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玩具都只能自己玩兩分鐘”,怎樣的陪伴才能讓孩子更有專注力?'

玩具 不完美媽媽 讀書 說說咱家娃 2019-07-20
"

橙子的原創公眾號

0-6歲的育兒百科全書

北美全職帶娃老司機教你輕鬆育兒套路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現代父母都知道陪伴對孩子的重要性,於是總是儘可能的花時間陪孩子玩,如果家裡人手比較多,孩子甚至會從小享受到全方位立體化24/7無死角的陪玩服務。

但是隨著孩子在綿密的陪伴下漸漸長大,父母們會沮喪的發現:我家的孩子不會自己玩!

無論看上去多麼新奇有趣的玩具,孩子的熱情不會超過2分鐘,摔打兩下就扔到一旁,轉而來抱大腿:媽媽陪我玩!如果被拒絕,就會哭鬧不止。

這樣無時無刻的陪伴需求,讓“陪玩”從溫馨的親子時間,變成了沉重的負擔,不單讓陪玩的大人感到疲憊和窒息,也剝奪了孩子形成自己獨自玩耍的能力,影響專注力的發展。

如果孩子連自己獨自靜靜的玩耍都做不到,那你要如何指望他以後能獨自靜靜的看書或學習呢?

一歲多的孩子精細動作還不足,總是需要大人還算正常,但是如果孩子長到兩歲半,甚至三歲多,還對任何玩具都不感興趣,沒有能力獨自玩耍超過10分鐘,那就說明你的陪伴出現了問題。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沒能力自己玩耍的孩子是低情商的表現,還在抱著不撒手嗎?》主要講的是一歲以內的小寶寶要如何訓練自己玩的能力。

今天我主要來講,一歲以後的孩子,需要怎樣的陪伴,才能讓他走向獨立,而不是越來越依賴。

我們總是倡導高質量的陪玩,但是事實上,真正以孩子為中心的高質量陪玩時間不需要太多,每天一個小時足矣,餘下的時間,孩子應該以大人為中心展開活動,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生活的真實面貌。

所以,健康的陪伴,應該分成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大人陪孩子的時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質量陪伴”,大人放下所有事情,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主動去和孩子做各種互動和遊戲。

另一部分則是“孩子陪大人的時間”,可以理解為傳統意義上的“帶孩子”,大人儘量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各種家務,購物,甚至休息小憩,孩子則需要跟隨配合大人。大人只需要拿出剩餘的精力迴應或幫助一下孩子即可。

要培養孩子專注自己玩的能力,這兩部分時間,缺一不可。

"

橙子的原創公眾號

0-6歲的育兒百科全書

北美全職帶娃老司機教你輕鬆育兒套路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現代父母都知道陪伴對孩子的重要性,於是總是儘可能的花時間陪孩子玩,如果家裡人手比較多,孩子甚至會從小享受到全方位立體化24/7無死角的陪玩服務。

但是隨著孩子在綿密的陪伴下漸漸長大,父母們會沮喪的發現:我家的孩子不會自己玩!

無論看上去多麼新奇有趣的玩具,孩子的熱情不會超過2分鐘,摔打兩下就扔到一旁,轉而來抱大腿:媽媽陪我玩!如果被拒絕,就會哭鬧不止。

這樣無時無刻的陪伴需求,讓“陪玩”從溫馨的親子時間,變成了沉重的負擔,不單讓陪玩的大人感到疲憊和窒息,也剝奪了孩子形成自己獨自玩耍的能力,影響專注力的發展。

如果孩子連自己獨自靜靜的玩耍都做不到,那你要如何指望他以後能獨自靜靜的看書或學習呢?

一歲多的孩子精細動作還不足,總是需要大人還算正常,但是如果孩子長到兩歲半,甚至三歲多,還對任何玩具都不感興趣,沒有能力獨自玩耍超過10分鐘,那就說明你的陪伴出現了問題。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沒能力自己玩耍的孩子是低情商的表現,還在抱著不撒手嗎?》主要講的是一歲以內的小寶寶要如何訓練自己玩的能力。

今天我主要來講,一歲以後的孩子,需要怎樣的陪伴,才能讓他走向獨立,而不是越來越依賴。

我們總是倡導高質量的陪玩,但是事實上,真正以孩子為中心的高質量陪玩時間不需要太多,每天一個小時足矣,餘下的時間,孩子應該以大人為中心展開活動,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生活的真實面貌。

所以,健康的陪伴,應該分成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大人陪孩子的時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質量陪伴”,大人放下所有事情,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主動去和孩子做各種互動和遊戲。

另一部分則是“孩子陪大人的時間”,可以理解為傳統意義上的“帶孩子”,大人儘量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各種家務,購物,甚至休息小憩,孩子則需要跟隨配合大人。大人只需要拿出剩餘的精力迴應或幫助一下孩子即可。

要培養孩子專注自己玩的能力,這兩部分時間,缺一不可。

“什麼玩具都只能自己玩兩分鐘”,怎樣的陪伴才能讓孩子更有專注力?

“高質量陪玩時間”:教他怎麼玩

專注的陪孩子玩的時候,很多父母會應孩子要求,沒完沒了的陪他玩高互動的遊戲:騎大馬,舉高高,躲貓貓,互相追逐等等。

當然,這些遊戲很歡樂,很增進親子感情,也應該陪孩子玩,但是,你不能將所有的高質量陪玩時間全都花在這些事情上,因為這些遊戲都是沒辦法一個人玩的遊戲,對於孩子增長“獨自玩”的能力,是沒有幫助的。

所以,你專注陪孩子的時候,也要花些時間,引導他去“玩玩具”。

固然有些孩子看到玩具就無師自通玩起來,還有很多創意,但是對於很多比較小,能力不足的孩子,你不教他,他根本就不會玩,玩具對他來說,就只是用來破壞的物體而已。

所以,你要在陪伴的過程中去滲透“如何自己玩”的內容

舉個例子,拿搭積木來說,你就要教他,如何完成這個“搭高高”的過程:首先示範他如何一個一個的摞起來,儘量不倒,然後覺得不能再高的時候,自己推到,歡樂的喊“倒啦!我們再來搭一個!”。

這樣“搭好——推到”的過程就形成了一個“玩耍閉環”,如果寶寶學會了,他沒人幫助的時候,自己也可以做到。

你示範過幾次“搭好——推到”的過程後,就可以鼓勵寶寶自己來搭,每完成一個步驟,就要為他歡呼鼓掌加油:“哇!搭了四個了,寶寶你搭得真高啊!”,“嘩啦!倒啦!你真棒,擊個掌!”“來!我們再搭一次!”

孩子會在這樣的愉快的的陪伴中,慢慢學會這個過程,當大人不能陪的時候,他就會開始模仿記憶中大人的樣子,玩起“搭好——推到”的遊戲來啦。

這裡我只是舉個例子,你也可以自己發明一些你家孩子喜歡的“玩耍閉環”

在教孩子玩玩具的時候要注意,儘量玩一些適合他能力的遊戲,不要太複雜,假如孩子只有一兩歲,如果你和他搭積木總是示範他如何“搭個漂亮房子”,孩子肯定沒能力自己做到,那必然要依賴“媽媽給我搭個漂亮房子”了,沒辦法學會獨自玩耍了。

所以大人要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觀察孩子的能力水平,設計一些適合孩子能力的“玩法”,引導他自己做出來並給予讚歎和鼓勵。慢慢的,孩子就自然而然學會了“自己玩”,並且在獨自玩耍的時候,也能獲得很大的樂趣。

“帶孩子時間”: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

在“高質量陪伴時間”裡,教會了孩子如何自己玩,也要在日常生活裡,給予孩子"實戰演練"的機會。

當你想要去做飯、洗碗、打掃衛生、或者回郵件的時候,可以先把要孩子喜歡玩的玩具給他擺好,並且引導他玩一陣,看他玩得情緒不錯了,就溜到旁邊默默做你自己的事情,孩子可能玩了幾分鐘遇到了困難,或者覺得無聊了會叫你,你就需要中斷自己做的事情,過來回應他,幫助他解決困難,或者給他換個好玩的事情。

你也可以做什麼事情,就給孩子玩一些相關的東西,孩子有了氛圍,也會自己玩的很來勁,譬如說,如果你在做飯,就可以給孩子一些鍋碗瓢盆在廚房玩,或者給他一個玩具小廚房,讓他和你一起"做飯",大一點的孩子你甚至可以讓他“幫忙”做飯,摘菜啊,剝蒜啊,揉麵團啊之類的。

有的時候孩子需要你的幫助,你這邊撒不開手的時候,也可以要求他等一等:好,媽媽很快就過來幫你,你可以先去把XX事做了。

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在你做事的時候自己玩耍,你也可以讓孩子“圍觀”你做事,譬如說我有一陣做飯的時候,就把毛頭放在高椅子上,讓他看我切菜炒菜,然後手上一邊做,一邊和他聊天,嘮嘮叨叨和他說媽媽正在切菜,切什麼菜,要切成什麼樣,為什麼要切,切完了要幹嘛……

讓毛頭強勢圍觀一陣之後,我發現他開始酷愛玩“廚房遊戲”,沒事就在小廚房忙活,裝模作樣的洗菜切菜炒菜,一玩玩個十來分鐘。

同理,毛頭也愛玩開車遊戲,超市遊戲,照顧娃娃遊戲,等等,只要經歷過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孩子會喜歡用遊戲的方式來重複它。他經歷的事情多,可以玩的主題也會很多。

“假扮遊戲”的基礎,就是源於孩子對於生活的觀察和模仿,所以你就要放慢生活節奏,給孩子機會去觀察和模仿。如果孩子不去經歷真實的生活,他也就缺乏玩假扮遊戲的能力了。

所以,不要每天專人專門來陪孩子玩,平時讓孩子去跟隨去配合大人做事,也同樣會發展孩子的能力,是孩子成長中學習的一部分。

(關於生活中怎麼帶黏人小娃,我以前也具體寫過文章,大家可以戳進去看一下:

《不肯自己玩,無時不刻不在黏人抱大腿的娃,怎麼帶才不至於崩潰》)

另外,想要讓孩子自己玩得更多,去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所在很重要,不要一廂情願的讓孩子去玩你自己覺得“益智”,孩子卻不喜歡的東西。

有些孩子不喜歡玩精美的玩具,卻喜歡玩“破爛”,譬如礦泉水瓶子,衛生紙筒,包裝紙盒之類的,那就請準備足夠的“破爛”讓他盡情的玩。

無論是什麼“沒營養”的玩意兒,只要孩子喜歡玩,能自己玩一會兒,它就是很有營養的。

有一些兩三歲的孩子興趣點非常單一,譬如說,有些男孩子對一切都沒興趣,只喜歡玩車,有些女孩子對一切都沒興趣,只喜歡畫畫,那也是很正常的,你可以在高質量陪玩的時間和他探索更多主題,但是在“帶孩子時間”,就不要太多要求,可以提供孩子最感興趣的玩耍材料,讓他可以儘量專注。譬如說,你要去上個廁所,就把家裡所有的車都擺出來,讓孩子可以儘量自己玩更長時間。

等孩子長大到四五歲左右,他的興趣點會轉移並且越來越廣泛的。

總而言之,不惜一切代價讓孩子多多自己獨處,學會打發無聊時間,他的玩耍能力就越來越強,專注力也會越來越好,也會越來越走向獨立。

最後回答一個靈魂拷問:孩子就是無論如何不願意自己玩,不陪就狂哭怎麼辦?

可以有一點談判技巧嘛!

先讓孩子哭一陣,等他情緒發洩差不多了,再去抱抱哄哄,然後退個一小步:

你只要自己玩5分鐘,看看鐘的指針之到這裡的時候,媽媽就過來和你玩了,好嗎?

我可以你玩5分鐘,接下來就要自己玩了好吧?

如果你不答應這個條件,那就不陪了哦!

如果依然不答應呢……那就讓他抱著大腿哭到你做完事情吧,讓他知道”有那麼一些時候,媽媽就是沒辦法陪你玩”也是有好處的。下一次遇到這種衝突,他會更傾向於自己玩一會兒的。

無條件的愛,不等於無窮無盡的陪,有的時候你陪得太多,反而是害了孩子。如果你自己陪的心慌氣短,脾氣暴躁,而孩子越陪越黏人,就要檢討一下自己的陪伴方式了。那種無時不刻有求必應的陪伴,其實是用一種戰術上的勤奮,來彌補養育戰略上的懶惰。

希望陪玩父母們都能每天有一些放鬆時間,小朋友們也都能早日體會到自己玩的無窮樂趣,做自己小小玩耍世界裡的小探險家。

"

橙子的原創公眾號

0-6歲的育兒百科全書

北美全職帶娃老司機教你輕鬆育兒套路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現代父母都知道陪伴對孩子的重要性,於是總是儘可能的花時間陪孩子玩,如果家裡人手比較多,孩子甚至會從小享受到全方位立體化24/7無死角的陪玩服務。

但是隨著孩子在綿密的陪伴下漸漸長大,父母們會沮喪的發現:我家的孩子不會自己玩!

無論看上去多麼新奇有趣的玩具,孩子的熱情不會超過2分鐘,摔打兩下就扔到一旁,轉而來抱大腿:媽媽陪我玩!如果被拒絕,就會哭鬧不止。

這樣無時無刻的陪伴需求,讓“陪玩”從溫馨的親子時間,變成了沉重的負擔,不單讓陪玩的大人感到疲憊和窒息,也剝奪了孩子形成自己獨自玩耍的能力,影響專注力的發展。

如果孩子連自己獨自靜靜的玩耍都做不到,那你要如何指望他以後能獨自靜靜的看書或學習呢?

一歲多的孩子精細動作還不足,總是需要大人還算正常,但是如果孩子長到兩歲半,甚至三歲多,還對任何玩具都不感興趣,沒有能力獨自玩耍超過10分鐘,那就說明你的陪伴出現了問題。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沒能力自己玩耍的孩子是低情商的表現,還在抱著不撒手嗎?》主要講的是一歲以內的小寶寶要如何訓練自己玩的能力。

今天我主要來講,一歲以後的孩子,需要怎樣的陪伴,才能讓他走向獨立,而不是越來越依賴。

我們總是倡導高質量的陪玩,但是事實上,真正以孩子為中心的高質量陪玩時間不需要太多,每天一個小時足矣,餘下的時間,孩子應該以大人為中心展開活動,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生活的真實面貌。

所以,健康的陪伴,應該分成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大人陪孩子的時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質量陪伴”,大人放下所有事情,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主動去和孩子做各種互動和遊戲。

另一部分則是“孩子陪大人的時間”,可以理解為傳統意義上的“帶孩子”,大人儘量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各種家務,購物,甚至休息小憩,孩子則需要跟隨配合大人。大人只需要拿出剩餘的精力迴應或幫助一下孩子即可。

要培養孩子專注自己玩的能力,這兩部分時間,缺一不可。

“什麼玩具都只能自己玩兩分鐘”,怎樣的陪伴才能讓孩子更有專注力?

“高質量陪玩時間”:教他怎麼玩

專注的陪孩子玩的時候,很多父母會應孩子要求,沒完沒了的陪他玩高互動的遊戲:騎大馬,舉高高,躲貓貓,互相追逐等等。

當然,這些遊戲很歡樂,很增進親子感情,也應該陪孩子玩,但是,你不能將所有的高質量陪玩時間全都花在這些事情上,因為這些遊戲都是沒辦法一個人玩的遊戲,對於孩子增長“獨自玩”的能力,是沒有幫助的。

所以,你專注陪孩子的時候,也要花些時間,引導他去“玩玩具”。

固然有些孩子看到玩具就無師自通玩起來,還有很多創意,但是對於很多比較小,能力不足的孩子,你不教他,他根本就不會玩,玩具對他來說,就只是用來破壞的物體而已。

所以,你要在陪伴的過程中去滲透“如何自己玩”的內容

舉個例子,拿搭積木來說,你就要教他,如何完成這個“搭高高”的過程:首先示範他如何一個一個的摞起來,儘量不倒,然後覺得不能再高的時候,自己推到,歡樂的喊“倒啦!我們再來搭一個!”。

這樣“搭好——推到”的過程就形成了一個“玩耍閉環”,如果寶寶學會了,他沒人幫助的時候,自己也可以做到。

你示範過幾次“搭好——推到”的過程後,就可以鼓勵寶寶自己來搭,每完成一個步驟,就要為他歡呼鼓掌加油:“哇!搭了四個了,寶寶你搭得真高啊!”,“嘩啦!倒啦!你真棒,擊個掌!”“來!我們再搭一次!”

孩子會在這樣的愉快的的陪伴中,慢慢學會這個過程,當大人不能陪的時候,他就會開始模仿記憶中大人的樣子,玩起“搭好——推到”的遊戲來啦。

這裡我只是舉個例子,你也可以自己發明一些你家孩子喜歡的“玩耍閉環”

在教孩子玩玩具的時候要注意,儘量玩一些適合他能力的遊戲,不要太複雜,假如孩子只有一兩歲,如果你和他搭積木總是示範他如何“搭個漂亮房子”,孩子肯定沒能力自己做到,那必然要依賴“媽媽給我搭個漂亮房子”了,沒辦法學會獨自玩耍了。

所以大人要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觀察孩子的能力水平,設計一些適合孩子能力的“玩法”,引導他自己做出來並給予讚歎和鼓勵。慢慢的,孩子就自然而然學會了“自己玩”,並且在獨自玩耍的時候,也能獲得很大的樂趣。

“帶孩子時間”: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

在“高質量陪伴時間”裡,教會了孩子如何自己玩,也要在日常生活裡,給予孩子"實戰演練"的機會。

當你想要去做飯、洗碗、打掃衛生、或者回郵件的時候,可以先把要孩子喜歡玩的玩具給他擺好,並且引導他玩一陣,看他玩得情緒不錯了,就溜到旁邊默默做你自己的事情,孩子可能玩了幾分鐘遇到了困難,或者覺得無聊了會叫你,你就需要中斷自己做的事情,過來回應他,幫助他解決困難,或者給他換個好玩的事情。

你也可以做什麼事情,就給孩子玩一些相關的東西,孩子有了氛圍,也會自己玩的很來勁,譬如說,如果你在做飯,就可以給孩子一些鍋碗瓢盆在廚房玩,或者給他一個玩具小廚房,讓他和你一起"做飯",大一點的孩子你甚至可以讓他“幫忙”做飯,摘菜啊,剝蒜啊,揉麵團啊之類的。

有的時候孩子需要你的幫助,你這邊撒不開手的時候,也可以要求他等一等:好,媽媽很快就過來幫你,你可以先去把XX事做了。

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在你做事的時候自己玩耍,你也可以讓孩子“圍觀”你做事,譬如說我有一陣做飯的時候,就把毛頭放在高椅子上,讓他看我切菜炒菜,然後手上一邊做,一邊和他聊天,嘮嘮叨叨和他說媽媽正在切菜,切什麼菜,要切成什麼樣,為什麼要切,切完了要幹嘛……

讓毛頭強勢圍觀一陣之後,我發現他開始酷愛玩“廚房遊戲”,沒事就在小廚房忙活,裝模作樣的洗菜切菜炒菜,一玩玩個十來分鐘。

同理,毛頭也愛玩開車遊戲,超市遊戲,照顧娃娃遊戲,等等,只要經歷過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孩子會喜歡用遊戲的方式來重複它。他經歷的事情多,可以玩的主題也會很多。

“假扮遊戲”的基礎,就是源於孩子對於生活的觀察和模仿,所以你就要放慢生活節奏,給孩子機會去觀察和模仿。如果孩子不去經歷真實的生活,他也就缺乏玩假扮遊戲的能力了。

所以,不要每天專人專門來陪孩子玩,平時讓孩子去跟隨去配合大人做事,也同樣會發展孩子的能力,是孩子成長中學習的一部分。

(關於生活中怎麼帶黏人小娃,我以前也具體寫過文章,大家可以戳進去看一下:

《不肯自己玩,無時不刻不在黏人抱大腿的娃,怎麼帶才不至於崩潰》)

另外,想要讓孩子自己玩得更多,去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所在很重要,不要一廂情願的讓孩子去玩你自己覺得“益智”,孩子卻不喜歡的東西。

有些孩子不喜歡玩精美的玩具,卻喜歡玩“破爛”,譬如礦泉水瓶子,衛生紙筒,包裝紙盒之類的,那就請準備足夠的“破爛”讓他盡情的玩。

無論是什麼“沒營養”的玩意兒,只要孩子喜歡玩,能自己玩一會兒,它就是很有營養的。

有一些兩三歲的孩子興趣點非常單一,譬如說,有些男孩子對一切都沒興趣,只喜歡玩車,有些女孩子對一切都沒興趣,只喜歡畫畫,那也是很正常的,你可以在高質量陪玩的時間和他探索更多主題,但是在“帶孩子時間”,就不要太多要求,可以提供孩子最感興趣的玩耍材料,讓他可以儘量專注。譬如說,你要去上個廁所,就把家裡所有的車都擺出來,讓孩子可以儘量自己玩更長時間。

等孩子長大到四五歲左右,他的興趣點會轉移並且越來越廣泛的。

總而言之,不惜一切代價讓孩子多多自己獨處,學會打發無聊時間,他的玩耍能力就越來越強,專注力也會越來越好,也會越來越走向獨立。

最後回答一個靈魂拷問:孩子就是無論如何不願意自己玩,不陪就狂哭怎麼辦?

可以有一點談判技巧嘛!

先讓孩子哭一陣,等他情緒發洩差不多了,再去抱抱哄哄,然後退個一小步:

你只要自己玩5分鐘,看看鐘的指針之到這裡的時候,媽媽就過來和你玩了,好嗎?

我可以你玩5分鐘,接下來就要自己玩了好吧?

如果你不答應這個條件,那就不陪了哦!

如果依然不答應呢……那就讓他抱著大腿哭到你做完事情吧,讓他知道”有那麼一些時候,媽媽就是沒辦法陪你玩”也是有好處的。下一次遇到這種衝突,他會更傾向於自己玩一會兒的。

無條件的愛,不等於無窮無盡的陪,有的時候你陪得太多,反而是害了孩子。如果你自己陪的心慌氣短,脾氣暴躁,而孩子越陪越黏人,就要檢討一下自己的陪伴方式了。那種無時不刻有求必應的陪伴,其實是用一種戰術上的勤奮,來彌補養育戰略上的懶惰。

希望陪玩父母們都能每天有一些放鬆時間,小朋友們也都能早日體會到自己玩的無窮樂趣,做自己小小玩耍世界裡的小探險家。

“什麼玩具都只能自己玩兩分鐘”,怎樣的陪伴才能讓孩子更有專注力?
點擊藍字即可跳轉
"

橙子的原創公眾號

0-6歲的育兒百科全書

北美全職帶娃老司機教你輕鬆育兒套路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現代父母都知道陪伴對孩子的重要性,於是總是儘可能的花時間陪孩子玩,如果家裡人手比較多,孩子甚至會從小享受到全方位立體化24/7無死角的陪玩服務。

但是隨著孩子在綿密的陪伴下漸漸長大,父母們會沮喪的發現:我家的孩子不會自己玩!

無論看上去多麼新奇有趣的玩具,孩子的熱情不會超過2分鐘,摔打兩下就扔到一旁,轉而來抱大腿:媽媽陪我玩!如果被拒絕,就會哭鬧不止。

這樣無時無刻的陪伴需求,讓“陪玩”從溫馨的親子時間,變成了沉重的負擔,不單讓陪玩的大人感到疲憊和窒息,也剝奪了孩子形成自己獨自玩耍的能力,影響專注力的發展。

如果孩子連自己獨自靜靜的玩耍都做不到,那你要如何指望他以後能獨自靜靜的看書或學習呢?

一歲多的孩子精細動作還不足,總是需要大人還算正常,但是如果孩子長到兩歲半,甚至三歲多,還對任何玩具都不感興趣,沒有能力獨自玩耍超過10分鐘,那就說明你的陪伴出現了問題。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沒能力自己玩耍的孩子是低情商的表現,還在抱著不撒手嗎?》主要講的是一歲以內的小寶寶要如何訓練自己玩的能力。

今天我主要來講,一歲以後的孩子,需要怎樣的陪伴,才能讓他走向獨立,而不是越來越依賴。

我們總是倡導高質量的陪玩,但是事實上,真正以孩子為中心的高質量陪玩時間不需要太多,每天一個小時足矣,餘下的時間,孩子應該以大人為中心展開活動,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生活的真實面貌。

所以,健康的陪伴,應該分成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大人陪孩子的時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質量陪伴”,大人放下所有事情,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主動去和孩子做各種互動和遊戲。

另一部分則是“孩子陪大人的時間”,可以理解為傳統意義上的“帶孩子”,大人儘量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各種家務,購物,甚至休息小憩,孩子則需要跟隨配合大人。大人只需要拿出剩餘的精力迴應或幫助一下孩子即可。

要培養孩子專注自己玩的能力,這兩部分時間,缺一不可。

“什麼玩具都只能自己玩兩分鐘”,怎樣的陪伴才能讓孩子更有專注力?

“高質量陪玩時間”:教他怎麼玩

專注的陪孩子玩的時候,很多父母會應孩子要求,沒完沒了的陪他玩高互動的遊戲:騎大馬,舉高高,躲貓貓,互相追逐等等。

當然,這些遊戲很歡樂,很增進親子感情,也應該陪孩子玩,但是,你不能將所有的高質量陪玩時間全都花在這些事情上,因為這些遊戲都是沒辦法一個人玩的遊戲,對於孩子增長“獨自玩”的能力,是沒有幫助的。

所以,你專注陪孩子的時候,也要花些時間,引導他去“玩玩具”。

固然有些孩子看到玩具就無師自通玩起來,還有很多創意,但是對於很多比較小,能力不足的孩子,你不教他,他根本就不會玩,玩具對他來說,就只是用來破壞的物體而已。

所以,你要在陪伴的過程中去滲透“如何自己玩”的內容

舉個例子,拿搭積木來說,你就要教他,如何完成這個“搭高高”的過程:首先示範他如何一個一個的摞起來,儘量不倒,然後覺得不能再高的時候,自己推到,歡樂的喊“倒啦!我們再來搭一個!”。

這樣“搭好——推到”的過程就形成了一個“玩耍閉環”,如果寶寶學會了,他沒人幫助的時候,自己也可以做到。

你示範過幾次“搭好——推到”的過程後,就可以鼓勵寶寶自己來搭,每完成一個步驟,就要為他歡呼鼓掌加油:“哇!搭了四個了,寶寶你搭得真高啊!”,“嘩啦!倒啦!你真棒,擊個掌!”“來!我們再搭一次!”

孩子會在這樣的愉快的的陪伴中,慢慢學會這個過程,當大人不能陪的時候,他就會開始模仿記憶中大人的樣子,玩起“搭好——推到”的遊戲來啦。

這裡我只是舉個例子,你也可以自己發明一些你家孩子喜歡的“玩耍閉環”

在教孩子玩玩具的時候要注意,儘量玩一些適合他能力的遊戲,不要太複雜,假如孩子只有一兩歲,如果你和他搭積木總是示範他如何“搭個漂亮房子”,孩子肯定沒能力自己做到,那必然要依賴“媽媽給我搭個漂亮房子”了,沒辦法學會獨自玩耍了。

所以大人要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觀察孩子的能力水平,設計一些適合孩子能力的“玩法”,引導他自己做出來並給予讚歎和鼓勵。慢慢的,孩子就自然而然學會了“自己玩”,並且在獨自玩耍的時候,也能獲得很大的樂趣。

“帶孩子時間”: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

在“高質量陪伴時間”裡,教會了孩子如何自己玩,也要在日常生活裡,給予孩子"實戰演練"的機會。

當你想要去做飯、洗碗、打掃衛生、或者回郵件的時候,可以先把要孩子喜歡玩的玩具給他擺好,並且引導他玩一陣,看他玩得情緒不錯了,就溜到旁邊默默做你自己的事情,孩子可能玩了幾分鐘遇到了困難,或者覺得無聊了會叫你,你就需要中斷自己做的事情,過來回應他,幫助他解決困難,或者給他換個好玩的事情。

你也可以做什麼事情,就給孩子玩一些相關的東西,孩子有了氛圍,也會自己玩的很來勁,譬如說,如果你在做飯,就可以給孩子一些鍋碗瓢盆在廚房玩,或者給他一個玩具小廚房,讓他和你一起"做飯",大一點的孩子你甚至可以讓他“幫忙”做飯,摘菜啊,剝蒜啊,揉麵團啊之類的。

有的時候孩子需要你的幫助,你這邊撒不開手的時候,也可以要求他等一等:好,媽媽很快就過來幫你,你可以先去把XX事做了。

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在你做事的時候自己玩耍,你也可以讓孩子“圍觀”你做事,譬如說我有一陣做飯的時候,就把毛頭放在高椅子上,讓他看我切菜炒菜,然後手上一邊做,一邊和他聊天,嘮嘮叨叨和他說媽媽正在切菜,切什麼菜,要切成什麼樣,為什麼要切,切完了要幹嘛……

讓毛頭強勢圍觀一陣之後,我發現他開始酷愛玩“廚房遊戲”,沒事就在小廚房忙活,裝模作樣的洗菜切菜炒菜,一玩玩個十來分鐘。

同理,毛頭也愛玩開車遊戲,超市遊戲,照顧娃娃遊戲,等等,只要經歷過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孩子會喜歡用遊戲的方式來重複它。他經歷的事情多,可以玩的主題也會很多。

“假扮遊戲”的基礎,就是源於孩子對於生活的觀察和模仿,所以你就要放慢生活節奏,給孩子機會去觀察和模仿。如果孩子不去經歷真實的生活,他也就缺乏玩假扮遊戲的能力了。

所以,不要每天專人專門來陪孩子玩,平時讓孩子去跟隨去配合大人做事,也同樣會發展孩子的能力,是孩子成長中學習的一部分。

(關於生活中怎麼帶黏人小娃,我以前也具體寫過文章,大家可以戳進去看一下:

《不肯自己玩,無時不刻不在黏人抱大腿的娃,怎麼帶才不至於崩潰》)

另外,想要讓孩子自己玩得更多,去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所在很重要,不要一廂情願的讓孩子去玩你自己覺得“益智”,孩子卻不喜歡的東西。

有些孩子不喜歡玩精美的玩具,卻喜歡玩“破爛”,譬如礦泉水瓶子,衛生紙筒,包裝紙盒之類的,那就請準備足夠的“破爛”讓他盡情的玩。

無論是什麼“沒營養”的玩意兒,只要孩子喜歡玩,能自己玩一會兒,它就是很有營養的。

有一些兩三歲的孩子興趣點非常單一,譬如說,有些男孩子對一切都沒興趣,只喜歡玩車,有些女孩子對一切都沒興趣,只喜歡畫畫,那也是很正常的,你可以在高質量陪玩的時間和他探索更多主題,但是在“帶孩子時間”,就不要太多要求,可以提供孩子最感興趣的玩耍材料,讓他可以儘量專注。譬如說,你要去上個廁所,就把家裡所有的車都擺出來,讓孩子可以儘量自己玩更長時間。

等孩子長大到四五歲左右,他的興趣點會轉移並且越來越廣泛的。

總而言之,不惜一切代價讓孩子多多自己獨處,學會打發無聊時間,他的玩耍能力就越來越強,專注力也會越來越好,也會越來越走向獨立。

最後回答一個靈魂拷問:孩子就是無論如何不願意自己玩,不陪就狂哭怎麼辦?

可以有一點談判技巧嘛!

先讓孩子哭一陣,等他情緒發洩差不多了,再去抱抱哄哄,然後退個一小步:

你只要自己玩5分鐘,看看鐘的指針之到這裡的時候,媽媽就過來和你玩了,好嗎?

我可以你玩5分鐘,接下來就要自己玩了好吧?

如果你不答應這個條件,那就不陪了哦!

如果依然不答應呢……那就讓他抱著大腿哭到你做完事情吧,讓他知道”有那麼一些時候,媽媽就是沒辦法陪你玩”也是有好處的。下一次遇到這種衝突,他會更傾向於自己玩一會兒的。

無條件的愛,不等於無窮無盡的陪,有的時候你陪得太多,反而是害了孩子。如果你自己陪的心慌氣短,脾氣暴躁,而孩子越陪越黏人,就要檢討一下自己的陪伴方式了。那種無時不刻有求必應的陪伴,其實是用一種戰術上的勤奮,來彌補養育戰略上的懶惰。

希望陪玩父母們都能每天有一些放鬆時間,小朋友們也都能早日體會到自己玩的無窮樂趣,做自己小小玩耍世界裡的小探險家。

“什麼玩具都只能自己玩兩分鐘”,怎樣的陪伴才能讓孩子更有專注力?
點擊藍字即可跳轉
“什麼玩具都只能自己玩兩分鐘”,怎樣的陪伴才能讓孩子更有專注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