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頂一萬句!不吼不叫讓熊孩子改掉壞毛病

兩歲半的雯雯又把衛生紙塞進馬桶裡了,為了制止她的這種行為,媽媽已經說過她很多次,並且打過她好幾次屁股了。

媽媽生氣地大喊:“我得說多少次、打你多少次屁股,你才能記住不可以這樣?”

說完,媽媽又再次打了雯雯的屁股,可是那天晚上,爸爸發現馬桶裡又塞滿了衛生紙。


很多父母可能都會遇到過雯雯媽的這種情況:自己的孩子總是在同一件事情上犯同樣的錯誤,儘管家長百般提醒、催促,孩子依然不能改正。

例如:

  • 每次玩玩具的時候總是把玩具到處亂扔不知道收拾;
  • 做作業的時候總是馬馬虎虎,提醒過的錯字總是一遍遍地錯,似乎永遠都記不住……


“為什麼孩子總是一點都不長記性呢?這件事我已經說過一萬零一遍了。”父母與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似乎進入了一種死循環。

為什麼孩子會反覆的

犯同一個錯誤?


為什麼孩子總是犯同一個錯誤呢?為什麼他們就是“不記打”呢?

是因為記憶力不夠好?還是因為教訓得不夠狠?

愛從懂孩子開始,要想知道孩子為什麼總是“不知悔改”,就必須要知道孩子背後的行為動機。

❶ 孩子亂寫亂畫,實際是到了敏感期

之前,娘娘孫儷在微博上晒出了等等與妹妹小花在家裡的牆上“亂塗亂畫”的照片,雖然最後她接受了孩子的這種行為,但是在這期間也對孩子到處畫畫的行為進行過阻止,但是並沒有任何作用。

一句頂一萬句!不吼不叫讓熊孩子改掉壞毛病


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在家中到處“隨意塗鴉”的情況抓狂,也有很多家長為孩子總是吸吮手指抓狂,也有很多家長為孩子頻頻往家中撿“垃圾”而煩惱,其實這些都是敏感期在作怪。

兒童敏感期是指兒童在連續相接短暫的時間裡,會有某種強烈的自然行為。

在這一段時間內,孩子會突然很喜歡閱讀,繪畫或跳舞,喜歡交朋友。

有時,又會秒變熊孩子,突然發脾氣,任性。

有很多父母都誤以為這些都是孩子的不良習慣,而責怪孩子,其實這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❷ 孩子愛搗亂變成熊孩子,實際上想要得到家人的關注

六歲的博比坐在桌子前面用蠟筆塗色,媽媽在旁邊寫工作報告。

這時,博比開始用腳踢桌子。

“別踢了,博比。”媽媽生氣的說,博比聽到之後停了下來,但是沒過多久又開始用腳踢桌子。

“我說了,不要再製造噪音!”媽媽有些生氣了,博比安靜了下來,但是,沒兩分鐘,他又開始踢桌子。

媽媽一下子把筆摔倒桌子上,打了博比一巴掌,大聲吼道:“我說不要再踢了!你為什麼總是做讓我生氣的事情,不能安安靜靜的坐一會兒呢?”

博比之所以不會停止踢桌子,是因為在這一刻他得到了媽媽完全的關注。


博比用腳表達出了他的心聲:“和我說話,不要只顧埋頭你的工作!”媽媽的吼叫和打他讓博比感覺到了成功,因為媽媽能停下手中的工作為自己忙碌,他又怎麼能夠放棄呢?

❸ 孩子叛逆頂嘴,實際是想得到父母的尊重和接納

茉莉的妹妹搶了她的布娃娃,當茉莉搶回來的時候,妹妹哭了,結果媽媽責備茉莉不知道讓著妹妹,茉莉急著大聲喊:“這是我的布娃娃,憑什麼要給她。”

結果媽媽懲罰茉莉在自己的房間緊閉半小時。


茉莉寧可受到懲罰也要維護自己的權利,而這在媽媽看來是不懂事的表現,希望她能夠與妹妹和平相處,而實際上媽媽的這種懲罰只會讓孩子發展出更強烈的反抗和挑戰。

孩子的內心渴望得到尊重,這就需要父母要成為一個好的引導者,當孩子知道父母尊重自己,也尊重他們做決定的權利的時候,就會接受父母的引導。

文章開始提到兩歲半的雯雯正處於第一個叛逆期,其實她非常清楚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只是想通過行動證明給父母:“不論怎樣,我要證明給你看,我可以!”她也同樣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


一句頂一萬句!不吼不叫讓熊孩子改掉壞毛病



❹ 到處亂扔玩具,實際上是對父母行為的模仿

九歲的強強沒有洗手就要吃晚飯,媽媽責備說:“你總是這樣子,手總是髒兮兮的,頭髮也亂亂的,再看看你衣服髒的像抹布一樣。”

正在這時,剛剛從外面進來的爸爸也沒有洗手就坐在餐桌前拿起筷子準備吃晚飯。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當孩子有壞毛病的時候,往往根源在於家長沒有一個良好的習慣。

其實孩子的教育不僅是在教育孩子,也是家長自我教育。

所以當父母責備孩子愛睡懶覺、不愛收拾房間的時候,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與其對孩子說“照我說的去做”,不如說“照我做的去做”。

❺ 作業寫不好,其實內心壓力過大

八歲的思思正在寫作業,而她的媽媽卻旁邊教訓她,邊斥責邊用手憤憤地撥拉思思的手,似乎對思思用橡皮擦的動作都嫌太慢。

“唉!你是怎麼搞的,這個字寫錯了重寫,這個寫得不好看重寫!”

思思委屈得眼淚直流,把筆一扔,大叫道“我寫不好!我不寫了。”


思思本來很用心寫作業,而現在卻痛恨寫作業,媽媽對錯字的關注讓思思感覺到壓力很大,她害怕出現錯誤,結果造成更多的錯誤。

其實很多家長和思思媽媽一樣,一看到孩子犯了錯就立刻糾正,努力把孩子訓練成一個毫無缺點的人。

而實際上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有可能導致孩子怕因為犯錯而不願意做任何事情,漸漸他就會進行自我否定,很少有進步,甚至會因為會因為絕望而自暴自棄。

這樣說,

孩子句句聽進耳朵裡


許多家長有這樣的體會,和孩子好好地說、講道理不管用,批評也不管用,著急了打一頓也還是不管用,怎麼做效果都不好!反正就是:說不聽,罵沒用!打一頓,管一陣!

❶ 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

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切忌東拉西扯,要明白地告訴孩子他犯了什麼錯誤,幫助他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及所犯的錯誤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不能因為一兩次的錯誤而否定了孩子的一切。

❷ 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孩子犯錯有可能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無心之過,所以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讓孩子把自己想說的話都說出來,這樣父母才會對事發情況有個全面的瞭解,找到出問題的關鍵,這樣就算批評孩子他也會很好的接受。

❸ 注意時間和場合

批評孩子不要在早上、吃飯時、睡覺前的時間,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心情、食慾以及睡眠,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❹ 批評孩子一天之內不能超過兩次

第一次挨批評時,孩子一般不會感到厭煩,而是多少會愧疚、反省,其實這就達到了批評的效果。

第二次開始就感到厭煩,不過程度較小,但如果再來第三次、第四次,厭煩心理就會以幾何級數增加,甚至演變成反抗心理。

所以一天之內批評孩子不要超過兩次,不管是針對同一件事還是不同的事。

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一句頂一萬句!不吼不叫讓熊孩子改掉壞毛病



三招懲罰技巧

讓孩子記住錯誤不再犯


❶ 計時隔離,讓孩子離開犯錯現場

在美國的家庭或幼兒園中,經常實行名為"time-out"(暫停,計時隔離)的懲罰策略。

time-out就是利用自然後果來處罰孩子的一個典型。

孩子正狂熱於手中的某一件事的時候,他最不願意的事情是什麼?那就是讓他停止,離開現場,讓他行動受到限制。

而計時隔離正是做到了這一點,甚至,當孩子看著別的孩子還可以繼續玩,而他得到區別對待的時候,他的心裡會受到震動,因為這與他平時所受的待遇反差極大,讓他能反思自己的行為。

❷ 讓孩子自己收拾殘局,明白錯誤危害

假如孩子總是丟三落四,上學的時候總是忘記帶書本,父母不妨讓他自己去處理如何上課的問題,讓他獨自去面對老師的責問,要讓他明白“自作自受”,自己做錯的事情,需要自己去解決。

從小就學會承擔責任,約束自己。

慢慢地,一個粗心的小孩不僅變得細心,而且,他還會富有責任感和約束力。

❸ 冷處理,讓孩子體驗犯錯後果

孩子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點而已。很多父母對待孩子的犯錯表現都過於激烈。

其實,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更有益於教育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過錯。

父母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要尊重他,鼓勵他,他一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卷,如果把孩子當成當成寵物,剝奪他思維、動手的能力,將來上學時再請多少家教,交多少贊助費都無濟於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