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的明史觀,是否正確?

黃仁宇先生寫的《萬曆15年》,是近代史學界一本既具有普及性,有具有學術性的歷史著作。我認為這本書所傳達的歷史觀遠遠不能用正確和不正確這樣簡單粗暴的原則來進行判斷了,應該說這是一本有著深厚的歷史思考和歷史觀唸的著作。用以前的好壞以及正確與否來論斷這本書,無疑是將這本書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大大的狹窄化了。


《萬曆十五年》的明史觀,是否正確?


這本書對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書後那些密密麻麻的參考資料,也就是說,黃仁宇先生在這本不到20多萬字的文字裡面參考了大量的書籍,綜合了各種資料,儘可能的還原到當時最為具體的一個歷史環境,用我們現代的一個眼光進行打量和審視,給我們呈現了一個較為真實和生動的歷史圖景。

黃仁宇先生所寫的這本書雖然是叫座萬曆15年,但是他的野心並不是僅僅侷限於書寫萬曆15年這一年的事情,而是通過梳理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階段,將明朝乃至於整個中華帝國集權統治下制度的演變,人事的流變,社會文化氛圍,以及當時人們的思想狀況得到充分而生動的闡釋,通過萬曆15年這一年,作為一個突破口,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所以這也是黃仁宇先生這本書非常吸引人的地方。


《萬曆十五年》的明史觀,是否正確?


黃仁宇先生這本歷史歷史著作與以往其他的歷史著作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他最鮮明的地方就在於這本書裡沒有一個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好人或者是壞人,他只是儘可能的呈現了當時一個有情有欲的人,在那樣一個社會中,會呈現出來的一種生存狀態,或者說一種心境和心情。


《萬曆十五年》的明史觀,是否正確?


它更像是一部小說,但是他卻有著非常深厚的學術性以及真實性,它更像是一本學術書,但是他卻又寫得非常的生動,鮮明和鮮活,讓我們真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當時書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他們所處的困境。

書中通過六位人物即當時的萬曆皇帝,張居正,首輔申時行,海瑞,戚繼光和思想家李贄。這六位人物前後的一個發展狀況,和他們當時面臨的環境,展現了明代末期紛繁複雜的社會。


《萬曆十五年》的明史觀,是否正確?


黃仁宇先生的書滲透著他的大歷史觀以及他的歷史思想在其中,在萬曆15年這本書中,黃仁宇先生勾勒了一個僵化的社會,他以道德而非契約,以人倫非法律,以人倫而非人性,在制約和分離人的思想和行動,所以造成的結果就是社會中的每一個階層都活的不痛快,活的扭曲和畸形,皇帝被這些教條約束和管教,底下的大臣和知識分子也是,甚至是被稱之為思想家的李贄也是處在重重的矛盾和分裂之中,他們的行為,他們的思想,已經不能用扭曲來形容了,那是一個蒼涼和沒有希望的年代。

正如黃仁宇先生在這本書中所談到的那樣,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個人的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救技術之不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