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1988:不得不說的王朔

大家好,我是史航,是一個編劇,一個影評人,一個龍套演員,可能有人還把我看成一個網紅,那謝謝他了。

今天我要帶大家回顧1988年,這一年有一位作家的四部作品被不約而同地改編成電影,於是這一年就被稱為王朔年。

可能現在經常還會有很多關於王朔的傳說,假造的他的語錄或者公眾號上各種揭祕似的文章漫天飛舞。但他本人好像淡出了這個時代,這對他來說可能也不是太大的遺憾。他曾經說過,我們特別喜歡找一條正確的道路,唯一的道路就跟堵車似的,就是見不得別人快,旁邊多過去一個車頭了,立刻覺得站錯隊了,掰出去並進來就瞧他在馬路上編筐。但王朔不是這樣的。

其實1988年叫“ 王朔年”,也完全可以叫“ 王巖年”,因為王朔小時候就叫王巖。但是王巖同學上了小學之後,發現班裡還有一個女生也叫王巖,於是他就毅然改名,自己找了個“朔”字,於是就叫“王朔”了。還是“王朔”好,諧音還是“忘說”,不管是狂妄地說,還是忘了自己說什麼,這都更像他。

王朔其實出生在南京。很奇怪,你突然想,如果他是南京作家王朔,這怎麼說?但他就是一個北京作家。有人說他是新京派,他自己也勾勒出了新北京人的形象,他就陪著這麼一個古都,一會兒年輕,一會兒蒼老,始終是他自己。

其實王朔小時候有一件事是比較好玩的,他媽媽是一個大夫,因為家裡沒有女孩,兩三歲的時候就把他當女孩打扮,穿裙子、留小辮,大概有一年半的時間。這一點讓我非常親切,因為我小時候也有類似遭遇,而且我媽媽也是個大夫。王朔有很多閨蜜似的朋友,而他自己在大家以為的粗暴外表下面,往往是女孩子先看到他內心的脆弱,或者溫柔,但我跟王朔的共同點也就這一點了,我們差著歲數。

我出生第二年他在北京進入中學,而且在中學就離開大院的環境,開始見到真正的北京人,見到衚衕串子,聽到各種北京話怎麼說。他見識了真正的北京,而此前只是住在大院裡。

確實王朔除了文學,對北京話也有很多貢獻。他把好多北京的俗字俗詞給摳出了字眼,比如“傍肩”,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你要不是通過他,可能不知道這句話怎麼寫。

王朔中學畢業去參了軍,是海軍,所以他筆下很少談陸軍和空軍的事情。在海軍,他幫過廚,當衛生員,但他幫廚的時候,不會是《炊事班的故事》裡那樣的廚子,他不是跟大家一塊兒聊天,他是在旁邊撿樂憋著壞笑的那樣的一個年輕戰士。

1984年之前,他寫過兩三個短篇,也都發表了,掙了幾十塊錢,但真正意義上他的第一部代表作《空中小姐》是1984年發表的。那裡面同時體驗了兩件事情——純情的表達和一種自我厭棄。單有一樣都不足以成為王朔,也都不足以打動1984年的中國青年。

此後結了一個小說集,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叫做《青年文學叢書》。我還有書的簽名本,從別處買來的。那上面第一次出現了王朔的照片,非常純良、人畜無傷,圓圓的小臉、大大的眼睛。王朔的小名叫“鏘鏘”,鏗鏘的“鏘”。後來拍過一個他小說改編的電影,張元拍的《看上去很美》,主人公叫“方槍槍”,是槍支彈藥的“槍”。王朔在創作中給人看的就是一個一個的青年,他的老靈魂其實被藏得蠻好的,他好像就是個惹是生非的青年,包括1985年他跟愛人沈旭佳合寫的《浮出海面》。

1988年我到北京上大學的時候,買到了一本雜誌《小說月報》,那上面刊登了王朔的小說《頑主》。

在1988年,除了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頑主》,還有哪幾部王朔作品被搬上了銀幕呢?“王朔年”又特殊在哪裡呢……

完整音頻,敬請收聽蜻蜓FM《請回答1969-2019》

出品:蜻蜓FM

戰略合作媒體:新京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