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濰縣四大家族的歷史:郭陳張丁


老濰縣四大家族的歷史:郭陳張丁


喜歡他的文章,就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關注他吧。

老濰縣四大家族的歷史:郭陳張丁


友情提示:本文3124字,閱讀約需12分鐘

濰城是一座歷史底蘊豐厚的老城,明清民國以來,名人輩出,文風鼎盛。最為有名的,莫過於被很多濰坊人所知道的,老濰縣四大家族:郭陳張丁


老濰縣四大家族的歷史:郭陳張丁

當時的濰縣城,以大十字口為軸心,向東西和南北輻射,分別是東門裡大街和西門裡大街,以及縣衙門大街和田宅街。大十字口往南一點的路口,是小十字口,它的東邊是郭宅街,往西是布政司街,再往西就是增福堂街。其中郭宅街和增福堂街分別住著四大家族中的郭家和陳家。

郭 家

濰縣名士多出郭家,論科舉排行榜,“郭家科名如星爍”。郭家雄踞整個郭宅街。鄭板橋在濰做官七年,與郭家兩兄弟私交很好,時常來到郭家的“南園”喝茶聊天。說起這個南園,最早是明代名臣劉應節的私人園林,後來賣給郭家。在與郭氏兩兄弟交往的日子裡,鄭板橋非常喜歡這個南園。他在一幅《題巨幅竹圖》上題詩云:“七載春風在濰縣,愛看修竹郭家園。今日寫來還贈郭,令人常憶舊華軒。”詩中的“郭家園”即郭家南園。

《濰縣誌稿·營繕志·園亭》載:南園,在縣署東南天仙宮東,原是明嘉靖名臣劉應節的庭園。天啟年間歸戶部尚書郭尚友,增構舊華軒、知魚亭、鬆篁閣、來風軒諸勝。後郭一璐又復加修葺。鄭板橋在《濰縣竹枝詞四十首》中還有專門描述郭家南園的一首詩:“連雲甲第尚書府,帶宅園林太守家。是處池塘秋水闊,紅荷花間白荷花。”字裡行間流露出他對郭氏家族和郭家南園的真摯感情。

關於鄭板橋與郭氏兄弟的友情,清末金石學家郭麐在《濰縣竹枝詞》中讚道:“南園修竹幾千根,賢宰時攜客到門。最是拂衣歸裡後,逢人猶問舊華軒。”後人研究濰縣歷史文化時,發現總繞不開郭麐這個人物,他的貢獻不僅在於金石收藏、考古詩詞和書法鑑賞,還在於地方史志方面。他一生創作了一百零八首《濰縣竹枝詩》,並加以自注,所寫地域頗廣,不僅濰縣城裡,還有寒亭禹王臺、寒浞冢、麓臺秋月、大於河畔等,涉獵範圍大,不僅寫濰縣百姓生活,還有石橋、風箏、濰縣蘿蔔、釀酒等等,其數量之多,一百餘八首,甚至比濰縣知縣鄭板橋大人的四十首竹枝詩的兩倍還多。

陳 家

增福堂街東首是陳家宅邸,清代道光年間這裡住著陳官俊陳介祺父子,陳官俊是道光帝的老師,而陳介祺有“陳大花翎”之稱,更是以收藏金石和珍貴的毛公鼎而名列天下,被認為是當時收藏界第一人,現在的萬印樓和十鐘山房,更是見證了陳介祺收藏金石所付出的心血和畢生精力。

老濰縣四大家族的歷史:郭陳張丁


陳家最早並不是在增福堂街,一開始在北門大街,這條街以前有個響噹噹的名字叫做:翰林院街。為什麼呢。,這條街曾經住著聲名顯赫的陳家,從陳介祺的父親陳官俊開始,在嘉慶十三年中進士,然後陳介祺在道光二十五年中進士,他的堂兄弟陳介猷在咸豐二年中進士,這樣不到五十年,陳家三位進士都曾在京都翰林院任過編修或庶吉士,濰縣人就為這處住宅起了“翰林院”的雅號,陳家住宅所在的這條街就叫做翰林院街。

當年陳介祺辭官回到濰縣後,因北門大街的祖宅“翰林院”已住滿了人家,為了不與別人爭房產,便在增福堂街買地另建新宅第。北門大街南段因為身世顯赫的陳家,而有了些許歷史底蘊。在北門大街南段西側是北門大街小學,從小學往北,在城隍廟街斜對面,有一條往西的巷子,這就是撞鐘院老過道。

張 家

說起西門裡張家,有一位歷史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清代朝廷重臣,廣東福建巡撫張兆棟。明清濰縣,城裡西門大街,居住諸多名人高官,比如明朝名臣劉應節,在西門大街有住宅,他告老還鄉,回到濰縣,大興教育,變賣西門大街住宅,投資興建浮煙山麓臺書院;明代天啟進士亓瑋,住宅在西門大街三條過道,而清代廣東福建巡撫張兆棟的住宅和他的頤園就在西門大街路北,九曲巷往西,今天的濰城區教師幼兒園附近位置。

西門張家,在當時老濰縣,也是舉輕若重的四大家族之一。張家住宅幾乎雄踞大半個西門大街,其家族人才輩出,身世顯赫,張家在清朝中期,祖孫三代出了四名進士,逐成名門望族,其中以張兆棟官階最高。清代光緒初年,張兆棟在南方做官,公務在身,命弟弟張兆椿回到濰縣西門大街路北,蓋住宅,並在宅西建園子。園中疊山注水,築臺繞榭,種植名花貴草,翠竹環繞,逸趣至極,頗有幾分南方園林的樣子。

時過境遷,明清濰縣大多私人園林,由於種種原因,加上年數久遠,或者荒廢,或者拆毀,曾經奢華一時的頤園也不例外。頤園的廢棄時間不詳,但早在民國時期就已經不見有關對頤園的記載了。

張兆棟為官清廉,在官場和民間有著不錯的口碑,他熱愛家鄉人民,在任廣東巡撫時,適值濰縣遭饑荒,曾由海道運糧賑濟。他關心家鄉教育,曾捐資修葺聖廟,興復濰陽書院等。邑人私諡“文端先生”。研究老濰縣教育,似乎繞不開濰陽書院,作為老濰縣城裡的一座書院,吸引了諸多學者文人,當時坐落在西門裡大街東首路北,今天的電業大廈西鄰不遠的地方。

丁 家

一說起老濰縣四大家族中的丁家,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胡家牌坊街那座全國有名的十笏園。十笏園最早是胡家的,後來賣給丁家的丁善寶。丁善寶作為當時的濰縣首富,以重金購來,對它十分喜歡,在硯香樓的基礎上幾次重建,形成後來的規模。所以十笏園被稱作“丁家花園”,整座建築坐北向南,青磚灰瓦,主體是磚木結構,總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因佔地較小,喻若十個板笏之大而得其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十笏園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濰縣四大家族的歷史:郭陳張丁


當時丁家,除了十笏園,在大十字口往南,過了小十字口,在路西還有一座建築,也是遠近有名,它就是今天的小黃樓,位於中級法院對面。小黃樓的主人當時是丁叔言,日寇佔領濰縣,小黃樓被當做日寇高官指揮所,後來國民黨接管,繼續當做辦公場所,還在此關押很多共產黨員,濰縣解放時,小黃樓被當做共產黨領導作戰指揮所和居住地。濰坊特別市第一任市委書記曾山同志和華東司令員許世友將軍都曾經在小黃樓住過。

老濰縣四大家族的歷史:郭陳張丁


丁叔言有個弟弟叫丁錫田。丁錫田可是濰縣地方史志的集大成者,他重視教育,著作頗多,愛好收藏,酷愛地方史書,後來受同學之託,幹了一件大事:民國期間,籌集編纂《濰縣誌稿》。這可是功德後世的事,《濰縣誌稿》的整理編輯,為我們今天研究濰縣文史帶來極大的便利和寶貴的財富。

從現代人眼光來看,不管是郭麐陳介祺也好,還是張兆棟丁錫田也罷,都讓我們滿了尊崇之心,他們這種對學問的不斷追求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四大家族排名無先後順序)

關注濰坊五好青年

欣賞更多原創老濰坊文章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抄襲

一切不打招呼的轉載,視為侵權


老濰縣四大家族的歷史:郭陳張丁


濰坊五好青年(wf5good),山東老濰縣人,男,70後,漢族,從事教育,五官端正,性情溫和,無不良嗜好。動若跑男,靜若宅男,愛好跑步,健身,騎行,戶外,寫作,攝影,足球和旅遊,特別喜歡家鄉文化和地方文史。最大夢想是世界那麼大,好想去看看。先從實現一個小的目標開始,比如說環遊中國,然後才是環遊世界。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讀萬卷書,行千里路,最開心的事情是:一邊騎著自行車兜風,一邊拿著相機拍照,一邊構思著遊記的框架,一邊盤算著下一站準備吃什麼,好忙啊。最嚮往的是:能夠像明代徐霞客那樣遊遍千山萬水,然後還可以寫書。廣交各位志同道合朋友。請關注我吧!

如果你覺得此文不錯的話

可以轉發+點贊,十分感謝

如果喜歡他的文章,就關注他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