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王陽明,遇到我的心|王陽明的三觀

王陽明 孔子 美文 致良知書院 致良知書院 2017-09-24

遇見王陽明,遇到我的心|王陽明的三觀

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種陽明心學。資質、悟性不同,對陽明心學的理解也不同。王學分化的種子,從一開始便已種下。您可以通過心學來參透你的人生、你的路,當你遇見心學的那一刻,心開始迴歸於原來!

世界觀

>>>無善無噁心之體<<<

1. 心是萬物的尺度

萬物一體之仁。

2. 心即世界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龍場悟道)

王陽明說心即理,實際上是號召人們以積極的人生態度、生命意識去面對世界、創造世界。

3. 善惡只為一物

惡的出現是在應物之際,是私慾萌動之結果。

天地萬物無善無惡,我們對待它們的態度也應該是無善無惡。

不要亂給事物貼善惡的標籤,否則標籤反過來會干擾控制你。取消我們和外物的對立,不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價外物,讓外物按照他們自己的規律去發展。

做到不以自己的私意來衡量外物時,我們就不會受到外物的限制和支配,我們就可以支配自己,使自己的心靈得以安放。

遇見王陽明,遇到我的心|王陽明的三觀

人生觀

>>>有善有惡意之動<<<

1.人人皆可為堯舜

人皆有良知,聖人之學,就是致良知。自然而致的是聖人,勉強而致的是賢人,不肯致的是愚人。

人人平等,皆可成聖;要自信,人人都是平等的,不可自傲,人人都是平等的。

2.意志獨立方有自尊

心學四讓人自信的學問,自信的基石就是自尊。成為一個自尊的人,起腳處就要擁有獨立意識,獨立精神,人只有在思想上獨立,才有自尊可言。

孔子把人分為4等:中行,狂,狷,鄉愿。中行即符合中庸之道的人,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

3.內聖外王

每個人的人生態度應該是自尊無畏,而人生目的則是:內聖外王。(內修聖人之德,外施王道之政)。

人生的目的是“內聖外王”,即致良知。只要能致良知,在任何領域都能水到渠成地建功立業。

按照良知的指引去為人處世,心情非常愉快,頭腦格外清晰,不裝體面,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從此養成了狂者的胸襟。若犯了錯誤,只要改正即可,這是入聖的真大道。

4.不過度,不執著,不逆情,不立異

每個人都有七情,但不能過度,貴在尚中。

君子不器,不要把自己限制死;不要拘泥於外在的規則,一切形式按照良知。

5.有善有惡是習氣所染

如果你信良知的真是真非,自然有大無畏的精氣神充盈你的心間,讓你成為一個擁有獨立意志、頂天立地的人。

如果良知被習氣所染而矇蔽了,那我們心發出的意就有了善惡。去惡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光明我們的良知。

遇見王陽明,遇到我的心|王陽明的三觀

價值觀

>>>至善至惡是良知<<<

1.良知是道德和智慧的直覺

是非屬於智慧,善惡屬於道德。

良知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道德與智慧的直覺力,人人皆有。要堅信你的直覺、本能、第一感的良知,就是致良知。

乾坤由我在,安用它求為?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致我良知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天理。

2. 知行合一是提高效率的法寶

知行合一是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的法寶,良知和行動要保持一致,行不欺本心。

一念發動即是行。

3. 王陽明的普世價值觀

每個人都要按良知的大小來確定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追求的範圍要和良知大小相匹配。

凡謀其力之所不及而強其知所不能者,皆不得為致良知。

心所安處,就是良知。

▲▲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

方法論

>>>為善去惡是格物<<<

1.四事規:陽明心學的四誡

四事規——立志、勤學、改過、責善;

第一,立志,意之所向。

第二,勤學,不僅是知識更是為人處世的態度,一種光復良知的過程。

第三,改過。有錯就要改,絕不姑息。

第四,責善,要他人向善。

2. 靜坐,獨處時自我管理

靜坐有兩步:

1)息思慮;

2)省察克治,但是我們還必須要:誠意和謹獨。

誠意,就是正念頭,誠實的踐行良知給你的答案(惟天下之大誠,立天下之大本);謹獨,就是慎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嚴於律己。

遇見王陽明,遇到我的心|王陽明的三觀

3.事上練就是練心

事上磨練,在具體事物中鍛造自己的心理素質,做到動靜皆定,最後進入“不動心”的境界,由於“心即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所以我們去事物上練的最終目的就是練心!

工作即修行,在工作中致良知。

放下我,不要以自我為中心,會發現在精神和物質上得到更多。

責人與責己,不斷地反省與自檢,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欲養得此心不動,除了自信、學養深厚外,還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隨機而動。

知行合一就是槓桿原理,用良知撬動天地萬物,用良知找到支點(利害),壓下槓桿(說話、行動)。面對父母,支點放到孝順的位置;面對君王,指點放到忠誠;面對同志,支點放到真誠;面對敵人,支點放到利害。剩下的事,只是壓下槓桿(行),省時省力,一步到位;博弈時,己心不動,用利害撥亂對方的心,使對方犯錯,即可獲勝。

遇見王陽明,遇到我的心|王陽明的三觀

▲王陽明 其臨終遺言:“此心光明 亦復何言”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