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沙落雁


"

□平沙落雁


新鄉故事:鼓樓街 古衛輝城內南北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資料圖片:在衛輝鼓樓上(富教樓)遠眺南城門——迎薰門


如果說中國的文學藝術是在唐宋兩朝達到高峰的,那麼,將它們推向極致的卻是元代。打量中國藝術史的軌跡,往往會發現,那束桔黃色的歷史追燈,總是照在元代那細微而又隆起的根部,讓人一下子就對這個揮動著上帝之鞭的遊牧民族有了好感。你知道嗎?富春山居圖是什麼朝代的畫兒?元代。青花瓷最鼎盛是在什麼時候?元代。偉大的戲劇誕生在什麼時候?元代。衛輝的路署、縣衙建在什麼時候?元代。包括馬市街、橋北街、館驛街、縣前街、鼓樓街等,也都是從元代就有了。還有那座高高的鼓樓,也是在元中統元年(1260年)修建的。

縣,是中國歷史上最穩定的行政區域劃分了,儘管它們不能決定朝代更迭和許多重大的歷史變遷,但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經歷的許多生活場景卻都是圍繞著這一級行政機構發生的。雖說蒙元王朝曾經以洪水般的鐵蹄征服過歐亞大陸,但他們入主中原之後也無法改變這裡的社會結構,所不同的是他們在管理上推行了路治,就像現在,於縣、省之間增設了市一級,這樣就為衛輝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

□平沙落雁


新鄉故事:鼓樓街 古衛輝城內南北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資料圖片:在衛輝鼓樓上(富教樓)遠眺南城門——迎薰門


如果說中國的文學藝術是在唐宋兩朝達到高峰的,那麼,將它們推向極致的卻是元代。打量中國藝術史的軌跡,往往會發現,那束桔黃色的歷史追燈,總是照在元代那細微而又隆起的根部,讓人一下子就對這個揮動著上帝之鞭的遊牧民族有了好感。你知道嗎?富春山居圖是什麼朝代的畫兒?元代。青花瓷最鼎盛是在什麼時候?元代。偉大的戲劇誕生在什麼時候?元代。衛輝的路署、縣衙建在什麼時候?元代。包括馬市街、橋北街、館驛街、縣前街、鼓樓街等,也都是從元代就有了。還有那座高高的鼓樓,也是在元中統元年(1260年)修建的。

縣,是中國歷史上最穩定的行政區域劃分了,儘管它們不能決定朝代更迭和許多重大的歷史變遷,但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經歷的許多生活場景卻都是圍繞著這一級行政機構發生的。雖說蒙元王朝曾經以洪水般的鐵蹄征服過歐亞大陸,但他們入主中原之後也無法改變這裡的社會結構,所不同的是他們在管理上推行了路治,就像現在,於縣、省之間增設了市一級,這樣就為衛輝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新鄉故事:鼓樓街 古衛輝城內南北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鼓樓街上現存為數不多的老房子


元時咱這叫衛輝路,路治就設在衛輝,下轄汲縣、新鄉、獲嘉、胙城、輝州(輝縣)、淇州(淇縣)六個縣,衛輝這一叫法便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取衛州、輝州二州名合稱。

從路署出來,南北向,有一條主幹道,便是鼓樓街了。南自鼓樓,北至路衙門前十字口,這一段叫鼓樓后街,為舊城中心,街兩旁有百貨、日雜、土特產、副食品、理髮等店鋪,今主要為居民區。南自察院門街,北至鼓樓,這一段稱鼓樓前街。前後街總共不足350米,但走在上面,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總好像有一股風,從這條街的又遠又深處吹來,讓人產生出一種急促的激動和惴惴的肅穆。這是因為離那座神祕的鼓樓越來越近了。

鼓樓(也叫富教樓)的位置應該與文廟(今一完小)在同一條線上了,隔路相望,各有風采。所不同的是,過去文廟一直香火很旺,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這裡排老長的隊,大人領著學生,敬香拜神,為的是子孫文脈昌盛。而鼓樓則是閒人免進,就像一個沉默的老人,將全部的意韻都藏在斜陽中,靜氣封住了輕塵也封住了喧囂,令人屏息。

"

□平沙落雁


新鄉故事:鼓樓街 古衛輝城內南北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資料圖片:在衛輝鼓樓上(富教樓)遠眺南城門——迎薰門


如果說中國的文學藝術是在唐宋兩朝達到高峰的,那麼,將它們推向極致的卻是元代。打量中國藝術史的軌跡,往往會發現,那束桔黃色的歷史追燈,總是照在元代那細微而又隆起的根部,讓人一下子就對這個揮動著上帝之鞭的遊牧民族有了好感。你知道嗎?富春山居圖是什麼朝代的畫兒?元代。青花瓷最鼎盛是在什麼時候?元代。偉大的戲劇誕生在什麼時候?元代。衛輝的路署、縣衙建在什麼時候?元代。包括馬市街、橋北街、館驛街、縣前街、鼓樓街等,也都是從元代就有了。還有那座高高的鼓樓,也是在元中統元年(1260年)修建的。

縣,是中國歷史上最穩定的行政區域劃分了,儘管它們不能決定朝代更迭和許多重大的歷史變遷,但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經歷的許多生活場景卻都是圍繞著這一級行政機構發生的。雖說蒙元王朝曾經以洪水般的鐵蹄征服過歐亞大陸,但他們入主中原之後也無法改變這裡的社會結構,所不同的是他們在管理上推行了路治,就像現在,於縣、省之間增設了市一級,這樣就為衛輝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新鄉故事:鼓樓街 古衛輝城內南北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鼓樓街上現存為數不多的老房子


元時咱這叫衛輝路,路治就設在衛輝,下轄汲縣、新鄉、獲嘉、胙城、輝州(輝縣)、淇州(淇縣)六個縣,衛輝這一叫法便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取衛州、輝州二州名合稱。

從路署出來,南北向,有一條主幹道,便是鼓樓街了。南自鼓樓,北至路衙門前十字口,這一段叫鼓樓后街,為舊城中心,街兩旁有百貨、日雜、土特產、副食品、理髮等店鋪,今主要為居民區。南自察院門街,北至鼓樓,這一段稱鼓樓前街。前後街總共不足350米,但走在上面,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總好像有一股風,從這條街的又遠又深處吹來,讓人產生出一種急促的激動和惴惴的肅穆。這是因為離那座神祕的鼓樓越來越近了。

鼓樓(也叫富教樓)的位置應該與文廟(今一完小)在同一條線上了,隔路相望,各有風采。所不同的是,過去文廟一直香火很旺,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這裡排老長的隊,大人領著學生,敬香拜神,為的是子孫文脈昌盛。而鼓樓則是閒人免進,就像一個沉默的老人,將全部的意韻都藏在斜陽中,靜氣封住了輕塵也封住了喧囂,令人屏息。

新鄉故事:鼓樓街 古衛輝城內南北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鼓樓街現狀


其實,鼓樓究竟長得啥模樣我也沒見過。翻遍志書,像統一了宣傳口徑,隻字不提,守口如瓶。那就只有想象了。

如果勾勒一下,我想基本上應該是這樣一幅形象:磚木結構,樑架式樓閣,上下兩層,頂部為重簷形式,這是元代典型的建築風格。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四周環有走廊,樓內貼金繪彩,畫棟雕樑,威儀自顯,極盡莊重。樓上懸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鼓聲傳遍全城。鼓樓建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北面是路署,西面為縣衙,這些衙門辦公和四周居民生活都離不開鼓聲,就像火車站上面的鐘表一樣,這鼓聲便成為當時人們最熟悉的聲音和最實際的意義了。

古時候鼓樓報時那可是很嚴格的,每夜劃為五節,每節為兩小時,晚7至9點叫定更,9至11點為二更,11點至下1點為三更,1至3點為四更,3至5點為五更,五點叫亮更。早晚共擊鼓180響,晨鐘暮鼓,各司晨昏,先鼓後鍾,啟閉城門。據說當年這條街曾流傳一副對聯,很有可能就是從鼓樓上遺落的:

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胡同往來帆影;

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音節早晚鼓聲。



"

□平沙落雁


新鄉故事:鼓樓街 古衛輝城內南北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資料圖片:在衛輝鼓樓上(富教樓)遠眺南城門——迎薰門


如果說中國的文學藝術是在唐宋兩朝達到高峰的,那麼,將它們推向極致的卻是元代。打量中國藝術史的軌跡,往往會發現,那束桔黃色的歷史追燈,總是照在元代那細微而又隆起的根部,讓人一下子就對這個揮動著上帝之鞭的遊牧民族有了好感。你知道嗎?富春山居圖是什麼朝代的畫兒?元代。青花瓷最鼎盛是在什麼時候?元代。偉大的戲劇誕生在什麼時候?元代。衛輝的路署、縣衙建在什麼時候?元代。包括馬市街、橋北街、館驛街、縣前街、鼓樓街等,也都是從元代就有了。還有那座高高的鼓樓,也是在元中統元年(1260年)修建的。

縣,是中國歷史上最穩定的行政區域劃分了,儘管它們不能決定朝代更迭和許多重大的歷史變遷,但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經歷的許多生活場景卻都是圍繞著這一級行政機構發生的。雖說蒙元王朝曾經以洪水般的鐵蹄征服過歐亞大陸,但他們入主中原之後也無法改變這裡的社會結構,所不同的是他們在管理上推行了路治,就像現在,於縣、省之間增設了市一級,這樣就為衛輝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新鄉故事:鼓樓街 古衛輝城內南北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鼓樓街上現存為數不多的老房子


元時咱這叫衛輝路,路治就設在衛輝,下轄汲縣、新鄉、獲嘉、胙城、輝州(輝縣)、淇州(淇縣)六個縣,衛輝這一叫法便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取衛州、輝州二州名合稱。

從路署出來,南北向,有一條主幹道,便是鼓樓街了。南自鼓樓,北至路衙門前十字口,這一段叫鼓樓后街,為舊城中心,街兩旁有百貨、日雜、土特產、副食品、理髮等店鋪,今主要為居民區。南自察院門街,北至鼓樓,這一段稱鼓樓前街。前後街總共不足350米,但走在上面,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總好像有一股風,從這條街的又遠又深處吹來,讓人產生出一種急促的激動和惴惴的肅穆。這是因為離那座神祕的鼓樓越來越近了。

鼓樓(也叫富教樓)的位置應該與文廟(今一完小)在同一條線上了,隔路相望,各有風采。所不同的是,過去文廟一直香火很旺,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這裡排老長的隊,大人領著學生,敬香拜神,為的是子孫文脈昌盛。而鼓樓則是閒人免進,就像一個沉默的老人,將全部的意韻都藏在斜陽中,靜氣封住了輕塵也封住了喧囂,令人屏息。

新鄉故事:鼓樓街 古衛輝城內南北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鼓樓街現狀


其實,鼓樓究竟長得啥模樣我也沒見過。翻遍志書,像統一了宣傳口徑,隻字不提,守口如瓶。那就只有想象了。

如果勾勒一下,我想基本上應該是這樣一幅形象:磚木結構,樑架式樓閣,上下兩層,頂部為重簷形式,這是元代典型的建築風格。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四周環有走廊,樓內貼金繪彩,畫棟雕樑,威儀自顯,極盡莊重。樓上懸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鼓聲傳遍全城。鼓樓建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北面是路署,西面為縣衙,這些衙門辦公和四周居民生活都離不開鼓聲,就像火車站上面的鐘表一樣,這鼓聲便成為當時人們最熟悉的聲音和最實際的意義了。

古時候鼓樓報時那可是很嚴格的,每夜劃為五節,每節為兩小時,晚7至9點叫定更,9至11點為二更,11點至下1點為三更,1至3點為四更,3至5點為五更,五點叫亮更。早晚共擊鼓180響,晨鐘暮鼓,各司晨昏,先鼓後鍾,啟閉城門。據說當年這條街曾流傳一副對聯,很有可能就是從鼓樓上遺落的:

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胡同往來帆影;

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音節早晚鼓聲。



新鄉故事:鼓樓街 古衛輝城內南北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鼓樓街上改造後深藏起來的古民居


如果你以為鼓樓只是個報時臺,那你就錯了,它還擔負著報警的重任。一旦誰家失了火或遭了賊,鼓樓上就會響起急促的鼓聲,一陣緊似一陣,就跟拉響防空警報一樣,直到事情平息為止。但也有時間長的,比如元惠宗至元六年的六至七月,淫雨連綿,丹河與沁河氾濫,平地水深二丈餘,淹沒莊稼,漂沒房舍,百姓棲於樹和城上,水持續月餘方退。實際上,此時的鼓樓已成了孤樓,自己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但鼓聲不能停下來,更卒全靠一隻小船送點吃的。這還不是最頭疼的,更鬧心的是有了敵情,比如至元十七年八月,紅巾軍首領劉福通率部來犯,將古城圍了半個月,鼓樓上的鼓聲幾乎沒有消停過。

也是該元代的氣數盡了,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從他們放棄了心愛的蒙古馬坐上轎子那天起,便深深埋下了悲劇的伏筆。就連鼓樓上的更卒都明白這個理兒:“這蒙古人吶,什麼時候離開馬背,你也就玩兒完了!”


"

□平沙落雁


新鄉故事:鼓樓街 古衛輝城內南北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資料圖片:在衛輝鼓樓上(富教樓)遠眺南城門——迎薰門


如果說中國的文學藝術是在唐宋兩朝達到高峰的,那麼,將它們推向極致的卻是元代。打量中國藝術史的軌跡,往往會發現,那束桔黃色的歷史追燈,總是照在元代那細微而又隆起的根部,讓人一下子就對這個揮動著上帝之鞭的遊牧民族有了好感。你知道嗎?富春山居圖是什麼朝代的畫兒?元代。青花瓷最鼎盛是在什麼時候?元代。偉大的戲劇誕生在什麼時候?元代。衛輝的路署、縣衙建在什麼時候?元代。包括馬市街、橋北街、館驛街、縣前街、鼓樓街等,也都是從元代就有了。還有那座高高的鼓樓,也是在元中統元年(1260年)修建的。

縣,是中國歷史上最穩定的行政區域劃分了,儘管它們不能決定朝代更迭和許多重大的歷史變遷,但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經歷的許多生活場景卻都是圍繞著這一級行政機構發生的。雖說蒙元王朝曾經以洪水般的鐵蹄征服過歐亞大陸,但他們入主中原之後也無法改變這裡的社會結構,所不同的是他們在管理上推行了路治,就像現在,於縣、省之間增設了市一級,這樣就為衛輝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新鄉故事:鼓樓街 古衛輝城內南北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鼓樓街上現存為數不多的老房子


元時咱這叫衛輝路,路治就設在衛輝,下轄汲縣、新鄉、獲嘉、胙城、輝州(輝縣)、淇州(淇縣)六個縣,衛輝這一叫法便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取衛州、輝州二州名合稱。

從路署出來,南北向,有一條主幹道,便是鼓樓街了。南自鼓樓,北至路衙門前十字口,這一段叫鼓樓后街,為舊城中心,街兩旁有百貨、日雜、土特產、副食品、理髮等店鋪,今主要為居民區。南自察院門街,北至鼓樓,這一段稱鼓樓前街。前後街總共不足350米,但走在上面,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總好像有一股風,從這條街的又遠又深處吹來,讓人產生出一種急促的激動和惴惴的肅穆。這是因為離那座神祕的鼓樓越來越近了。

鼓樓(也叫富教樓)的位置應該與文廟(今一完小)在同一條線上了,隔路相望,各有風采。所不同的是,過去文廟一直香火很旺,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這裡排老長的隊,大人領著學生,敬香拜神,為的是子孫文脈昌盛。而鼓樓則是閒人免進,就像一個沉默的老人,將全部的意韻都藏在斜陽中,靜氣封住了輕塵也封住了喧囂,令人屏息。

新鄉故事:鼓樓街 古衛輝城內南北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鼓樓街現狀


其實,鼓樓究竟長得啥模樣我也沒見過。翻遍志書,像統一了宣傳口徑,隻字不提,守口如瓶。那就只有想象了。

如果勾勒一下,我想基本上應該是這樣一幅形象:磚木結構,樑架式樓閣,上下兩層,頂部為重簷形式,這是元代典型的建築風格。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四周環有走廊,樓內貼金繪彩,畫棟雕樑,威儀自顯,極盡莊重。樓上懸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鼓聲傳遍全城。鼓樓建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北面是路署,西面為縣衙,這些衙門辦公和四周居民生活都離不開鼓聲,就像火車站上面的鐘表一樣,這鼓聲便成為當時人們最熟悉的聲音和最實際的意義了。

古時候鼓樓報時那可是很嚴格的,每夜劃為五節,每節為兩小時,晚7至9點叫定更,9至11點為二更,11點至下1點為三更,1至3點為四更,3至5點為五更,五點叫亮更。早晚共擊鼓180響,晨鐘暮鼓,各司晨昏,先鼓後鍾,啟閉城門。據說當年這條街曾流傳一副對聯,很有可能就是從鼓樓上遺落的:

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胡同往來帆影;

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音節早晚鼓聲。



新鄉故事:鼓樓街 古衛輝城內南北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鼓樓街上改造後深藏起來的古民居


如果你以為鼓樓只是個報時臺,那你就錯了,它還擔負著報警的重任。一旦誰家失了火或遭了賊,鼓樓上就會響起急促的鼓聲,一陣緊似一陣,就跟拉響防空警報一樣,直到事情平息為止。但也有時間長的,比如元惠宗至元六年的六至七月,淫雨連綿,丹河與沁河氾濫,平地水深二丈餘,淹沒莊稼,漂沒房舍,百姓棲於樹和城上,水持續月餘方退。實際上,此時的鼓樓已成了孤樓,自己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但鼓聲不能停下來,更卒全靠一隻小船送點吃的。這還不是最頭疼的,更鬧心的是有了敵情,比如至元十七年八月,紅巾軍首領劉福通率部來犯,將古城圍了半個月,鼓樓上的鼓聲幾乎沒有消停過。

也是該元代的氣數盡了,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從他們放棄了心愛的蒙古馬坐上轎子那天起,便深深埋下了悲劇的伏筆。就連鼓樓上的更卒都明白這個理兒:“這蒙古人吶,什麼時候離開馬背,你也就玩兒完了!”


新鄉故事:鼓樓街 古衛輝城內南北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鼓樓街古民居內景


真理有很多時候是很樸素的,忽必烈應咒了。他不光丟掉了手中的“上帝之鞭”,關鍵是他遇見了朱元璋這個草根對手,就像“黑旋風”李逵在水裡與“浪裡白條”張順鬥法一樣,那是一點脾氣都沒有了。朱元璋可不是盞省油的燈,只要隨便看看他寫的那些打油詩就可以知道了:

百花發時我不發,

我若發時都嚇殺。


霸氣十足,且蠻不講理。再看:

殺盡江南百萬兵,

腰間寶劍血猶腥。


乖乖類,簡直是瞪著眼睛吼吼吼出來的。您別說,這一吼,吼倒一個元代,吼出一個大明。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7月,明軍至衛輝,元軍棄城逃走,百姓望風歸順。八月,設衛輝府,府治汲縣,隸屬河南布政使司。

明英宗正統六年(1442),沁河決口,汲境禾苗房舍多被淹沒,鼓樓也未能倖免,倒在汪洋之中。

次年,知府葉宜對其進行了重建,樓高三十多米,建在一長方型基座之上,基座正中闢有拱券門,供人車出入。樓頂覆蓋以剪邊灰瓦,樓基除兩端門房外,不加任何裝飾,彷彿在保留著一個時代的哀榮。

清順治五年(1648年),知府奉命拆潞王府,將主要建築材料運往北京。順治七年,鼓樓也難逃厄運,樓房被拆,裡面的字畫、匾額、鐘鼓等皆變價解京。從此,空留下一個好聽且富有彈性的街名,一直在折騰著人們的想象力。

當年,衛輝老城區的鋪排那可是有講究的,鼓樓街作為城內南北唯一的幹道,自然也是中軸線,那個時候可絕對是以咱為中心的哦,一切文化元素都從這裡散發出去,再如城牆上的風一樣吹向四關。如今倒是痛快,沒了鼓樓,沒了記憶,只剩下無形的風。風是無形的嗎?精神是無形的嗎?文化是無形的嗎?

這是個問題。


衛輝慢生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