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BA球星生涯大比拼—威爾特-張伯倫vs比爾-拉塞爾,誰更勝一籌?

賽場上的勝負自終場之時便已蓋棺定論,球迷們在場外則對難分高下的情況津津樂道,樂於去評估那些廣受愛戴的球員們的優點,並作相互比較。而在任何大量籃球迷聚集的地方,都永遠不可能出現一個公認的GOAT。在這次系列討論中,我們試著去翻開NBA球星們的底牌來逐個討論,或者至少能給球迷們日常的高下辯論添些素材。

系列前作:德維恩-韋德vs德克-諾維茨基,卡梅羅-安東尼vs文斯-卡特,科比-布萊恩特vs蒂姆-鄧肯,克里斯-保羅vs伊賽亞-托馬斯,保羅-加索爾vs馬努-吉諾比利,帕特里克-尤因vs大衛-羅賓遜,沙奎爾-奧尼爾vs哈基姆-奧拉朱旺,拉里-伯德vs“魔術師”約翰遜

對決雙方:威爾特-張伯倫 vs 比爾-拉塞爾

巔峰數據

拉塞爾在他NBA生涯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賽季都贏得了總冠軍。而張伯倫在新秀年就當選得分王和籃板王,並且直到退役前都是聯盟中最好的籃板手。兩人職業生涯中各自只缺席了一年全明星賽——跟隨奧運代表隊出征使得拉塞爾錯過了新秀賽季的開始階段,張伯倫則在1969-70賽季遭遇右髕腱斷裂而只出戰了12場比賽。看起來只截取他們二人職業生涯中的某段特定巔峰期是有失尊敬的。

生涯14個賽季,張伯倫在平均每場45.8分鐘的上場時間中,能夠掠下30.1分(投籃命中率54%,罰球命中率51.1%),22.9籃板和4.4助攻,期間當選7次得分王和11次籃板王,投籃命中率也9次領跑全聯盟,他各項場均數據的單季最高值分別為50.4分,27.2籃板和8.6助攻,場均上場時間之最則是暴力的48.5分鐘。簡單點說,張伯倫的數據單是這項運動有史以來最具統治力的。

另一邊,拉塞爾在他13年的職業生涯中場均上場42.3分鐘,交出15.1分22.5籃板以及4.3助攻的數據,投籃和罰球命中率分別為44%和56.1%。但數據統計沒法給拉塞爾帶來公正評價,尤其是聯盟在那個年代並未記錄下這名史上最偉大防守者的蓋帽數字,而他的單賽季場均得分也從未突破18.2分。

以下內容能讓你瞭解到拉塞爾那些數據無法體現的影響力:除去在新秀賽季的MVP評選中排在第七名外,他從生涯第二年到結束間只有一次跌出MVP評選前四,但這一年,他作為球員兼教練帶隊贏得了總冠軍。他還贏得過5次MVP,在MVP評選中位列第二、第三、第四的次數也各有兩次。而張伯倫在職業生涯中4次當選MVP,還有5次未能在MVP評選中進入前四。

但這裡談論的還是數據,雖然我們也可以討論如果拉塞爾沒有和一眾名人堂球員同隊打球,他是否能交出更出色的個人數據,但張伯倫也和一些史上最佳球員一起打過球。任何討論都會引向同一個結論:數據統計對張伯倫更有利。

張伯倫更勝一籌

生涯頂點

想確定張伯倫的巔峰,得先取決於你想從哪方面評價他。從數據角度看,他在1961-62賽季打滿80場常規賽,在場均48.5分鐘的上場時間裡得到聯盟最高的50.4分和25.7籃板。也是在這個賽季中,他完成了單場100分的壯舉。

儘管如此,張伯倫和該年場均三雙的奧斯卡-羅伯特森仍在MVP評選中以巨大差距敗給拉塞爾,這一獎項當年還是球員投票。這既反映出那個年代數據統計的可笑之處,也表明了對於張伯倫的普遍看法。他在這賽季佔據了全隊接近三成的出手機會(對比拉塞爾的6.3%),還在兩年後被球隊交易。

直到1966-67賽季,張伯倫才決定為了讓球隊更進一步而放棄球權。通過與3名日後入選名人堂的隊友分享機會,30歲的張伯倫場均送出7.8記助攻,以生涯新高的68.3%命中率拿到24.1分,並搶下24.2個籃板。他連續3年當選MVP,每次都獲得了超過75%的選票。

張伯倫帶領費城76人隊獲得了當季最高的68勝,在東部決賽中激戰5場淘汰了拉塞爾的凱爾特人隊,並贏下了他的第一座總冠軍獎盃。他在這年的季後賽中場均砍下22+29+9的數據,投籃命中率達到57.9%。

當然,那時拉塞爾已經有9枚總冠軍戒指了。很難說在他同時贏得常規賽MVP和總冠軍的4個賽季中,哪一個才是最出色的,但選62賽季會很不錯。再提一次,他在張伯倫和羅伯特森都達到了各自數據巔峰的那個賽季中仍然決定性地贏得了MVP之爭,這個事實說明了很多。

凱爾特人在這賽季中贏得了60場常規賽,在季後賽中又先後在面對張伯倫的勇士隊,以及在總決賽對陣由埃爾金-貝勒與傑裡-韋斯特領銜的湖人隊時打滿7場。他在總決賽與湖人隊的搶七大戰中得到30分以及創下NBA記錄的44個籃板,贏下了自己八連冠中的第4座冠軍獎盃。

拉塞爾那年27歲,在常規賽中以45.7%的命中率得到生涯場均最高的18.9分,還有23.6個籃板和4.5次助攻進賬。同往年一樣,他在季後賽中的表現更進一步,場均22+26+5,73次出手命中46球。說真的,你可以把拉塞爾那八連冠中的任意賽季當作他的巔峰,因為他是如此穩定,並且始終如一的保持動力。

就是這樣。當張伯倫最終想要贏得一枚總冠軍戒指時,他從數據統計、球隊成功和全方位的統治上奉獻了NBA歷史上最偉大的賽季之一。我們也可以爭論這是因為拉塞爾在作為球員兼教練的第一年中表現有些掙扎,或是因為他的凱爾特人隊友們那是已經退役或下滑,但我還是會給張伯倫的絕對頂點些許優勢。這會讓你希望他一直保持如此。

張伯倫更勝一籌

"
NBA球星生涯大比拼—威爾特-張伯倫vs比爾-拉塞爾,誰更勝一籌?

賽場上的勝負自終場之時便已蓋棺定論,球迷們在場外則對難分高下的情況津津樂道,樂於去評估那些廣受愛戴的球員們的優點,並作相互比較。而在任何大量籃球迷聚集的地方,都永遠不可能出現一個公認的GOAT。在這次系列討論中,我們試著去翻開NBA球星們的底牌來逐個討論,或者至少能給球迷們日常的高下辯論添些素材。

系列前作:德維恩-韋德vs德克-諾維茨基,卡梅羅-安東尼vs文斯-卡特,科比-布萊恩特vs蒂姆-鄧肯,克里斯-保羅vs伊賽亞-托馬斯,保羅-加索爾vs馬努-吉諾比利,帕特里克-尤因vs大衛-羅賓遜,沙奎爾-奧尼爾vs哈基姆-奧拉朱旺,拉里-伯德vs“魔術師”約翰遜

對決雙方:威爾特-張伯倫 vs 比爾-拉塞爾

巔峰數據

拉塞爾在他NBA生涯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賽季都贏得了總冠軍。而張伯倫在新秀年就當選得分王和籃板王,並且直到退役前都是聯盟中最好的籃板手。兩人職業生涯中各自只缺席了一年全明星賽——跟隨奧運代表隊出征使得拉塞爾錯過了新秀賽季的開始階段,張伯倫則在1969-70賽季遭遇右髕腱斷裂而只出戰了12場比賽。看起來只截取他們二人職業生涯中的某段特定巔峰期是有失尊敬的。

生涯14個賽季,張伯倫在平均每場45.8分鐘的上場時間中,能夠掠下30.1分(投籃命中率54%,罰球命中率51.1%),22.9籃板和4.4助攻,期間當選7次得分王和11次籃板王,投籃命中率也9次領跑全聯盟,他各項場均數據的單季最高值分別為50.4分,27.2籃板和8.6助攻,場均上場時間之最則是暴力的48.5分鐘。簡單點說,張伯倫的數據單是這項運動有史以來最具統治力的。

另一邊,拉塞爾在他13年的職業生涯中場均上場42.3分鐘,交出15.1分22.5籃板以及4.3助攻的數據,投籃和罰球命中率分別為44%和56.1%。但數據統計沒法給拉塞爾帶來公正評價,尤其是聯盟在那個年代並未記錄下這名史上最偉大防守者的蓋帽數字,而他的單賽季場均得分也從未突破18.2分。

以下內容能讓你瞭解到拉塞爾那些數據無法體現的影響力:除去在新秀賽季的MVP評選中排在第七名外,他從生涯第二年到結束間只有一次跌出MVP評選前四,但這一年,他作為球員兼教練帶隊贏得了總冠軍。他還贏得過5次MVP,在MVP評選中位列第二、第三、第四的次數也各有兩次。而張伯倫在職業生涯中4次當選MVP,還有5次未能在MVP評選中進入前四。

但這裡談論的還是數據,雖然我們也可以討論如果拉塞爾沒有和一眾名人堂球員同隊打球,他是否能交出更出色的個人數據,但張伯倫也和一些史上最佳球員一起打過球。任何討論都會引向同一個結論:數據統計對張伯倫更有利。

張伯倫更勝一籌

生涯頂點

想確定張伯倫的巔峰,得先取決於你想從哪方面評價他。從數據角度看,他在1961-62賽季打滿80場常規賽,在場均48.5分鐘的上場時間裡得到聯盟最高的50.4分和25.7籃板。也是在這個賽季中,他完成了單場100分的壯舉。

儘管如此,張伯倫和該年場均三雙的奧斯卡-羅伯特森仍在MVP評選中以巨大差距敗給拉塞爾,這一獎項當年還是球員投票。這既反映出那個年代數據統計的可笑之處,也表明了對於張伯倫的普遍看法。他在這賽季佔據了全隊接近三成的出手機會(對比拉塞爾的6.3%),還在兩年後被球隊交易。

直到1966-67賽季,張伯倫才決定為了讓球隊更進一步而放棄球權。通過與3名日後入選名人堂的隊友分享機會,30歲的張伯倫場均送出7.8記助攻,以生涯新高的68.3%命中率拿到24.1分,並搶下24.2個籃板。他連續3年當選MVP,每次都獲得了超過75%的選票。

張伯倫帶領費城76人隊獲得了當季最高的68勝,在東部決賽中激戰5場淘汰了拉塞爾的凱爾特人隊,並贏下了他的第一座總冠軍獎盃。他在這年的季後賽中場均砍下22+29+9的數據,投籃命中率達到57.9%。

當然,那時拉塞爾已經有9枚總冠軍戒指了。很難說在他同時贏得常規賽MVP和總冠軍的4個賽季中,哪一個才是最出色的,但選62賽季會很不錯。再提一次,他在張伯倫和羅伯特森都達到了各自數據巔峰的那個賽季中仍然決定性地贏得了MVP之爭,這個事實說明了很多。

凱爾特人在這賽季中贏得了60場常規賽,在季後賽中又先後在面對張伯倫的勇士隊,以及在總決賽對陣由埃爾金-貝勒與傑裡-韋斯特領銜的湖人隊時打滿7場。他在總決賽與湖人隊的搶七大戰中得到30分以及創下NBA記錄的44個籃板,贏下了自己八連冠中的第4座冠軍獎盃。

拉塞爾那年27歲,在常規賽中以45.7%的命中率得到生涯場均最高的18.9分,還有23.6個籃板和4.5次助攻進賬。同往年一樣,他在季後賽中的表現更進一步,場均22+26+5,73次出手命中46球。說真的,你可以把拉塞爾那八連冠中的任意賽季當作他的巔峰,因為他是如此穩定,並且始終如一的保持動力。

就是這樣。當張伯倫最終想要贏得一枚總冠軍戒指時,他從數據統計、球隊成功和全方位的統治上奉獻了NBA歷史上最偉大的賽季之一。我們也可以爭論這是因為拉塞爾在作為球員兼教練的第一年中表現有些掙扎,或是因為他的凱爾特人隊友們那是已經退役或下滑,但我還是會給張伯倫的絕對頂點些許優勢。這會讓你希望他一直保持如此。

張伯倫更勝一籌

NBA球星生涯大比拼—威爾特-張伯倫vs比爾-拉塞爾,誰更勝一籌?

大場面表現

相比常規賽表現,拉塞爾在生涯165場季後賽中的數據上漲至場均16.2分24.9籃板4.7助攻。反觀張伯倫,生涯160場季後賽中的場均數據縮水為22.5分24.5籃板4.2助攻。但讓我們暫時拋開這些數據,來看看拉塞爾在張伯倫表現掙扎時所做出的的提升。

在拉塞爾出色的季後賽生涯中,搶七比賽10戰全勝,在最後時刻比分膠著的比賽裡也取得16勝2負。而張伯倫的這兩項戰績分別為4勝5負以及10勝11負。兩名巨人總共在季後賽中遇到8次,拉塞爾贏下其中7輪系列賽,包括4場分差加起來僅為9分的搶七大戰。你應該能猜到他們中誰贏得了11座總冠軍,而誰只贏了兩座。

這四場搶七比賽分別如下:

1962年:凱爾特人109比107勝76人

這場比賽中,拉塞爾貢獻19分,並讓賽季場均50分的張伯倫只得到了賽季最低的22分。在薩姆-瓊斯命中制勝球后,他還干擾了本該傳給張伯倫的發球,將時間耗完。

1965年:凱爾特人110比109勝76人

拉塞爾拖著一隻傷腳砍下15+29+9,最終依靠約翰-哈夫裡切克的那記“神偷”取勝。

1968年:凱爾特人100比96勝76人

拉塞爾將張伯倫的得分限制到14分,還讓他在下半場中只獲得兩次出手機會。比賽最後時刻,拉塞爾封蓋掉對手一記能夠扳平比分的進球,並在張伯倫頭上搶下籃板確保了球隊的勝利。哦對了,他還作為勝利一方的主教練,帶隊完成了NBA歷史上首次1比3落後局面下的大逆轉。

1969年:凱爾特人108比106勝湖人

張伯倫在比賽最後5分19秒鐘基本只能作壁上觀。在他傷到膝蓋而要求退出比賽後,湖人隊抹平了巨大的分差,而湖人時任主帥布奇·範·佈雷達·科爾夫拒絕讓他重返比賽。根據之後的報道,拉塞爾對此表示:“在這樣一場比賽中,想讓我中途離開比賽就只能把我抬出球場。”這句話導致兩位傳奇中鋒間的關係裂痕持續了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

我們可以將這項比較進一步細化,但已有一些渠道可以讓我們瞭解到拉塞爾對勝利的渴望相比之下要高出多少——通過來自各大媒體的不計其數的觀點,以及在那個年代打球的球員們,包括張伯倫本人及其隊友。這一特質在那些最重要的比賽的最後時刻轉化為了拉塞爾的勝利。

其中最具殺傷力的評價來自裡克-巴里,比爾-西蒙斯的著作《籃史通鑑》(Book of Basketbal)中記錄下了他的話:“當一場硬仗進行到最後時刻,一場如此重要的比賽中,他並不希望拿到球,不想承受任何壓力。偉大與否正是由這些時刻決定的,而張伯倫並不擁有它。”

拉塞爾更勝一籌

榮譽乾貨

張伯倫的榮譽簿:兩屆總冠軍(1972年當選總決賽MVP),4次當選最有價值球員,13次入選全明星(1960年當選全明星賽MVP),10次入圍最佳陣容(7次一陣,3次二陣),兩次入圍最佳防守一陣,1960年當選年度最佳新秀,7次得分王,11次籃板王,1968年成為助攻王,1957年NCAA錦標賽最傑出球員獎(MOP)。

拉塞爾的榮譽簿:11屆總冠軍,4次當選最有價值球員,12次入選全明星(1963年當選全明星賽MVP),11次入圍最佳陣容(3次一陣,8次二陣),1969年入圍最佳防守一陣(作者原文中未提到),4次籃板王,兩屆NCAA冠軍(1955年獲得NCAA錦標賽最傑出球員獎),1956年奧運會金牌。

兩人職業生涯有10個賽季相重合,而張伯倫在其中7個賽季力壓拉塞爾當選一陣中鋒。但我要問個問題:你是想贏得11屆總冠軍和5座MVP獎盃,還是2屆總冠軍和4次MVP?NBA歷史上沒有哪個球員能在這些榮譽數量上與拉塞爾相媲美。

拉塞爾更勝一籌

對籃球文化的影響

你可能注意到了張伯倫曾當選過一次總決賽MVP,而拉塞爾沒有。這是因為聯盟直到1969年,才設立這項榮譽,當時他們將其授予張伯倫的隊友傑裡-韋斯特。那是拉塞爾生涯的最後一個賽季,韋斯特在總決賽輸給凱爾特人後獲得敗者MVP。不過在36年之後,聯盟以拉塞爾的名字命名了這座獎盃。

拉塞爾被廣泛認為是團隊運動歷史上最偉大的贏家,對這項運動已是遙不可及的高度,但對拉塞爾本人或許還不是最重要的。拉塞爾是一位偉大的民 權鬥士,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婉拒了小馬丁路德金請他上臺發表“我有一個夢想”演說的邀請,而是坐在前排以免令“華盛頓****”(March of Washington)的組織者們分心。從穆罕默德-阿里到科林-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前NFL球員,通過在賽前奏美國國歌時單膝跪地的行動,以強調美國社會和種族的不公正),拉塞爾一直在倡導社會主義,更不用說他畢生致力於投入慈善事業。為了他所做的這些貢獻,奧巴馬於2011年授予拉塞爾總統自由勳章。

正如體育網站The Undefeated的賈斯汀-汀斯利(Justin Tinsley)所描述的,張伯倫的行動主張以更為平靜的形式進行。儘管他於1968年參加了小馬丁路德金的葬禮,但同年也在黑人社區知名人士的批評聲中,為理查德-尼克松搖旗吶喊。張伯倫當時相信這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是通向平等的最佳途徑,但他之後對這一想法感到後悔。

張伯倫在場外留下最深遠的影響更有可能是他在1991年發表的傳記中所聲稱的,曾與大約2萬名女子上床的事蹟。粗略算一下,這需要他在40年中保持平均每週與10名女子上床的效率。

張伯倫也在他生命中最後的某次採訪中表示自己對搶七戰輸給拉塞爾感到遺憾。如果他還在世,今年應該83歲了。遺憾的是,過去20年中我們無法見到他可能成為形象大使的樣子。

拉塞爾更勝一籌

蓋棺定論:比爾-拉塞爾擁有更好的生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