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微信公眾號再次成為行業關注焦點。2012年08月23日,微信公眾平臺正式上線,到今年8月,正好走過5年時光。

這5年中,微信公眾平臺,開啟了自媒體傳播時代,造就了內容創業風口,刺激了優質原創內容的生產力大爆發,幾乎改變了整個內容傳播平臺。

微信公眾號 生命力還有多久?

然而,時移世易,令人唏噓的是,最近幾個月,行業已經開始討論,微信公眾號是否沒落了?生命力還有多久?這個平臺還能產生新的機會點嗎?


微信公眾號 流量紅利期正在逐漸消逝


2013、2014年做微信公眾號,是黃金時期,也是紅利期。

一個自媒體,就可以支撐起一個公司,成為一家獨角獸。很多在那兩年玩自媒體的創業者,都“發家致富”了,一個20萬粉絲的城市自媒體,月入10萬並非難事。


微信公眾號 生命力還有多久?


不過,現在的情況是,微信的用戶增長,越來越難了,文章打開率,越來越低了。即便是原先的大號,要保住用戶關注度也不容易。雖一直有新粉絲,老用戶也不斷在流失,或者還關注著但很少打開看,這種現象已經很普遍了。

據第三方統計,微信平臺上,到2016年,公眾號已經超過2000萬個公眾號,相當於每70人就有一個人擁有公眾號。可是,95%以上的公眾號,是賺不到錢的。

閱讀量方面,出現了“5+2”行業趨勢預估,即行業平均閱讀率(閱讀率=閱讀量/粉絲數)滑至5%左右,打開率(打開率=公眾號會話的人數/粉絲數)則為2%左右。也就是說,100個訂閱用戶中,會打開文章進行閱讀的人可能只有2人。


為什麼微信公眾號生命力開始“衰退”了?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當下內容市場大環境就是,雖然受眾前所未有的廣闊,但是內容供應也是前所未有的豐富,內容形態前所未有的複雜,注意力前所未有的分散,這也給了微信公眾平臺極大地壓力。

1、四面楚歌,人人都在“今日頭條化”

現在,受眾接觸內容方式主要就三者:一種是主動訂閱;一種接受社交分發;一種是接受個性化推薦。

這三類中,後兩類的風頭越來越勁,尤其是個性化推薦,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內容機器分發方式的崛起,帶動了整個內容消費行業的變革,這是一種能讓用戶“上癮”的閱讀方式。

微信公眾號 生命力還有多久?

縱觀如今的內容行業格局,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今日頭條化”,百度高調回歸內容分發,網易和搜狐等傳統門戶,也把機器分發視為最重要戰略之一。

電商平臺淘寶在內容化方面持續發力,就連WIFI萬能鑰匙、墨跡天氣等功能類APP,也嵌入了內容推薦閱讀模塊。

用戶的總體時間是有限的,分配給各類平臺的時間,必然是此消彼長。當各類內容推薦和閱讀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之後,用戶的注意力也越來越分散。

2、微信公眾號平臺,對潮流與創新不夠敏感

近兩年,內容分發市場最大的現象,就是今日頭條以及機器分發形式的崛起。當人人都在“今日頭條化”之時,微信公眾平臺對這個能讓人“上癮”的模式,反應比較滯後。

到今年,微信團隊才開始發力,更新功能的頻率變得更高了。比如上線“搜一搜”與“看一看”、讓公眾號能夠遷移和改ID、號主可以設置定時群發等,但這些都不算是大創新。

微信公眾號 生命力還有多久?

3、內容生產端層面,大號格局固化,生態開始惡化

根據新榜《2016年微信500強報告》,500強中超過半數(52.8%)的老號是2014年所設立,2015年創立的公眾號爬到500強的有37%,2016年創立的新號,只有10%有機會進500強,還有一大部分是寄卡片祝福的工具號。

如果仔細觀察近兩三年的榜單,前十位置的大號,就連排名位置都開始固化了。公眾號的大部分流量,集中在大V身上,給新號的進入,設置了極高的門坎。

微信公眾號 生命力還有多久?

再加上,微信公眾平臺已經運行了5年,公眾號出現了氾濫行為,當每個人都成為自媒體人的時候,平臺上的內容質量,也變得難以掌控。

很多普通用戶的感覺就是,當打開摺疊訂閱號,出現的是各種各樣的標題黨,而且內容同質化越來越嚴重,雞湯文、營銷文、抄襲文開始充斥;當刷朋友圈,都是各式各樣的轉發文,導致了嚴重的視覺疲勞。

4、用戶消費端層面:喜新厭舊,閱讀恐懼症

從用戶層面,人的本性就是“喜新厭舊”。這也解釋了,所有的產品,都有一個生命週期。

尤其是互聯網行業,高更新率、高淘汰率的規律,任何新鮮事物一旦進入穩定期,隨之而來的將是殘酷的淘汰期。

即便你還是與過去一樣優秀,但也已是昨日黃花,因為用戶的口味已變。即使用戶的口味不變,別人也會做出體驗更好的產品。微信公眾號發展了5年,它一開始出來時,用戶覺得很新鮮,現在閱讀平臺多如牛毛,用戶也開始挑三揀四了。

微信公眾號 生命力還有多久?

還有一個就是訂閱這種行為,本身給用戶帶來的一種“閱讀恐懼症”。

此前,騰訊創始團隊成員之一的張志東,也覺察到了微信公眾號的問題:“我在訂閱十來個訂閱號的時候,每日一條推送的體驗是很愉快的。但是,當我有大幾十個,上百個訂閱號的時候,我就陷入了‘內容過載’。”

“過載讓人產生不愉快的感受,紅點密集讓人產生焦慮和失控感。貪多是人性的弱點,雖然微信早就有右劃退訂的功能,但依然不足以體驗平衡,用戶還是很容易被人性的弱點帶入坑裡。微信這裡還需要更多友善的創新,幫助用戶擺脫這種不愉快處境。”


寫在最後


必須要指出的是,微信公眾號平臺,對內容傳播及生態,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作為依存於微信的一項內容平臺,只要微信短期內不衰退,微信公眾號就不可能短期內衰退,仍然是每家媒體和企業的必備傳播通路之一。不過,微信公眾平臺現在存在的問題,包括產品功能的創新力不強、內容生態質量的下降、大號形成的虹吸效應、用戶體驗的細節等等,值得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