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體檢大有學問,普通的體檢不等於防癌體檢

胃癌 體檢 腫瘤 癌症 吳量天尊 吳量天尊 2017-11-07

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提高,體檢已成為很多人每年必做的功課。曾有不少人認為體檢過關了,就代表健康沒問題,認為一年內都可以高枕無憂了。

但有人說,每年做體檢的人,一樣查不出癌症,所以說體檢根本沒啥用處;也有人說,只要每年做一做體檢,就不擔心得癌症。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偏頗的。

【健康體檢≠防癌體檢】

癌症已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致死原因的事實告訴我們一個新觀念,一般的健康體檢經常檢查的幾項指標正常本身不能表示我們身體就是很健康的。

老百姓通常所說的體檢一般就是指“健康體檢”,通常包括測量脈搏、血壓、心電圖、血常規、生化、肝腎功能、腹部彩超、胸片、腫瘤標誌物等。

而把健康體檢當作是萬能的,這是曾經比較普遍的誤區。必須要知道,健康體檢≠防癌體檢。健康體檢只是一般性的健康檢查,比如血壓、血脂等等,通常針對的是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但基本沒有涉及到常見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腫瘤。因為健康體檢覆蓋的範圍和側重點與防癌體檢不同。

有人說不是查了腫瘤標誌物和胸片,難道不能發現腫瘤的蹤跡嗎,回答是:常規檢查太有限,會有太多“漏網之魚”。因此體檢結果如果正常,不等於身體沒問題可以高枕無憂,更不等於你肯定沒得癌症。

但大家也別輕易否定傳統的健康體檢,健康體檢還是很有必要的,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對心、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壓等進行檢查,若發現異常情況,找相應的專科醫生諮詢,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恰當的處理或隨訪複查,對慢性病的防治很有用處。

沒有哪一項檢查是全覆蓋、萬能的,每項檢查只能解決某個問題,健康體檢結果正常,遠不能下結論沒有得癌。 防癌體檢是一種更加專業針對性更強的體檢方式,目的是早期發現腫瘤,或者發現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對高危人群進行鍼對性篩查。

【防癌,沒有症狀,也應體檢】

一般查出有癌症大多是因以下幾種情況:

1、感到有症狀,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出來;

2、因為其它病症去醫院檢查,結果附帶查出來有某種癌症;

3、常規體檢,查出有異常,進一步檢查發現癌症;

4、有針對性的癌症檢查,像常規體檢一樣定期進行,檢出異常。

眾所周知,癌症如果能早期發現,根治的機會大大增加,但要等症狀出現了再去檢查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在沒有症狀時主動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是非常有意義的。

不少癌症可以在沒有症狀的早期發現,目前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幾種癌症已經能在無症狀的情況下,通過體檢及普查早期發現。但防癌篩查,尤其是自體無症狀時的早期檢查,目前仍是很有爭議的領域。

以最常見的消化系統腫瘤為例,胃癌早期發現靠胃鏡、結直腸癌早期發現靠糞便隱血試驗和腸鏡、肝癌早期發現靠甲胎蛋白和超聲檢查。然而胃鏡、腸鏡似乎都不在常規體檢的範疇裡,所以更為全面的體檢(包含防癌體檢)應該加上胃鏡、腸鏡檢查,尤其建議50歲以上從未做過的人應該去做一次。

胃腸道等內臟不同於甲狀腺、乳腺等淺表器官,出處病變難以自我發現,加之抽血、胸片、超聲、CT等常規體檢也是難以發現早期胃腸道的病變,因此做一次胃鏡、腸鏡瞭解自己胃腸道健康是非常有意義的。

【如何做到合理篩查?】

癌症種類繁多,看似讓人防不勝防,其實不然。健康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定期體檢,始終是預防癌症、保持健康的最有效的方法。

這麼多的檢查方法,體檢時想一個不落全查一遍是不現實的。我們的建議是一般初次檢查常選取常規的、創傷小的簡單檢查方法,比如血尿糞常規、腹部超聲、甲狀腺、乳腺觸診和超聲、腹部體檢、直腸指診等,這些檢查方法是初級的、簡單的,屬於篩選性質的。

出篩後、高危人群或懷疑癌症者進一步進行高級的檢查(針對性檢查),比如增強CT或者直接的病理學活檢,比如腸鏡、胃鏡取活檢等(病理學檢查是確診的依據)。通過針對性體檢,雖然還無法查出所有的早期癌症,但也可以發現不少早期癌症,這點就是最有價值的,進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更合理有效地篩查。

總結:看似毫無徵兆的腫瘤突然發生,似乎無從預防,但其實有時候不是毫無徵兆,而是我們缺乏健康知識和預防意識,因此平時裡多學習一些常見病的知識與預防也是一種物超所值的健康投資。

附:常見惡性腫瘤針對性體檢策略

【一、消化系統】

食管癌

高危人群:過燙過快的不良飲食習慣、吸菸飲酒、Barrett食管、食管癌高發地區人群(秦嶺、太行山、閩粵贛交界)等。

針對性檢查:內鏡檢查、上消化道造影、胸部增強CT等。50歲以上5-10年做一次內鏡或上消化道造影。

胃癌

高危人群:家族史:一級親屬、幽門螺桿菌感染伴萎縮性胃炎、“老胃病”例如胃潰瘍經久不愈、胃息肉、手術後殘胃等、高發地區人群50歲以上人群:如西北地區、東三省、沿海地區等,尤其是有長期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飲食習慣。

針對性檢查:胃鏡檢查,建議高危人群40開始3-5年一次、一般人50歲開始5-10年一次。

肝癌

高危人群:慢性肝炎(乙肝、丙肝)、肝硬化、長期酗酒、肝癌高發區50歲以上人群、家族史等。

針對性檢查:腹部超聲、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敏感性很高)、CT。

結直腸癌

高危人群:家族史、長期高脂低纖維素加工肉製品飲食、腸道息肉病史、肥胖與糖尿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

針對性檢查:腸鏡檢查,建議5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進行1次大便隱血試驗檢查,每5~10年進行1次纖維結直腸內鏡檢查或鋇劑灌腸造影檢查。有高危因素腸鏡檢查間隔時間可能需要縮短。

【二、其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

肺癌

高危人群:年齡50~70歲、吸菸史大於30包年(包年=每天吸菸的包數×連續吸菸的年數)、當前吸菸或過去15年內已戒菸的人群,肺癌家族史。

針對性檢查:低劑量高分辨率胸部CT。高危人群根據情況3-5年複查一次,甚至有人認為重度吸菸等高危人群應每年做一次CT。也建議,沒吸菸的健康人群應該在50歲時做一次。其他無創方法還有:痰脫落細胞學檢查。

乳腺癌

高危人群:乳腺癌家族史、BRCA1基因突變、月經初潮早生育年齡晚、肥胖、不規範使用雌激素、曾經病理學檢查診斷為小葉原位癌或乳腺不典型增生等。

針對性檢查:觸診、鉬靶。30~40歲婦女每1~3年接受乳房觸診檢查(自檢或找醫生),40歲以上有高危因素的婦女增加乳房鉬靶拍片檢查。

宮頸癌

高危因素:HPV持續陽性,家族史。

針對性檢查: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HPV疫苗可預防宮頸癌。

以上列出了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不是所有人都要做相應的針對性檢查,人們應該按照是否有生活習慣或家族史等危險因素來選擇相應的防癌篩查的體檢項目。

如果符合高危人群,那麼在體檢時有必要加做一些針對性檢查,尤其是50歲以上,人到中年為自己健康加一道保險鎖。另外日常生活中,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吸菸酗酒)就能讓你走出高危人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