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第三位皇帝拓跋燾為何下令大舉滅佛?

魏太武帝 北魏 拓跋晃 佛教 每日漢字 2017-03-28

作為北魏王朝的第三代皇帝,拓跋燾被冠上了政治家、軍事家的稱呼。

但是,在他人生中卻留下了汙點,大肆滅佛。

相關資料顯示,這是佛教在中國遭遇的第一次大劫難。

那麼,拓跋燾為啥要大舉滅佛呢?

北魏第三位皇帝拓跋燾為何下令大舉滅佛?

拓跋燾(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音“必”)狸,鮮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長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1] ,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時也是傑出的軍事統帥。

拓跋燾出生於平城(今山西大同),422年被立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燾自幼就表現出過人的軍事天賦,十二歲時就遠赴河套抗擊柔然騎兵,迫使柔然不敢入侵。拓跋燾繼位後重用漢族大臣崔浩、高允等人,整頓吏治,勵精圖治。 拓跋燾善於使用騎兵,親率大軍先後攻滅胡夏、北燕、北涼,伐柔然,徵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渾,取劉宋的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滑臺(今河南滑縣東)等重鎮要地,最終統一中國北方。

拓跋燾在歷次戰爭中,常親自率軍出征,決策果斷,部署周密,講究戰法,指揮靈活。或分道並進,輕騎奔襲,或誘敵出城,設伏圍殲,因而多獲勝利。治軍嚴格,賞不遺賤,罰不避貴。在生活中,樸素節儉,威武豪邁,剛毅自律,直爽坦率,從諫如流。但是在晚年刑罰過於殘酷,誅戮過多。

452年,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殺害,時年四十五歲,諡號太武皇帝,廟號世祖。

北魏第三位皇帝拓跋燾為何下令大舉滅佛?

445年,一個叫蓋吳的人在杏城(今屬陝西)聚眾反魏,有10多萬人,還向南朝宋投降,動靜鬧得非常大,拓跋燾使出吃奶的勁,花了一年左右時間,才把起義鎮壓了下去。

期間,拓跋燾帶兵到長安,看到一座佛寺裡面種小麥。他和一批人在寺中休息,讓馬吃麥子。寺中僧人招待他們吃飯,一些士兵在寺裡隨便轉轉,突然發現寺中藏有大量兵器。士兵大驚,立即向拓跋燾彙報。

拓跋燾極其憤怒,說:這些人肯定是蓋吳的同謀。

他下令把寺中僧人全部逮捕,隨後在寺裡挖地三尺,全面搜查。結果讓所有人目瞪口呆,寺裡藏有大量金銀財寶,釀酒的器具。還有僧人和當地官員來往的記錄,以及官員們藏在寺中的家產。

更可怕的是,寺裡有多重密室,經過審訊,僧人們承認:他們和當地貴族婦女在密室裡長期淫亂。

拓跋燾感到匪夷所思,覺得自己像個傻瓜,被佛教矇騙了許多年,當即下令:把寺中僧人全部誅殺。

446年,拓跋燾下詔滅佛,宣佈佛教為邪教,在各地焚燬所有的佛像和佛經,沙門無少長悉坑之,禁止佛教的傳播。

北魏第三位皇帝拓跋燾為何下令大舉滅佛?

其實,拓跋族入主中原後,承中原佛法之事,接受了佛教這一思想武器,用它來敷導民俗,因此,從魏太祖拓跋珪開始,魏朝統治者大都敬禮沙門。

拓跋燾繼位之初也是如此,每引高德沙門,與共談論。但是佛教勢力發展過於迅猛,佛教徒人口增加,拓跋燾在軍事戰爭中日益感到人力的缺乏; 佛教進入中原後也吸收了讖緯學說,搞一些神祕理論,妨害到了皇帝的權威。

最主要的是,拓跋燾所寵信的崔浩深信道教,在崔浩的詆譭下,拓跋燾漸漸疏遠佛教。在太延四年(438年),拓跋燾詔令五十歲以下沙門盡皆還俗,以從徵役,解決翌年西伐北涼所需的人力問題,在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拓跋燾又下滅佛詔,指責沙門之徒,假西戎虛誕,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齊政化,布淳德於天下。規定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有私養沙門及師巫、金銀工巧之人在家者,限於二月十五日前遣送官拓跋,不得藏匿。過期不送,一經查實,沙門身死,主人門誅,以加強政治控制。在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下詔滅佛更是使佛教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鮮卑上層人士多信奉佛教,他們以太子拓跋晃為首,盡力維護佛教的利益。太子拓跋晃雖下令焚燬了大量寺廟佛塔,卻也有意放緩了執行法令的時間,暗中保護一些僧侶逃脫性命,並收藏了一些經文和佛像。太子拓跋晃與拓跋燾在宗教問題上認識的差異成為幾年後的宮廷變亂的誘因之一。

經過拓跋燾的滅佛,北方地區佛教勢力一時陷於衰落,直到拓跋燾死後,繼位的文成帝拓跋濬頒佈了復佛法詔,才得以復甦並發展。

(每日漢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