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微距鏡頭展現了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捧回“自然攝影奧斯卡獎”,成為獲得全球自然攝影比賽“大滿貫”中國第一人

他用微距鏡頭展現了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捧回“自然攝影奧斯卡獎”,成為獲得全球自然攝影比賽“大滿貫”中國第一人

捉迷藏:這是袁明輝第一張拿到國際獎項的作品。一隻蝗蟲正從葉子上的小洞裡露出腦袋,畫面生動有趣。發現這個小生命是在武漢東湖邊一條種著美人蕉的偏僻小路上,袁明輝經過時看到有東西閃過,從葉子側面他看到是一隻蝗蟲躲藏在那裡。他調好光圈,半跪在地上靜靜等候,十來分鐘後,那個小傢伙果然出現了。這一瞬間,他感覺蝗蟲像是在與他捉迷藏。

一臺相機,一個微距鏡頭,俯下身,敞開心,捕捉大自然裡小生靈的動人瞬間,袁明輝用短短三年時間拿下美國國家野生生物攝影大賽(NWF)、英國國際花園攝影年賽(IGPOTY)、美國最佳自然攝影獎(NBP)和英國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WPY)冠軍,,成為國內首個完成全球自然攝影界四大賽事“大滿貫”的攝影師。同時,他也是15個頂尖國際專業類自然攝影賽事歷史上獲獎的第一位中國攝影師。這份傲人榜單的背後,是他十多年的堅持和對自然始終保有的那份敬畏之心。

他用微距鏡頭展現了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捧回“自然攝影奧斯卡獎”,成為獲得全球自然攝影比賽“大滿貫”中國第一人

青蛙王子的領結:第一眼看到這隻青蛙,視線是從上往下的,畫面並不美。袁明輝轉頭離開,但走過十幾米後,他突然意識到,這隻青蛙處於一個特定位置,平視的角度或許會有新發現。他折返回來趴在地上,用長焦微距來拍攝青蛙的眼睛,此時他驚喜地發現,露出水面的睡蓮葉像襯衫的衣領,青蛙的頭從領口處鑽出,衣領經過光的反射折射後形成的倒影像極了一個端端正正的領結。

20多年前,袁明輝還是一名國企藥廠的工人,工資微薄,生活壓力大,攝影成為他放鬆身心的業餘愛好。2000年,他利用週末時間在武漢大學學習攝影。三年後完成學業,很多同學去各地拍攝風光大片,但袁明輝限於財力,選擇了微距攝影。一臺相機,一個鏡頭,費用不到5000元,還不用出遠門,在家門口就可以進行“創作”。當時的選擇更多是出於無奈,卻不曾想,這一拍就是16年。

他用微距鏡頭展現了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捧回“自然攝影奧斯卡獎”,成為獲得全球自然攝影比賽“大滿貫”中國第一人

兄弟連:一群蝽寶寶出生後在卵殼旁聚集,等待最後一個未出殼的兄弟。袁明輝慢慢發現,那些微小的、不起眼的、不受關注的生靈,跟人一樣,也有喜怒哀樂的感情。用心去看,才能感受它們的濃濃愛意。

袁明輝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武漢當地拍攝的,農科院、東湖公園、植物園就是他的創作主陣地;躲在樹叢裡的蝗蟲、從水中探出腦袋的青蛙、衰敗的枯葉、蛻皮的毛毛蟲……這些自然界中不起眼的小生命就是他作品的主角。他的照片畫面簡潔,但能讀出故事,讀出趣味,還有那蓬勃的生命力。袁明輝認為,好的攝影作品不一定出自鮮為人知的地方,他拍攝的對象都是常見物種,“我並不在乎它們珍奇與否,只在乎它們是否能打動我的心。”

他用微距鏡頭展現了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捧回“自然攝影奧斯卡獎”,成為獲得全球自然攝影比賽“大滿貫”中國第一人

蜻蜓秀愛心:比如這張《蜻蜓秀愛心》,在荷蘭自然會談國際攝影大賽和西班牙國際山地與自然攝影大賽拿到了高度讚揚獎,也是中國人第一次獲獎。是在太陽快落山時,拍到一隻蜻蜓停在了一片捲曲的荷葉上面,陽光給蜻蜓披上了一層金紗。

2001 年,袁明輝在雜誌上看到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WPY)獲獎作品《倖存者》,作者奚志農是這項被稱為“自然攝影界奧斯卡”賽事的首位中國獲獎者。這次偶然發現給他打開了窺探國際自然攝影世界的窗口。登錄比賽網站,那些精彩到不可思議的作品令他驚歎不已。但同時他也遺憾地發現,很少有中國攝影師在這些國際專業比賽中嶄露頭角。“要漲一下中國人的士氣”,這個很樸素的想法成為他日後參加國際比賽的動力。

他用微距鏡頭展現了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捧回“自然攝影奧斯卡獎”,成為獲得全球自然攝影比賽“大滿貫”中國第一人

螺旋的愛:蘇鐵灰蝶又被稱為雙頭灰蝶,尾部的斑點像是義眼,翅膀上的尾突又像是觸角,彎曲纏繞的藤蔓上有兩隻正在交尾的灰蝶看上去更像是在親吻,柔和的光線灑落,愛意融融。

一邊加強理論、技術學習,一邊結合實踐學以致用,袁明輝像個獨行俠在自然攝影中尋找前進的方向。他經常獨自一人揹著相機在山丘和田野溼地中尋找昆蟲的蹤跡,留意身邊植物的細微變化,對自然界生物的生長規律、習性特點等有了越來越多的瞭解,他感覺那些小生命就像朝夕相處、可以溝通的朋友。

他用微距鏡頭展現了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捧回“自然攝影奧斯卡獎”,成為獲得全球自然攝影比賽“大滿貫”中國第一人

中國畫:拍攝昆蟲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拍攝這張蜻蜓照片,可以說是袁明輝觀察時間最長的一次。盛夏時節,他穿著防水服站在大別山的溪水裡,太陽很大,溪水很冰,真是一種很奇特的體驗。他拍到一隻停在草葉上的蜻蜓,線條很美,拍成了黑白片很有齊白石作品的感覺,於是給它取名為《中國畫》。

在袁明輝眼裡,不管多小的生命都是有尊嚴的。拍攝動物時,他會注意不去驚擾“朋友”,因為只有在感到安全的時候,它們才會放鬆,這時的姿態才是最美的,也最能體現自然的靈動和趣味。而在拍攝植物時,他會把花卉看成含羞的姑娘,把樹枝看成戰鬥的勇士,運用現場光影和巧妙構圖,表現植物的個性。

他用微距鏡頭展現了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捧回“自然攝影奧斯卡獎”,成為獲得全球自然攝影比賽“大滿貫”中國第一人

打傘的豆娘:雨天,一隻豆娘飛到窗臺上盆栽的銅錢草下躲雨。從側面看,這隻豆娘就像一位優雅的女士在雨中打傘。以白牆為背景,畫面顯得簡潔明瞭,不雜亂。

在野外拍攝昆蟲,條件異常艱苦,需要長時間的觀察。為拍蜻蜓交尾,袁明輝連續三年赴大別山蹲守。最後那次在河水裡一動不動泡了兩個多小時,終於成功到抓拍到令他心動的瞬間——兩隻蜻蜓剛好構成一個愛心形狀。蜻蜓交尾通常只有短短十幾秒,而他拍攝這張照片用了三年時間。

他用微距鏡頭展現了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捧回“自然攝影奧斯卡獎”,成為獲得全球自然攝影比賽“大滿貫”中國第一人

等待進餐:長焦鏡頭從後面悄悄接近一隻趴在荷葉上的小青蛙,荷葉上有一顆大大的水珠,小青蛙看上去像是端坐在餐桌旁等待進餐。

袁明輝並不精通後期製作,他的作品畫面背景大多簡單純粹,目的是強化生命本身,展現自然最真實的美,而這些自然的美也一次次成為激發攝影師想象力的源泉。

他用微距鏡頭展現了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捧回“自然攝影奧斯卡獎”,成為獲得全球自然攝影比賽“大滿貫”中國第一人

生活就像過山車:簡單的畫面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戲劇效果”,七星瓢蟲爬行在旋轉環繞的藤條上,被演繹成了遊樂園裡的過山車,感覺一下子生動起來。

他常常會在作品裡融入情感和想象,把水中樹葉裡鑽出來的青蛙想象成戴著領結的青蛙王子,把豆莢裡的種子看作一排樹林……他的第一張微距攝影是一棵石頭縫裡長出來的蒲公英,感覺它跟自己的境遇很像,“腳下的土地雖小,但只要有一點立足之地,生命也要綻放。”

他用微距鏡頭展現了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捧回“自然攝影奧斯卡獎”,成為獲得全球自然攝影比賽“大滿貫”中國第一人

毛毛蟲的理想:深秋時節,天氣轉涼,月季的枝條上掛著幾片殘葉,其中一片葉子上攀爬著一隻剛蛻完皮的葉蜂幼蟲,這一景象讓人很自然地聯想起生命的輪迴,毛毛蟲的理想也許就是快快長大,完成生命的蛻變。

努力終有回報。自2013年起,袁明輝成為國際頂級自然攝影大賽的常客,並屢次斬獲大獎,用實際行動兌現了最初的承諾。現在,他也時常會給攝影愛好者開設講座,分享創作心得。時常有聽眾向他請教使用哪種相機、哪些鏡頭、光圈和快門如何搭配等,但袁明輝始終認為,瞭解這些並不能幫助攝影師拍出好作品,關鍵在於拍攝者對自然的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正如他的偶像、自然攝影師弗蘭斯?蘭廷所說“攝影師要有學者的頭腦、獵人的眼睛和詩人的心”。

他用微距鏡頭展現了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捧回“自然攝影奧斯卡獎”,成為獲得全球自然攝影比賽“大滿貫”中國第一人

自然的和聲:這張作品橫掃英、美、德、意各大頂級自然攝影賽事,還被英國自然博物館永久收藏。這是一個雨天在樹林裡拍攝的,盤繞彎曲的野葡萄藤像五線譜上的高音譜號,陽光、水和空氣三個自然元素結合在一起,讓人彷彿聽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聲。

每當賽季來臨,袁明輝在朋友圈裡就成了一個熱情的推廣者,他希望有越來越多中國攝影作品在國際上亮相,展現中國攝影師的風采,展現中國物種的美麗。

他用微距鏡頭展現了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捧回“自然攝影奧斯卡獎”,成為獲得全球自然攝影比賽“大滿貫”中國第一人

版面刊登於文匯報2019年5月14日第4版“視覺”。

作者:圖/袁明輝 文/王柏玲

編輯:王柏玲

責任編輯:劉棟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