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往事之源起

作者 鄭直

講述渭南故事,不能不提渭河。若是沒有渭河,渭南這座城就不會有“渭南”其名。

作為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的鳥鼠山,似乎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歷史地理文獻幾乎都是這樣記述的。

被譽為我國古代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經》的〔西山經〕記載:“(西山)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鳥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山海經》的記載是否可信,值得世人思考。畢竟,這是一部記述上古時代志怪,並且還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古籍奇書。正如魯迅所評,“巫覡、方士之書”。

仔細研讀一下中國古代的歷史,不難發現中國歷史的起源大都是由神話開始的。以至於後來的“君權神授”、“宗教神佛”、“民間信仰”等,大多也是由此演變而來。

渭河亦是如此。

渭河往事之源起

於是,《山海經》的記載成為後世引用渭河起源的“官方標準”。大約產生於戰國時期的名著《尚書》,以及後來的班固編撰的《漢書·地理志》、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等典籍,均引用《山海經》之說。

而明代顧祖禹所撰的《讀史方域紀要》則認為:“渭水出臨洮府渭源縣西二十五里之南谷山,流經鳥鼠山下……東至華陰縣北,入於河……過郡四,行千八百七十里。”他否定了鳥鼠山是渭河主發源地的說法,只不過是“流經”山下而已。

古人早已駕鶴西去,後人難以與其“當面研討”,尋其究竟,就連現代水利與河流專著對渭河到底發源於何地的表述也莫衷一是。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復旦大學教授趙永復編撰的《水經注通檢今釋》註釋所言,甘肅省渭源縣西南的清源河是渭河的“別源”,但“正源”在何處,未曾言明。甘肅省渭源縣水利部門所寫《渭河流域簡介》明確記載“渭河發源於渭源縣南部的豁豁山”。

渭河往事之源起

為什麼?在水利專家界有種“山越高、水越長”理論觀點,叫做“唯長唯遠”。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甘肅省渭源縣委、渭源縣人民政府於編印了《渭水源頭》一書。其中收錄的由張書成、溫丕光撰寫的《鳥蜀山·鳥鼠同穴·渭水正源》一文指出,豁豁山海拔3495米,流長約五六十華里,而鳥鼠山高度2423米,流長僅十幾華里,所以發源於豁豁山的清源河才是渭河正源。

渭河的源頭到底在哪裡?有調查才有發言權。

誠如學者周侃在《鳥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一文中所言,“現代水利與河流著作或資料,大多沿用典籍記述,只有甘肅省當地的資料明確發源於豁豁山,符合實際河流地理態勢。”

綜上所述,《渭水源頭》一書所栽,“發源於豁豁山的清源河才是渭河正源”更加真實可靠。

那麼,為何自古至今專家學者對渭河發源究竟是“鳥鼠山”還是“豁豁山”一直爭論不休、莫衷一是呢?問題出在《水經注》。

殊不知,鳥鼠山有大與小之分。《鳥鼠山·鳥鼠同穴·渭水正源》一文中認為,對於鳥鼠山的理解有大鳥鼠山和小鳥鼠山之別。小鳥鼠山專指龍王溝水發源地,而大鳥鼠山則應該包括渭源縣城西南、被《說文》成為南山的露骨山支脈豁豁山。而出生於北魏晚期的酈道元先生在所著的《水經注》裡面,又未對大小鳥鼠山加以區別,致使後代學者鮮有人實地勘查,而僅僅是以書本上的誤傳誤記而云亦云。

渭河往事之源起

渭河,無論發源於“大鳥鼠山”,還是“小鳥鼠山”,單從“鳥鼠同穴”而言,這是一條包容、和諧、開放的河流,這是一位寬仁、堅強、偉大的母親。

有水的地方,就會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故事。也許,對於一介平民來講,至於渭河到底源起於何處,專家學者如何爭議,並不十分在意,似乎更加關心這位“母親”和她兒女的故事。於是,周、秦、漢、唐等帝國王朝在滔滔渭水的滋潤下孕育而起。於是,大禹、周武王、秦始皇、漢武大帝、唐太宗以及姜子牙、諸葛亮、曹操、武則天、楊貴妃等在渭河母親的懷抱裡書寫著人生華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