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何歷久彌新

魏巍 文學 詩歌 何其芳 黨史博採 2017-05-29

《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何歷久彌新

文/熊坤靜

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魏巍的代表作之一、朝鮮戰地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熱情謳歌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112師335團1營3連官兵拼死守衛鬆骨峰的英雄事蹟,它一經發表即在國內引起巨大轟動,一舉奠定了作家在我國當代文壇的重要地位。“最可愛的人”從此成為志願軍的代名詞。那麼,《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影響、教育了新中國幾代人的紅色經典作品究竟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其背後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在革命烽火中成長

魏巍,原名魏鴻傑,1920年3月6日出生於河南鄭州市的一個城市貧民家庭裡。少年時代的他,先後就讀於新創辦的平民小學校、小西門外的縣立第五小學校(今鄭州市弓背街小學校)、城內原設在“關帝廟”裡的縣立第七小學校(今鄭州市創新街小學校)。在縣立第七小學校學習期間,他讀了《儒林外史》、《元曲選》等許多古典文學作品,同時還看了魯迅、郭沫若、茅盾、葉紹鈞、冰心等我國現代作家的作品,打下了一定的文學基礎。這時他開始嘗試寫一些詩歌、散文和小說等,向當地出版的《華北日報》、《大華晨報》、《通俗日報》、《中州日報》和《大東商報》等報紙的文學副刊投稿。這些習作不僅初步顯示了他豐富的文學想象力,也提高了他的文字駕馭能力。

小學畢業後,因家中生活困難,魏巍被迫進入四年制的鄭州縣立簡易鄉村師範學校上學。由於他勤於寫作,並常有文章發表,引起了當地報紙的重視,這些報紙副刊開始不斷向他約稿,他同時擔任好幾家報紙副刊的特約撰稿人。1935年 “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爆發後,他不僅積極參加了鄭州當地聲勢浩大的學生示威遊行,還在自己主編的《大華晨報》文學副刊“鐵笛”上發表抗日救亡文章。

1937年夏,魏巍從簡易鄉村師範學校畢業後,聽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以下簡稱抗大)正在招生的消息,遂決定前去報考。但當時赴延安需要有介紹證明,恰巧簡易鄉村師範學校有一位名叫黃正甫(即黃雲海)的國文老師系中共地下黨員,他給魏巍開了一封去延安的介紹信。魏巍拿著介紹信祕密離開鄭州,直奔西安,於9月間住進了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招待所。但事不湊巧,當時有一批新招收的抗大學員剛離開西安赴晉南一帶。他只好星夜兼程地從西安折回潼關,渡過黃河,沿著同蒲路一直往北追趕,到晉南的洪洞縣時,終於趕上了這支隊伍。他在馬牧村以“魏巍”報名參加了八路軍,先編入第115師隨營學校的學兵隊,不久又轉到這個師部的軍政幹部學校。該校後來併入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當時,總部隨營學校駐在洪洞縣的白石村,在此他第一次見到了敬愛的朱德總司令,並寫下了長達500行的詩歌《黃河行》。

《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何歷久彌新

◆抗戰時期,魏巍(右)在冀中平原。

直至1938年,魏巍才隨總部隨營學校抵達延安。他原想入魯迅文學藝術院(以下簡稱魯藝)學習,卻被組織上分配到抗大第四期四大隊二隊的軍事隊學習,不久轉入政治隊,並於同年4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期間,他結合中國社會實際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等課程,還積極參加了由詩人柯仲平、田間等在延安發起的街頭詩運動。魏巍將長詩《黃河行》寄給在魯藝任教的詩人何其芳,何其芳看後對這首詩持肯定態度,並寫了《〈黃河行〉讀後》一文。次年,《黃河行》連同何其芳的讀後感,在西安進步報紙《國風日報》文學副刊上發表。

從抗大畢業後,魏巍參加了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的“前方戰地記者團”,於1939年初離開延安,奔赴晉西北抗日前線去採訪。此後,他被分配在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宣傳部編輯科工作,不久調到軍區獨立第一師一團一營任教育幹事。同年11月,晉察冀軍區所部在6天時間裡連續取得了雁宿崖戰鬥和黃土嶺伏擊戰的勝利,共殲滅日軍1500多人,其中包括日本軍“蒙疆駐屯軍”最高司令官阿部規秀中將。隨一團作戰的魏巍據此寫下了戰地通訊《雁宿崖戰鬥小景》和《黃土嶺戰鬥日記》,另外還創作了詩歌《滹沱河》、《高粱長起來吧》、《黃槐花飄落的時候》和《月夜短曲》等。此後,他一直轉戰在冀中的保定、易縣、完縣(今順平)、滿城等地,參加了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以及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反“掃蕩”作戰。在艱苦卓絕的戰鬥歷程中,魏巍得到了很好的鍛鍊,也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正如他所說的:“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偉大的人民群眾不僅教育了我,也養育了我,我對此將永遠感念不忘。”這一時期他創作的詩歌,大都發表在晉察冀的油印詩刊《詩建設》和《詩戰線》上,以及《子弟兵》報和《晉察冀日報》文學副刊上。1940年夏,他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晉察冀邊區分會執行委員、常務委員,次年又當選為晉察冀詩會委員。

魏巍積極參加邊區開展的整風運動,在政治思想和寫作水平上均有很大的提高,先後寫下了《黎明風景》、《生活在晉察冀》、《連隊生活詩章》、《好夫妻歌》、《伏擊》、《叩門》和《清明寄》等許多詩歌。其中《黎明風景》榮獲晉察冀邊區文聯魯迅文藝獎金委員會“甲等獎”,《連隊生活詩章》在晉察冀軍區政治部開展的“部隊文藝創作運動”中榮獲“甲等作品獎”。

1944年秋,魏巍調到冀中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工作,直到抗戰勝利結束。期間,他在《晉察冀日報》和《子弟兵》報上發表了《燕嘎子》、《王老勤的上坡路與下坡路》等報告文學,並根據隨軍轉戰的親身經歷,寫下了《平原雷火》、《攻克獨流鎮》、《娘子關前——英雄們是怎樣攻佔了雪花山》和《人民要翻身,鐵路也翻身——平漢線大破襲速寫》等戰地通訊和報告文學。

1945年秋,魏巍調任冀中軍區第七分區政治部宣傳科科長,並隨軍遠征綏遠等地,參加瞭解放張家口的戰鬥。不久,他調任晉察冀野戰軍(後稱華北軍區野戰兵團)第三縱隊政治部教育科科長,隨軍先後轉戰到長城一線、平漢、津蒲與正太各線以及太原前線,在戰火紛飛中寫下了《寄張家口》、《塞北晚歌》和《三合村》3首詩。

解放戰爭時期,魏巍隨部隊轉戰在大同、河間、曲陽和北平(今北京)西郊一帶,迎來了北平的和平解放。1949年4月,他調到解放軍第19兵團(原華北軍區第2兵團)下轄的一個騎兵團擔任政委,率部隨19兵團奔赴西北戰場,同其他兄弟部隊一道,參加瞭解放大西北的各個戰役。期間,他創作了詩歌《開上前線》、《白窯子戰鬥讚歌》、《鞦韆歌詞》、《好兄弟歌》、《黃牛還家》、《英雄的防線》(組詩)和散文《在突破口——記石家莊內市溝西南突破口的激戰》等。

為“最可愛的人”謳歌

1950年2月,魏巍調到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擔任宣傳科科長,後調任《解放軍文藝》(月刊)副總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他和新華通訊社的同志於12月中旬前往朝鮮碧潼戰俘營調查美軍戰俘情況。在朝鮮前線,他耳聞目睹了我人民志願軍官兵的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蹟,心靈上受到極大的衝擊和震撼,於是他給解放軍總政治部寫了一份報告,請求在完成調查任務後,留下來進行為期3個月的戰地採訪。

按照志願軍總部的周密部署,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於11月25日晚全面打響。其中第38軍是第一線迂迴部隊之一,其下轄的113師、112師成功地迂迴穿插到三所裡、龍源裡、鬆骨峰和北堂站等地,切斷了敵人的後路。向南潰逃之敵為了打開生路,拼命地向112師撲來,前來接應的敵軍,也瘋狂地殺向112師。面對人數眾多、裝備精良的美軍,112師承受著十分巨大的壓力。

《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何歷久彌新

◆1953年,魏巍在朝鮮戰場和朝鮮兒童在一起。

其中由第112師335團1營3連扼守的鬆骨峰,是敵人爭奪的要點,美軍集中了32架飛機、18輛坦克、幾十門榴彈炮和千餘步兵向該陣地發起猛攻。在一片火海中,出現了一幕幕撼人心魄的英雄壯舉:戰士邢玉堂跟前落了一發汽油彈,迅即被大火吞沒,雖然他抱著槍連打了幾個滾兒,大火仍然不滅。臨死前,他奮力衝向敵陣,刺倒幾個驚慌失措的敵人後,又死死地抱住一個敵人的脖子,咬著敵人的耳朵,滾下山去,用身上的火焰將敵人活活燒死;全身被汽油彈燒著的副班長井玉琢,仍然像一發火箭似地撲向敵群,抱著美國兵滾下山去……由於3連傷亡慘重,甚至連炊事員、通訊員都上了陣。排長犧牲了,班長主動代理;班長陣亡了,戰士就主動接替。最後當3連僅剩下7個人時,依舊頑強地堅守著陣地,擊退了敵人的進攻。這場持續8小時的激戰結束後,112師師長楊大易來到3連陣地,只見陣地前沿堆滿了幾百具美軍屍體和打壞摔碎的槍支。犧牲的3連官兵,有的緊緊握住敵人的機槍,有的手中的手榴彈上沾滿了美軍的腦漿,有的嘴裡銜著敵人的半塊耳朵……戰士邢玉堂、2排副排長王健候身上的餘火還在燃燒,他倆的身子壓著敵屍,牙齒和指甲深深地嵌進敵人的皮肉裡。事後,楊師長噙著眼淚將他所看到的這一終身難忘的情景告訴了前來採訪的魏巍,並陪同作家重返3連陣地。儘管3連在戰鬥中除了犧牲和重傷被送往醫院的,僅餘一名通信員,可謂損失殆盡,但卻圓滿地完成了阻敵於鬆骨峰的任務。他們正是以自己的巨大犧牲,為贏得整個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至12月12日,歷時半個多月的第二次戰役以殲敵3.6萬餘人,收復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全部領土,並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自鴨綠江邊打退到“三八線”一帶轉為防禦而圓滿結束。第38軍也因為出色地完成了迂迴、阻敵的任務,贏得了“萬歲軍”的美譽。

《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何歷久彌新

◆1952年,魏巍(右)在朝鮮三登野戰醫院訪問志願軍模範護士羅克賢。

1951年3月,魏巍返回祖國後,根據朝鮮的見聞和感受,很快創作發表了《誰是最可愛的人》等11篇戰地通訊。關於這篇通訊的構思主題和寫作情況,他後來回憶說:“《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主題,是我很久以來就在腦子裡翻騰著的一個主題。我在部隊裡時間比較長,對戰士有這樣一種感情,覺得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每當我和他們坐在一起,不知道為什麼,我就覺得滿心眼兒地高興。 這次我到朝鮮去,在志願軍裡,使這種感情更加深了一層。我更加覺得戰士們的可愛。”“這個題目不是硬想出來的,而是在朝鮮戰場上激動的情況下從心裡跳出來的,從情感的浪潮中蹦出來的。我能寫出《誰是最可愛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們戰士的英雄氣概,他們的英雄事蹟是這樣的偉大,這樣的感人,把我完全感動了。”“在寫作中,我從20多個最為生動的故事中,幾經推敲、刪減,最後選定了3個最能表現本質的典型事例。由於感受深刻,下筆時十分順暢,一氣呵成,一天多就完成了。”稿子寫好後,魏巍將它交給《解放軍文藝》主編宋之的徵求意見。宋看後激動地說:“馬上送《人民日報》!”人民日報社社長兼總編鄧拓看了該文後十分激動地說:“好幾年沒有見到這樣的好文章了。它表達了我們這個時代對志願軍戰士最崇高的獎賞。”於是他決定破例將該文放在《人民日報》頭版社論的位置發表。4月11日,《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第一版隆重推出。

領袖指示“印發全軍”

毛澤東讀了《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後,立即批示:“印發全軍”。朱德看了這篇文章後連聲稱讚:“寫得好!很好!”後來,周恩來在1953年召開的全國第二次文代會上作報告說:“我們就是要寫工農兵中的優秀人物,寫他們中間的理想人物。魏巍同志所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是這類典型的歌頌。它感動了千百萬讀者,鼓舞了前方的戰士。我們就是要刻畫這些典型人物來推動社會前進……”講到這裡,他竟推開了講稿,對著話筒大聲說:“在座的誰是魏巍同志,今天來了沒有?請站起來,我要認識一下這位朋友。”這時,全場都望著從座位上站立起來的魏巍,熱烈鼓掌,周恩來對他說:“我感謝你為我們子弟兵取了個‘最可愛的人’這樣一個稱號。”

《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何歷久彌新

◆《誰是最可愛的人》。

《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全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北京各大學紛紛邀請魏巍去作報告,《人民日報》編輯部也請他去座談,讓他談談究竟是怎樣寫出這篇文章的。他的發言整理為《我怎樣寫“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作為附錄收入1951年冬出版發行的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初版本中。由於該散文集十分暢銷,供不應求,一年之內便被再版,1958年又出了第三版,並被翻譯成俄文由莫斯科國家藝術文學出版社於1957年出版發行。這篇作品還被作為教材,長期選入全國中學語文課本。

豈料“文革”伊始,《誰是最可愛的人》卻被誣衊為“暴露文學”、“宣傳戰爭殘酷”與 “販賣人性論”的大毒草。魏巍自然也受到牽連,被劃為“黑線人物”、“三反分子”、“資產階級反動權威”等,橫遭批鬥,失去自由。1968年,他被趕出總政治部文化部,下放到山西省太原的一個鋼鐵廠勞動改造。直至1973年,他才重獲人身自由,1977年獲得平反。

《誰是最可愛的人》歷來受到文藝界人士的高度評價。我國當代著名作家、《人民文學》副主編肖復興譽稱:“《誰是最可愛的人》可以說是一個經典,在上世紀50年代,這篇作品讓‘最可愛的人’成了志願軍的代名詞。而時隔這麼多年,‘最可愛的人’這個稱呼仍然跨越時空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任何為社會作出了貢獻,感動了社會的人都可以成為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我覺得這是魏巍的一個貢獻。”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軍事文藝研究所教授朱向前認為:“將《誰是最可愛的人》視為當代軍旅散文的發軔之作也毫不勉強。《誰是最可愛的人》、《依依惜別的深情》等常被看作是戰地通訊,被納入新聞的範疇,其實,這些作品融敘事抒情描寫於一體,敘寫真切、色彩絢麗、詩意與哲理相融合、行文舒展、文學意味濃厚,促進了通訊迴歸散文化,對後代很多作家都有影響。” C·馬爾科娃在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俄譯本序言中寫道:“魏巍的這些特寫作品現在已經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在這些作品中,他真誠地讚美、歌頌朝鮮前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他的每一篇特寫,都浸透著難以遏制地相信普通人、相信人民的光明未來的信念。這些特寫作品,現在仍未失去其魅力。”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轉載請註明轉自《黨史博採》。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