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萬萬沒想到 江城子 2019-08-22
"

昨天下午六點從呼和浩特東站,乘上返深列車,晚上躺在臥鋪床板上,閉目養神,腦子頻頻搜索著關鍵詞,構造著文字結構,試圖描述此刻的心情,想到了三個真實的故事,關乎界限、連接與細節。

"

昨天下午六點從呼和浩特東站,乘上返深列車,晚上躺在臥鋪床板上,閉目養神,腦子頻頻搜索著關鍵詞,構造著文字結構,試圖描述此刻的心情,想到了三個真實的故事,關乎界限、連接與細節。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1、界限

兩年前,一位十分要好的朋友徘徊在抑鬱的邊緣,作為好朋友的我,心裡自然十分著急,雖然我知道自己並不能改變什麼結果,又忍不住的想為他做點什麼。

為了體現出朋友的價值,我滿腔熱情,不惜千里奔波,乘車到了他所在的城市,我們約在一個餐廳見了面,倆個人面對面坐著,他的眼睛幾乎沒有和我對視,只是低著頭看著自己的雙腿,偶爾轉頭瞟一眼窗外匆匆的過客。

"

昨天下午六點從呼和浩特東站,乘上返深列車,晚上躺在臥鋪床板上,閉目養神,腦子頻頻搜索著關鍵詞,構造著文字結構,試圖描述此刻的心情,想到了三個真實的故事,關乎界限、連接與細節。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1、界限

兩年前,一位十分要好的朋友徘徊在抑鬱的邊緣,作為好朋友的我,心裡自然十分著急,雖然我知道自己並不能改變什麼結果,又忍不住的想為他做點什麼。

為了體現出朋友的價值,我滿腔熱情,不惜千里奔波,乘車到了他所在的城市,我們約在一個餐廳見了面,倆個人面對面坐著,他的眼睛幾乎沒有和我對視,只是低著頭看著自己的雙腿,偶爾轉頭瞟一眼窗外匆匆的過客。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在暗黃的燈光下,我不清楚他在想什麼,迫切的我想要為他做些什麼,我開口了,問他是什麼原因,他低著頭,說對生活不抱希望了,認為活著沒有什麼意義,想要去追求緊張、刺激的戶外體驗。

在我印象中,他曾經是那麼的優秀、卓而不凡,一個如此優越的朋友,如今面臨如此大的困境,我一定要幫助他走出來。

似乎我責無旁貸。

"

昨天下午六點從呼和浩特東站,乘上返深列車,晚上躺在臥鋪床板上,閉目養神,腦子頻頻搜索著關鍵詞,構造著文字結構,試圖描述此刻的心情,想到了三個真實的故事,關乎界限、連接與細節。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1、界限

兩年前,一位十分要好的朋友徘徊在抑鬱的邊緣,作為好朋友的我,心裡自然十分著急,雖然我知道自己並不能改變什麼結果,又忍不住的想為他做點什麼。

為了體現出朋友的價值,我滿腔熱情,不惜千里奔波,乘車到了他所在的城市,我們約在一個餐廳見了面,倆個人面對面坐著,他的眼睛幾乎沒有和我對視,只是低著頭看著自己的雙腿,偶爾轉頭瞟一眼窗外匆匆的過客。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在暗黃的燈光下,我不清楚他在想什麼,迫切的我想要為他做些什麼,我開口了,問他是什麼原因,他低著頭,說對生活不抱希望了,認為活著沒有什麼意義,想要去追求緊張、刺激的戶外體驗。

在我印象中,他曾經是那麼的優秀、卓而不凡,一個如此優越的朋友,如今面臨如此大的困境,我一定要幫助他走出來。

似乎我責無旁貸。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我從家庭、親情、友情、人生的各個角度給他講了很多話,他一直低著頭,好像聽懂又好像根本沒有在聽。

頓時覺得很挫敗,自己並沒有以為的那麼強大,不由自主的感覺到了無奈。

到他送我上車離開的時候,反而是他安慰我說:“沒事的,我會慢慢好起來的。”

又過了半年,我的生活遇到種種挫折,我漸漸好像被一種感覺包圍,一種神祕無形的挫敗、失落、無助無力感,濃濃的籠罩著自己。 一切都是這樣的可有可無,我心裡知道我要突破這種感覺,不能讓自己陷入泥潭。

"

昨天下午六點從呼和浩特東站,乘上返深列車,晚上躺在臥鋪床板上,閉目養神,腦子頻頻搜索著關鍵詞,構造著文字結構,試圖描述此刻的心情,想到了三個真實的故事,關乎界限、連接與細節。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1、界限

兩年前,一位十分要好的朋友徘徊在抑鬱的邊緣,作為好朋友的我,心裡自然十分著急,雖然我知道自己並不能改變什麼結果,又忍不住的想為他做點什麼。

為了體現出朋友的價值,我滿腔熱情,不惜千里奔波,乘車到了他所在的城市,我們約在一個餐廳見了面,倆個人面對面坐著,他的眼睛幾乎沒有和我對視,只是低著頭看著自己的雙腿,偶爾轉頭瞟一眼窗外匆匆的過客。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在暗黃的燈光下,我不清楚他在想什麼,迫切的我想要為他做些什麼,我開口了,問他是什麼原因,他低著頭,說對生活不抱希望了,認為活著沒有什麼意義,想要去追求緊張、刺激的戶外體驗。

在我印象中,他曾經是那麼的優秀、卓而不凡,一個如此優越的朋友,如今面臨如此大的困境,我一定要幫助他走出來。

似乎我責無旁貸。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我從家庭、親情、友情、人生的各個角度給他講了很多話,他一直低著頭,好像聽懂又好像根本沒有在聽。

頓時覺得很挫敗,自己並沒有以為的那麼強大,不由自主的感覺到了無奈。

到他送我上車離開的時候,反而是他安慰我說:“沒事的,我會慢慢好起來的。”

又過了半年,我的生活遇到種種挫折,我漸漸好像被一種感覺包圍,一種神祕無形的挫敗、失落、無助無力感,濃濃的籠罩著自己。 一切都是這樣的可有可無,我心裡知道我要突破這種感覺,不能讓自己陷入泥潭。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於是我去參加了各種活動,去不同的地方、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只是想讓我恢復過來,在恢復的過程中,我感同深受,我並不需要外界的關注和同情,甚至鼓勵,通通都不要。

我更不需要別人從不同角度的解讀和分析,而是需要空間與時間。

每個人都會遇到迷茫無助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增強內在的力量,我對我曾經高高在上教導朋友的方式,感到慚愧,為我曾經以為有效之後的沾沾自喜,感到內疚。

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要用自己的框架去揣度他人,沒有經歷,不要隨便去提意見,即使你說的都是對的,那又怎樣?

沒有幫助也是一種幫助的方式,接受自己幫不到別人,至少好過自以為是的傷害,尊重,首先是有界限,不越界;尊重,不僅僅是表達什麼,更重要的是允許他保持自己原來的樣子。

"

昨天下午六點從呼和浩特東站,乘上返深列車,晚上躺在臥鋪床板上,閉目養神,腦子頻頻搜索著關鍵詞,構造著文字結構,試圖描述此刻的心情,想到了三個真實的故事,關乎界限、連接與細節。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1、界限

兩年前,一位十分要好的朋友徘徊在抑鬱的邊緣,作為好朋友的我,心裡自然十分著急,雖然我知道自己並不能改變什麼結果,又忍不住的想為他做點什麼。

為了體現出朋友的價值,我滿腔熱情,不惜千里奔波,乘車到了他所在的城市,我們約在一個餐廳見了面,倆個人面對面坐著,他的眼睛幾乎沒有和我對視,只是低著頭看著自己的雙腿,偶爾轉頭瞟一眼窗外匆匆的過客。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在暗黃的燈光下,我不清楚他在想什麼,迫切的我想要為他做些什麼,我開口了,問他是什麼原因,他低著頭,說對生活不抱希望了,認為活著沒有什麼意義,想要去追求緊張、刺激的戶外體驗。

在我印象中,他曾經是那麼的優秀、卓而不凡,一個如此優越的朋友,如今面臨如此大的困境,我一定要幫助他走出來。

似乎我責無旁貸。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我從家庭、親情、友情、人生的各個角度給他講了很多話,他一直低著頭,好像聽懂又好像根本沒有在聽。

頓時覺得很挫敗,自己並沒有以為的那麼強大,不由自主的感覺到了無奈。

到他送我上車離開的時候,反而是他安慰我說:“沒事的,我會慢慢好起來的。”

又過了半年,我的生活遇到種種挫折,我漸漸好像被一種感覺包圍,一種神祕無形的挫敗、失落、無助無力感,濃濃的籠罩著自己。 一切都是這樣的可有可無,我心裡知道我要突破這種感覺,不能讓自己陷入泥潭。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於是我去參加了各種活動,去不同的地方、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只是想讓我恢復過來,在恢復的過程中,我感同深受,我並不需要外界的關注和同情,甚至鼓勵,通通都不要。

我更不需要別人從不同角度的解讀和分析,而是需要空間與時間。

每個人都會遇到迷茫無助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增強內在的力量,我對我曾經高高在上教導朋友的方式,感到慚愧,為我曾經以為有效之後的沾沾自喜,感到內疚。

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要用自己的框架去揣度他人,沒有經歷,不要隨便去提意見,即使你說的都是對的,那又怎樣?

沒有幫助也是一種幫助的方式,接受自己幫不到別人,至少好過自以為是的傷害,尊重,首先是有界限,不越界;尊重,不僅僅是表達什麼,更重要的是允許他保持自己原來的樣子。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2、連接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為期21天的線上學習營,一個小組三個人,配一名教練。

第一週第一次作業,我獲得五星好評,認為不過如此,憑藉自己多年的積累,以及獨特的學習技能,應對15天的作業,勢必得心應手。

萬萬沒想到的是,從第三天作業開始,屢屢受挫,最糗的一次,連續修改五次,熬夜到凌晨三點,交上去的作業,仍然被教練點評至體無完膚,沒有一塊好肉。

"

昨天下午六點從呼和浩特東站,乘上返深列車,晚上躺在臥鋪床板上,閉目養神,腦子頻頻搜索著關鍵詞,構造著文字結構,試圖描述此刻的心情,想到了三個真實的故事,關乎界限、連接與細節。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1、界限

兩年前,一位十分要好的朋友徘徊在抑鬱的邊緣,作為好朋友的我,心裡自然十分著急,雖然我知道自己並不能改變什麼結果,又忍不住的想為他做點什麼。

為了體現出朋友的價值,我滿腔熱情,不惜千里奔波,乘車到了他所在的城市,我們約在一個餐廳見了面,倆個人面對面坐著,他的眼睛幾乎沒有和我對視,只是低著頭看著自己的雙腿,偶爾轉頭瞟一眼窗外匆匆的過客。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在暗黃的燈光下,我不清楚他在想什麼,迫切的我想要為他做些什麼,我開口了,問他是什麼原因,他低著頭,說對生活不抱希望了,認為活著沒有什麼意義,想要去追求緊張、刺激的戶外體驗。

在我印象中,他曾經是那麼的優秀、卓而不凡,一個如此優越的朋友,如今面臨如此大的困境,我一定要幫助他走出來。

似乎我責無旁貸。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我從家庭、親情、友情、人生的各個角度給他講了很多話,他一直低著頭,好像聽懂又好像根本沒有在聽。

頓時覺得很挫敗,自己並沒有以為的那麼強大,不由自主的感覺到了無奈。

到他送我上車離開的時候,反而是他安慰我說:“沒事的,我會慢慢好起來的。”

又過了半年,我的生活遇到種種挫折,我漸漸好像被一種感覺包圍,一種神祕無形的挫敗、失落、無助無力感,濃濃的籠罩著自己。 一切都是這樣的可有可無,我心裡知道我要突破這種感覺,不能讓自己陷入泥潭。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於是我去參加了各種活動,去不同的地方、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只是想讓我恢復過來,在恢復的過程中,我感同深受,我並不需要外界的關注和同情,甚至鼓勵,通通都不要。

我更不需要別人從不同角度的解讀和分析,而是需要空間與時間。

每個人都會遇到迷茫無助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增強內在的力量,我對我曾經高高在上教導朋友的方式,感到慚愧,為我曾經以為有效之後的沾沾自喜,感到內疚。

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要用自己的框架去揣度他人,沒有經歷,不要隨便去提意見,即使你說的都是對的,那又怎樣?

沒有幫助也是一種幫助的方式,接受自己幫不到別人,至少好過自以為是的傷害,尊重,首先是有界限,不越界;尊重,不僅僅是表達什麼,更重要的是允許他保持自己原來的樣子。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2、連接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為期21天的線上學習營,一個小組三個人,配一名教練。

第一週第一次作業,我獲得五星好評,認為不過如此,憑藉自己多年的積累,以及獨特的學習技能,應對15天的作業,勢必得心應手。

萬萬沒想到的是,從第三天作業開始,屢屢受挫,最糗的一次,連續修改五次,熬夜到凌晨三點,交上去的作業,仍然被教練點評至體無完膚,沒有一塊好肉。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教練的方式是含蓄的、委婉的表達,絕對不會直接告訴學生標準答案,而學生的我始終保持啟而不發的狀態,以致於有三天的作業需要最後䃼交。

教練的點評始終保持很中立的位置,邏輯嚴謹,思維縝密,言語之間,有些焦灼和無奈。

我知道,教練說的很正確,而愚鈍的我偏偏聽不懂,更不知道正確的方向在哪裡?

因為他的反饋讓我幾乎想要申請換個教練甚至中途退出。

"

昨天下午六點從呼和浩特東站,乘上返深列車,晚上躺在臥鋪床板上,閉目養神,腦子頻頻搜索著關鍵詞,構造著文字結構,試圖描述此刻的心情,想到了三個真實的故事,關乎界限、連接與細節。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1、界限

兩年前,一位十分要好的朋友徘徊在抑鬱的邊緣,作為好朋友的我,心裡自然十分著急,雖然我知道自己並不能改變什麼結果,又忍不住的想為他做點什麼。

為了體現出朋友的價值,我滿腔熱情,不惜千里奔波,乘車到了他所在的城市,我們約在一個餐廳見了面,倆個人面對面坐著,他的眼睛幾乎沒有和我對視,只是低著頭看著自己的雙腿,偶爾轉頭瞟一眼窗外匆匆的過客。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在暗黃的燈光下,我不清楚他在想什麼,迫切的我想要為他做些什麼,我開口了,問他是什麼原因,他低著頭,說對生活不抱希望了,認為活著沒有什麼意義,想要去追求緊張、刺激的戶外體驗。

在我印象中,他曾經是那麼的優秀、卓而不凡,一個如此優越的朋友,如今面臨如此大的困境,我一定要幫助他走出來。

似乎我責無旁貸。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我從家庭、親情、友情、人生的各個角度給他講了很多話,他一直低著頭,好像聽懂又好像根本沒有在聽。

頓時覺得很挫敗,自己並沒有以為的那麼強大,不由自主的感覺到了無奈。

到他送我上車離開的時候,反而是他安慰我說:“沒事的,我會慢慢好起來的。”

又過了半年,我的生活遇到種種挫折,我漸漸好像被一種感覺包圍,一種神祕無形的挫敗、失落、無助無力感,濃濃的籠罩著自己。 一切都是這樣的可有可無,我心裡知道我要突破這種感覺,不能讓自己陷入泥潭。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於是我去參加了各種活動,去不同的地方、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只是想讓我恢復過來,在恢復的過程中,我感同深受,我並不需要外界的關注和同情,甚至鼓勵,通通都不要。

我更不需要別人從不同角度的解讀和分析,而是需要空間與時間。

每個人都會遇到迷茫無助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增強內在的力量,我對我曾經高高在上教導朋友的方式,感到慚愧,為我曾經以為有效之後的沾沾自喜,感到內疚。

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要用自己的框架去揣度他人,沒有經歷,不要隨便去提意見,即使你說的都是對的,那又怎樣?

沒有幫助也是一種幫助的方式,接受自己幫不到別人,至少好過自以為是的傷害,尊重,首先是有界限,不越界;尊重,不僅僅是表達什麼,更重要的是允許他保持自己原來的樣子。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2、連接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為期21天的線上學習營,一個小組三個人,配一名教練。

第一週第一次作業,我獲得五星好評,認為不過如此,憑藉自己多年的積累,以及獨特的學習技能,應對15天的作業,勢必得心應手。

萬萬沒想到的是,從第三天作業開始,屢屢受挫,最糗的一次,連續修改五次,熬夜到凌晨三點,交上去的作業,仍然被教練點評至體無完膚,沒有一塊好肉。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教練的方式是含蓄的、委婉的表達,絕對不會直接告訴學生標準答案,而學生的我始終保持啟而不發的狀態,以致於有三天的作業需要最後䃼交。

教練的點評始終保持很中立的位置,邏輯嚴謹,思維縝密,言語之間,有些焦灼和無奈。

我知道,教練說的很正確,而愚鈍的我偏偏聽不懂,更不知道正確的方向在哪裡?

因為他的反饋讓我幾乎想要申請換個教練甚至中途退出。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最終沒有申請也沒有退出,我選擇按自己的節奏完成了15天的作業,拿到了自己的結果,雖然沒有如願拿到優秀名額。

事情過去了好長時間,此次經歷讓我印象深刻。不僅僅是事情本身帶給我的進步,更重要的是,我重新審視了在溝通過程中建立連接的重要性。

當我們想把一個事情分享給他人之前,首先需要得到他們的允許。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真實,主動和隱藏在自己身體裡的那個脆弱的人坦誠面對。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需要通過對話來傳情達意,而信息傳播的過程,絕不僅僅關乎文字,更關乎人的情感。

要想對他人產生一定的影響,必須關注與他人建立情感上的連接以及連接的方式

這種連接之後的底色是:信任。

"

昨天下午六點從呼和浩特東站,乘上返深列車,晚上躺在臥鋪床板上,閉目養神,腦子頻頻搜索著關鍵詞,構造著文字結構,試圖描述此刻的心情,想到了三個真實的故事,關乎界限、連接與細節。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1、界限

兩年前,一位十分要好的朋友徘徊在抑鬱的邊緣,作為好朋友的我,心裡自然十分著急,雖然我知道自己並不能改變什麼結果,又忍不住的想為他做點什麼。

為了體現出朋友的價值,我滿腔熱情,不惜千里奔波,乘車到了他所在的城市,我們約在一個餐廳見了面,倆個人面對面坐著,他的眼睛幾乎沒有和我對視,只是低著頭看著自己的雙腿,偶爾轉頭瞟一眼窗外匆匆的過客。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在暗黃的燈光下,我不清楚他在想什麼,迫切的我想要為他做些什麼,我開口了,問他是什麼原因,他低著頭,說對生活不抱希望了,認為活著沒有什麼意義,想要去追求緊張、刺激的戶外體驗。

在我印象中,他曾經是那麼的優秀、卓而不凡,一個如此優越的朋友,如今面臨如此大的困境,我一定要幫助他走出來。

似乎我責無旁貸。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我從家庭、親情、友情、人生的各個角度給他講了很多話,他一直低著頭,好像聽懂又好像根本沒有在聽。

頓時覺得很挫敗,自己並沒有以為的那麼強大,不由自主的感覺到了無奈。

到他送我上車離開的時候,反而是他安慰我說:“沒事的,我會慢慢好起來的。”

又過了半年,我的生活遇到種種挫折,我漸漸好像被一種感覺包圍,一種神祕無形的挫敗、失落、無助無力感,濃濃的籠罩著自己。 一切都是這樣的可有可無,我心裡知道我要突破這種感覺,不能讓自己陷入泥潭。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於是我去參加了各種活動,去不同的地方、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只是想讓我恢復過來,在恢復的過程中,我感同深受,我並不需要外界的關注和同情,甚至鼓勵,通通都不要。

我更不需要別人從不同角度的解讀和分析,而是需要空間與時間。

每個人都會遇到迷茫無助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增強內在的力量,我對我曾經高高在上教導朋友的方式,感到慚愧,為我曾經以為有效之後的沾沾自喜,感到內疚。

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要用自己的框架去揣度他人,沒有經歷,不要隨便去提意見,即使你說的都是對的,那又怎樣?

沒有幫助也是一種幫助的方式,接受自己幫不到別人,至少好過自以為是的傷害,尊重,首先是有界限,不越界;尊重,不僅僅是表達什麼,更重要的是允許他保持自己原來的樣子。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2、連接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為期21天的線上學習營,一個小組三個人,配一名教練。

第一週第一次作業,我獲得五星好評,認為不過如此,憑藉自己多年的積累,以及獨特的學習技能,應對15天的作業,勢必得心應手。

萬萬沒想到的是,從第三天作業開始,屢屢受挫,最糗的一次,連續修改五次,熬夜到凌晨三點,交上去的作業,仍然被教練點評至體無完膚,沒有一塊好肉。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教練的方式是含蓄的、委婉的表達,絕對不會直接告訴學生標準答案,而學生的我始終保持啟而不發的狀態,以致於有三天的作業需要最後䃼交。

教練的點評始終保持很中立的位置,邏輯嚴謹,思維縝密,言語之間,有些焦灼和無奈。

我知道,教練說的很正確,而愚鈍的我偏偏聽不懂,更不知道正確的方向在哪裡?

因為他的反饋讓我幾乎想要申請換個教練甚至中途退出。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最終沒有申請也沒有退出,我選擇按自己的節奏完成了15天的作業,拿到了自己的結果,雖然沒有如願拿到優秀名額。

事情過去了好長時間,此次經歷讓我印象深刻。不僅僅是事情本身帶給我的進步,更重要的是,我重新審視了在溝通過程中建立連接的重要性。

當我們想把一個事情分享給他人之前,首先需要得到他們的允許。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真實,主動和隱藏在自己身體裡的那個脆弱的人坦誠面對。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需要通過對話來傳情達意,而信息傳播的過程,絕不僅僅關乎文字,更關乎人的情感。

要想對他人產生一定的影響,必須關注與他人建立情感上的連接以及連接的方式

這種連接之後的底色是:信任。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理性的人優勢在於他們的條理清晰、邏輯縝密。但是,如果他們在開始的時候沒有形成連接的話,不會有效果。

在短時間內,我們自身對文字的關注是極為有限的,沒有情感的內容是沒有生命力的,很快就會被忘記。

我是一名培訓師,每一次在課堂上,導入主題之前,我會用不少於15分鐘的時間,和現場的學員進行互動,告訴他們我是誰,我在做的事情是什麼,以及我有哪些事情是做不到的,同時,儘量記住他們的姓名,讓學員參與其中。在和每一個學員確認過眼神交流之後,再開始主題分享。

"

昨天下午六點從呼和浩特東站,乘上返深列車,晚上躺在臥鋪床板上,閉目養神,腦子頻頻搜索著關鍵詞,構造著文字結構,試圖描述此刻的心情,想到了三個真實的故事,關乎界限、連接與細節。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1、界限

兩年前,一位十分要好的朋友徘徊在抑鬱的邊緣,作為好朋友的我,心裡自然十分著急,雖然我知道自己並不能改變什麼結果,又忍不住的想為他做點什麼。

為了體現出朋友的價值,我滿腔熱情,不惜千里奔波,乘車到了他所在的城市,我們約在一個餐廳見了面,倆個人面對面坐著,他的眼睛幾乎沒有和我對視,只是低著頭看著自己的雙腿,偶爾轉頭瞟一眼窗外匆匆的過客。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在暗黃的燈光下,我不清楚他在想什麼,迫切的我想要為他做些什麼,我開口了,問他是什麼原因,他低著頭,說對生活不抱希望了,認為活著沒有什麼意義,想要去追求緊張、刺激的戶外體驗。

在我印象中,他曾經是那麼的優秀、卓而不凡,一個如此優越的朋友,如今面臨如此大的困境,我一定要幫助他走出來。

似乎我責無旁貸。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我從家庭、親情、友情、人生的各個角度給他講了很多話,他一直低著頭,好像聽懂又好像根本沒有在聽。

頓時覺得很挫敗,自己並沒有以為的那麼強大,不由自主的感覺到了無奈。

到他送我上車離開的時候,反而是他安慰我說:“沒事的,我會慢慢好起來的。”

又過了半年,我的生活遇到種種挫折,我漸漸好像被一種感覺包圍,一種神祕無形的挫敗、失落、無助無力感,濃濃的籠罩著自己。 一切都是這樣的可有可無,我心裡知道我要突破這種感覺,不能讓自己陷入泥潭。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於是我去參加了各種活動,去不同的地方、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只是想讓我恢復過來,在恢復的過程中,我感同深受,我並不需要外界的關注和同情,甚至鼓勵,通通都不要。

我更不需要別人從不同角度的解讀和分析,而是需要空間與時間。

每個人都會遇到迷茫無助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增強內在的力量,我對我曾經高高在上教導朋友的方式,感到慚愧,為我曾經以為有效之後的沾沾自喜,感到內疚。

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要用自己的框架去揣度他人,沒有經歷,不要隨便去提意見,即使你說的都是對的,那又怎樣?

沒有幫助也是一種幫助的方式,接受自己幫不到別人,至少好過自以為是的傷害,尊重,首先是有界限,不越界;尊重,不僅僅是表達什麼,更重要的是允許他保持自己原來的樣子。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2、連接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為期21天的線上學習營,一個小組三個人,配一名教練。

第一週第一次作業,我獲得五星好評,認為不過如此,憑藉自己多年的積累,以及獨特的學習技能,應對15天的作業,勢必得心應手。

萬萬沒想到的是,從第三天作業開始,屢屢受挫,最糗的一次,連續修改五次,熬夜到凌晨三點,交上去的作業,仍然被教練點評至體無完膚,沒有一塊好肉。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教練的方式是含蓄的、委婉的表達,絕對不會直接告訴學生標準答案,而學生的我始終保持啟而不發的狀態,以致於有三天的作業需要最後䃼交。

教練的點評始終保持很中立的位置,邏輯嚴謹,思維縝密,言語之間,有些焦灼和無奈。

我知道,教練說的很正確,而愚鈍的我偏偏聽不懂,更不知道正確的方向在哪裡?

因為他的反饋讓我幾乎想要申請換個教練甚至中途退出。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最終沒有申請也沒有退出,我選擇按自己的節奏完成了15天的作業,拿到了自己的結果,雖然沒有如願拿到優秀名額。

事情過去了好長時間,此次經歷讓我印象深刻。不僅僅是事情本身帶給我的進步,更重要的是,我重新審視了在溝通過程中建立連接的重要性。

當我們想把一個事情分享給他人之前,首先需要得到他們的允許。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真實,主動和隱藏在自己身體裡的那個脆弱的人坦誠面對。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需要通過對話來傳情達意,而信息傳播的過程,絕不僅僅關乎文字,更關乎人的情感。

要想對他人產生一定的影響,必須關注與他人建立情感上的連接以及連接的方式

這種連接之後的底色是:信任。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理性的人優勢在於他們的條理清晰、邏輯縝密。但是,如果他們在開始的時候沒有形成連接的話,不會有效果。

在短時間內,我們自身對文字的關注是極為有限的,沒有情感的內容是沒有生命力的,很快就會被忘記。

我是一名培訓師,每一次在課堂上,導入主題之前,我會用不少於15分鐘的時間,和現場的學員進行互動,告訴他們我是誰,我在做的事情是什麼,以及我有哪些事情是做不到的,同時,儘量記住他們的姓名,讓學員參與其中。在和每一個學員確認過眼神交流之後,再開始主題分享。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3、細節

這是一個同學的故事,我用第一人稱描述出來,故事裡面的“我”是我同學——珍。

我左手的無名指曾經受過傷,到現在也沒有恢復,我家的大娃,第一次問我:“為什麼你的這個手指和其他的手指不一樣,怎麼弄的?”

我是這樣跟他講的:“噢,就是媽媽小時候,和小朋友一起玩兒的時候,不小心砸到的。”

後來,大娃又問過我無數次“你的手指是怎麼弄的”,我每次都是重複上面這個版本給他聽,直到我沒有耐心了、煩了,問他,為什麼總是這樣問?

大娃還是弱弱的說:“我……我就是想知道它是怎麼受傷的…...”

後來,我看到了一本書《故事思維》裡一個章節,講述了細節的重要性。

噢,我似乎有些明白了,難道他想聽的是細節?

"

昨天下午六點從呼和浩特東站,乘上返深列車,晚上躺在臥鋪床板上,閉目養神,腦子頻頻搜索著關鍵詞,構造著文字結構,試圖描述此刻的心情,想到了三個真實的故事,關乎界限、連接與細節。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1、界限

兩年前,一位十分要好的朋友徘徊在抑鬱的邊緣,作為好朋友的我,心裡自然十分著急,雖然我知道自己並不能改變什麼結果,又忍不住的想為他做點什麼。

為了體現出朋友的價值,我滿腔熱情,不惜千里奔波,乘車到了他所在的城市,我們約在一個餐廳見了面,倆個人面對面坐著,他的眼睛幾乎沒有和我對視,只是低著頭看著自己的雙腿,偶爾轉頭瞟一眼窗外匆匆的過客。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在暗黃的燈光下,我不清楚他在想什麼,迫切的我想要為他做些什麼,我開口了,問他是什麼原因,他低著頭,說對生活不抱希望了,認為活著沒有什麼意義,想要去追求緊張、刺激的戶外體驗。

在我印象中,他曾經是那麼的優秀、卓而不凡,一個如此優越的朋友,如今面臨如此大的困境,我一定要幫助他走出來。

似乎我責無旁貸。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我從家庭、親情、友情、人生的各個角度給他講了很多話,他一直低著頭,好像聽懂又好像根本沒有在聽。

頓時覺得很挫敗,自己並沒有以為的那麼強大,不由自主的感覺到了無奈。

到他送我上車離開的時候,反而是他安慰我說:“沒事的,我會慢慢好起來的。”

又過了半年,我的生活遇到種種挫折,我漸漸好像被一種感覺包圍,一種神祕無形的挫敗、失落、無助無力感,濃濃的籠罩著自己。 一切都是這樣的可有可無,我心裡知道我要突破這種感覺,不能讓自己陷入泥潭。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於是我去參加了各種活動,去不同的地方、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只是想讓我恢復過來,在恢復的過程中,我感同深受,我並不需要外界的關注和同情,甚至鼓勵,通通都不要。

我更不需要別人從不同角度的解讀和分析,而是需要空間與時間。

每個人都會遇到迷茫無助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增強內在的力量,我對我曾經高高在上教導朋友的方式,感到慚愧,為我曾經以為有效之後的沾沾自喜,感到內疚。

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要用自己的框架去揣度他人,沒有經歷,不要隨便去提意見,即使你說的都是對的,那又怎樣?

沒有幫助也是一種幫助的方式,接受自己幫不到別人,至少好過自以為是的傷害,尊重,首先是有界限,不越界;尊重,不僅僅是表達什麼,更重要的是允許他保持自己原來的樣子。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2、連接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為期21天的線上學習營,一個小組三個人,配一名教練。

第一週第一次作業,我獲得五星好評,認為不過如此,憑藉自己多年的積累,以及獨特的學習技能,應對15天的作業,勢必得心應手。

萬萬沒想到的是,從第三天作業開始,屢屢受挫,最糗的一次,連續修改五次,熬夜到凌晨三點,交上去的作業,仍然被教練點評至體無完膚,沒有一塊好肉。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教練的方式是含蓄的、委婉的表達,絕對不會直接告訴學生標準答案,而學生的我始終保持啟而不發的狀態,以致於有三天的作業需要最後䃼交。

教練的點評始終保持很中立的位置,邏輯嚴謹,思維縝密,言語之間,有些焦灼和無奈。

我知道,教練說的很正確,而愚鈍的我偏偏聽不懂,更不知道正確的方向在哪裡?

因為他的反饋讓我幾乎想要申請換個教練甚至中途退出。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最終沒有申請也沒有退出,我選擇按自己的節奏完成了15天的作業,拿到了自己的結果,雖然沒有如願拿到優秀名額。

事情過去了好長時間,此次經歷讓我印象深刻。不僅僅是事情本身帶給我的進步,更重要的是,我重新審視了在溝通過程中建立連接的重要性。

當我們想把一個事情分享給他人之前,首先需要得到他們的允許。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真實,主動和隱藏在自己身體裡的那個脆弱的人坦誠面對。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需要通過對話來傳情達意,而信息傳播的過程,絕不僅僅關乎文字,更關乎人的情感。

要想對他人產生一定的影響,必須關注與他人建立情感上的連接以及連接的方式

這種連接之後的底色是:信任。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理性的人優勢在於他們的條理清晰、邏輯縝密。但是,如果他們在開始的時候沒有形成連接的話,不會有效果。

在短時間內,我們自身對文字的關注是極為有限的,沒有情感的內容是沒有生命力的,很快就會被忘記。

我是一名培訓師,每一次在課堂上,導入主題之前,我會用不少於15分鐘的時間,和現場的學員進行互動,告訴他們我是誰,我在做的事情是什麼,以及我有哪些事情是做不到的,同時,儘量記住他們的姓名,讓學員參與其中。在和每一個學員確認過眼神交流之後,再開始主題分享。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3、細節

這是一個同學的故事,我用第一人稱描述出來,故事裡面的“我”是我同學——珍。

我左手的無名指曾經受過傷,到現在也沒有恢復,我家的大娃,第一次問我:“為什麼你的這個手指和其他的手指不一樣,怎麼弄的?”

我是這樣跟他講的:“噢,就是媽媽小時候,和小朋友一起玩兒的時候,不小心砸到的。”

後來,大娃又問過我無數次“你的手指是怎麼弄的”,我每次都是重複上面這個版本給他聽,直到我沒有耐心了、煩了,問他,為什麼總是這樣問?

大娃還是弱弱的說:“我……我就是想知道它是怎麼受傷的…...”

後來,我看到了一本書《故事思維》裡一個章節,講述了細節的重要性。

噢,我似乎有些明白了,難道他想聽的是細節?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於是,在孩子再次問我的時候,我以認真的、坦誠的姿態,重新講了一遍“我的手指到底是怎麼受傷的!”。

“在我6歲那年的一個夏天,記得那天特別熱,吃過午飯,聽著院裡知了在樹上不停的鳴叫,你姥姥讓我去睡午覺,我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

於是,我決定偷偷的溜出去玩兒,當時還特別擔心開門的聲音會驚動你姥姥,還好我有裝備,把一塊兒毛巾掛在虛掩的門縫上,以免門會發出聲音,我成功溜了出去。

跑到村口和小夥伴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當時我們有三個人,我們想找一塊兒石頭當過家家的案板,石頭太大,一個人搬不動,我和另外兩個小夥伴決定一起抬。

老師告訴過我們“人多力量大”,可惜我們三個的力量足夠把石頭抬起剛剛離地間隙,石頭實在太重了,我們一步也無法挪動,情急中,我們達成共識一起喊1,2,3,一起放手。

結果,才數到2,另外兩個小夥伴就放了手!而我的本能反應不是鬆手,竟然是:接住大石頭!天,勇敢而傻傻的媽媽!

"

昨天下午六點從呼和浩特東站,乘上返深列車,晚上躺在臥鋪床板上,閉目養神,腦子頻頻搜索著關鍵詞,構造著文字結構,試圖描述此刻的心情,想到了三個真實的故事,關乎界限、連接與細節。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1、界限

兩年前,一位十分要好的朋友徘徊在抑鬱的邊緣,作為好朋友的我,心裡自然十分著急,雖然我知道自己並不能改變什麼結果,又忍不住的想為他做點什麼。

為了體現出朋友的價值,我滿腔熱情,不惜千里奔波,乘車到了他所在的城市,我們約在一個餐廳見了面,倆個人面對面坐著,他的眼睛幾乎沒有和我對視,只是低著頭看著自己的雙腿,偶爾轉頭瞟一眼窗外匆匆的過客。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在暗黃的燈光下,我不清楚他在想什麼,迫切的我想要為他做些什麼,我開口了,問他是什麼原因,他低著頭,說對生活不抱希望了,認為活著沒有什麼意義,想要去追求緊張、刺激的戶外體驗。

在我印象中,他曾經是那麼的優秀、卓而不凡,一個如此優越的朋友,如今面臨如此大的困境,我一定要幫助他走出來。

似乎我責無旁貸。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我從家庭、親情、友情、人生的各個角度給他講了很多話,他一直低著頭,好像聽懂又好像根本沒有在聽。

頓時覺得很挫敗,自己並沒有以為的那麼強大,不由自主的感覺到了無奈。

到他送我上車離開的時候,反而是他安慰我說:“沒事的,我會慢慢好起來的。”

又過了半年,我的生活遇到種種挫折,我漸漸好像被一種感覺包圍,一種神祕無形的挫敗、失落、無助無力感,濃濃的籠罩著自己。 一切都是這樣的可有可無,我心裡知道我要突破這種感覺,不能讓自己陷入泥潭。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於是我去參加了各種活動,去不同的地方、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只是想讓我恢復過來,在恢復的過程中,我感同深受,我並不需要外界的關注和同情,甚至鼓勵,通通都不要。

我更不需要別人從不同角度的解讀和分析,而是需要空間與時間。

每個人都會遇到迷茫無助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增強內在的力量,我對我曾經高高在上教導朋友的方式,感到慚愧,為我曾經以為有效之後的沾沾自喜,感到內疚。

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要用自己的框架去揣度他人,沒有經歷,不要隨便去提意見,即使你說的都是對的,那又怎樣?

沒有幫助也是一種幫助的方式,接受自己幫不到別人,至少好過自以為是的傷害,尊重,首先是有界限,不越界;尊重,不僅僅是表達什麼,更重要的是允許他保持自己原來的樣子。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2、連接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為期21天的線上學習營,一個小組三個人,配一名教練。

第一週第一次作業,我獲得五星好評,認為不過如此,憑藉自己多年的積累,以及獨特的學習技能,應對15天的作業,勢必得心應手。

萬萬沒想到的是,從第三天作業開始,屢屢受挫,最糗的一次,連續修改五次,熬夜到凌晨三點,交上去的作業,仍然被教練點評至體無完膚,沒有一塊好肉。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教練的方式是含蓄的、委婉的表達,絕對不會直接告訴學生標準答案,而學生的我始終保持啟而不發的狀態,以致於有三天的作業需要最後䃼交。

教練的點評始終保持很中立的位置,邏輯嚴謹,思維縝密,言語之間,有些焦灼和無奈。

我知道,教練說的很正確,而愚鈍的我偏偏聽不懂,更不知道正確的方向在哪裡?

因為他的反饋讓我幾乎想要申請換個教練甚至中途退出。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最終沒有申請也沒有退出,我選擇按自己的節奏完成了15天的作業,拿到了自己的結果,雖然沒有如願拿到優秀名額。

事情過去了好長時間,此次經歷讓我印象深刻。不僅僅是事情本身帶給我的進步,更重要的是,我重新審視了在溝通過程中建立連接的重要性。

當我們想把一個事情分享給他人之前,首先需要得到他們的允許。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真實,主動和隱藏在自己身體裡的那個脆弱的人坦誠面對。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需要通過對話來傳情達意,而信息傳播的過程,絕不僅僅關乎文字,更關乎人的情感。

要想對他人產生一定的影響,必須關注與他人建立情感上的連接以及連接的方式

這種連接之後的底色是:信任。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理性的人優勢在於他們的條理清晰、邏輯縝密。但是,如果他們在開始的時候沒有形成連接的話,不會有效果。

在短時間內,我們自身對文字的關注是極為有限的,沒有情感的內容是沒有生命力的,很快就會被忘記。

我是一名培訓師,每一次在課堂上,導入主題之前,我會用不少於15分鐘的時間,和現場的學員進行互動,告訴他們我是誰,我在做的事情是什麼,以及我有哪些事情是做不到的,同時,儘量記住他們的姓名,讓學員參與其中。在和每一個學員確認過眼神交流之後,再開始主題分享。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3、細節

這是一個同學的故事,我用第一人稱描述出來,故事裡面的“我”是我同學——珍。

我左手的無名指曾經受過傷,到現在也沒有恢復,我家的大娃,第一次問我:“為什麼你的這個手指和其他的手指不一樣,怎麼弄的?”

我是這樣跟他講的:“噢,就是媽媽小時候,和小朋友一起玩兒的時候,不小心砸到的。”

後來,大娃又問過我無數次“你的手指是怎麼弄的”,我每次都是重複上面這個版本給他聽,直到我沒有耐心了、煩了,問他,為什麼總是這樣問?

大娃還是弱弱的說:“我……我就是想知道它是怎麼受傷的…...”

後來,我看到了一本書《故事思維》裡一個章節,講述了細節的重要性。

噢,我似乎有些明白了,難道他想聽的是細節?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於是,在孩子再次問我的時候,我以認真的、坦誠的姿態,重新講了一遍“我的手指到底是怎麼受傷的!”。

“在我6歲那年的一個夏天,記得那天特別熱,吃過午飯,聽著院裡知了在樹上不停的鳴叫,你姥姥讓我去睡午覺,我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

於是,我決定偷偷的溜出去玩兒,當時還特別擔心開門的聲音會驚動你姥姥,還好我有裝備,把一塊兒毛巾掛在虛掩的門縫上,以免門會發出聲音,我成功溜了出去。

跑到村口和小夥伴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當時我們有三個人,我們想找一塊兒石頭當過家家的案板,石頭太大,一個人搬不動,我和另外兩個小夥伴決定一起抬。

老師告訴過我們“人多力量大”,可惜我們三個的力量足夠把石頭抬起剛剛離地間隙,石頭實在太重了,我們一步也無法挪動,情急中,我們達成共識一起喊1,2,3,一起放手。

結果,才數到2,另外兩個小夥伴就放了手!而我的本能反應不是鬆手,竟然是:接住大石頭!天,勇敢而傻傻的媽媽!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瞬間,我的左手無名指,就被大石頭重重的壓住了,當我費勁的把手抽出來的時候,只看見指甲和一小塊白肉無聲的掛在手指上,好像是斷了。

當時沒有感覺太疼,舉著滴血的手跑回家,你姥姥看見以後,從午覺的迷糊中,呼的一下子就坐起來了,大喊毛巾哪兒去啦!我弱弱的說,在門上彆著呢!

你姥姥噌噌幾下從門上扯下毛巾,捂著我滴著血的手,送我到村口的診所縫合包紮,喏,慢慢的長成了這個樣子。

大娃抓住我的左手,用手輕輕的撫觸著無名指,掰了掰,抬頭仰望著我柔柔的問:“媽媽,還疼嗎?”

“不疼了。”

瞬間感覺眼眶溼潤了,自那以後,大娃再也沒有問過我手指的事情。

"

昨天下午六點從呼和浩特東站,乘上返深列車,晚上躺在臥鋪床板上,閉目養神,腦子頻頻搜索著關鍵詞,構造著文字結構,試圖描述此刻的心情,想到了三個真實的故事,關乎界限、連接與細節。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1、界限

兩年前,一位十分要好的朋友徘徊在抑鬱的邊緣,作為好朋友的我,心裡自然十分著急,雖然我知道自己並不能改變什麼結果,又忍不住的想為他做點什麼。

為了體現出朋友的價值,我滿腔熱情,不惜千里奔波,乘車到了他所在的城市,我們約在一個餐廳見了面,倆個人面對面坐著,他的眼睛幾乎沒有和我對視,只是低著頭看著自己的雙腿,偶爾轉頭瞟一眼窗外匆匆的過客。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在暗黃的燈光下,我不清楚他在想什麼,迫切的我想要為他做些什麼,我開口了,問他是什麼原因,他低著頭,說對生活不抱希望了,認為活著沒有什麼意義,想要去追求緊張、刺激的戶外體驗。

在我印象中,他曾經是那麼的優秀、卓而不凡,一個如此優越的朋友,如今面臨如此大的困境,我一定要幫助他走出來。

似乎我責無旁貸。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我從家庭、親情、友情、人生的各個角度給他講了很多話,他一直低著頭,好像聽懂又好像根本沒有在聽。

頓時覺得很挫敗,自己並沒有以為的那麼強大,不由自主的感覺到了無奈。

到他送我上車離開的時候,反而是他安慰我說:“沒事的,我會慢慢好起來的。”

又過了半年,我的生活遇到種種挫折,我漸漸好像被一種感覺包圍,一種神祕無形的挫敗、失落、無助無力感,濃濃的籠罩著自己。 一切都是這樣的可有可無,我心裡知道我要突破這種感覺,不能讓自己陷入泥潭。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於是我去參加了各種活動,去不同的地方、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只是想讓我恢復過來,在恢復的過程中,我感同深受,我並不需要外界的關注和同情,甚至鼓勵,通通都不要。

我更不需要別人從不同角度的解讀和分析,而是需要空間與時間。

每個人都會遇到迷茫無助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增強內在的力量,我對我曾經高高在上教導朋友的方式,感到慚愧,為我曾經以為有效之後的沾沾自喜,感到內疚。

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要用自己的框架去揣度他人,沒有經歷,不要隨便去提意見,即使你說的都是對的,那又怎樣?

沒有幫助也是一種幫助的方式,接受自己幫不到別人,至少好過自以為是的傷害,尊重,首先是有界限,不越界;尊重,不僅僅是表達什麼,更重要的是允許他保持自己原來的樣子。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2、連接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為期21天的線上學習營,一個小組三個人,配一名教練。

第一週第一次作業,我獲得五星好評,認為不過如此,憑藉自己多年的積累,以及獨特的學習技能,應對15天的作業,勢必得心應手。

萬萬沒想到的是,從第三天作業開始,屢屢受挫,最糗的一次,連續修改五次,熬夜到凌晨三點,交上去的作業,仍然被教練點評至體無完膚,沒有一塊好肉。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教練的方式是含蓄的、委婉的表達,絕對不會直接告訴學生標準答案,而學生的我始終保持啟而不發的狀態,以致於有三天的作業需要最後䃼交。

教練的點評始終保持很中立的位置,邏輯嚴謹,思維縝密,言語之間,有些焦灼和無奈。

我知道,教練說的很正確,而愚鈍的我偏偏聽不懂,更不知道正確的方向在哪裡?

因為他的反饋讓我幾乎想要申請換個教練甚至中途退出。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最終沒有申請也沒有退出,我選擇按自己的節奏完成了15天的作業,拿到了自己的結果,雖然沒有如願拿到優秀名額。

事情過去了好長時間,此次經歷讓我印象深刻。不僅僅是事情本身帶給我的進步,更重要的是,我重新審視了在溝通過程中建立連接的重要性。

當我們想把一個事情分享給他人之前,首先需要得到他們的允許。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真實,主動和隱藏在自己身體裡的那個脆弱的人坦誠面對。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需要通過對話來傳情達意,而信息傳播的過程,絕不僅僅關乎文字,更關乎人的情感。

要想對他人產生一定的影響,必須關注與他人建立情感上的連接以及連接的方式

這種連接之後的底色是:信任。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理性的人優勢在於他們的條理清晰、邏輯縝密。但是,如果他們在開始的時候沒有形成連接的話,不會有效果。

在短時間內,我們自身對文字的關注是極為有限的,沒有情感的內容是沒有生命力的,很快就會被忘記。

我是一名培訓師,每一次在課堂上,導入主題之前,我會用不少於15分鐘的時間,和現場的學員進行互動,告訴他們我是誰,我在做的事情是什麼,以及我有哪些事情是做不到的,同時,儘量記住他們的姓名,讓學員參與其中。在和每一個學員確認過眼神交流之後,再開始主題分享。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3、細節

這是一個同學的故事,我用第一人稱描述出來,故事裡面的“我”是我同學——珍。

我左手的無名指曾經受過傷,到現在也沒有恢復,我家的大娃,第一次問我:“為什麼你的這個手指和其他的手指不一樣,怎麼弄的?”

我是這樣跟他講的:“噢,就是媽媽小時候,和小朋友一起玩兒的時候,不小心砸到的。”

後來,大娃又問過我無數次“你的手指是怎麼弄的”,我每次都是重複上面這個版本給他聽,直到我沒有耐心了、煩了,問他,為什麼總是這樣問?

大娃還是弱弱的說:“我……我就是想知道它是怎麼受傷的…...”

後來,我看到了一本書《故事思維》裡一個章節,講述了細節的重要性。

噢,我似乎有些明白了,難道他想聽的是細節?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於是,在孩子再次問我的時候,我以認真的、坦誠的姿態,重新講了一遍“我的手指到底是怎麼受傷的!”。

“在我6歲那年的一個夏天,記得那天特別熱,吃過午飯,聽著院裡知了在樹上不停的鳴叫,你姥姥讓我去睡午覺,我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

於是,我決定偷偷的溜出去玩兒,當時還特別擔心開門的聲音會驚動你姥姥,還好我有裝備,把一塊兒毛巾掛在虛掩的門縫上,以免門會發出聲音,我成功溜了出去。

跑到村口和小夥伴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當時我們有三個人,我們想找一塊兒石頭當過家家的案板,石頭太大,一個人搬不動,我和另外兩個小夥伴決定一起抬。

老師告訴過我們“人多力量大”,可惜我們三個的力量足夠把石頭抬起剛剛離地間隙,石頭實在太重了,我們一步也無法挪動,情急中,我們達成共識一起喊1,2,3,一起放手。

結果,才數到2,另外兩個小夥伴就放了手!而我的本能反應不是鬆手,竟然是:接住大石頭!天,勇敢而傻傻的媽媽!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瞬間,我的左手無名指,就被大石頭重重的壓住了,當我費勁的把手抽出來的時候,只看見指甲和一小塊白肉無聲的掛在手指上,好像是斷了。

當時沒有感覺太疼,舉著滴血的手跑回家,你姥姥看見以後,從午覺的迷糊中,呼的一下子就坐起來了,大喊毛巾哪兒去啦!我弱弱的說,在門上彆著呢!

你姥姥噌噌幾下從門上扯下毛巾,捂著我滴著血的手,送我到村口的診所縫合包紮,喏,慢慢的長成了這個樣子。

大娃抓住我的左手,用手輕輕的撫觸著無名指,掰了掰,抬頭仰望著我柔柔的問:“媽媽,還疼嗎?”

“不疼了。”

瞬間感覺眼眶溼潤了,自那以後,大娃再也沒有問過我手指的事情。

三個人的故事,撫摸內心自己的脆弱。

聽完珍的故事,我告訴自己,再也不要長篇大論的說教了,我要學著把自己想要說的話編織成一朵一朵的鮮花,去點綴平凡而又真實的生活。

讓短小精湛的一段段時光,變成一顆顆沉甸甸的小石頭,在不同的場合,投入聽眾的心中,激起層層波浪,讓人久久回味。

那是我們都可以擁有的平凡的世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