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地區大有名氣,素有豫北第一古剎之稱,河南衛輝香泉寺

香泉寺,位於河南衛輝市西北二十公里處太公鎮的霖落山上。始建於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為著名高僧僧稠禪師在魏離宮舊址上所建。提起香泉寺,它雖沒有嵩山少林寺那樣遠近聞名,但是它在豫北地區卻大有名氣,素有“豫北第一古剎”之稱,寺院因離香泉近而得名。

豫北地區大有名氣,素有豫北第一古剎之稱,河南衛輝香泉寺


香泉寺素有太行疊翠、香泉水響、曲徑通幽、洞天福地的美名。它建築雄偉,古往今來不但是達官顯貴、文人雅士避暑、遊覽的好去處,也是民間百姓的重要活動場所。寺院枕巖而築,聳立於青山之間。寺院內外的石縫裡處處溢水,四季不竭,穿雲流石,飛濺瀉地,聲徹雲霄,悅耳動聽。元代汲人翰林學士王惲曾賦詩稱讚道:“滴乳巖前掛瀑流,青林飛灑動高秋。王龍躍入青冥去,堆迭蒼煙萬壑愁”。

豫北地區大有名氣,素有豫北第一古剎之稱,河南衛輝香泉寺


香泉寺規模宏大,殿臺樓閣、碑刻、坊塔、佛雕無所不有,蔚為壯觀。寺以山勢分隔,為東西二寺。

豫北地區大有名氣,素有豫北第一古剎之稱,河南衛輝香泉寺


西寺有稠禪師殿,殿前有神頭塔(亦稱勝經塔 無頂塔),整塔用佛雕磚砌。說起神頭塔,民間流傳著一段美麗傳說:很早以前,眾多道士常在此塔前習武練功,小道士練功不久,自能騰空飛至塔腰。他們高興地說與師傅,師傅不信,從遠處細看,發現塔頂隱一大蟒,正在用力吸引練功的小道士,吸到塔腰,因已無力,才將其放下。師傅將真情說於小道士,小道士就拾來許多柴草放在塔下點燃,大蟒經不住大火卷尾而去,帶走了塔頂。可惜,這座塔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毀壞。塔的兩側有稠禪師石塔和千佛石閣(即千佛碑):石塔現存六級,殘高3米,塔四周各級每面雕佛像3尊,須彌座;閣高約3米,寬、厚約為1米,陰陽兩面均雕佛17行,每行10尊,刻工精湛,形象逼真。這是兩寺中一座比較完整的宗教藝術石刻建築。

沿石徑東北行,梵宇臨空,便是東寺。一股清泉從東寺石隙中流出,穿巖越石,飛濺崖畔,瀉作瀑布。陡壁如削的山崖,以石徑作梯盤曲而上,一座面闊一間,高約4米的石坊枕崖而立,坊樓頂部圍繞有脊獸,額枋、斗拱、仰蓮等,此坊名曰"南天門"。石坊簷下刻"淑海香天"四個大字。坊柱上刻有"兩天既許分東土,南海當移住北方"的對聯。穿石坊拾級而上,可以看到東崖壁的華嚴洞,洞內刻佛,洞外刻經,現已剝落,但其殘處可見宋人題名。寺後有一方石築水池,即為香泉之源。石崖上有明代潞簡王親書的"香泉"二字,字大如鬥,清晰如初。其旁還有線刻麻姑像,線條流暢,行筆灑脫,衣帶當風欲飄風,傳說為唐代吳道子所畫。附近山崖有數十個小龕,龕內大都是宋雕佛像,僅有一較大龕內為7尊道教造像。山巔之上有玩胎、獅子巖等景點。登臨山巔舉目遠眺,如置於蓬萊仙境。

1963年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衛輝市年代為南北朝至清的香泉寺石窟,於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