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
"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1913年出土於河北省邢臺市威縣,1933年的《河北月刊》第1卷第9期發表其拓片,並刊載了時任威縣縣長崔國卿的短文《威縣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考略》,封面更集刻石中的“河北”二字為刊名。其所記載的黃河水患、縣城遷址等內容,可補威縣地方的變遷史,而其集王羲之字,自由灑脫,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與唐懷仁和尚的《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集王羲之書法刻石的雙璧。

此刻石邊長73釐米,厚23.5釐米。“民國二年(1913),農夫發掘得之威縣城內古塹中,就近移存縣立高級小學。”石刻於宋哲宗元三年戊辰(1088),“李公澤所撰,張潔集晉王右軍(王羲之)行書成文”。共470字,標題加正文21行,文後兩行小字為附記,非復右軍書,未記入字數。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

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邑之興,餘嘗按其圖諜,其來遠矣!自漢代孝王孫如意封弟為」廣宗王后,魏置廣宗郡,北齊復廢郡為邑。至隋仁壽初,改宗城」焉。迨今千有餘載……

該刻石由南都李公澤撰文,“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蒐集某位名家所書字跡組成書法作品是中國書法史上一種特殊現象。

唐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行書所作《大唐三藏聖教序》就完好地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徵,邢臺威縣《三清殿記》刻石中的每個字均認真挑選,精心雕刻,整篇文字自由灑脫,上下字、前後行呼應連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三清殿記》刻石為繼《聖教序》之後的又一件絕佳的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精品。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書法藝術價值,而且可與史志記載的地方歷史相印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1913年出土於河北省邢臺市威縣,1933年的《河北月刊》第1卷第9期發表其拓片,並刊載了時任威縣縣長崔國卿的短文《威縣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考略》,封面更集刻石中的“河北”二字為刊名。其所記載的黃河水患、縣城遷址等內容,可補威縣地方的變遷史,而其集王羲之字,自由灑脫,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與唐懷仁和尚的《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集王羲之書法刻石的雙璧。

此刻石邊長73釐米,厚23.5釐米。“民國二年(1913),農夫發掘得之威縣城內古塹中,就近移存縣立高級小學。”石刻於宋哲宗元三年戊辰(1088),“李公澤所撰,張潔集晉王右軍(王羲之)行書成文”。共470字,標題加正文21行,文後兩行小字為附記,非復右軍書,未記入字數。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

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邑之興,餘嘗按其圖諜,其來遠矣!自漢代孝王孫如意封弟為」廣宗王后,魏置廣宗郡,北齊復廢郡為邑。至隋仁壽初,改宗城」焉。迨今千有餘載……

該刻石由南都李公澤撰文,“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蒐集某位名家所書字跡組成書法作品是中國書法史上一種特殊現象。

唐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行書所作《大唐三藏聖教序》就完好地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徵,邢臺威縣《三清殿記》刻石中的每個字均認真挑選,精心雕刻,整篇文字自由灑脫,上下字、前後行呼應連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三清殿記》刻石為繼《聖教序》之後的又一件絕佳的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精品。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書法藝術價值,而且可與史志記載的地方歷史相印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1913年出土於河北省邢臺市威縣,1933年的《河北月刊》第1卷第9期發表其拓片,並刊載了時任威縣縣長崔國卿的短文《威縣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考略》,封面更集刻石中的“河北”二字為刊名。其所記載的黃河水患、縣城遷址等內容,可補威縣地方的變遷史,而其集王羲之字,自由灑脫,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與唐懷仁和尚的《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集王羲之書法刻石的雙璧。

此刻石邊長73釐米,厚23.5釐米。“民國二年(1913),農夫發掘得之威縣城內古塹中,就近移存縣立高級小學。”石刻於宋哲宗元三年戊辰(1088),“李公澤所撰,張潔集晉王右軍(王羲之)行書成文”。共470字,標題加正文21行,文後兩行小字為附記,非復右軍書,未記入字數。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

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邑之興,餘嘗按其圖諜,其來遠矣!自漢代孝王孫如意封弟為」廣宗王后,魏置廣宗郡,北齊復廢郡為邑。至隋仁壽初,改宗城」焉。迨今千有餘載……

該刻石由南都李公澤撰文,“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蒐集某位名家所書字跡組成書法作品是中國書法史上一種特殊現象。

唐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行書所作《大唐三藏聖教序》就完好地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徵,邢臺威縣《三清殿記》刻石中的每個字均認真挑選,精心雕刻,整篇文字自由灑脫,上下字、前後行呼應連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三清殿記》刻石為繼《聖教序》之後的又一件絕佳的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精品。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書法藝術價值,而且可與史志記載的地方歷史相印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1913年出土於河北省邢臺市威縣,1933年的《河北月刊》第1卷第9期發表其拓片,並刊載了時任威縣縣長崔國卿的短文《威縣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考略》,封面更集刻石中的“河北”二字為刊名。其所記載的黃河水患、縣城遷址等內容,可補威縣地方的變遷史,而其集王羲之字,自由灑脫,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與唐懷仁和尚的《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集王羲之書法刻石的雙璧。

此刻石邊長73釐米,厚23.5釐米。“民國二年(1913),農夫發掘得之威縣城內古塹中,就近移存縣立高級小學。”石刻於宋哲宗元三年戊辰(1088),“李公澤所撰,張潔集晉王右軍(王羲之)行書成文”。共470字,標題加正文21行,文後兩行小字為附記,非復右軍書,未記入字數。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

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邑之興,餘嘗按其圖諜,其來遠矣!自漢代孝王孫如意封弟為」廣宗王后,魏置廣宗郡,北齊復廢郡為邑。至隋仁壽初,改宗城」焉。迨今千有餘載……

該刻石由南都李公澤撰文,“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蒐集某位名家所書字跡組成書法作品是中國書法史上一種特殊現象。

唐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行書所作《大唐三藏聖教序》就完好地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徵,邢臺威縣《三清殿記》刻石中的每個字均認真挑選,精心雕刻,整篇文字自由灑脫,上下字、前後行呼應連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三清殿記》刻石為繼《聖教序》之後的又一件絕佳的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精品。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書法藝術價值,而且可與史志記載的地方歷史相印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1913年出土於河北省邢臺市威縣,1933年的《河北月刊》第1卷第9期發表其拓片,並刊載了時任威縣縣長崔國卿的短文《威縣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考略》,封面更集刻石中的“河北”二字為刊名。其所記載的黃河水患、縣城遷址等內容,可補威縣地方的變遷史,而其集王羲之字,自由灑脫,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與唐懷仁和尚的《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集王羲之書法刻石的雙璧。

此刻石邊長73釐米,厚23.5釐米。“民國二年(1913),農夫發掘得之威縣城內古塹中,就近移存縣立高級小學。”石刻於宋哲宗元三年戊辰(1088),“李公澤所撰,張潔集晉王右軍(王羲之)行書成文”。共470字,標題加正文21行,文後兩行小字為附記,非復右軍書,未記入字數。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

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邑之興,餘嘗按其圖諜,其來遠矣!自漢代孝王孫如意封弟為」廣宗王后,魏置廣宗郡,北齊復廢郡為邑。至隋仁壽初,改宗城」焉。迨今千有餘載……

該刻石由南都李公澤撰文,“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蒐集某位名家所書字跡組成書法作品是中國書法史上一種特殊現象。

唐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行書所作《大唐三藏聖教序》就完好地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徵,邢臺威縣《三清殿記》刻石中的每個字均認真挑選,精心雕刻,整篇文字自由灑脫,上下字、前後行呼應連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三清殿記》刻石為繼《聖教序》之後的又一件絕佳的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精品。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書法藝術價值,而且可與史志記載的地方歷史相印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1913年出土於河北省邢臺市威縣,1933年的《河北月刊》第1卷第9期發表其拓片,並刊載了時任威縣縣長崔國卿的短文《威縣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考略》,封面更集刻石中的“河北”二字為刊名。其所記載的黃河水患、縣城遷址等內容,可補威縣地方的變遷史,而其集王羲之字,自由灑脫,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與唐懷仁和尚的《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集王羲之書法刻石的雙璧。

此刻石邊長73釐米,厚23.5釐米。“民國二年(1913),農夫發掘得之威縣城內古塹中,就近移存縣立高級小學。”石刻於宋哲宗元三年戊辰(1088),“李公澤所撰,張潔集晉王右軍(王羲之)行書成文”。共470字,標題加正文21行,文後兩行小字為附記,非復右軍書,未記入字數。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

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邑之興,餘嘗按其圖諜,其來遠矣!自漢代孝王孫如意封弟為」廣宗王后,魏置廣宗郡,北齊復廢郡為邑。至隋仁壽初,改宗城」焉。迨今千有餘載……

該刻石由南都李公澤撰文,“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蒐集某位名家所書字跡組成書法作品是中國書法史上一種特殊現象。

唐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行書所作《大唐三藏聖教序》就完好地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徵,邢臺威縣《三清殿記》刻石中的每個字均認真挑選,精心雕刻,整篇文字自由灑脫,上下字、前後行呼應連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三清殿記》刻石為繼《聖教序》之後的又一件絕佳的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精品。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書法藝術價值,而且可與史志記載的地方歷史相印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1913年出土於河北省邢臺市威縣,1933年的《河北月刊》第1卷第9期發表其拓片,並刊載了時任威縣縣長崔國卿的短文《威縣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考略》,封面更集刻石中的“河北”二字為刊名。其所記載的黃河水患、縣城遷址等內容,可補威縣地方的變遷史,而其集王羲之字,自由灑脫,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與唐懷仁和尚的《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集王羲之書法刻石的雙璧。

此刻石邊長73釐米,厚23.5釐米。“民國二年(1913),農夫發掘得之威縣城內古塹中,就近移存縣立高級小學。”石刻於宋哲宗元三年戊辰(1088),“李公澤所撰,張潔集晉王右軍(王羲之)行書成文”。共470字,標題加正文21行,文後兩行小字為附記,非復右軍書,未記入字數。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

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邑之興,餘嘗按其圖諜,其來遠矣!自漢代孝王孫如意封弟為」廣宗王后,魏置廣宗郡,北齊復廢郡為邑。至隋仁壽初,改宗城」焉。迨今千有餘載……

該刻石由南都李公澤撰文,“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蒐集某位名家所書字跡組成書法作品是中國書法史上一種特殊現象。

唐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行書所作《大唐三藏聖教序》就完好地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徵,邢臺威縣《三清殿記》刻石中的每個字均認真挑選,精心雕刻,整篇文字自由灑脫,上下字、前後行呼應連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三清殿記》刻石為繼《聖教序》之後的又一件絕佳的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精品。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書法藝術價值,而且可與史志記載的地方歷史相印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1913年出土於河北省邢臺市威縣,1933年的《河北月刊》第1卷第9期發表其拓片,並刊載了時任威縣縣長崔國卿的短文《威縣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考略》,封面更集刻石中的“河北”二字為刊名。其所記載的黃河水患、縣城遷址等內容,可補威縣地方的變遷史,而其集王羲之字,自由灑脫,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與唐懷仁和尚的《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集王羲之書法刻石的雙璧。

此刻石邊長73釐米,厚23.5釐米。“民國二年(1913),農夫發掘得之威縣城內古塹中,就近移存縣立高級小學。”石刻於宋哲宗元三年戊辰(1088),“李公澤所撰,張潔集晉王右軍(王羲之)行書成文”。共470字,標題加正文21行,文後兩行小字為附記,非復右軍書,未記入字數。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

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邑之興,餘嘗按其圖諜,其來遠矣!自漢代孝王孫如意封弟為」廣宗王后,魏置廣宗郡,北齊復廢郡為邑。至隋仁壽初,改宗城」焉。迨今千有餘載……

該刻石由南都李公澤撰文,“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蒐集某位名家所書字跡組成書法作品是中國書法史上一種特殊現象。

唐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行書所作《大唐三藏聖教序》就完好地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徵,邢臺威縣《三清殿記》刻石中的每個字均認真挑選,精心雕刻,整篇文字自由灑脫,上下字、前後行呼應連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三清殿記》刻石為繼《聖教序》之後的又一件絕佳的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精品。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書法藝術價值,而且可與史志記載的地方歷史相印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1913年出土於河北省邢臺市威縣,1933年的《河北月刊》第1卷第9期發表其拓片,並刊載了時任威縣縣長崔國卿的短文《威縣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考略》,封面更集刻石中的“河北”二字為刊名。其所記載的黃河水患、縣城遷址等內容,可補威縣地方的變遷史,而其集王羲之字,自由灑脫,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與唐懷仁和尚的《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集王羲之書法刻石的雙璧。

此刻石邊長73釐米,厚23.5釐米。“民國二年(1913),農夫發掘得之威縣城內古塹中,就近移存縣立高級小學。”石刻於宋哲宗元三年戊辰(1088),“李公澤所撰,張潔集晉王右軍(王羲之)行書成文”。共470字,標題加正文21行,文後兩行小字為附記,非復右軍書,未記入字數。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

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邑之興,餘嘗按其圖諜,其來遠矣!自漢代孝王孫如意封弟為」廣宗王后,魏置廣宗郡,北齊復廢郡為邑。至隋仁壽初,改宗城」焉。迨今千有餘載……

該刻石由南都李公澤撰文,“大名張潔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蒐集某位名家所書字跡組成書法作品是中國書法史上一種特殊現象。

唐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行書所作《大唐三藏聖教序》就完好地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徵,邢臺威縣《三清殿記》刻石中的每個字均認真挑選,精心雕刻,整篇文字自由灑脫,上下字、前後行呼應連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頗具王體神韻。《三清殿記》刻石為繼《聖教序》之後的又一件絕佳的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精品。

《新宗城縣三清殿記》刻石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書法藝術價值,而且可與史志記載的地方歷史相印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邢臺有個王羲之的書法名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並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