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路上的圍棋

圍棋 北魏 春秋戰國 新唐書 沉入史海 2017-04-30

圍棋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作為棋戲出現在宮廷士大夫階層。經秦漢,兩晉,南北朝的不斷髮展,到隋唐時廣泛傳播於民間。唐初從長安經東海傳入日本,後來又在“絲綢之路”上廣泛流傳。絲綢路上的圍棋

近幾年,在古玉門關,陽關以東的唐代敦煌郡壽昌縣古城址中,陸續挖掘出圍棋子六十六枚,其中黑色四十一枚,白色二十五枚,均為花崗岩石製成品,棋子外形美觀,磨製精細,分大,小兩種型號。大號與現在流行的圍棋一樣,圓餅形,小號在形體重量方面都低於大號,唐代壽昌城坐落在今敦煌縣城西南七十五公里的戈壁灘上,漢代叫龍勒縣,北魏正光六年改為壽昌縣。

根據《通典》卷六,食貨下,賦稅下記載:高祖李淵登基當皇帝的第一年,下詔全國各郡縣貢品中,只令敦煌貢圍棋子二十具,這就說明早在唐以前,敦煌壽昌縣就以製造圍棋子而著稱。這在《新唐書》,《唐地誌》,《壽昌地境》等文獻中均有記載。貢棋子是每年向唐王朝獻上製作精美而有地方獨特風格的上等棋子。

一九七二年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娜唐墓中,出土了一幅絹畫,叫《圍棋仕女圖》,說明在“絲綢之路”上的吐魯番地區圍棋興盛情況,唐代敦煌圍棋隨著文化,佛教藝術的交流逐漸傳入亞歐各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