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全文附譯文(下)

《圍爐夜話》為清咸豐時人王永彬所寫,書錄 221 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和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近代以來,其書影響頗大,與明人洪應明寫的《菜根譚》,陳繼儒寫的《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圍爐夜話》是王永彬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隨得隨錄,彙集而成。文筆典雅,意蘊悠長。在平淡而優美的敘述中,娓娓道出了瑣碎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古人認為雪夜擁被讀書和圍爐夜話乃人生的兩件樂事,對現代人來說,送走喧囂的白晝,能爐邊燈下靜讀,又何嘗不是至樂?

《圍爐夜話》全文附譯文(下)

160、有守與有猷有為並重,立言與立功立德並傳

有守雖無所展布,而其節不撓,故與有猷有為而並重;立言即未經起行,而於人有益,故與立功立德而並傳。

[註釋]

不撓:不屈。有猷:有貢獻。

【譯文】

能謹守道義而不變節,雖然對道義並無推展之功,卻有守節不屈之志,所以和有貢獻有作為是同等重要的。在文字上宣揚道理,雖然並未以行為動來加以表現,但是已使聞而信者得到裨益,因此和直接建立事業與功德是同樣不朽而為人所傳頌的。

161、求孝殷殷向善必篤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則向善必篤也;聽切實話,覺得津津有味,則進德可期也。

[註釋]

老成人:年長有德的人。殷殷:熱心切。篤:深重。切實話:非常實在的言語。

【譯文】

遇到年老有德的人,便熱心地向他請求教誨,那麼這個人向善之心必定十分深重。聽到實在的話語,便覺得十分有滋味,那麼這個人德業的進步是可以料想得到的。

162、有真涵養才有真性情

有真性情,須有真涵養:有大識見,乃有大文章。

[註釋]

真性情:至真無妄的心性情思。真涵養:真正的修養。

【譯文】

要有至真無妄的性情,一定先要有真正的修養才能達到;要寫出不朽的文章,首先要有不朽的見識。

163、為善要講讓,立身務得敬

為善之端無盡,只講一讓字,便人人可行;立身之道何窮,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註釋]

端:方法。

【譯文】

行善的方法是無窮盡的,只要能講一個“讓”字,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處世的道理何止千百,只要做到一個“敬”字,就能使所有的事情整頓起來。

164、是非要自知,正人先正己

自己所行之是非,尚不能知,安望知人?古人已往之得失,且不必論,但須記己。

[註釋]

安:哪裡。

【譯文】

自己的行為舉止是對是錯,還不能確實知道,哪裡還能夠知道他人的對錯呢?過去古人所做的事是得是失,暫且不要討論,重要的是先要明白自己的得失。

165、仁厚為儒家治術之本,虛浮為今人處世之禍

治術必本儒術者,念念皆仁厚也;今人不及古人者,事事皆虛浮也。

[註釋]

治術:治理國家的方法。儒術:儒家的方法。

【譯文】

治理國家之所以必定要本於儒家的方法,主要的原因乃在於儒家的治國之道都出於仁家寬厚之心。現代人之所以不如古代人,乃在於現代人所做的事情都十分不實在,不穩定。

166、禍起於須毀臾之不忍

莫之大禍,起於須臾之不忍,不可不謹。

[註釋]

須臾:一會兒,暫時。

【譯文】

再大的禍事,起因都是由於一時的不能忍耐,所以凡事不可不謹慎。

167、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家之長幼,皆倚賴於我,我亦嘗體其情否也?士之衣食,皆取資於人,人亦曾受其益否也?

[註釋]

倚賴:依靠。

【譯文】

家中的老小都依靠自己生活,自己是否曾經去體會他們心中的情感和需要呢?讀書人在衣食上完全憑著他人的生產來維持,是否曾也讓他人也由他那裡得到些益處呢?

168、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富不肯讀書,貴不肯積德,錯過可惜也;少不肯事長,愚不肯親賢,不祥莫大焉!

[註釋]

親賢:親近賢人。

【譯文】

在富有的時候不肯好好讀書,在顯貴的時候不能積下德業,錯過了這富貴可為之時實在可惜。年少的時候不肯敬奉長輩,愚昧卻又不肯向賢人請教,這是最不吉的預兆!

169、五倫為教然後有大經,四子成書然後有正學

自虞廷立五倫為教,然後天下有大經;自紫陽集四子成書,然後天下有正學。

[註釋]

虞廷:虞舜。五倫: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大給:不可變易的禮法。紫陽:北宋理學大家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又號晦庵,徽州婺源人。學者稱為紫陽先生。四子成書:朱熹集註《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四書。

【譯文】

自從舜令契為司徒,教百姓以五倫,天下自此才有不可變易的人倫大道;自從朱熹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為四書,天下才確立了足為一切學問奉為圭臬的中正之學。

170、志量遠大

意趣清高,利祿不能動也;志量遠大,富貴不能淫也。

[註釋]

意趣:心意志趣。

【譯文】

心意志趣清雅高尚的人,金錢和祿位是無法變易其心志的,志氣廣闊高遠的人,即使身在富貴也不會迷亂心志而隱溺其中。

171、最不幸者,為勢家女作翁姑

最不幸者,為勢家女作翁姑;最難處者,為富家兒作師友。

[註釋]

勢家女:有財有勢人家的女兒。翁姑:公婆。

【譯文】

最不幸的事,莫過於做有財有勢人家女兒的公婆。最難以相處的,就是做富有人家子弟的教師和朋友。

172、錢能福人,也能禍人,藥能生人,也能殺人

錢能福人,亦能禍人,有錢者不可不知;藥能生人,亦能殺人,用藥者不可不慎。

[註釋]

福人:使人得福。禍人:使人遭難。

【譯文】

錢能為人造福,也能帶來禍害,有錢的人一定要明瞭這一點。藥能夠救人,也能夠殺人,用藥的人不能不謹慎。

173、身體力行,集思廣益

凡事勿徒委於人,必身體力行,方能有濟;凡事不可執於己,必集思廣益,乃罔後艱。

[註釋]

委:依賴。濟:幫助。罔:無。

【譯文】

不要凡事都依賴他人,必須親自去做,才能對自己有幫助。也不要事事只憑自己的意思去做,最好參考大家的意見和智慧,免得後來突然遇到不能克服的困難。

174、耕讀乃能成其業,仕宦亦未見其榮

耕讀固是良謀,必工課無荒,乃能成其業;仕宦雖稱貴顯,若官箴有玷,亦未見其榮。

[註釋]

良謀:好辦法,好主意。官箴:官吏之誡。玷:白玉上的汙點,引申為過失。

【譯文】

耕種讀書並重固然是個好辦法,總要在求學上不致荒怠,才能成就功業。做官雖然富貴顯達,但是如果為官而有過失,也不見得是光榮。

175、儒者多文為富,君子疾名不稱

儒者多文為富,其文非時文也;君子疾名不稱,其名非科名也。

[註釋]

時文:應時文,八股文。疾:憂慮。

【譯文】

讀書人的財富便是文章多,然而並不是指一些應付考試的文章;有德的人擔憂死後名聲不能為人稱道,這個名不是指科舉之名。

176、神閒氣靜,智深勇沉

博學篤志,切問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神閒氣靜,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幹大事的本領。

[註釋]

收放心:《孟子·告子篇》:“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收放心是指學問之道而言。

【譯文】

廣博地去吸收學問維持志向的堅定,切實向人請教,並仔細地思考,這是追求學問的重要功夫;心神安祥,氣不浮躁,擁有深刻的智慧和沉毅的勇氣,這是做大事所須具備的主要能力。

177、凡事肯規我之過者為益友

何者為益友?凡事肯規我之過者是也;何者為小人?凡事必徇己之私者是也。

[註釋]

益友:對自己有益的朋友。規:規勸。徇:偏袒。私:過錯。

【譯文】

哪一種朋友才算是益友呢?凡遇到我做事有不對的地方肯規勸我的便是益友。哪一種人算是小人呢?凡遇到自己做錯事,只會一味地因私利而偏袒自己過失的便是小人。

178、行禮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待人宜寬,惟待子孫不可寬;行禮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註釋]

厚:周到。

【譯文】

對待他人應該寬大,惟有對待子孫不可太寬大。禮節要周到,惟有在辦婚事時不必大肆鋪張。

179、事觀其已然可知其未然,人盡其當然可聽其自然

事但觀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盡其當然,乃可聽其自然。

[註釋]

然:如此。

【譯文】

事情只要看它已經如何,便可推知它未來的發展;一個人要努力做到他的本分,其餘的可以順其自然地發展。

180、觀規模之大小,知事業之高卑

觀規模之大小,可以知事業之高卑;察德澤之淺深,可以知門祚之久暫。

[註釋]

門祚:家運。規模:立制垂範,規制法式。

【譯文】

只要看規制法式的大小,便可以知道這項事業本身是宏達還是淺陋。觀察德被恩澤的深淺,便可以知道家運是否能綿延長久。

181、君子尚義,小人趨利

義之中有利,而尚義之君子,初非計及於利也;利之中有害,而趨利之小人,並不願其為害也。

[註釋]

趨利:急於圖利。

【譯文】

在義行之中也會得到利益,這個利益是重視義理的君子始料所不及的。在謀利中也會有不利的事發生,這是一心求利的小人不願得卻得到的。

182、小心謹慎,必善其後,高自位置,難保其終

小心謹慎者,必善其後,暢則無咎也;高自位置者,難保其終,亢則有悔也。

[註釋]

慎:戒慎,小心。咎:過失。亢:極也,指極尊之位。悔:悔恨。

【譯文】

凡是小心謹慎的人,事後必定謀求安全的方法,因為只要戒懼,必然不會犯下過錯。凡是居高位的人,很難能夠維持長久,因為只要到達頂點,就會開始走下城路。

183、勿以耕讀謀富貴,莫以衣食逞豪奢

耕所以養生,讀所以明道,此耕讀之本原也,而後世乃假以謀富貴矣。衣取其蔽體,食取其充飢,此衣食之實用也,而時人乃藉以逞豪奢矣。

[註釋]

本原:本意。假:借。

【譯文】

耕種是為了餬口活命,讀書是為了明白道理,這是耕種和讀書的本意,然而後世卻被人當作謀求富貴的手段。穿衣是為了遮羞,食物是為了充飢,衣食原本是為了實際上的需要而用,然而現在卻被人用以誇示豪富奢華。

184、富而不懂佈置則恥,官而不諳管理亦羞

人皆欲貴也,請問一官到手,怎樣施行?人皆欲富也,且問萬貫纏腰,如何佈置?

[註釋]

佈置:運用。

【譯文】

人都希望自己貴顯,但是請問一旦做了官,要怎樣去推行政務,改善人民的生活?人都希望自己富有,但是有沒有想過,自己一旦富可敵國,要如何將這些錢用到有益之處?

185、莫惟學文而離道,勿以取藝而棄德

文、行、忠、信,孔子立教之目也,今惟教以文而已;志道、據德、依仁、遊藝,孔門為學之序也,今但學其藝而已。

[註釋]

文:指詩書禮樂等典籍。行:是行為。忠、信:是品性上的訓練。志道:立志研究真理。據德:做事依據道理。依仁:絕不偏離仁恕。遊藝:以六種技藝作為具體本領。

【譯文】

文、行、忠、信,是孔子教導學生所立的科目,現在卻只教學生文學了。志道、據德、依仁、遊藝,是孔門求學問的次序,現在只剩最後一項學藝罷了。

186、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技末之學無益身心

隱微之衍,即幹憲典,所以君子懷刑也;技藝之末,無益身心,所以君子務本也。

[註釋]

衍:過失。幹:違犯。憲典:法度。

【譯文】

一些不留意的過失,很可能就會幹犯法度,所以君子行事,常在心中留禮法,以免犯錯。技藝是學問的末流,對身心並無改善的力量,所以君子重視根本的學問,而不把精力浪費在旁枝末節上。

187、士知學恐無恆,君子貧而有志

士既知學,還恐學而無恆;人不患貧,只要貧而有志。

[註釋]

知學:知道學問的重要性。

【譯文】

讀書人既知道學問的重要,卻恐怕學習時缺乏恆心。人不怕窮,只要窮得有志氣。

188、用功於內者心秀,飾美於外者心空

用功於內者,必於外無所求;飾美於外者,必其中無所有。

[註釋]

飾:裝飾

【譯文】

在內在方面努力求進步的人,必然對外在事物不會有許多苛求;在外表拼命裝飾圖好看的人,必須內在沒有什麼涵養。

189、盛衰之機貴諸人謀,性命之理講求實用

盛衰之機,雖關氣運,而有心者必貴諸人謀;性命之理,固極精微,而講學者必求其實用。

[註釋]

性命之理:形而上之道,講天命天理的學問。

【譯文】

興盛或是衰敗,雖然有時和運氣有關,但是有心人一定要求在人事上做得完善。形而上的道理,固然十分微妙,但是講求這方面的學問,一定要它能夠實用。

190、魯如曾子,於道獨得其傳,貧如顏子,其樂不因以改

魯如曾子,於道獨得其傳,可知資性不足限人也;貧如顏子,其樂不因以改,可知境遇不足困人也。

[註釋]

魯:愚魯。

【譯文】

像曾子那般愚魯的人,卻能明孔一以貫之之道而闡揚於後,可見天資不好並不足以限制一個人。像顏淵那麼窮的人,卻並不因此而失去他的快樂,由此可知遭遇和環境並不足以困往一個人。

191、敦厚之人可託大事,謹慎之人能成大功

敦厚之人,始可託大事,故安劉氏者,必絳侯也;謹慎之人,方能成大功,故興漢室者,必武侯也。

[註釋]

劉錯:指漢高祖劉邦。絳侯:周勃,漢沛人,佐高祖定天下,封絳侯。武侯:諸葛亮,字孔明,助劉備敗曹操,建國蜀中,與魏、吳成三國鼎立之勢。

【譯文】

忠厚誠勢的人,才可將大事託付給他,因此能使漢朝天下安定的,必定是周勃這個人。惟有謹慎行事的人,能建立大的功業,因此能使漢室復興的,必然是也明這般人。

192、漢高祖之英明不能救戚姬,陶朱公之智計不能保仲子

以漢高祖之英明,知呂后必殺戚姬,而不能救止,蓋其禍已成也;以陶朱公智計,知長男必殺仲子,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難宥乎?

[註釋]

戚姬:戚夫人,為漢高祖寵姬,高祖崩,即為呂后所殺。陶朱公:范蠡佐越王勾踐破吳後,至定陶,自稱陶朱公,經商而成鉅富。

【譯文】

像漢高祖那麼大略的帝王,明知在他死後呂后會殺死他最心愛的戚夫人,卻無法挽救阻止,乃是因為這個禍事已經造成了,而如陶朱公那麼足智多謀的人,明知他的長子非但救不了次子,反而會害了次子,卻無法保全此事,大概是因為次子的罪本來就讓人難以原諒吧!

193、處世以忠厚,傳家得勤儉

處世以忠厚人為法,傳家得勤儉意便佳。

[註釋]

處世:為人處世。

【譯文】

在社會上為人處世,應當以忠實敦厚的人為效法對象,傳與後代的只要能得勤勞和儉樸之意便是最好的了。

194、紫陽要人窮盡事物之理,陽明教人反觀自己本心

紫陽補大學格致之章,恐人誤入虛無,而必使之即物窮理,所以維正教也;陽明取孟子良知之說,恐人徒事記誦,而必使之反己省心,所以救末流也。

[註釋]

格致之章:大學中有“致知在格物”句,朱熹註解,指格物是窮盡事物之理,無不知曉之意見書。陽明:即王守仁,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其學以默坐澄心為主,晚年專提“致良知”之說。

【譯文】

朱子注大學格物致知一章時,特別加以補充說明,只恐學人誤解而入於虛無之道,所以要人多去窮盡事物之理,目的在維護孔門的正教。正陽明取了孟子的良知良能之說,只怕學子徒然地只會背誦,所以一定要教導他們反觀自己的本心,這是為了挽回那些學聖賢道理只知死讀書的人而設的。

195、善良醇謹人人喜

人稱我善良,則喜;稱我凶惡,則怒;此可見凶惡非美名也,即當立志為善良。我見人醇謹,則愛,見人浮躁,則惡;此可見浮躁非佳士也,何不反身為醇謹?

[註釋]

醇謹:醇厚謹慎。

【譯文】

別人說我善良,我就很喜歡,說我凶惡,我就很生氣,由此可知凶惡不是美好的名聲,所以我們應當立志做善良的人,我看到他人醇厚謹慎,就很喜愛他,見到他人心浮氣躁,就很厭惡他,由此可見心浮氣躁不是優良的人該有的毛病,何不讓自己做一個醇厚謹慎的人呢?

196、處事宜寬平而不可鬆散,持身貴嚴厲而不可過激

處事宜寬平,而不可有鬆散這弊;持身貴嚴厲,而不可有激切之形。

[註釋]

寬平:不急迫而又平穩。

【譯文】

處理事情要不爭迫而平穩,但是不可因此而太過寬鬆散漫,立身最好能嚴格,但是不可造成過於激烈的嚴酷狀態。

197、天地且厚人,人不當自薄

天有風雨,人以宮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車通之;是人能補天地之闕也,而可無為乎?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賦之;人有形質,地以六穀養之。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

[註釋]

蔽:遮蔽。闕:失。五常:仁、義、禮、智、信。六穀:黍、稷、菽、麥、稻、粱。薄:輕視。

【譯文】

天上有風有雨,所以人造房屋子來遮蔽;地上有高山河流,人便造船車來交通。這就是人力能夠彌補天地造物的缺失,人豈能無所作為,而讓一切不獲得改善呢?人的心中有理性,天以仁、義、禮、智、信作為他的秉賦;人的外在有形體,地便以黍、稷、菽、麥、稻、樑六慾來養活他。天地對待人的生命尚且優厚,人豈能自己看輕自己呢?

198、知萬物有道,悟求己之理

人之生也直,人苟欲生,必全其直;貧者士之常,士不安貧,乃反其常。進食需箸,而箸亦只悉隨其操縱所使,於此可悟用人之方;作書需筆;而筆不能必其字畫之工,於此可悟求己之理。

[註釋]

箸:竹筷子。

【譯文】

人生來身體便是直的,由此可見,如果人要活得好,一定要向直道而行。貧窮本是讀書人該有的現象,讀書人不安於貧,便是違背了常理。吃飯需用筷子,筷子完全隨人的操縱來選擇食物,由此可以瞭解用人的方法。寫字需用毛筆,但是毛筆並不能使字好看,於此也可以明白凡事必須反求諸己的道理。

199、富厚者遺德莫遺田,貧窮者勤奮必能充

家之富厚者,積田產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保;不如廣積陰功,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家之貧窮者,謀奔走以給衣食,衣食未必能充;何若自謀本業,知民生在勤,定當有濟。

[註釋]

陰功:陰德。眷:眷顧。濟:幫助。

【譯文】

家中富有的人,將積聚的田產留給子孫,但子孫未必能將它保有,倒不如多做善事,使上天眷顧他的陰德,也許可使子孫的福分因此得到延長。家中貧窮的人,想盡辦法來籌措衣食,衣食卻未必獲得充足,倒不如在工作上多加努力,若能知道民生的根本在於勤奮,那麼多少會有所幫助,而不必四處求人。

200、揆諸理而信言,問諸心始行事

言不可盡信,必揆諸理;事未可遽行,必問諸心。

[註釋]

揆:判斷、衡量。遽:急忙。行:做。

【譯文】

言語不可以完全相信,一定在要理性上加以判斷、衡量,看看有沒有不實之外。遇事不要急著去做,一定要先問過自己的良心,看看有沒有違背之處。

201、兄弟相師友,閨門若朝廷

兄弟相師友,天倫之樂莫大焉;閨門若朝廷,家法之嚴可知也。

[註釋]

閨門:內室之門。

【譯文】

兄弟彼此為師友,倫常之樂的極致就是如此。家規如朝廷一般嚴謹,由此可知家法嚴厲。

202、友以成德,學以愈愚

友以成德也,人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德不能成矣;學以愈愚也,人而不學,則昏昧無知,愚不能愈矣。

[註釋]

孤陋寡聞:學識淺薄,見聞不廣。愈:醫治。

【譯文】

朋友可以幫助德業的進步,人如果沒有朋友,則學識淺薄,見聞不廣,德業就無法得以改善。學習是為了免除愚昧的毛病,人如果不學習,必定愚昧無知,愚昧的毛病永遠都不能治好。

203、白得才財,賠償還要加倍

明犯國法,罪累豈能幸逃;白得人財,賠償還要加倍。

[註釋]

幸逃:僥倖脫逃。

【譯文】

明明知道而故意觸犯國法,豈能僥倖地逃避法律的制裁?平白無故地取人財物,償還的要比得到的更加幾倍。

204、浪子回頭金不換,貴人失足損於德

浪子回頭,仍不慚為君子;貴人失足,便貽笑於庸人。

[註釋]

浪子回頭:浪蕩的人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譯文】

浪蕩子若能改過而重新做人,仍可做個無愧於心的君子。高貴的人一旦做下錯事,連庸愚的人都要嘲笑他。

205、飲食有節,男女有別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慾既勝,天理或亡;故有道之士,必使飲食有節,男女有別。

[註釋]

男女:指男女的情愛慾望。

【譯文】

飲食的慾望和男女的情慾,是人的慾望中最主要的。然而如果放縱它,讓它凌駕於一切之上,可以使道德天理淪亡。所以有道德修養的人,一定要讓飲食有節度,男女有分別。

206、人生耐貧賤易,耐富貴難

東坡《志林》有云:“人生耐貧賤易,耐富貴難;安勤苦易,安閒散難;忍疼易,忍癢難;能耐富貴,安閒散,忍癢者,必有道之士也。”餘謂如此精爽之論,足以發人深省,正可於朋友聚會時,述之以助清談。

[註釋]

東坡:蘇軾,寧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著有《蘇東坡集》、《仇池筆記》、《東坡志林》等。

【譯文】

蘇東坡在《志林》一書中說:“人生要耐得住貧賤是容易的事,然而要耐得住富貴卻不容易;在勤苦中生活容易,在閒散裡度日卻難;要忍住疼痛容易,要忍住發癢卻難。假如能把這些難耐難安難忍的富貴、閒散、發癢,都耐得、安得、忍得,這個人必是個已有相當修養的人。”我認為像這麼精要爽直的言論,足以讓我們深深去體會,正適合在朋友相聚時提出來討論,增加談話的內容。

207、澹如秋水貧中味,和若春風靜後功

餘最愛草廬日錄有句雲:“澹如秋水貧中味,和若春風靜後功。”讀之覺矜平躁釋,意味深長。

[註釋]

矜:自負,傲氣。躁:煩躁。釋:解除。

【譯文】

我最喜愛《草廬日錄》中的一句話:“貧窮的滋味就像秋天的流水一般澹泊,靜下來的心情如同春風一樣平和。”讀後覺得心平氣和,句中的話真是含意深遠而耐人咀嚼。

208、兵應者勝而貪者敗

敵加於己,不得已而應之,謂之應兵,兵應者勝;利人土地,謂之貪兵,兵貪者敗,此魏相論兵語也。然豈獨用兵為然哉?凡人事之成敗,皆當作如是觀。

[註釋]

利人土地:貪求別國土地之利。

【譯文】

敵人來攻打本國,不得已而與之對抗,這叫做“應兵”,不得已而應戰的必然能夠得勝。貪圖他國土地,叫做“貪兵”,為貪得他國土地而作戰必然會失敗,這是魏相論用兵時所講的話。然而豈只是用兵打仗如此呢?凡是人事的成功或失敗,往往也是如此啊!

209、險奇一時,常者永世

凡人世險奇之事,決不可為,或為之而幸獲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視為常然也。可以為常者,必其平淡無奇,如耕田讀書之類是也。

[註釋]

特:只是。常然:常理如此。

【譯文】

凡是人世間危險奇怪的事,絕不要去做,雖然有人因為做了這些事而僥倖得到利益,那也不過是偶然罷了!不可將它視為常理。可以作為常理的,一定是平淡而沒有什麼奇特的事,例如耕田、讀書之類的事便是。

210、憂先於事故能無憂,事至而憂無救於事

憂先於事故能無憂,事至而憂無救於事,此唐史李絳語也。其警人之意深矣,可書以揭諸座右。

[註釋]

揭諸座右:題在座旁,作為警惕自己的格言。

【譯文】

如果事前有思慮,在做的時候就不會有可憂的困難出現;若是事到臨頭才去擔憂;對事情已經沒有什麼幫助了,這是唐史上李絳所講的話。這句話具有警惕人的意味,可以將它寫在座旁,時時提醒自己。

211、人貴自立

堯舜大聖,而生朱均;瞽鯀至愚,而生舜禹;揆以餘廣餘殃之理,似覺難憑。然堯舜之聖,初未嘗因朱均而滅;瞽鯀之愚,亦不能因舜禹而掩,所以人貴自立也。

[註釋]

朱均:堯之子丹朱,舜之子商均,均不肖。瞽鯀:舜父瞽叟,曾與後母及舜弟害舜;禹父鯀,治水無功。

【譯文】

堯和舜都是古代的大聖人,卻生了丹朱和商均這樣不肖的兒子;瞽和鯀都是愚昧的人,卻生了舜和禹這樣的聖人。若以善人遺及子孫德澤,惡人遺及子孫禍殃的道理來說,似乎不太說得通。然而堯舜的聖明,並不因後代的不賢而有所毀損;而瞽鯀那般的愚昧,也無法被舜禹的賢能所掩蓋,所以人最重要的是能自立自強。

212、靜者心不妄動,敬者心常惺惺

程子教人以靜,朱子教人以敬,靜者心不妄動之謂也,敬者心常惺惺之謂也。又況靜能延壽,敬則日強,為學之功在是,養生之道亦在是,靜敬之益人大矣哉!學者可不務乎?

[註釋]

惺惺:清醒。

【譯文】

程子教人“主靜”,朱子教人,“持敬”,“靜”是心不起妄動,而敬則是常保醒覺。由於心不妄動,所以能延長壽命,又由於常保覺醒,所以能日有增長,求學問的功夫在此,培育生命的方法亦在此,“敬”和“靜”兩者對人的益處實在太大了!學子能不在這兩點上下工夫嗎?

213、禍者福所依,福者禍所伏

卜筮以龜筮為重,故必龜從筮從乃可言吉。若二者有一不從,或二者俱不從,則宜其有凶無吉矣。乃洪範稽疑之篇,則於龜從筮逆者,仍曰作內吉。從龜筮共逆於人者,仍曰用靜吉。是知吉凶在人,聖人之垂戒深矣。人誠能作內而不作外,用靜而不用作,循分守常,斯亦安往而不吉哉!

[註釋]

卜筮:用龜占卦曰卜,以蓍占卦曰筮。

【譯文】

在古代占卜,是以龜甲和蓍草為主要的工具,因此,一定要龜卜及筮古皆贊同,一件事才可稱得上吉。如果龜和蓍中有一個不贊同,或是兩者都不贊同,那麼事情便是凶險而無吉兆了。但是《尚書》洪範稽疑篇中,則對於龜卜贊同,蓍草不贊同的情形,視為做內面的事吉祥。即使龜甲和蓍草占卜的結果都與人的意願相違,仍然要說無所為則有利。由此可知,吉凶往往決定在自己,聖人已經教訓得十分明白了。人只要能對內吉外凶的事情在內行之而不在外行之,對於完全與人相違的事守靜而不做,安分守己,遵循常道,那麼豈不是無往而不利嗎?

214、勤苦之人絕無癆疾,顯達之士多出寒門

每見勤苦之人絕無癆疾,顯達之士多出寒門,此亦盈虛消長之機,自然這理也。

[註釋]

癆疾:今言肺結核。

【譯文】

常見勤勉刻苦的人絕對不會得到癆病,而顯名聞達之士往往是勞苦出身,這便是盈則虧、消則長,也是大自然本有的道理。

215、肯下人,終能上人

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終能上人。

[註釋]

下人:屈居人下。

【譯文】

想要對自己有利,往往反而害了自己。能夠屈居人下而無怨言,終有一天也能居於人上。

216、大孝單稱虞舜,英才獨頌周公

古之克孝者多矣,獨稱虞舜為大孝,蓋能為其難也;古之有才者眾矣,獨稱周公為美才,蓋能本於德也。

[註釋]

克孝:能夠盡孝道。

【譯文】

古來能夠盡孝道的人很多,然而獨獨稱虞舜為大孝之人,乃是因為他能在孝道上為人所難為之事。自古以來有才難的人很多,然而單單稱讚周公美才,乃是因為周公的才難以道德為根本。

217、不能縮頭休縮頭,得放手時須放手

不能縮頭者,且休縮頭;可以放手者,便須放手。

[註釋]

縮頭:比喻不當逃避。

【譯文】

於情於理不當逃避的事,就要勇敢地去面對。可以不要放在心上的事,就要將它放下。

218、居易俟命見危授命,木訥近仁巧令鮮仁

居易俟命,見然授命,言命者總不外順受其正;木訥近會,巧令鮮仁,求仁者即可知從入之方。

[註釋]

易:平時。俟:等待。授:給予。木訥:質樸遲鈍,沒有口才。巧令:巧言令色。鮮:少。

【譯文】

君子在平日不做危險的言行,以等待時機,一旦國家有難,便難奉獻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國家的命運,講命運的人總不外乎將命運承受在應該承受與投注之處。言語不花巧則接近仁德了,反之,話說得好聽,臉色討人喜歡,往往沒有什麼仁心,尋求仁德的人由此可知該由何處做起才能入仁道。

219、見小利,不能立大功

見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謀公事。

【譯文】

只能見到小小的利益,就不能立下大的功績。心中存著自私的心,就不能為公眾謀事。

220、正己為率人之本

正己為率人之本,守成念創業之艱。

[註釋]

正己:端正自己。

【譯文】

端正自己為帶領他人的根本,保守已成的事業要念及當初創立事業的艱難。

221、人生不過百,懿行千古流

在世無過百年,總要作好人,存好心,留個後代榜樣;謀生各有恆業,哪得管閒事,說閒話,荒我正經工夫。

[註釋]

恆業:恆久的事業。

【譯文】

人活在世上不過百年,總要做個好人,存著善心,為後人留個學習的榜樣;謀生計是個人恆常的事業,哪有時間去管一些無聊的事,說些無聊的話,荒廢了正當的工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