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愚孝女+扶弟魔=我

《都挺好》中,蒙太是個理智的扶弟魔,不但安排孃家親戚進入公司,更讓弟弟掌握了要職,百般維護,千般寵愛。

尤其是當老懞說要開除孃家人時,竟然以離婚相逼。可見,她有多愛自己的弟弟,多護著孃家人。

不過,當看到弟弟闖下大禍的證據後,好在也及時回了頭。

可王政君不一樣,她是親手一件一件地將自己家的東西送給了孃家,送金銀珠寶,加官進爵還不算,最後心一橫把江山都給了孃家。

如果從古至今做一個扶弟魔排行榜,王政君一定高居榜首,打死都不肯給其它人讓位。

甚至她還會鄙夷地衝著人們說一句:論扶弟魔,我是認真的,皇家專業的!

王政君:愚孝女+扶弟魔=我

嫁誰誰亡 被稱“剋夫女”

王政君,父親王禁,據說是個小官。所以也算是出生於官宦之家,家境尚可。

不過,與一般官宦家庭相比,王政君雖然衣食不缺,也能讀書識字,可命運總的來說不算是太好。

父親雖是小官,但也是個花花公子,整日沉迷於美色,家裡小妾成群。

母親呢,實在受不了父親,索性留下王政君改嫁他人。

這樣的家庭可想而知,父親不務正業,小妾那麼多,孩子也多,在本就重男輕女的時代,王政君可以說是隱性“孤兒”,沒媽疼,爹也不愛,不乖巧一點在家裡簡直活不下去。

所以,她的性格很是溫婉可人,在十里八鄉名譽很好。

當然,那是小時候,長大後人們對她的評價就變了。

不是作風問題,而是關於嫁人。

到了及笄之年,(古代女子一般滿15週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週歲為及笄。也就是說,到了這個年齡,就是到了結婚的年齡。)父親王禁就把她許配了一家人。

按說訂婚這事兒,一般都是男方帶彩禮的。

不過,要跟王政君訂婚的話,除了給老丈人帶彩禮,還要給自己準備一份人身意外險。

為啥?

王政君第一次嫁人,還沒到結婚那一天,未婚夫就因病身亡了。

第二次,父親再把她許給了東平王為妾,可是沒想到,好端端的東平王也突發急病去世了。

一次也就罷了,接連兩個人都因為王政君掛了,這不是剋夫是什麼?

一時之間,人們提到王政君,嘴裡再也不是“賢惠”、“乖巧”,而是變成了“剋夫女”。

自不用說,剋夫這事一旦傳開,是不是迷信不好看,倒是很多人會特別在意。

記得以前姥姥家那邊,有一個女孩就是這樣,接連三次剋死未婚夫,使得大多數人,只要媒人上門,只要是提起那女孩,就立即打出去,真的是打,半點沒誇張。畢竟,跟結婚比起來,還是“命重要”。

王政君:愚孝女+扶弟魔=我

18歲被選進宮中 機緣巧合:與太子一夜便有身孕

隨著人們不斷的傳來傳去,父親王禁也犯嘀咕了,莫非這孩子真是剋夫?

於是,便請了算命先生過來,給女兒算一卦。

算命的一看,邊捋著小鬍子邊悠悠地說,“你這女兒啊,不是剋夫,是富貴之命。具體是什麼,我就不說了,天機不可洩露。”

王禁聽罷,大喜,決定不再讓女兒嫁人,重男輕女的他首次把女兒當作掌上明珠,並大力培養女兒,琴棋書畫、出國留學等等,只要是為女兒好的,只要是她喜歡的,全部上,毫不心疼。

一向輕視自己的父親突然變得這麼快,王政君第一次感受到了“父愛”,心裡的感激不說自明。

記得有網友說過,愚孝女、扶弟魔大部分出自重男輕女的家庭。

王政君就是這樣的。

公元前53年,王政君18歲,被選入宮內為宮女,地位很低,人也沒有出頭的機會,更別提要回報孃家了。

這下可急壞了王禁,不是富貴之命嗎?怎麼能做宮女呢?我幾年來一心培養你,可別讓我失望啊!

於是三天一個郵件,一天一個電話追問,“怎麼樣了?還在做宮女?”

而與此同時,太子劉奭的寵妃馬良娣不幸身亡,臨死前,對太子說,我不是病死的,是其它女人嫉妒我,把我詛咒死的。我死了沒事,主是捨不得你啊……

這一遺言讓太子悲痛不已,從此不再碰任何女人,並跟她們保持距離。

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身為一個太子,你不喜歡女人沒事,可總得為劉家留下子嗣吧?

皇帝得知太子的情況,叫到面前劈頭蓋臉地訓起來,並命皇后給他選些新人。

皇后可不是太子的親生母親,還曾害死太子生母,對太子選秀一事自然足夠“用心”,特意選了些相貌不出色,沒後臺沒背景的一些女人,而這些人中,就有王政君。

那天,太子像往常一樣給皇后請安,皇后就將選好的女孩給他看,說,“趕緊選一個,喜歡哪個就要哪個。”

心愛的女子剛去世,太子哪裡有心情?頭也不抬隨手一指,“就她吧。”

被指的女子正好是王政君,當天晚上便被太子寵幸了,意外的是,僅這一次,便有了身孕,十個月後,生下兒子劉驁。

算命的說薄姬是天子之母,薄姬與劉邦一夜,有了身孕,雖不受寵,後來依然成了薄太后;

算命的說王政君富貴之命,她與太子一夜,有了身孕,同樣也不受寵,一樣不妨礙她當皇后……

命運這事兒,誰都說不清。只能說算命的個個都是大仙。

王政君:愚孝女+扶弟魔=我

母憑子貴 順利登上皇后寶座

話說母憑子貴,但這時王政君一點也不受太子重視,儘管兒子備受宣帝喜愛,也沒法改變她的現狀。

公元前49年,宣帝駕崩,太子劉奭即位為元帝后,作為長子的劉驁自然被立為太子。

而按照規定,皇后也是非王政君莫屬。

可是太子對王政君根本不喜歡,一心想立他寵愛的傅氏或馮氏為皇后。

論長相,她們倆秒殺王政君;論業績(孩子),她們倆也在王政君之後生下了兒子。

尤其是在這兩個寵愛的妃子之間,他更偏向傅氏為皇后。

然而,話沒出口,左右就炸了,群臣說,這是傳統,不能違背;

傅氏說,皇后和最愛的女人更配哦~

一邊是為國效力的眾臣,一邊是自己的女人。元帝一咬牙,我做皇帝是有原則的,我說了豈有不算之理?

當即就立王政君為皇后。

不過,也不能委屈了自己心愛的女人不是?元帝想了想,專門為兩個愛妃造了一個位份:昭儀,地位僅次於皇后,以彰顯他的寵愛。

這時,王政君雖為皇后,但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回饋孃家,從上來說,自己不受寵;從下來說,都盯著自己的位置,巴不得出點什麼事,萬一做得過火,皇后被搶就徹底完了。

所以,做皇后十幾年來,她也比較小心謹慎,除了小恩小惠之外,也為孃家,為兄弟們拿不出什麼具有實際性的東東來。

王政君:愚孝女+扶弟魔=我

搖身變成皇太后 孃家兄弟排隊喜提各種官爵

公元33年,元帝病逝。兒子劉驁即位為成帝。王政君從皇后搖身變成皇太后,加上成帝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大權也順理成章地落到了王政君手中。

這簡直比當皇后時太爽了好麼?

那時,眼看著自己家這麼好,不能給孃家分一點,真真是心癢難耐,現在,不愛自己的臭男人死了,兒子還是皇帝,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話說,呂后提攜孃家兄弟,也不過是一個一個來。

王政君不是,甚至還認為呂后有點傻,根本不屑於她的作派,估計兩人見了面,王政君連招呼都不會跟她打。

太小氣了好麼?要送就送個痛快!

何況,這麼大的江山,我一個人也管不過來,這麼多的榮華富貴我自己也享受不過來,還得靠自己人,靠孃家人“分擔”。

於是,給父親安頓好後,立即便招來孃家兄弟們:哥哥弟弟們,來,排隊,喜提官職+寶藏嘍。

一天之內,便封了孃家五個兄弟,哥哥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其它兄弟個個是王候,從此,天下再也裝不下王家兄弟了,個個飛揚跋扈,恃寵傲物,驕奢淫逸,誰都不放眼裡。

王政君不但顧孃家,提攜兄弟,甚至連侄子王莽都是要什麼有什麼。

想到三哥去世後,王莽母子二人孤苦無依,生活窘迫,父親也不管,王政君憐憫之心大發,看到王莽舉止有禮,與大哥相處融洽,處處盡心盡力,便下決定,一定要照顧好這個可憐的侄子,給了他官職,並得到了王政君的重用。

可王政君沒想到,王莽是披著羊皮的狼,隨著成帝駕崩,幾年後哀帝去世,當中山王劉興年僅九歲的兒子即位成平帝后,王莽的野心也曝露了。

他體貼地對王政君說,你身為太皇太后,太不宜操勞,像朝廷這樣的小事兒交給我分擔就行了,哪兒有讓太皇太后還操心的道理?人家會罵我這侄子的……

王政君很開心,這侄子真是懂事了,索性就交給了他,都是自己人,不會有事的。

過了不久,他又對王政君說,太皇太后年齡越來越大了,不能天天跟那些糟老頭子糾纏,封王封候這事兒給我,看看誰敢為難您?

王政君又給了,是自己侄子,怕什麼?

又過了幾年,平帝長大,對王莽不滿,王莽也看他不爽,索性先一步動手直接把平帝殺了。自己立了一個兩歲的小孩子為皇帝,政權牢牢把在自己手中。

王政君鬱悶了,你這明明是造反篡位啊?可又能怎樣?

大權自己手中一點都沒有了,自己家的一切,天下,都被孃家人佔領了,只說是沒用的。

王政君還沒想到,王莽並不滿足於掌個權,慢慢地連小皇帝也忍不了了。

公元8年,王莽直接廢掉了小皇帝,自己坐上了皇位。

可坐上皇位好說,沒有大印總感覺不像那麼回事。

為了名正言順,他直接找到王政君說,太皇太后,大印在哪兒?給我吧。

王政君大怒,去死,我就是摔了也不會給你。

王莽大笑,姑姑,你怎麼這麼小氣,江山都給了我,就剩下大印而已,你留著也不好玩……

面對此時的王莽,王政君已經再也管不了了。

公元13年,王政君因自己的過錯悲憤離世,或許死前那刻,她最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可是終究是晚了。

從王政君的成長來看,從她掌權以後來看,其實她的行為早已超出了外戚干政。

相反,與其說外戚干政,不如說她愚孝女、扶弟魔更準確。

當然,她並不明白愚孝、扶弟魔的危害,甚至還認為這樣做是本份,是應該的。

事實上,像她這樣的做法,在當今更是不少。

王政君把江山給了孃家,覆滅了西漢王朝。

而今天的愚孝女,沒有江山,沒有大富大貴,但也是處處不忘孃家,毫不遜色王政君。

凡事為孃家考慮,為兄弟考慮。

孃家缺錢送錢,弟弟缺房買房,如果沒錢幫了怎麼辦?拆了自己的小家!

老公反對?離婚!正好分一半家產幫弟弟幫孃家,甚至拆完了小家,瞅著滿地的狼藉,還會指給弟弟:看看哪個有用,拿去!

但離婚過後呢,她轉眼就在網上發貼怒罵《只為了幫弟弟一把,老公竟然要跟我離婚,渣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