊儀爭鬥勝出後的基礎上。歷史無法假設,魏延在和楊儀的爭鬥中,失敗被殺,這一切只是合理推測(紙上談兵),無法得到驗證。總之,魏延被殺,是蜀漢的重大損失,是蜀漢自毀長城。

你們是如何看待魏延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