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詳解(五)

秋夜寄邱員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唐代:韋應物(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唐詩三百首詳解(五)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譯文

懷念你竟在這深秋的夜晚,散步詠歎多麼寒涼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眠。

註釋

⑴丘二十二員外:名丹,蘇州人,曾拜尚書郎,後隱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員外”。

⑵屬:正值,適逢,恰好。

⑶幽人:幽居隱逸的人,悠閒的人,此處指丘員外。

終南望餘雪

唐代:祖詠(祖詠 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生卒年不詳。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云:"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餘不淺。"(《贈祖三詠》)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第,長期未授官。後入仕,又遭遷謫,仕途落拓,後歸隱汝水一帶。)

唐詩三百首詳解(五)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譯文

遙望終南,北山秀麗,皚皚白雪,若浮雲間。

雪後初晴,林梢之間閃爍著夕陽餘暉,晚時分,長安城內又添了幾分積寒。

註釋

⑴終南:山名,在唐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南面六十里處。餘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詩》此詩題下有小字注:“有司試此題,詠賦四句即納,或詰之,曰‘意盡’。”

⑵陰嶺:北面的山嶺,背向太陽,故曰陰。

⑶林表:林外,林梢。霽(jì):雨、雪後天氣轉晴。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應試詩。《唐詩紀事》記載,祖詠年輕時去長安應考,文題是“終南望餘雪”,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祖詠看完後思考了一下,寫出了四句就擱筆了。他感到這四句已經表達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寫成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體,則有畫蛇添足的感覺。當考官讓他重寫時,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興。結果祖詠未被錄取。

宮詞·故國三千里

唐代:張祜(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唐詩三百首詳解(五)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譯文

故鄉和親人遠在千里之外,我已被幽閉在這深宮裡二十年了,聽一聲曲子《何滿子》,忍不住掉下眼淚。

註釋

①故國:故鄉。

②何滿子:唐玄宗時著名歌手,據說她因故得罪了皇帝,被推出就刑。就刑前她張口高歌,曲調悲憤,使“蒼天白日黯然失色”。結果皇帝聞之,終因惜其技藝難得而降旨緩刑。因為何滿子出色的技藝,大詩人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相繼為之賦詩,其中以張祜的《何滿子》宮詞:“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最為感人。這首宮詞後來流傳甚廣,其唱來異常悲怨。據說唐武宗時,有一孟才人,因有感於武宗讓其殉情之意,為奄奄一息的武宗唱了一曲《何滿子》,唱畢,竟氣絕身亡。一作“河滿子”,舞曲名。題又作“宮詞”。白居易《何滿子》詩:“世傳滿子是人名,臨就弄時曲始成。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何滿子”聲調哀婉。《樂府集》引白居易《何滿子》詩的自注說:“何滿子,開元中滄州歌者,臨弄進此曲以贖死,竟不得免。”

③君:指皇帝。這裡是指唐武宗。據《唐詩紀事》,張祜《宮詞》:“傳入宮禁,武宗疾篤,目孟才人曰:‘吾即不訊,爾何為哉?’指笙囊泣曰:‘請以此就縊。’上憫然。復曰:‘妾嘗藝歌,請對上歌一曲,以洩其憤。’上許。乃歌一聲《何滿子》,氣亟立殞。上令候之,曰:‘脈尚溫而腸已絕。’”後來張祜別有詠《孟才人嘆》一絕,詞雲:“偶因歌態詠嬌嚬,傳唱宮中十二春。卻為一聲何滿子,下泉須吊舊才人。”

創作背景

  據《唐詩紀事》記載,唐武宗李炎寵信善歌才人孟氏,後值武宗病重之時,孟才人侍其側,武宗問之曰:“我或不諱,汝將何之?”孟才人對曰:“若陛下萬歲之後。無復為生。”當時,武宗令其於病榻之前歌《河滿子》一曲,聲調悽咽,聞者涕零。不久,武宗崩駕,孟才人哀痛數日而死。張枯為孟才人殉情之事寫了三首詩,一首題作《孟才人嘆》,另二首為一組,總題名“宮詞”。

尋隱者不遇 / 孫革訪羊尊師詩

唐代:賈島(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後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後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後受教於韓愈,並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唐詩三百首詳解(五)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他行蹤。

註釋

⑴尋:尋訪。隱者:隱士,隱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

⑵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在這裡是指“隱者”的弟子、學生。

⑶言:回答,說。

⑷雲深:指山上的雲霧。處:行蹤,所在。

英譯

When I questioned your pupil, under a pine-tree,

"My teacher," he answered, " went for herbs,

But toward which corner of the mountain,

How can I tell, through all these clouds ?"

創作背景

  此詩是中唐時期詩僧賈島到山中尋訪一位隱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隱者不詳何人,有人認為是賈島的山友長孫霞。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難以考證。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 留別王維 / 送崔九

唐代:裴迪(裴迪(716-?),唐代詩人,河東(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係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諼。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這首號稱“詩中有畫”的詩篇就是閒居輞川時王維答贈裴迪的。受王維的影響,裴迪的詩大多為五絕,描寫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維山水詩相近。)

唐詩三百首詳解(五)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

譯文

你若要歸山無論深淺都要去看看;

山巒溝壑清淨秀美要盡情地賞玩。

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遊了幾天就匆匆出山。

註釋

武陵人:指陶潛《桃花源記》的武陵漁人。

寫作背景

崔九曾與王維,作者同隱於終南山,從作者這首送崔九歸山的詩中看得出來,崔九大約不大願意再隱居下去了,於是有了作者的這一番勸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