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裕固族服飾

叱吒風雲的蒙古帝國改變了影響了裕固族的語言,甚至改變了眾多西北民族的命運。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這一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的是甘肅、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紀締造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民族流動頻繁,其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就因此形成了一條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裕固族服飾

叱吒風雲的蒙古帝國改變了影響了裕固族的語言,甚至改變了眾多西北民族的命運。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這一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的是甘肅、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紀締造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民族流動頻繁,其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就因此形成了一條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甘青民族走廊”示意圖

通過三次西征,蒙古人帶回了眾多西域和中亞地區的色目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粟特人、契丹人、阿拉伯人以及党項人等等。蒙古將他們編為“探馬赤軍”安置在西北各地,“附地入社,與編在軍”,聽候調遣。這些色目人便是後來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祖先。

在元朝,因為色目人地位較高,各群體之間缺乏溝通與融合。但是到了明朝,色目人同周邊的漢人頻繁通婚,甚至改用漢姓,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在西北地區形成廣大的回族群體。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裕固族服飾

叱吒風雲的蒙古帝國改變了影響了裕固族的語言,甚至改變了眾多西北民族的命運。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這一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的是甘肅、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紀締造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民族流動頻繁,其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就因此形成了一條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甘青民族走廊”示意圖

通過三次西征,蒙古人帶回了眾多西域和中亞地區的色目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粟特人、契丹人、阿拉伯人以及党項人等等。蒙古將他們編為“探馬赤軍”安置在西北各地,“附地入社,與編在軍”,聽候調遣。這些色目人便是後來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祖先。

在元朝,因為色目人地位較高,各群體之間缺乏溝通與融合。但是到了明朝,色目人同周邊的漢人頻繁通婚,甚至改用漢姓,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在西北地區形成廣大的回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族人做禮拜

回族人都講漢語,外表上與漢族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歷史上一度將回族人理解為穆斯林漢人。到清朝末年,僅在陝甘地區的回族人數就一度達到了一千萬之多。目前回族人主要聚居在甘肅和青海交界地區、寧夏以及新疆。

除了大量的回族人,“民族走廊”還存在著數個與回族不同的“回回”民族,包括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這三個聚居在一起的穆斯林民族,他們的祖先也都是元代的中亞色目人,東遷之後與甘青一帶的蒙古族、藏族、回族不同程度的融合,外表上已經和周邊民族差異不大了。

東鄉族和保安族的語言屬於蒙古語族,算是蒙古化程度較深的色目人,也被稱為“蒙古回回”。而撒拉族的語言屬於突厥語族,他們的祖先來自更加遙遠的土庫曼地區,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可汗孫子撒魯爾的後裔,與現在的土庫曼人、土耳其人有較近的血緣關係。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裕固族服飾

叱吒風雲的蒙古帝國改變了影響了裕固族的語言,甚至改變了眾多西北民族的命運。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這一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的是甘肅、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紀締造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民族流動頻繁,其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就因此形成了一條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甘青民族走廊”示意圖

通過三次西征,蒙古人帶回了眾多西域和中亞地區的色目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粟特人、契丹人、阿拉伯人以及党項人等等。蒙古將他們編為“探馬赤軍”安置在西北各地,“附地入社,與編在軍”,聽候調遣。這些色目人便是後來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祖先。

在元朝,因為色目人地位較高,各群體之間缺乏溝通與融合。但是到了明朝,色目人同周邊的漢人頻繁通婚,甚至改用漢姓,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在西北地區形成廣大的回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族人做禮拜

回族人都講漢語,外表上與漢族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歷史上一度將回族人理解為穆斯林漢人。到清朝末年,僅在陝甘地區的回族人數就一度達到了一千萬之多。目前回族人主要聚居在甘肅和青海交界地區、寧夏以及新疆。

除了大量的回族人,“民族走廊”還存在著數個與回族不同的“回回”民族,包括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這三個聚居在一起的穆斯林民族,他們的祖先也都是元代的中亞色目人,東遷之後與甘青一帶的蒙古族、藏族、回族不同程度的融合,外表上已經和周邊民族差異不大了。

東鄉族和保安族的語言屬於蒙古語族,算是蒙古化程度較深的色目人,也被稱為“蒙古回回”。而撒拉族的語言屬於突厥語族,他們的祖先來自更加遙遠的土庫曼地區,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可汗孫子撒魯爾的後裔,與現在的土庫曼人、土耳其人有較近的血緣關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民族走廊”少數民族要素對比:

除了以上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回回們,來到青藏高原的蒙古人與當時青藏高原的吐谷渾人相互融合,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群體——土族人。他們講著和蒙古語相似的語言,信仰藏傳佛教,自稱“蒙古爾”,現在主要聚居在青海東部地區。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裕固族服飾

叱吒風雲的蒙古帝國改變了影響了裕固族的語言,甚至改變了眾多西北民族的命運。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這一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的是甘肅、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紀締造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民族流動頻繁,其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就因此形成了一條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甘青民族走廊”示意圖

通過三次西征,蒙古人帶回了眾多西域和中亞地區的色目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粟特人、契丹人、阿拉伯人以及党項人等等。蒙古將他們編為“探馬赤軍”安置在西北各地,“附地入社,與編在軍”,聽候調遣。這些色目人便是後來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祖先。

在元朝,因為色目人地位較高,各群體之間缺乏溝通與融合。但是到了明朝,色目人同周邊的漢人頻繁通婚,甚至改用漢姓,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在西北地區形成廣大的回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族人做禮拜

回族人都講漢語,外表上與漢族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歷史上一度將回族人理解為穆斯林漢人。到清朝末年,僅在陝甘地區的回族人數就一度達到了一千萬之多。目前回族人主要聚居在甘肅和青海交界地區、寧夏以及新疆。

除了大量的回族人,“民族走廊”還存在著數個與回族不同的“回回”民族,包括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這三個聚居在一起的穆斯林民族,他們的祖先也都是元代的中亞色目人,東遷之後與甘青一帶的蒙古族、藏族、回族不同程度的融合,外表上已經和周邊民族差異不大了。

東鄉族和保安族的語言屬於蒙古語族,算是蒙古化程度較深的色目人,也被稱為“蒙古回回”。而撒拉族的語言屬於突厥語族,他們的祖先來自更加遙遠的土庫曼地區,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可汗孫子撒魯爾的後裔,與現在的土庫曼人、土耳其人有較近的血緣關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民族走廊”少數民族要素對比:

除了以上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回回們,來到青藏高原的蒙古人與當時青藏高原的吐谷渾人相互融合,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群體——土族人。他們講著和蒙古語相似的語言,信仰藏傳佛教,自稱“蒙古爾”,現在主要聚居在青海東部地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族人著裝

處於甘肅和青海之間的這條“民族走廊”容納了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以及人數較多的蒙古族、藏族和漢族,各族之間曾局部的搬遷,如今正在慢慢走向融合。

三、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

清朝之後的西北地區民族又是如何遷徙的呢?這一部分來了解乾隆主導的民族移民計劃。

蒙古帝國分裂之後蒙古各部落控制著西域地區,到清朝康熙時期,作為漠西蒙古四大部落之一的準噶爾部落不斷做大,統一了西域和西藏地區,威脅著清朝的統治。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裕固族服飾

叱吒風雲的蒙古帝國改變了影響了裕固族的語言,甚至改變了眾多西北民族的命運。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這一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的是甘肅、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紀締造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民族流動頻繁,其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就因此形成了一條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甘青民族走廊”示意圖

通過三次西征,蒙古人帶回了眾多西域和中亞地區的色目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粟特人、契丹人、阿拉伯人以及党項人等等。蒙古將他們編為“探馬赤軍”安置在西北各地,“附地入社,與編在軍”,聽候調遣。這些色目人便是後來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祖先。

在元朝,因為色目人地位較高,各群體之間缺乏溝通與融合。但是到了明朝,色目人同周邊的漢人頻繁通婚,甚至改用漢姓,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在西北地區形成廣大的回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族人做禮拜

回族人都講漢語,外表上與漢族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歷史上一度將回族人理解為穆斯林漢人。到清朝末年,僅在陝甘地區的回族人數就一度達到了一千萬之多。目前回族人主要聚居在甘肅和青海交界地區、寧夏以及新疆。

除了大量的回族人,“民族走廊”還存在著數個與回族不同的“回回”民族,包括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這三個聚居在一起的穆斯林民族,他們的祖先也都是元代的中亞色目人,東遷之後與甘青一帶的蒙古族、藏族、回族不同程度的融合,外表上已經和周邊民族差異不大了。

東鄉族和保安族的語言屬於蒙古語族,算是蒙古化程度較深的色目人,也被稱為“蒙古回回”。而撒拉族的語言屬於突厥語族,他們的祖先來自更加遙遠的土庫曼地區,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可汗孫子撒魯爾的後裔,與現在的土庫曼人、土耳其人有較近的血緣關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民族走廊”少數民族要素對比:

除了以上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回回們,來到青藏高原的蒙古人與當時青藏高原的吐谷渾人相互融合,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群體——土族人。他們講著和蒙古語相似的語言,信仰藏傳佛教,自稱“蒙古爾”,現在主要聚居在青海東部地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族人著裝

處於甘肅和青海之間的這條“民族走廊”容納了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以及人數較多的蒙古族、藏族和漢族,各族之間曾局部的搬遷,如今正在慢慢走向融合。

三、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

清朝之後的西北地區民族又是如何遷徙的呢?這一部分來了解乾隆主導的民族移民計劃。

蒙古帝國分裂之後蒙古各部落控制著西域地區,到清朝康熙時期,作為漠西蒙古四大部落之一的準噶爾部落不斷做大,統一了西域和西藏地區,威脅著清朝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準噶爾汗國領土示意圖

(1730年)

清朝康雍乾三朝,花費數十年的時間,終於在乾隆25年(1760年)完全平定了準噶爾叛亂。準噶爾蒙古部落幾乎被清軍滅族,而其曾經所佔據的天山以北地區則成為蒙古其他部落和其他民族遷徙的目的地,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就此展開。

“移民新疆計劃”首先採取的是官民駐防的方式,調遣各族官兵攜眷進駐伊犁等地,形成了六個營、九個城、數萬人的駐防規模。

其中察哈爾營主要從關內的張家口、宣化、大同等地抽調官兵,作為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察哈爾營共有5500多人來到博爾塔拉地區遊牧。

厄魯特營包含不同成分的蒙古人,主要包括準噶爾的殘部和隨土爾扈特迴歸的沙比納爾,他們被安置在昭蘇、特克斯、尼勒克等地遊牧,和察哈爾部、迴歸的土爾扈特其他部一起成為現在新疆蒙古族人的祖先。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裕固族服飾

叱吒風雲的蒙古帝國改變了影響了裕固族的語言,甚至改變了眾多西北民族的命運。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這一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的是甘肅、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紀締造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民族流動頻繁,其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就因此形成了一條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甘青民族走廊”示意圖

通過三次西征,蒙古人帶回了眾多西域和中亞地區的色目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粟特人、契丹人、阿拉伯人以及党項人等等。蒙古將他們編為“探馬赤軍”安置在西北各地,“附地入社,與編在軍”,聽候調遣。這些色目人便是後來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祖先。

在元朝,因為色目人地位較高,各群體之間缺乏溝通與融合。但是到了明朝,色目人同周邊的漢人頻繁通婚,甚至改用漢姓,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在西北地區形成廣大的回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族人做禮拜

回族人都講漢語,外表上與漢族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歷史上一度將回族人理解為穆斯林漢人。到清朝末年,僅在陝甘地區的回族人數就一度達到了一千萬之多。目前回族人主要聚居在甘肅和青海交界地區、寧夏以及新疆。

除了大量的回族人,“民族走廊”還存在著數個與回族不同的“回回”民族,包括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這三個聚居在一起的穆斯林民族,他們的祖先也都是元代的中亞色目人,東遷之後與甘青一帶的蒙古族、藏族、回族不同程度的融合,外表上已經和周邊民族差異不大了。

東鄉族和保安族的語言屬於蒙古語族,算是蒙古化程度較深的色目人,也被稱為“蒙古回回”。而撒拉族的語言屬於突厥語族,他們的祖先來自更加遙遠的土庫曼地區,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可汗孫子撒魯爾的後裔,與現在的土庫曼人、土耳其人有較近的血緣關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民族走廊”少數民族要素對比:

除了以上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回回們,來到青藏高原的蒙古人與當時青藏高原的吐谷渾人相互融合,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群體——土族人。他們講著和蒙古語相似的語言,信仰藏傳佛教,自稱“蒙古爾”,現在主要聚居在青海東部地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族人著裝

處於甘肅和青海之間的這條“民族走廊”容納了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以及人數較多的蒙古族、藏族和漢族,各族之間曾局部的搬遷,如今正在慢慢走向融合。

三、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

清朝之後的西北地區民族又是如何遷徙的呢?這一部分來了解乾隆主導的民族移民計劃。

蒙古帝國分裂之後蒙古各部落控制著西域地區,到清朝康熙時期,作為漠西蒙古四大部落之一的準噶爾部落不斷做大,統一了西域和西藏地區,威脅著清朝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準噶爾汗國領土示意圖

(1730年)

清朝康雍乾三朝,花費數十年的時間,終於在乾隆25年(1760年)完全平定了準噶爾叛亂。準噶爾蒙古部落幾乎被清軍滅族,而其曾經所佔據的天山以北地區則成為蒙古其他部落和其他民族遷徙的目的地,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就此展開。

“移民新疆計劃”首先採取的是官民駐防的方式,調遣各族官兵攜眷進駐伊犁等地,形成了六個營、九個城、數萬人的駐防規模。

其中察哈爾營主要從關內的張家口、宣化、大同等地抽調官兵,作為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察哈爾營共有5500多人來到博爾塔拉地區遊牧。

厄魯特營包含不同成分的蒙古人,主要包括準噶爾的殘部和隨土爾扈特迴歸的沙比納爾,他們被安置在昭蘇、特克斯、尼勒克等地遊牧,和察哈爾部、迴歸的土爾扈特其他部一起成為現在新疆蒙古族人的祖先。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爾扈特部迴歸示意圖

索倫營由達斡爾人和鄂溫克人組成,人數達到3800多人,達斡爾人被安置在霍爾果斯河以東農耕,鄂溫克人被安排到霍爾果斯河以西遊牧。

錫伯營由錫伯人組成,人數4000餘人,包括在途中出生的750多人。他們被安置在察布查爾農耕並一直延續至今。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裕固族服飾

叱吒風雲的蒙古帝國改變了影響了裕固族的語言,甚至改變了眾多西北民族的命運。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這一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的是甘肅、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紀締造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民族流動頻繁,其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就因此形成了一條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甘青民族走廊”示意圖

通過三次西征,蒙古人帶回了眾多西域和中亞地區的色目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粟特人、契丹人、阿拉伯人以及党項人等等。蒙古將他們編為“探馬赤軍”安置在西北各地,“附地入社,與編在軍”,聽候調遣。這些色目人便是後來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祖先。

在元朝,因為色目人地位較高,各群體之間缺乏溝通與融合。但是到了明朝,色目人同周邊的漢人頻繁通婚,甚至改用漢姓,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在西北地區形成廣大的回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族人做禮拜

回族人都講漢語,外表上與漢族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歷史上一度將回族人理解為穆斯林漢人。到清朝末年,僅在陝甘地區的回族人數就一度達到了一千萬之多。目前回族人主要聚居在甘肅和青海交界地區、寧夏以及新疆。

除了大量的回族人,“民族走廊”還存在著數個與回族不同的“回回”民族,包括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這三個聚居在一起的穆斯林民族,他們的祖先也都是元代的中亞色目人,東遷之後與甘青一帶的蒙古族、藏族、回族不同程度的融合,外表上已經和周邊民族差異不大了。

東鄉族和保安族的語言屬於蒙古語族,算是蒙古化程度較深的色目人,也被稱為“蒙古回回”。而撒拉族的語言屬於突厥語族,他們的祖先來自更加遙遠的土庫曼地區,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可汗孫子撒魯爾的後裔,與現在的土庫曼人、土耳其人有較近的血緣關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民族走廊”少數民族要素對比:

除了以上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回回們,來到青藏高原的蒙古人與當時青藏高原的吐谷渾人相互融合,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群體——土族人。他們講著和蒙古語相似的語言,信仰藏傳佛教,自稱“蒙古爾”,現在主要聚居在青海東部地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族人著裝

處於甘肅和青海之間的這條“民族走廊”容納了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以及人數較多的蒙古族、藏族和漢族,各族之間曾局部的搬遷,如今正在慢慢走向融合。

三、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

清朝之後的西北地區民族又是如何遷徙的呢?這一部分來了解乾隆主導的民族移民計劃。

蒙古帝國分裂之後蒙古各部落控制著西域地區,到清朝康熙時期,作為漠西蒙古四大部落之一的準噶爾部落不斷做大,統一了西域和西藏地區,威脅著清朝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準噶爾汗國領土示意圖

(1730年)

清朝康雍乾三朝,花費數十年的時間,終於在乾隆25年(1760年)完全平定了準噶爾叛亂。準噶爾蒙古部落幾乎被清軍滅族,而其曾經所佔據的天山以北地區則成為蒙古其他部落和其他民族遷徙的目的地,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就此展開。

“移民新疆計劃”首先採取的是官民駐防的方式,調遣各族官兵攜眷進駐伊犁等地,形成了六個營、九個城、數萬人的駐防規模。

其中察哈爾營主要從關內的張家口、宣化、大同等地抽調官兵,作為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察哈爾營共有5500多人來到博爾塔拉地區遊牧。

厄魯特營包含不同成分的蒙古人,主要包括準噶爾的殘部和隨土爾扈特迴歸的沙比納爾,他們被安置在昭蘇、特克斯、尼勒克等地遊牧,和察哈爾部、迴歸的土爾扈特其他部一起成為現在新疆蒙古族人的祖先。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爾扈特部迴歸示意圖

索倫營由達斡爾人和鄂溫克人組成,人數達到3800多人,達斡爾人被安置在霍爾果斯河以東農耕,鄂溫克人被安排到霍爾果斯河以西遊牧。

錫伯營由錫伯人組成,人數4000餘人,包括在途中出生的750多人。他們被安置在察布查爾農耕並一直延續至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錫伯族遷徙圖

錫伯族曾被認為是滿族中的一個部落,與滿族、鄂溫克族同屬通古斯語族

另外兩個滿營則駐紮在惠遠、惠寧兩城中,包括八旗的滿人和蒙古人。加上陸續來到伊犁周邊綏定、廣仁等城的綠營漢族官兵,清朝在伊犁形成了由各族官兵共同構成的邊防體系,維持了清朝在新疆150多年的統治。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裕固族服飾

叱吒風雲的蒙古帝國改變了影響了裕固族的語言,甚至改變了眾多西北民族的命運。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這一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的是甘肅、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紀締造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民族流動頻繁,其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就因此形成了一條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甘青民族走廊”示意圖

通過三次西征,蒙古人帶回了眾多西域和中亞地區的色目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粟特人、契丹人、阿拉伯人以及党項人等等。蒙古將他們編為“探馬赤軍”安置在西北各地,“附地入社,與編在軍”,聽候調遣。這些色目人便是後來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祖先。

在元朝,因為色目人地位較高,各群體之間缺乏溝通與融合。但是到了明朝,色目人同周邊的漢人頻繁通婚,甚至改用漢姓,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在西北地區形成廣大的回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族人做禮拜

回族人都講漢語,外表上與漢族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歷史上一度將回族人理解為穆斯林漢人。到清朝末年,僅在陝甘地區的回族人數就一度達到了一千萬之多。目前回族人主要聚居在甘肅和青海交界地區、寧夏以及新疆。

除了大量的回族人,“民族走廊”還存在著數個與回族不同的“回回”民族,包括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這三個聚居在一起的穆斯林民族,他們的祖先也都是元代的中亞色目人,東遷之後與甘青一帶的蒙古族、藏族、回族不同程度的融合,外表上已經和周邊民族差異不大了。

東鄉族和保安族的語言屬於蒙古語族,算是蒙古化程度較深的色目人,也被稱為“蒙古回回”。而撒拉族的語言屬於突厥語族,他們的祖先來自更加遙遠的土庫曼地區,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可汗孫子撒魯爾的後裔,與現在的土庫曼人、土耳其人有較近的血緣關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民族走廊”少數民族要素對比:

除了以上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回回們,來到青藏高原的蒙古人與當時青藏高原的吐谷渾人相互融合,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群體——土族人。他們講著和蒙古語相似的語言,信仰藏傳佛教,自稱“蒙古爾”,現在主要聚居在青海東部地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族人著裝

處於甘肅和青海之間的這條“民族走廊”容納了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以及人數較多的蒙古族、藏族和漢族,各族之間曾局部的搬遷,如今正在慢慢走向融合。

三、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

清朝之後的西北地區民族又是如何遷徙的呢?這一部分來了解乾隆主導的民族移民計劃。

蒙古帝國分裂之後蒙古各部落控制著西域地區,到清朝康熙時期,作為漠西蒙古四大部落之一的準噶爾部落不斷做大,統一了西域和西藏地區,威脅著清朝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準噶爾汗國領土示意圖

(1730年)

清朝康雍乾三朝,花費數十年的時間,終於在乾隆25年(1760年)完全平定了準噶爾叛亂。準噶爾蒙古部落幾乎被清軍滅族,而其曾經所佔據的天山以北地區則成為蒙古其他部落和其他民族遷徙的目的地,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就此展開。

“移民新疆計劃”首先採取的是官民駐防的方式,調遣各族官兵攜眷進駐伊犁等地,形成了六個營、九個城、數萬人的駐防規模。

其中察哈爾營主要從關內的張家口、宣化、大同等地抽調官兵,作為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察哈爾營共有5500多人來到博爾塔拉地區遊牧。

厄魯特營包含不同成分的蒙古人,主要包括準噶爾的殘部和隨土爾扈特迴歸的沙比納爾,他們被安置在昭蘇、特克斯、尼勒克等地遊牧,和察哈爾部、迴歸的土爾扈特其他部一起成為現在新疆蒙古族人的祖先。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爾扈特部迴歸示意圖

索倫營由達斡爾人和鄂溫克人組成,人數達到3800多人,達斡爾人被安置在霍爾果斯河以東農耕,鄂溫克人被安排到霍爾果斯河以西遊牧。

錫伯營由錫伯人組成,人數4000餘人,包括在途中出生的750多人。他們被安置在察布查爾農耕並一直延續至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錫伯族遷徙圖

錫伯族曾被認為是滿族中的一個部落,與滿族、鄂溫克族同屬通古斯語族

另外兩個滿營則駐紮在惠遠、惠寧兩城中,包括八旗的滿人和蒙古人。加上陸續來到伊犁周邊綏定、廣仁等城的綠營漢族官兵,清朝在伊犁形成了由各族官兵共同構成的邊防體系,維持了清朝在新疆150多年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清朝在伊犁地區的駐防格局

黃色圓點為惠遠,惠寧兩大八旗滿營、綠點為綠營漢族官兵,其他四個營分佈在滿營四周

除了調遣東北的各族官兵駐防伊犁地區,乾隆還不斷的為北疆引入其他新移民。南疆的維吾爾族人、陝甘地區的回民不斷被遷徙到北疆地區屯墾。與此同時,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哈薩克人因為歸順清朝,也開始進入北疆地區遊牧。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裕固族服飾

叱吒風雲的蒙古帝國改變了影響了裕固族的語言,甚至改變了眾多西北民族的命運。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這一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的是甘肅、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紀締造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民族流動頻繁,其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就因此形成了一條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甘青民族走廊”示意圖

通過三次西征,蒙古人帶回了眾多西域和中亞地區的色目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粟特人、契丹人、阿拉伯人以及党項人等等。蒙古將他們編為“探馬赤軍”安置在西北各地,“附地入社,與編在軍”,聽候調遣。這些色目人便是後來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祖先。

在元朝,因為色目人地位較高,各群體之間缺乏溝通與融合。但是到了明朝,色目人同周邊的漢人頻繁通婚,甚至改用漢姓,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在西北地區形成廣大的回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族人做禮拜

回族人都講漢語,外表上與漢族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歷史上一度將回族人理解為穆斯林漢人。到清朝末年,僅在陝甘地區的回族人數就一度達到了一千萬之多。目前回族人主要聚居在甘肅和青海交界地區、寧夏以及新疆。

除了大量的回族人,“民族走廊”還存在著數個與回族不同的“回回”民族,包括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這三個聚居在一起的穆斯林民族,他們的祖先也都是元代的中亞色目人,東遷之後與甘青一帶的蒙古族、藏族、回族不同程度的融合,外表上已經和周邊民族差異不大了。

東鄉族和保安族的語言屬於蒙古語族,算是蒙古化程度較深的色目人,也被稱為“蒙古回回”。而撒拉族的語言屬於突厥語族,他們的祖先來自更加遙遠的土庫曼地區,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可汗孫子撒魯爾的後裔,與現在的土庫曼人、土耳其人有較近的血緣關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民族走廊”少數民族要素對比:

除了以上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回回們,來到青藏高原的蒙古人與當時青藏高原的吐谷渾人相互融合,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群體——土族人。他們講著和蒙古語相似的語言,信仰藏傳佛教,自稱“蒙古爾”,現在主要聚居在青海東部地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族人著裝

處於甘肅和青海之間的這條“民族走廊”容納了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以及人數較多的蒙古族、藏族和漢族,各族之間曾局部的搬遷,如今正在慢慢走向融合。

三、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

清朝之後的西北地區民族又是如何遷徙的呢?這一部分來了解乾隆主導的民族移民計劃。

蒙古帝國分裂之後蒙古各部落控制著西域地區,到清朝康熙時期,作為漠西蒙古四大部落之一的準噶爾部落不斷做大,統一了西域和西藏地區,威脅著清朝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準噶爾汗國領土示意圖

(1730年)

清朝康雍乾三朝,花費數十年的時間,終於在乾隆25年(1760年)完全平定了準噶爾叛亂。準噶爾蒙古部落幾乎被清軍滅族,而其曾經所佔據的天山以北地區則成為蒙古其他部落和其他民族遷徙的目的地,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就此展開。

“移民新疆計劃”首先採取的是官民駐防的方式,調遣各族官兵攜眷進駐伊犁等地,形成了六個營、九個城、數萬人的駐防規模。

其中察哈爾營主要從關內的張家口、宣化、大同等地抽調官兵,作為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察哈爾營共有5500多人來到博爾塔拉地區遊牧。

厄魯特營包含不同成分的蒙古人,主要包括準噶爾的殘部和隨土爾扈特迴歸的沙比納爾,他們被安置在昭蘇、特克斯、尼勒克等地遊牧,和察哈爾部、迴歸的土爾扈特其他部一起成為現在新疆蒙古族人的祖先。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爾扈特部迴歸示意圖

索倫營由達斡爾人和鄂溫克人組成,人數達到3800多人,達斡爾人被安置在霍爾果斯河以東農耕,鄂溫克人被安排到霍爾果斯河以西遊牧。

錫伯營由錫伯人組成,人數4000餘人,包括在途中出生的750多人。他們被安置在察布查爾農耕並一直延續至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錫伯族遷徙圖

錫伯族曾被認為是滿族中的一個部落,與滿族、鄂溫克族同屬通古斯語族

另外兩個滿營則駐紮在惠遠、惠寧兩城中,包括八旗的滿人和蒙古人。加上陸續來到伊犁周邊綏定、廣仁等城的綠營漢族官兵,清朝在伊犁形成了由各族官兵共同構成的邊防體系,維持了清朝在新疆150多年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清朝在伊犁地區的駐防格局

黃色圓點為惠遠,惠寧兩大八旗滿營、綠點為綠營漢族官兵,其他四個營分佈在滿營四周

除了調遣東北的各族官兵駐防伊犁地區,乾隆還不斷的為北疆引入其他新移民。南疆的維吾爾族人、陝甘地區的回民不斷被遷徙到北疆地區屯墾。與此同時,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哈薩克人因為歸順清朝,也開始進入北疆地區遊牧。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乾隆時期各族遷徙新疆路線彙總

這樣,在乾隆時期,各民族開始填補準噶爾汗國滅亡之後的北疆真空區,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使得新疆開始大致形成延續至今的民族格局。

四、西北的“戰爭與和平”

進入十九世紀,國際局勢風起雲湧,西北地區民族的遷徙、逃亡、割裂不斷上演,西北各民族在經歷著各自不同的“遷徙年輪”之後,真正形成了延續至今的分佈格局。

首先是沙俄的不斷入侵,使得中亞許多民族主動遷入新疆。

其中遷徙比較大的群體是哈薩克人,他們的祖先是烏孫、突厥、契丹、蒙古等我們熟知的古代民族。早在乾隆時期哈薩克人就開始移居北疆地區,如今又迫於沙俄的壓力和地理位置的接近,更多的牧民入新疆阿勒泰、塔城地區。現在中國新疆境內已經有140萬哈薩克族人,形成新疆“北哈南維”的民族格局。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裕固族服飾

叱吒風雲的蒙古帝國改變了影響了裕固族的語言,甚至改變了眾多西北民族的命運。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這一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的是甘肅、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紀締造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民族流動頻繁,其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就因此形成了一條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甘青民族走廊”示意圖

通過三次西征,蒙古人帶回了眾多西域和中亞地區的色目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粟特人、契丹人、阿拉伯人以及党項人等等。蒙古將他們編為“探馬赤軍”安置在西北各地,“附地入社,與編在軍”,聽候調遣。這些色目人便是後來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祖先。

在元朝,因為色目人地位較高,各群體之間缺乏溝通與融合。但是到了明朝,色目人同周邊的漢人頻繁通婚,甚至改用漢姓,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在西北地區形成廣大的回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族人做禮拜

回族人都講漢語,外表上與漢族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歷史上一度將回族人理解為穆斯林漢人。到清朝末年,僅在陝甘地區的回族人數就一度達到了一千萬之多。目前回族人主要聚居在甘肅和青海交界地區、寧夏以及新疆。

除了大量的回族人,“民族走廊”還存在著數個與回族不同的“回回”民族,包括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這三個聚居在一起的穆斯林民族,他們的祖先也都是元代的中亞色目人,東遷之後與甘青一帶的蒙古族、藏族、回族不同程度的融合,外表上已經和周邊民族差異不大了。

東鄉族和保安族的語言屬於蒙古語族,算是蒙古化程度較深的色目人,也被稱為“蒙古回回”。而撒拉族的語言屬於突厥語族,他們的祖先來自更加遙遠的土庫曼地區,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可汗孫子撒魯爾的後裔,與現在的土庫曼人、土耳其人有較近的血緣關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民族走廊”少數民族要素對比:

除了以上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回回們,來到青藏高原的蒙古人與當時青藏高原的吐谷渾人相互融合,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群體——土族人。他們講著和蒙古語相似的語言,信仰藏傳佛教,自稱“蒙古爾”,現在主要聚居在青海東部地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族人著裝

處於甘肅和青海之間的這條“民族走廊”容納了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以及人數較多的蒙古族、藏族和漢族,各族之間曾局部的搬遷,如今正在慢慢走向融合。

三、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

清朝之後的西北地區民族又是如何遷徙的呢?這一部分來了解乾隆主導的民族移民計劃。

蒙古帝國分裂之後蒙古各部落控制著西域地區,到清朝康熙時期,作為漠西蒙古四大部落之一的準噶爾部落不斷做大,統一了西域和西藏地區,威脅著清朝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準噶爾汗國領土示意圖

(1730年)

清朝康雍乾三朝,花費數十年的時間,終於在乾隆25年(1760年)完全平定了準噶爾叛亂。準噶爾蒙古部落幾乎被清軍滅族,而其曾經所佔據的天山以北地區則成為蒙古其他部落和其他民族遷徙的目的地,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就此展開。

“移民新疆計劃”首先採取的是官民駐防的方式,調遣各族官兵攜眷進駐伊犁等地,形成了六個營、九個城、數萬人的駐防規模。

其中察哈爾營主要從關內的張家口、宣化、大同等地抽調官兵,作為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察哈爾營共有5500多人來到博爾塔拉地區遊牧。

厄魯特營包含不同成分的蒙古人,主要包括準噶爾的殘部和隨土爾扈特迴歸的沙比納爾,他們被安置在昭蘇、特克斯、尼勒克等地遊牧,和察哈爾部、迴歸的土爾扈特其他部一起成為現在新疆蒙古族人的祖先。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爾扈特部迴歸示意圖

索倫營由達斡爾人和鄂溫克人組成,人數達到3800多人,達斡爾人被安置在霍爾果斯河以東農耕,鄂溫克人被安排到霍爾果斯河以西遊牧。

錫伯營由錫伯人組成,人數4000餘人,包括在途中出生的750多人。他們被安置在察布查爾農耕並一直延續至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錫伯族遷徙圖

錫伯族曾被認為是滿族中的一個部落,與滿族、鄂溫克族同屬通古斯語族

另外兩個滿營則駐紮在惠遠、惠寧兩城中,包括八旗的滿人和蒙古人。加上陸續來到伊犁周邊綏定、廣仁等城的綠營漢族官兵,清朝在伊犁形成了由各族官兵共同構成的邊防體系,維持了清朝在新疆150多年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清朝在伊犁地區的駐防格局

黃色圓點為惠遠,惠寧兩大八旗滿營、綠點為綠營漢族官兵,其他四個營分佈在滿營四周

除了調遣東北的各族官兵駐防伊犁地區,乾隆還不斷的為北疆引入其他新移民。南疆的維吾爾族人、陝甘地區的回民不斷被遷徙到北疆地區屯墾。與此同時,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哈薩克人因為歸順清朝,也開始進入北疆地區遊牧。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乾隆時期各族遷徙新疆路線彙總

這樣,在乾隆時期,各民族開始填補準噶爾汗國滅亡之後的北疆真空區,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使得新疆開始大致形成延續至今的民族格局。

四、西北的“戰爭與和平”

進入十九世紀,國際局勢風起雲湧,西北地區民族的遷徙、逃亡、割裂不斷上演,西北各民族在經歷著各自不同的“遷徙年輪”之後,真正形成了延續至今的分佈格局。

首先是沙俄的不斷入侵,使得中亞許多民族主動遷入新疆。

其中遷徙比較大的群體是哈薩克人,他們的祖先是烏孫、突厥、契丹、蒙古等我們熟知的古代民族。早在乾隆時期哈薩克人就開始移居北疆地區,如今又迫於沙俄的壓力和地理位置的接近,更多的牧民入新疆阿勒泰、塔城地區。現在中國新疆境內已經有140萬哈薩克族人,形成新疆“北哈南維”的民族格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現在新疆“南維北哈”的民族分佈格局

粉紅色為哈薩克族,綠色為維吾爾族

隨哈薩克人一同來到北疆的還有遠道而來的韃靼人(塔塔爾人),他們本來居住在伏爾加河流域,是古保加爾人和蒙古人的後裔,沙俄擴張致使部分韃靼人南遷依附於哈薩克牧民,後來沙俄擴張到中亞後,一些韃靼人又隨哈薩克人一同來到了北疆,形成現在的塔塔爾族。如今他們零星的分佈在北疆各地,僅有3千多人,是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

中亞的烏茲別克人在這一時期也大量遷入新疆,他們和哈薩克人一樣都是多民族融合的後裔,在阿古柏入侵新疆是大批進入新疆經商,他們與維吾爾族人語言相近,因此也廣泛的融入維族群體。烏茲別克人在我國被稱為烏孜別克族,目前共有1萬多人。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裕固族服飾

叱吒風雲的蒙古帝國改變了影響了裕固族的語言,甚至改變了眾多西北民族的命運。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這一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的是甘肅、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紀締造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民族流動頻繁,其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就因此形成了一條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甘青民族走廊”示意圖

通過三次西征,蒙古人帶回了眾多西域和中亞地區的色目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粟特人、契丹人、阿拉伯人以及党項人等等。蒙古將他們編為“探馬赤軍”安置在西北各地,“附地入社,與編在軍”,聽候調遣。這些色目人便是後來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祖先。

在元朝,因為色目人地位較高,各群體之間缺乏溝通與融合。但是到了明朝,色目人同周邊的漢人頻繁通婚,甚至改用漢姓,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在西北地區形成廣大的回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族人做禮拜

回族人都講漢語,外表上與漢族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歷史上一度將回族人理解為穆斯林漢人。到清朝末年,僅在陝甘地區的回族人數就一度達到了一千萬之多。目前回族人主要聚居在甘肅和青海交界地區、寧夏以及新疆。

除了大量的回族人,“民族走廊”還存在著數個與回族不同的“回回”民族,包括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這三個聚居在一起的穆斯林民族,他們的祖先也都是元代的中亞色目人,東遷之後與甘青一帶的蒙古族、藏族、回族不同程度的融合,外表上已經和周邊民族差異不大了。

東鄉族和保安族的語言屬於蒙古語族,算是蒙古化程度較深的色目人,也被稱為“蒙古回回”。而撒拉族的語言屬於突厥語族,他們的祖先來自更加遙遠的土庫曼地區,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可汗孫子撒魯爾的後裔,與現在的土庫曼人、土耳其人有較近的血緣關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民族走廊”少數民族要素對比:

除了以上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回回們,來到青藏高原的蒙古人與當時青藏高原的吐谷渾人相互融合,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群體——土族人。他們講著和蒙古語相似的語言,信仰藏傳佛教,自稱“蒙古爾”,現在主要聚居在青海東部地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族人著裝

處於甘肅和青海之間的這條“民族走廊”容納了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以及人數較多的蒙古族、藏族和漢族,各族之間曾局部的搬遷,如今正在慢慢走向融合。

三、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

清朝之後的西北地區民族又是如何遷徙的呢?這一部分來了解乾隆主導的民族移民計劃。

蒙古帝國分裂之後蒙古各部落控制著西域地區,到清朝康熙時期,作為漠西蒙古四大部落之一的準噶爾部落不斷做大,統一了西域和西藏地區,威脅著清朝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準噶爾汗國領土示意圖

(1730年)

清朝康雍乾三朝,花費數十年的時間,終於在乾隆25年(1760年)完全平定了準噶爾叛亂。準噶爾蒙古部落幾乎被清軍滅族,而其曾經所佔據的天山以北地區則成為蒙古其他部落和其他民族遷徙的目的地,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就此展開。

“移民新疆計劃”首先採取的是官民駐防的方式,調遣各族官兵攜眷進駐伊犁等地,形成了六個營、九個城、數萬人的駐防規模。

其中察哈爾營主要從關內的張家口、宣化、大同等地抽調官兵,作為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察哈爾營共有5500多人來到博爾塔拉地區遊牧。

厄魯特營包含不同成分的蒙古人,主要包括準噶爾的殘部和隨土爾扈特迴歸的沙比納爾,他們被安置在昭蘇、特克斯、尼勒克等地遊牧,和察哈爾部、迴歸的土爾扈特其他部一起成為現在新疆蒙古族人的祖先。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爾扈特部迴歸示意圖

索倫營由達斡爾人和鄂溫克人組成,人數達到3800多人,達斡爾人被安置在霍爾果斯河以東農耕,鄂溫克人被安排到霍爾果斯河以西遊牧。

錫伯營由錫伯人組成,人數4000餘人,包括在途中出生的750多人。他們被安置在察布查爾農耕並一直延續至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錫伯族遷徙圖

錫伯族曾被認為是滿族中的一個部落,與滿族、鄂溫克族同屬通古斯語族

另外兩個滿營則駐紮在惠遠、惠寧兩城中,包括八旗的滿人和蒙古人。加上陸續來到伊犁周邊綏定、廣仁等城的綠營漢族官兵,清朝在伊犁形成了由各族官兵共同構成的邊防體系,維持了清朝在新疆150多年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清朝在伊犁地區的駐防格局

黃色圓點為惠遠,惠寧兩大八旗滿營、綠點為綠營漢族官兵,其他四個營分佈在滿營四周

除了調遣東北的各族官兵駐防伊犁地區,乾隆還不斷的為北疆引入其他新移民。南疆的維吾爾族人、陝甘地區的回民不斷被遷徙到北疆地區屯墾。與此同時,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哈薩克人因為歸順清朝,也開始進入北疆地區遊牧。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乾隆時期各族遷徙新疆路線彙總

這樣,在乾隆時期,各民族開始填補準噶爾汗國滅亡之後的北疆真空區,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使得新疆開始大致形成延續至今的民族格局。

四、西北的“戰爭與和平”

進入十九世紀,國際局勢風起雲湧,西北地區民族的遷徙、逃亡、割裂不斷上演,西北各民族在經歷著各自不同的“遷徙年輪”之後,真正形成了延續至今的分佈格局。

首先是沙俄的不斷入侵,使得中亞許多民族主動遷入新疆。

其中遷徙比較大的群體是哈薩克人,他們的祖先是烏孫、突厥、契丹、蒙古等我們熟知的古代民族。早在乾隆時期哈薩克人就開始移居北疆地區,如今又迫於沙俄的壓力和地理位置的接近,更多的牧民入新疆阿勒泰、塔城地區。現在中國新疆境內已經有140萬哈薩克族人,形成新疆“北哈南維”的民族格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現在新疆“南維北哈”的民族分佈格局

粉紅色為哈薩克族,綠色為維吾爾族

隨哈薩克人一同來到北疆的還有遠道而來的韃靼人(塔塔爾人),他們本來居住在伏爾加河流域,是古保加爾人和蒙古人的後裔,沙俄擴張致使部分韃靼人南遷依附於哈薩克牧民,後來沙俄擴張到中亞後,一些韃靼人又隨哈薩克人一同來到了北疆,形成現在的塔塔爾族。如今他們零星的分佈在北疆各地,僅有3千多人,是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

中亞的烏茲別克人在這一時期也大量遷入新疆,他們和哈薩克人一樣都是多民族融合的後裔,在阿古柏入侵新疆是大批進入新疆經商,他們與維吾爾族人語言相近,因此也廣泛的融入維族群體。烏茲別克人在我國被稱為烏孜別克族,目前共有1萬多人。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烏茲別克人的基因類型

最複雜的混血民族

除了這些講突厥語突厥民族,作為俄國的主體民族俄羅斯人也曾在十月革命後大量進入新疆。他們主要是潰敗的軍人、貴族和家屬,其實不僅僅包括俄羅斯人,還包括波蘭人、德意志人等在俄國長期生活的歐洲民族。他們在解放後大多都遷回蘇聯了,留下了的人成為了現在新疆俄羅斯族的祖先,如今俄羅斯族約有數千人分佈在新疆、內蒙古等地。

沙俄讓許多民族主動遷徙,也讓許多民族被迫割裂。

1864年後,俄國趁著清朝爆發西北迴亂之際強迫清朝簽訂多個不平等條約,導致數個長期生活於新疆的民族內部被強行割裂,這其中包括吉爾吉斯人和塔吉克人。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裕固族服飾

叱吒風雲的蒙古帝國改變了影響了裕固族的語言,甚至改變了眾多西北民族的命運。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這一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的是甘肅、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紀締造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民族流動頻繁,其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就因此形成了一條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甘青民族走廊”示意圖

通過三次西征,蒙古人帶回了眾多西域和中亞地區的色目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粟特人、契丹人、阿拉伯人以及党項人等等。蒙古將他們編為“探馬赤軍”安置在西北各地,“附地入社,與編在軍”,聽候調遣。這些色目人便是後來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祖先。

在元朝,因為色目人地位較高,各群體之間缺乏溝通與融合。但是到了明朝,色目人同周邊的漢人頻繁通婚,甚至改用漢姓,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在西北地區形成廣大的回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族人做禮拜

回族人都講漢語,外表上與漢族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歷史上一度將回族人理解為穆斯林漢人。到清朝末年,僅在陝甘地區的回族人數就一度達到了一千萬之多。目前回族人主要聚居在甘肅和青海交界地區、寧夏以及新疆。

除了大量的回族人,“民族走廊”還存在著數個與回族不同的“回回”民族,包括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這三個聚居在一起的穆斯林民族,他們的祖先也都是元代的中亞色目人,東遷之後與甘青一帶的蒙古族、藏族、回族不同程度的融合,外表上已經和周邊民族差異不大了。

東鄉族和保安族的語言屬於蒙古語族,算是蒙古化程度較深的色目人,也被稱為“蒙古回回”。而撒拉族的語言屬於突厥語族,他們的祖先來自更加遙遠的土庫曼地區,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可汗孫子撒魯爾的後裔,與現在的土庫曼人、土耳其人有較近的血緣關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民族走廊”少數民族要素對比:

除了以上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回回們,來到青藏高原的蒙古人與當時青藏高原的吐谷渾人相互融合,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群體——土族人。他們講著和蒙古語相似的語言,信仰藏傳佛教,自稱“蒙古爾”,現在主要聚居在青海東部地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族人著裝

處於甘肅和青海之間的這條“民族走廊”容納了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以及人數較多的蒙古族、藏族和漢族,各族之間曾局部的搬遷,如今正在慢慢走向融合。

三、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

清朝之後的西北地區民族又是如何遷徙的呢?這一部分來了解乾隆主導的民族移民計劃。

蒙古帝國分裂之後蒙古各部落控制著西域地區,到清朝康熙時期,作為漠西蒙古四大部落之一的準噶爾部落不斷做大,統一了西域和西藏地區,威脅著清朝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準噶爾汗國領土示意圖

(1730年)

清朝康雍乾三朝,花費數十年的時間,終於在乾隆25年(1760年)完全平定了準噶爾叛亂。準噶爾蒙古部落幾乎被清軍滅族,而其曾經所佔據的天山以北地區則成為蒙古其他部落和其他民族遷徙的目的地,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就此展開。

“移民新疆計劃”首先採取的是官民駐防的方式,調遣各族官兵攜眷進駐伊犁等地,形成了六個營、九個城、數萬人的駐防規模。

其中察哈爾營主要從關內的張家口、宣化、大同等地抽調官兵,作為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察哈爾營共有5500多人來到博爾塔拉地區遊牧。

厄魯特營包含不同成分的蒙古人,主要包括準噶爾的殘部和隨土爾扈特迴歸的沙比納爾,他們被安置在昭蘇、特克斯、尼勒克等地遊牧,和察哈爾部、迴歸的土爾扈特其他部一起成為現在新疆蒙古族人的祖先。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爾扈特部迴歸示意圖

索倫營由達斡爾人和鄂溫克人組成,人數達到3800多人,達斡爾人被安置在霍爾果斯河以東農耕,鄂溫克人被安排到霍爾果斯河以西遊牧。

錫伯營由錫伯人組成,人數4000餘人,包括在途中出生的750多人。他們被安置在察布查爾農耕並一直延續至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錫伯族遷徙圖

錫伯族曾被認為是滿族中的一個部落,與滿族、鄂溫克族同屬通古斯語族

另外兩個滿營則駐紮在惠遠、惠寧兩城中,包括八旗的滿人和蒙古人。加上陸續來到伊犁周邊綏定、廣仁等城的綠營漢族官兵,清朝在伊犁形成了由各族官兵共同構成的邊防體系,維持了清朝在新疆150多年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清朝在伊犁地區的駐防格局

黃色圓點為惠遠,惠寧兩大八旗滿營、綠點為綠營漢族官兵,其他四個營分佈在滿營四周

除了調遣東北的各族官兵駐防伊犁地區,乾隆還不斷的為北疆引入其他新移民。南疆的維吾爾族人、陝甘地區的回民不斷被遷徙到北疆地區屯墾。與此同時,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哈薩克人因為歸順清朝,也開始進入北疆地區遊牧。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乾隆時期各族遷徙新疆路線彙總

這樣,在乾隆時期,各民族開始填補準噶爾汗國滅亡之後的北疆真空區,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使得新疆開始大致形成延續至今的民族格局。

四、西北的“戰爭與和平”

進入十九世紀,國際局勢風起雲湧,西北地區民族的遷徙、逃亡、割裂不斷上演,西北各民族在經歷著各自不同的“遷徙年輪”之後,真正形成了延續至今的分佈格局。

首先是沙俄的不斷入侵,使得中亞許多民族主動遷入新疆。

其中遷徙比較大的群體是哈薩克人,他們的祖先是烏孫、突厥、契丹、蒙古等我們熟知的古代民族。早在乾隆時期哈薩克人就開始移居北疆地區,如今又迫於沙俄的壓力和地理位置的接近,更多的牧民入新疆阿勒泰、塔城地區。現在中國新疆境內已經有140萬哈薩克族人,形成新疆“北哈南維”的民族格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現在新疆“南維北哈”的民族分佈格局

粉紅色為哈薩克族,綠色為維吾爾族

隨哈薩克人一同來到北疆的還有遠道而來的韃靼人(塔塔爾人),他們本來居住在伏爾加河流域,是古保加爾人和蒙古人的後裔,沙俄擴張致使部分韃靼人南遷依附於哈薩克牧民,後來沙俄擴張到中亞後,一些韃靼人又隨哈薩克人一同來到了北疆,形成現在的塔塔爾族。如今他們零星的分佈在北疆各地,僅有3千多人,是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

中亞的烏茲別克人在這一時期也大量遷入新疆,他們和哈薩克人一樣都是多民族融合的後裔,在阿古柏入侵新疆是大批進入新疆經商,他們與維吾爾族人語言相近,因此也廣泛的融入維族群體。烏茲別克人在我國被稱為烏孜別克族,目前共有1萬多人。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烏茲別克人的基因類型

最複雜的混血民族

除了這些講突厥語突厥民族,作為俄國的主體民族俄羅斯人也曾在十月革命後大量進入新疆。他們主要是潰敗的軍人、貴族和家屬,其實不僅僅包括俄羅斯人,還包括波蘭人、德意志人等在俄國長期生活的歐洲民族。他們在解放後大多都遷回蘇聯了,留下了的人成為了現在新疆俄羅斯族的祖先,如今俄羅斯族約有數千人分佈在新疆、內蒙古等地。

沙俄讓許多民族主動遷徙,也讓許多民族被迫割裂。

1864年後,俄國趁著清朝爆發西北迴亂之際強迫清朝簽訂多個不平等條約,導致數個長期生活於新疆的民族內部被強行割裂,這其中包括吉爾吉斯人和塔吉克人。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新疆柯爾克孜族群眾

吉爾吉斯人古稱黠戛斯,前文說過他們曾經在回鶻之後統治蒙古高原,後來受到蒙古人的不斷排擠,來到天山山脈中部伊塞克湖周邊定居。而塔吉克人則是中亞的原住民族,長期生活在新疆西部的蔥嶺一帶。沙俄入侵新疆後,割佔了他們的土地,這兩個民族也被強行分割。中國境內的吉爾吉斯人成為柯爾克孜族,分佈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如今人數超過18萬;而中國境內的高原塔吉克人成為塔吉克族,分佈在新疆最西部山區,人數超過5萬。

除了俄國的影響,西北爆發的回亂也是這一時期引發民族遷徙的重要因素。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裕固族服飾

叱吒風雲的蒙古帝國改變了影響了裕固族的語言,甚至改變了眾多西北民族的命運。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這一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的是甘肅、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紀締造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民族流動頻繁,其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就因此形成了一條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甘青民族走廊”示意圖

通過三次西征,蒙古人帶回了眾多西域和中亞地區的色目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粟特人、契丹人、阿拉伯人以及党項人等等。蒙古將他們編為“探馬赤軍”安置在西北各地,“附地入社,與編在軍”,聽候調遣。這些色目人便是後來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祖先。

在元朝,因為色目人地位較高,各群體之間缺乏溝通與融合。但是到了明朝,色目人同周邊的漢人頻繁通婚,甚至改用漢姓,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在西北地區形成廣大的回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族人做禮拜

回族人都講漢語,外表上與漢族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歷史上一度將回族人理解為穆斯林漢人。到清朝末年,僅在陝甘地區的回族人數就一度達到了一千萬之多。目前回族人主要聚居在甘肅和青海交界地區、寧夏以及新疆。

除了大量的回族人,“民族走廊”還存在著數個與回族不同的“回回”民族,包括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這三個聚居在一起的穆斯林民族,他們的祖先也都是元代的中亞色目人,東遷之後與甘青一帶的蒙古族、藏族、回族不同程度的融合,外表上已經和周邊民族差異不大了。

東鄉族和保安族的語言屬於蒙古語族,算是蒙古化程度較深的色目人,也被稱為“蒙古回回”。而撒拉族的語言屬於突厥語族,他們的祖先來自更加遙遠的土庫曼地區,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可汗孫子撒魯爾的後裔,與現在的土庫曼人、土耳其人有較近的血緣關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民族走廊”少數民族要素對比:

除了以上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回回們,來到青藏高原的蒙古人與當時青藏高原的吐谷渾人相互融合,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群體——土族人。他們講著和蒙古語相似的語言,信仰藏傳佛教,自稱“蒙古爾”,現在主要聚居在青海東部地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族人著裝

處於甘肅和青海之間的這條“民族走廊”容納了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以及人數較多的蒙古族、藏族和漢族,各族之間曾局部的搬遷,如今正在慢慢走向融合。

三、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

清朝之後的西北地區民族又是如何遷徙的呢?這一部分來了解乾隆主導的民族移民計劃。

蒙古帝國分裂之後蒙古各部落控制著西域地區,到清朝康熙時期,作為漠西蒙古四大部落之一的準噶爾部落不斷做大,統一了西域和西藏地區,威脅著清朝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準噶爾汗國領土示意圖

(1730年)

清朝康雍乾三朝,花費數十年的時間,終於在乾隆25年(1760年)完全平定了準噶爾叛亂。準噶爾蒙古部落幾乎被清軍滅族,而其曾經所佔據的天山以北地區則成為蒙古其他部落和其他民族遷徙的目的地,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就此展開。

“移民新疆計劃”首先採取的是官民駐防的方式,調遣各族官兵攜眷進駐伊犁等地,形成了六個營、九個城、數萬人的駐防規模。

其中察哈爾營主要從關內的張家口、宣化、大同等地抽調官兵,作為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察哈爾營共有5500多人來到博爾塔拉地區遊牧。

厄魯特營包含不同成分的蒙古人,主要包括準噶爾的殘部和隨土爾扈特迴歸的沙比納爾,他們被安置在昭蘇、特克斯、尼勒克等地遊牧,和察哈爾部、迴歸的土爾扈特其他部一起成為現在新疆蒙古族人的祖先。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爾扈特部迴歸示意圖

索倫營由達斡爾人和鄂溫克人組成,人數達到3800多人,達斡爾人被安置在霍爾果斯河以東農耕,鄂溫克人被安排到霍爾果斯河以西遊牧。

錫伯營由錫伯人組成,人數4000餘人,包括在途中出生的750多人。他們被安置在察布查爾農耕並一直延續至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錫伯族遷徙圖

錫伯族曾被認為是滿族中的一個部落,與滿族、鄂溫克族同屬通古斯語族

另外兩個滿營則駐紮在惠遠、惠寧兩城中,包括八旗的滿人和蒙古人。加上陸續來到伊犁周邊綏定、廣仁等城的綠營漢族官兵,清朝在伊犁形成了由各族官兵共同構成的邊防體系,維持了清朝在新疆150多年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清朝在伊犁地區的駐防格局

黃色圓點為惠遠,惠寧兩大八旗滿營、綠點為綠營漢族官兵,其他四個營分佈在滿營四周

除了調遣東北的各族官兵駐防伊犁地區,乾隆還不斷的為北疆引入其他新移民。南疆的維吾爾族人、陝甘地區的回民不斷被遷徙到北疆地區屯墾。與此同時,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哈薩克人因為歸順清朝,也開始進入北疆地區遊牧。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乾隆時期各族遷徙新疆路線彙總

這樣,在乾隆時期,各民族開始填補準噶爾汗國滅亡之後的北疆真空區,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使得新疆開始大致形成延續至今的民族格局。

四、西北的“戰爭與和平”

進入十九世紀,國際局勢風起雲湧,西北地區民族的遷徙、逃亡、割裂不斷上演,西北各民族在經歷著各自不同的“遷徙年輪”之後,真正形成了延續至今的分佈格局。

首先是沙俄的不斷入侵,使得中亞許多民族主動遷入新疆。

其中遷徙比較大的群體是哈薩克人,他們的祖先是烏孫、突厥、契丹、蒙古等我們熟知的古代民族。早在乾隆時期哈薩克人就開始移居北疆地區,如今又迫於沙俄的壓力和地理位置的接近,更多的牧民入新疆阿勒泰、塔城地區。現在中國新疆境內已經有140萬哈薩克族人,形成新疆“北哈南維”的民族格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現在新疆“南維北哈”的民族分佈格局

粉紅色為哈薩克族,綠色為維吾爾族

隨哈薩克人一同來到北疆的還有遠道而來的韃靼人(塔塔爾人),他們本來居住在伏爾加河流域,是古保加爾人和蒙古人的後裔,沙俄擴張致使部分韃靼人南遷依附於哈薩克牧民,後來沙俄擴張到中亞後,一些韃靼人又隨哈薩克人一同來到了北疆,形成現在的塔塔爾族。如今他們零星的分佈在北疆各地,僅有3千多人,是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

中亞的烏茲別克人在這一時期也大量遷入新疆,他們和哈薩克人一樣都是多民族融合的後裔,在阿古柏入侵新疆是大批進入新疆經商,他們與維吾爾族人語言相近,因此也廣泛的融入維族群體。烏茲別克人在我國被稱為烏孜別克族,目前共有1萬多人。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烏茲別克人的基因類型

最複雜的混血民族

除了這些講突厥語突厥民族,作為俄國的主體民族俄羅斯人也曾在十月革命後大量進入新疆。他們主要是潰敗的軍人、貴族和家屬,其實不僅僅包括俄羅斯人,還包括波蘭人、德意志人等在俄國長期生活的歐洲民族。他們在解放後大多都遷回蘇聯了,留下了的人成為了現在新疆俄羅斯族的祖先,如今俄羅斯族約有數千人分佈在新疆、內蒙古等地。

沙俄讓許多民族主動遷徙,也讓許多民族被迫割裂。

1864年後,俄國趁著清朝爆發西北迴亂之際強迫清朝簽訂多個不平等條約,導致數個長期生活於新疆的民族內部被強行割裂,這其中包括吉爾吉斯人和塔吉克人。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新疆柯爾克孜族群眾

吉爾吉斯人古稱黠戛斯,前文說過他們曾經在回鶻之後統治蒙古高原,後來受到蒙古人的不斷排擠,來到天山山脈中部伊塞克湖周邊定居。而塔吉克人則是中亞的原住民族,長期生活在新疆西部的蔥嶺一帶。沙俄入侵新疆後,割佔了他們的土地,這兩個民族也被強行分割。中國境內的吉爾吉斯人成為柯爾克孜族,分佈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如今人數超過18萬;而中國境內的高原塔吉克人成為塔吉克族,分佈在新疆最西部山區,人數超過5萬。

除了俄國的影響,西北爆發的回亂也是這一時期引發民族遷徙的重要因素。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新疆達斡爾族居民

達斡爾族屬於蒙古語族,被認為是契丹人的後裔

西北迴亂首先的影響是陝甘地區,回亂之後這裡人數驟減了2000多萬,其中包括800萬回民,回民幾乎全數在關中地區消失。並且大量西遷到新疆,少數甚至遷往俄國境內。


"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作者:球叔 / 編輯:塵埃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如果說一棵大樹就是一個國家,那國家內民族的遷徙就像是這棵大樹的年輪。一圈圈的年輪,記錄著一段段民族遷徙的往事,不易察覺卻深入機體,影響至今。

我國曆史上九個主要的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在我國,歷史常常被解讀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往。除了向南方融入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也大量的在亞歐大陸內部遷徙,這成為了我國現在北方各民族的重要族源。

這篇文章我們來回顧西北少數民族的“遷徙年輪”,回到這些民族誕生和轉折的關鍵時期,瞭解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分佈的緣由。

一、回鶻的後裔

我們先來看看回鶻的遷徙“年輪”,現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被認為是古代回鶻的後裔。

公元840年,漠北的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前身)取代了回鶻,佔據蒙古高原,回鶻大量部眾西遷。一部分遷往河西走廊,建立起甘州回鶻;一部分遷往天山以東的吐魯番盆地,建立起高昌回鶻和後來的西州回鶻;走的最遠的遷往天山以西的七河地區,與曾經的夥伴葛邏祿等部落共同建立起喀喇汗國。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鶻西遷後建立的政權:

遷徙路線(公元910年)

其中河西回鶻人成為裕固族的祖先,而來到西域的另兩路回鶻人則成為維吾爾族的祖先。

回鶻人是黃種人,那為何維族會有白種人的特徵呢?因為維族人不僅有回鶻血統,也有西域吐火羅人血統。作為西域地區生活了數千年的土著,吐火羅人是古代已知分佈最靠東的歐羅巴人,後來的維族人也因此具有了白種人特徵。我們所熟知的龜茲、樓蘭都曾經是吐火羅人生活的城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維吾爾族群眾

除了血緣因素,在形成維吾爾族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教。

喀喇汗國建立之初並非伊斯蘭教國家,而是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之後受西域各國影響轉變為佛教徒。但是真正深刻的轉變則來源於與喀喇汗國緊鄰的波斯薩曼帝國。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薩曼帝國不斷向喀喇汗國發起“聖戰”的時候,薩曼帝國一位逃難的王子納斯爾來到喀喇汗國的副都、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噶爾,他在阿圖什建造了喀喇汗國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祕密的傳教使得喀喇汗國穆斯林不斷增加,終於在第四代汗王穆薩執政之時使得伊斯蘭教成為國教。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喀喇汗國、薩曼帝國、于闐國領土示意圖

(公元990年)

喀什噶爾周邊成為喀喇汗國第一塊伊斯蘭化的土地,也是新疆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1006年,通過幾十年的“聖戰”,喀喇汗國滅亡了佛教國家于闐,塔里木河西部和南部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地區。

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這三種維吾爾族的關鍵元素在塔里木河西南部出現。

喀喇汗國之後西域經歷了西遼的統治,新疆的伊斯蘭化一度中斷。之後蒙古人推動了新疆伊斯蘭化的第二波浪潮,也讓維吾爾族的認同擴展到了更大的範圍。

1353年,東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和他的後代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到葉爾羌汗國時期,南疆的“古歐羅巴人+回鶻人+伊斯蘭教”三要素不斷融合,形成了現在的維吾爾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葉爾羌汗國領土示意圖:

葉爾羌汗國統治區域大致就是維族的分佈區域

(公元1600年)

然而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不同的是,吐魯番地區和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區存在著許多蒙古人和漢人,他們也融入了維吾爾族群體的形成過程之中,這也是現在東疆和南疆地區維族人長相差異的原因。

群體的差異同樣存在於裕固族人之間。現在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受藏族人的影響他們信仰了藏傳佛教,受蒙古人影響一部分的裕固族人講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則講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裕固族服飾

叱吒風雲的蒙古帝國改變了影響了裕固族的語言,甚至改變了眾多西北民族的命運。

二、蒙古造就的“甘青民族走廊”

這一部分我們要了解到的是甘肅、青海一帶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

蒙古人在十三世紀締造了龐大的蒙古帝國,橫跨亞歐,民族流動頻繁,其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就因此形成了一條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走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甘青民族走廊”示意圖

通過三次西征,蒙古人帶回了眾多西域和中亞地區的色目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粟特人、契丹人、阿拉伯人以及党項人等等。蒙古將他們編為“探馬赤軍”安置在西北各地,“附地入社,與編在軍”,聽候調遣。這些色目人便是後來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祖先。

在元朝,因為色目人地位較高,各群體之間缺乏溝通與融合。但是到了明朝,色目人同周邊的漢人頻繁通婚,甚至改用漢姓,經過數百年的融合,在西北地區形成廣大的回族群體。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回族人做禮拜

回族人都講漢語,外表上與漢族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歷史上一度將回族人理解為穆斯林漢人。到清朝末年,僅在陝甘地區的回族人數就一度達到了一千萬之多。目前回族人主要聚居在甘肅和青海交界地區、寧夏以及新疆。

除了大量的回族人,“民族走廊”還存在著數個與回族不同的“回回”民族,包括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這三個聚居在一起的穆斯林民族,他們的祖先也都是元代的中亞色目人,東遷之後與甘青一帶的蒙古族、藏族、回族不同程度的融合,外表上已經和周邊民族差異不大了。

東鄉族和保安族的語言屬於蒙古語族,算是蒙古化程度較深的色目人,也被稱為“蒙古回回”。而撒拉族的語言屬於突厥語族,他們的祖先來自更加遙遠的土庫曼地區,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可汗孫子撒魯爾的後裔,與現在的土庫曼人、土耳其人有較近的血緣關係。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民族走廊”少數民族要素對比:

除了以上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回回們,來到青藏高原的蒙古人與當時青藏高原的吐谷渾人相互融合,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群體——土族人。他們講著和蒙古語相似的語言,信仰藏傳佛教,自稱“蒙古爾”,現在主要聚居在青海東部地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族人著裝

處於甘肅和青海之間的這條“民族走廊”容納了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以及人數較多的蒙古族、藏族和漢族,各族之間曾局部的搬遷,如今正在慢慢走向融合。

三、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

清朝之後的西北地區民族又是如何遷徙的呢?這一部分來了解乾隆主導的民族移民計劃。

蒙古帝國分裂之後蒙古各部落控制著西域地區,到清朝康熙時期,作為漠西蒙古四大部落之一的準噶爾部落不斷做大,統一了西域和西藏地區,威脅著清朝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準噶爾汗國領土示意圖

(1730年)

清朝康雍乾三朝,花費數十年的時間,終於在乾隆25年(1760年)完全平定了準噶爾叛亂。準噶爾蒙古部落幾乎被清軍滅族,而其曾經所佔據的天山以北地區則成為蒙古其他部落和其他民族遷徙的目的地,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就此展開。

“移民新疆計劃”首先採取的是官民駐防的方式,調遣各族官兵攜眷進駐伊犁等地,形成了六個營、九個城、數萬人的駐防規模。

其中察哈爾營主要從關內的張家口、宣化、大同等地抽調官兵,作為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察哈爾營共有5500多人來到博爾塔拉地區遊牧。

厄魯特營包含不同成分的蒙古人,主要包括準噶爾的殘部和隨土爾扈特迴歸的沙比納爾,他們被安置在昭蘇、特克斯、尼勒克等地遊牧,和察哈爾部、迴歸的土爾扈特其他部一起成為現在新疆蒙古族人的祖先。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土爾扈特部迴歸示意圖

索倫營由達斡爾人和鄂溫克人組成,人數達到3800多人,達斡爾人被安置在霍爾果斯河以東農耕,鄂溫克人被安排到霍爾果斯河以西遊牧。

錫伯營由錫伯人組成,人數4000餘人,包括在途中出生的750多人。他們被安置在察布查爾農耕並一直延續至今。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錫伯族遷徙圖

錫伯族曾被認為是滿族中的一個部落,與滿族、鄂溫克族同屬通古斯語族

另外兩個滿營則駐紮在惠遠、惠寧兩城中,包括八旗的滿人和蒙古人。加上陸續來到伊犁周邊綏定、廣仁等城的綠營漢族官兵,清朝在伊犁形成了由各族官兵共同構成的邊防體系,維持了清朝在新疆150多年的統治。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清朝在伊犁地區的駐防格局

黃色圓點為惠遠,惠寧兩大八旗滿營、綠點為綠營漢族官兵,其他四個營分佈在滿營四周

除了調遣東北的各族官兵駐防伊犁地區,乾隆還不斷的為北疆引入其他新移民。南疆的維吾爾族人、陝甘地區的回民不斷被遷徙到北疆地區屯墾。與此同時,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哈薩克人因為歸順清朝,也開始進入北疆地區遊牧。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乾隆時期各族遷徙新疆路線彙總

這樣,在乾隆時期,各民族開始填補準噶爾汗國滅亡之後的北疆真空區,乾隆的“新疆移民計劃”使得新疆開始大致形成延續至今的民族格局。

四、西北的“戰爭與和平”

進入十九世紀,國際局勢風起雲湧,西北地區民族的遷徙、逃亡、割裂不斷上演,西北各民族在經歷著各自不同的“遷徙年輪”之後,真正形成了延續至今的分佈格局。

首先是沙俄的不斷入侵,使得中亞許多民族主動遷入新疆。

其中遷徙比較大的群體是哈薩克人,他們的祖先是烏孫、突厥、契丹、蒙古等我們熟知的古代民族。早在乾隆時期哈薩克人就開始移居北疆地區,如今又迫於沙俄的壓力和地理位置的接近,更多的牧民入新疆阿勒泰、塔城地區。現在中國新疆境內已經有140萬哈薩克族人,形成新疆“北哈南維”的民族格局。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現在新疆“南維北哈”的民族分佈格局

粉紅色為哈薩克族,綠色為維吾爾族

隨哈薩克人一同來到北疆的還有遠道而來的韃靼人(塔塔爾人),他們本來居住在伏爾加河流域,是古保加爾人和蒙古人的後裔,沙俄擴張致使部分韃靼人南遷依附於哈薩克牧民,後來沙俄擴張到中亞後,一些韃靼人又隨哈薩克人一同來到了北疆,形成現在的塔塔爾族。如今他們零星的分佈在北疆各地,僅有3千多人,是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

中亞的烏茲別克人在這一時期也大量遷入新疆,他們和哈薩克人一樣都是多民族融合的後裔,在阿古柏入侵新疆是大批進入新疆經商,他們與維吾爾族人語言相近,因此也廣泛的融入維族群體。烏茲別克人在我國被稱為烏孜別克族,目前共有1萬多人。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烏茲別克人的基因類型

最複雜的混血民族

除了這些講突厥語突厥民族,作為俄國的主體民族俄羅斯人也曾在十月革命後大量進入新疆。他們主要是潰敗的軍人、貴族和家屬,其實不僅僅包括俄羅斯人,還包括波蘭人、德意志人等在俄國長期生活的歐洲民族。他們在解放後大多都遷回蘇聯了,留下了的人成為了現在新疆俄羅斯族的祖先,如今俄羅斯族約有數千人分佈在新疆、內蒙古等地。

沙俄讓許多民族主動遷徙,也讓許多民族被迫割裂。

1864年後,俄國趁著清朝爆發西北迴亂之際強迫清朝簽訂多個不平等條約,導致數個長期生活於新疆的民族內部被強行割裂,這其中包括吉爾吉斯人和塔吉克人。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新疆柯爾克孜族群眾

吉爾吉斯人古稱黠戛斯,前文說過他們曾經在回鶻之後統治蒙古高原,後來受到蒙古人的不斷排擠,來到天山山脈中部伊塞克湖周邊定居。而塔吉克人則是中亞的原住民族,長期生活在新疆西部的蔥嶺一帶。沙俄入侵新疆後,割佔了他們的土地,這兩個民族也被強行分割。中國境內的吉爾吉斯人成為柯爾克孜族,分佈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如今人數超過18萬;而中國境內的高原塔吉克人成為塔吉克族,分佈在新疆最西部山區,人數超過5萬。

除了俄國的影響,西北爆發的回亂也是這一時期引發民族遷徙的重要因素。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新疆達斡爾族居民

達斡爾族屬於蒙古語族,被認為是契丹人的後裔

西北迴亂首先的影響是陝甘地區,回亂之後這裡人數驟減了2000多萬,其中包括800萬回民,回民幾乎全數在關中地區消失。並且大量西遷到新疆,少數甚至遷往俄國境內。


歷史的年輪——西北少數民族遷徙往事


新疆地區少數民族要素對比

其次受到波及的是清朝在伊犁等地的多民族駐軍。暴亂伊始清朝派軍到陝甘地區,根本無暇顧及新疆,新疆境內的回回人包圍攻擊清朝駐防新疆的各個營地,導致了大量清朝駐防官民被殺害,兩個滿營幾乎被全殲。在回亂之後,錫伯營相對人數較多,他們成為現在新疆四萬多錫伯族的祖先。另外,新疆塔城境內五千多的達斡爾族也是當年駐防新疆的清朝遺民。

總之,19世紀之後,清朝的內憂外患使得中國西北地區混亂不堪,各民族為了生存不斷遷徙,最終形成了延續至今的民族格局。

從元朝到清末,古代遊牧民族逐漸演化為今天我們熟知的少數民族,周邊的民族也進入我們的土地,他們都走出了各自的“遷徙年輪”,共同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存。

其實民族永遠都處於流動的狀態,它的名稱只是人民強加的符號,族群之間的融合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之中的。

瞭解民族的遷徙,瞭解民族的由來,讓我們都能夠銘記自己的歷史,找到彼此和諧相處的方式,讓民族的融合朝著更有利於彼此的方向邁進。

- END -

作者:球叔、地理愛好者,溫大的小迷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