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鹿鼎記》之六言多必失

韋小寶 鹿鼎記 雞湯 文化 湖北甘武進 2017-04-30

趣說《鹿鼎記》之六言多必失

趣說《鹿鼎記》之六

言多必失

文/甘武進

讀過一本名為《米婭快跑》的書。那是一部有趣的女性職場小說。主要講述一個叫米婭的女孩,有點二百五,有點嘮叨的姑娘,畢業於國內最高學府,進入一家世界500強的外企工作。她經歷了6個老闆,每個老闆的脾氣和性格各不相同,她在和不同老闆的既鬥爭也合作的過程中,逐漸從一個職場新人成為一個心有城府的職業女性。

書中說,麥肯錫有個著名的30秒電梯演講理論,要求公司員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直奔主題、直奔結果。面試也是一樣。如果對於一個問題,你的回答在前三句都不能引起面試官的興趣,那至少這個問題就沒戲了;如果你的前三個問題都沒能讓面試官興奮起來,那你自己就徹底沒戲了。

作者還舉了個面試案例分析的例子。很多學生都為了表現自己搶著發言,但說得都不太到位,反而自暴短處。作者在旁邊都忍不住替那些沒腦子的學生著急。其實這種情境下只有兩條路徑可以讓一個人脫穎而出:要麼你確信自己能提出正確的觀點,體現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完全弄不明白這個案例,唯一的出路就是飛快在跳出來擔負起主持人的角色,組織大家進行有序的討論,這至少還能體現你的領導能力。如果一個面試者不明白這些,那麼他肚子裡即便有貨,也是枉然。

也就是說,言多必失。所謂言多必失,意思是話說多了一定有失誤,具體是指說話前不假思索,說話時信口開河,以致說錯了話,造成了不好的結果。出自《鬼谷子·本經符》:“言多必有數短之處。” 要避免言多必失,應該在說話前先在心裡想想要說什麼?想達到什麼目的?怎樣說才能達到最佳的語言效果?然後再開口,就不至於言多必失了。

在《鹿鼎記》裡,有這樣一個章節: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收韋小寶為徒。經過一番談話,陳近南又向韋小寶端詳半晌,緩緩地說道:“你我既為師徒,相互間什麼都不隱瞞。我老實跟你說,你油腔滑調,狡猾多詐,跟為師的性格十分不合,我實在並不喜歡,所以收你為徒,其實是為了本會的大事著想。”陳近南說的是大實話。與韋小寶的一番長談,他倒把韋小寶的性格瞭解了個透。

而在第九回《琢磨頗望成全壁、激烈何須到碎琴》中,韋小寶帶領一幫兄弟去楊柳衚衕拜祭白寒楓的哥哥。有一段話的描寫也把韋小寶言多必失表現出來了:韋小寶一面磕頭,一面口中唸唸有詞。白寒楓厲聲道:“你剛才說些什麼?”……韋小寶道:“我說,白大俠,你先起走一步,也沒什麼。在下韋小寶,給你的好兄弟打得遍體鱗傷,命不長久,過幾天就來陰世,跟你老人家來相會了。”……蘇岡轉頭向韋小寶說:“韋香主,這件事一言難盡。咱們日後慢慢再說。”韋小寶道:“只怕我傷重不治,一命嗚呼,日後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蘇岡見他說話流利,毫無受傷之相,知他是耍無賴,心想:天地會怎地叫這樣一個小流氓做香主?

韋小寶說的那些話,確實是他的本性,是他自然而然說出來的。一個人的話說得越多,別人聽得越多,一個人的性格特徵就不知不覺地顯現出來了。如韋小寶的油腔滑調、狡猾多詐、阿諛奉承、潑皮無賴等性格已經在他的言語中表露無遺,用心的人稍微留意便一清二楚。

俗話說,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而覆水是難收的。所以,我們常常在自己的身邊就能聽到有些人後悔自己在某個場合對某些人說過的話不合適,後悔說錯話,每每想起追悔莫及,甚至因為這些話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實際上這就是言多必失,當一個人在誇誇其談的時候,他的思維處於十分活躍的狀態,一些該說或不該說的話很容易脫口而出,而來不及經過大腦的思考和過濾,有的人反應快可能在當時會及時糾正,而有些人卻只有在事後品味起來才會恍然醒悟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後悔、自責!

沉默是金。傾聽其實是一種智慧,一種修養,一種尊重,一種心態,一種成熟,一種心靈的溝通。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要信口開河,沒話說就少說話,尤其是當著比你強的、陌生的、或是比你有經驗的、有見解的人在一起談話的時候,特別是你被忽略時別說怨話,受挫之後別說胡話,嫉妒別人別說閒話,被肯定時別說狂話等,因為如果你多說了,你便同時做了兩件對自己有害的事:你顯示並揭發了你的弱點與愚蠢,你失去了一個獲得智慧及經驗的機會。

對於找工作的人而言,去面試時一般來說,主考官問什麼你就說什麼,千萬不要自以為是,由此及彼,展開問題侃侃而談。說著說著說不定就會遠離話題而讓自己變得語無倫次,不知說什麼合適。如果是那樣的話,自己難受,聽的那個主考官也受不了,被聘任的機會理所當然會離你越來越遠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