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甘寧,陸地魏延”:前面一句無人不服,後面一句不無道理

魏延 甘寧 諸葛亮 劉備 關羽 流雲天下 2018-11-27

熟悉三國的朋友也許都能說上一兩句和三國武將武力有關的順口溜,比如“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比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又比如“金呂布,銀馬超”等等;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順口溜之外,其實還有一句不太為人所知的順口溜就是“水上甘寧,陸地魏延”:前面一句無人不服,後面一句不無道理。

“水上甘寧,陸地魏延”:前面一句無人不服,後面一句不無道理

“水上甘寧”沒啥說的可以說是無人不服:甘寧是三國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全面之人,不僅武力強悍和箭術出眾,水戰能力他說第二,三國沒有哪個敢說自己第一,因為甘寧水賊出身水戰能力首屈一指,少年時期就以“錦帆賊”名動江湖,成為遠近聞名的風雲人物(雖然名聲不大好聽);改邪歸正之後先後效力黃祖和孫權,最後官居東吳折衝將軍,位居江東十二虎臣之列,是孫權手下一位堪與張遼媲美的悍將。

“水上甘寧,陸地魏延”:前面一句無人不服,後面一句不無道理

“陸地魏延”咋一聽有點令人費解:首先可以肯定這個不是說魏延的武力可以陸地稱雄,陸地無非是馬戰和步戰,“馬上呂布,馬下典韋”,不說這兩人,比魏延厲害的人多了去;其次是說作戰勇猛敢於拼命嗎?魏延雖勇,但是比他悍勇的人也不在少數,那麼為何還有“陸地魏延”的說法,魏延真有這麼厲害?其實仔細分析後卻發現此話不無道理。

“水上甘寧,陸地魏延”:前面一句無人不服,後面一句不無道理

219年5月劉備經過苦戰拿下漢中,漢中地位和地理位置相當重要,由誰出任第一任漢中太守朝中爭議不少,按常理來說,關羽駐守荊州,由張飛守漢中是情理之中,但是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是,劉備中意的人選是當時職位偏低的魏延。劉備提拔魏延為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不得不說劉備識人的眼光比諸葛亮要厲害很多,魏延也是豪言萬丈,《三國志》記載“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水上甘寧,陸地魏延”:前面一句無人不服,後面一句不無道理

魏延這個不是吹牛,而是他真的做到了:自劉備兵敗夷陵客死白帝城之後,雖有諸葛亮鞠躬盡瘁,但是漢中一直是防守曹魏的最前線,魏延出任漢中太守期間(227年諸葛亮預備北伐進駐漢中,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也就是說魏延守漢中近十年之久),曹魏始終無可乘之機,這得益於魏延對漢中的佈防措施極其得當:魏延久經戰陣,深諳禦敵於國門之外的道理,所以他巧妙利用漢中崇山峻嶺的地貌特徵進行佈防,各個小據點之間相互支援,寸土必爭拖到敵人支撐不住了只能撤退;繼任的吳懿、王平等人沿用了魏延的防守策略也非常奏效,漢中幾十年安然無恙最大的功臣無疑是魏延。

“水上甘寧,陸地魏延”:前面一句無人不服,後面一句不無道理

到胡濟任漢中太守的時候,姜維判斷曹魏進攻的重點將會在隴西一帶,所以他棄用了魏延的防守策略,放棄了外沿的小據點,實行“斂兵聚谷”的策略,收縮防線重兵部署在漢城和樂城兩個漢中的咽喉要地,相當於把敵人放了進來,這一策略的改變是日後鍾會伐蜀時漢中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上甘寧,陸地魏延”:前面一句無人不服,後面一句不無道理

守漢中並不比守荊州容易多少,這是很考驗一名大將的綜合能力的,所以從魏延駐守漢中近十年以及其後兩任漢中太守吳懿、王平沿用魏延的策略,使得漢中幾十年安然無恙;對比之下關羽手上丟了荊州,姜維手上漢中失守,這樣來看“陸地魏延”的說法還真是不無道理。​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