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然不動,未發之中'

王守仁 經世致用之心學 2019-07-18
"

本文由頭條號作者【經世致用之心學】原創

-------------------

無聊,是因為你的心煩躁,煩躁使你不安,不安使你大腦和身體空閒的時候感到無聊,無所是從。

當你一個人時,如果時常感受到無聊、煩躁、不安、焦慮,那是因為你的心沒有著落,它還茫茫蕩蕩漂在海上,未見燈塔,未承使命。不知生為何故,死向何處……

當你的心安定後,可以慢慢感受與天地同在,那時你的心會變得廓然大公,再無私心雜念。心不動,則神機生,所有的智慧和方法都將能一一感應順從你的本心生髮出來,促發你正確的行動,那時你的心將和明鏡一樣,無照無不照,感應自如。到那時,你的心是完全空的,又是完全滿的;無所知,無所不知……

上:寂然不動,將你的心和宇宙萬物相連,無所不應

————————————————

下:未發之中,是一種先天的判斷力,也是喜悅的最終狀態

陽明先生所言,未發之中,其中包含且不止以下兩層意思。

當我們在致良知的時候,我們用心體察會發現,每每有一個念頭從你腦海未加思考的一閃而過時,那個就叫靈感,比如很多人洗澡的時候靈感更容易迸發出來,隨著靈感出現的,還有我們的良知,這兩者無法用字面意思將其很生硬準確無誤的剝離開來,只能每個人自己用心去感受,去感應。靈感是這世上無比珍貴的東西,也是上蒼賦予我們每個人相平等的東西,只是每個人珍視和運用的程度不同,所以造就了人的心性層次差異很大。道盛和夫也是王陽明的後世弟子,他在《幹法》中提及到的所謂“神的啟示”就是指的這個一閃而過的“靈感”,也是很多講“心靈成長”書籍中所謂的“心流”。我們需要做的,一就是去感受它的存在和對你的指引;二就是去判斷,篩選。為何要去判斷和篩選?因為人的私慾有時也會夾雜著靈感一起,給予你提示和知覺。這個時候良知是一併出現的,這裡我所謂的“良知”是指人們與生俱來的判斷力。舉個例子吧:

比如,你突然感覺到很想吃火鍋,但是與此同時你又感受到有一個聲音在告訴你,你有很嚴重的胃病,吃火鍋只會讓你胃病復發,苦不堪言,除了能滿足你一時的口舌之快,你味蕾的慾望需求,過後你將面臨身體的不是和內心的後悔……這個聲音就是良知的判斷力,它與生俱來,你只需要聽從它的指引去行動,而不要聽從私慾的教唆頭腦一衝動去做事,這樣就不會行止有虧,心就會坦坦蕩蕩越發清爽清晰,不被外物所擾。

良知的判斷力基本是和靈感一起出現的,我們要用心體察,言語無法很精確的將其表述和傳達,精神只能意會,大家可以去好好運用試試。

這個良知的判斷力是“未發之中”的其中一層,另一層就是未發之中的“喜悅感”。

當你的心找到方向找到歸宿安定之後,就再不會覺得無聊,煩躁,不安,一切外物對你而言都毫無影響,此時你的心已經很強大。這個時候你時常會有一種沒有笑容,沒有情緒的“喜悅感,安定感”由內而生,很少見你開懷大笑,可是你的心卻幾乎沒有難過,仇恨,嫉妒,焦躁等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也沒有快樂、興奮、驚喜等各種各樣的噴湧出來的開心情緒,有的是一片祥和、喜悅、安定……像是心在腔子裡面一樣,未發而喜,未發而足,不受侵擾。用淺顯一點的詞不完全正確的來形容,也可以叫做“內心富足”。

希望有靈性的人,都能體悟到這層心境。

-------------------

本文由頭條號作者【經世致用之心學】原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