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讀書的三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王冕:讀書的三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作者:洞見 Wind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讀書,讀的不僅僅是書本身,更應該是洞察世間的真理,明白人生的真諦。

元代大畫家王冕,一生中有過三種身份,書生、浪子、隱士。

每一種身份背後都藏著不同的讀書境界,每一層讀書境界都蘊含著別樣的人生。

01

  • 一心讀書,只為考試。


為了考試而讀書,真正的目的不在於讀書,而是在於考試的結果,在於考試背後的利益。

宋真宗在《勵學篇》中說: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如簇。

為了考試而讀書的人,無非是為了這“千鍾粟”、“黃金屋”、“顏如玉”、“車如簇”。

處於這種讀書境界的人,會失去求知的初衷,一心只追求物質的多寡,變得俗不可耐。

王冕小時候,元朝還未開設科舉。那時家裡很窮,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去給人家放牛。

每每經過書聲琅琅的學堂,他都會忍不住趴在窗子上聆聽,以至於經常忘記放牛。

被打也是經常的事,只是每次被打過後,經過學堂時,他仍然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

在他28歲時,朝廷突然心血來潮開設了科舉,天下寒士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飛蛾撲火般湧入了科舉的漫漫長路。

王冕當然也一樣,放棄了自己的一貫心性與快意人生,只為某得一官半職,到頭來卻是屢試不中。

當所有的知識都成為了功名利祿的敲門磚時,求知就也失去了它本來的樣子,讀書的第一層境界便在這逐利的慾望中建立了起來。

於是,人們為了考試而讀書,把考試視為前往人生通途的大門,甚至是唯一的那扇門。

讀書是一把鑰匙,可以開啟人生成功的大門。鑰匙不一樣,開啟的大門也不一樣。

只是人們往往忽視了這種差異,只看到走的人最多的那扇門,於是即使把鑰匙掰斷了,也找不到自己的路。

君不見考試前後,考場內外,手捧“真經”或坐或立,皺眉苦吟的考生乎?

此種讀書,不如說是閱讀者人生經歷當中的一場惡夢,只有痛苦,沒有快樂。

王冕:讀書的三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02

  •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讀書的第二層境界,便是擺脫書本的束縛,在實踐中去體會書中的情理與意境。

劉彝在《畫旨》中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行萬里路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獲得更開闊的格局與視野,更能對書中的道理有更深的體會。

王冕最後一次落榜後,回到家中他一把火燒了自己所有的舉業文章。

於是,穿著木屐蓑衣,帶著木劍《漢書》,騎著黃牛,高歌而去。

自此,士林中少了一位考生,而蒼茫天地間卻多出了一位浪子。

他走遍了山川河嶽,走到了大地盡頭,走過了大漠孤煙。

他來到元大都,在這“人分四等”的時局中,他看到奴隸主揮舞著皮鞭抽打著匍匐在地的奴隸,一種《樂府詩》中“心中惻,血出漉”的悲憤直湧上心頭。

於是,一幅《墨梅圖》由此而生,並題有一首諷詩:

“冰花個個團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

當統治者趕來逮捕王冕時,他已騎黃牛南下而去。

他來到黃河,只見黃河決堤,黎民四散奔逃,浮屍阻絕了河道。

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慘象彷彿盡顯眼前。

而自己也感覺到了在災難面前無法拯救他人,是多麼弱小與無力。

他來到杭州,發現自己的好友盧生病死,留下幼小的一子二女忍飢挨餓。

他此時真正體會到了漢《樂府》中“盎中無鬥米儲,環視架上無懸衣”的悽楚。於是帶走三個幼童,留養家中。

在讀書的第二層境界中,你可以邊走邊讀,讀著讀著就可以擁抱整個世界。

在這路上,你可以旁觀,像一個吟遊的詩人,看著眼前發生的滄桑變幻;你可以收集一個個故事,看著故事開始、起伏、轉折、落幕。

在路上,你讀著沿途的風景,讀著人世的悲歡離合,並在其中磨礪出高貴的品質和精神。

你會發現,你需要愛,所以你選擇了善良;你會發現,你需要恨,所以你擁有了勇氣。

你會發現,你把無數人領進了自己的世界,你又存在於無數人的世界裡。

王冕:讀書的三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03

  • 找到自己,讀懂人生。


文天祥在遺言中說:“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讀書的最高境界便是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這種人生應該是沒有愧疚的,沒有偏邪的,並且是快樂的,有趣的。

晚年的王冕,看清了功名利祿不過是鏡花水月。

於是,他來到九里山,種梅千枝,築茅廬三間,題為“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

他白天帶著牛耕作,累了就躺在牛背上看書,晚上回家就是作畫吟詩。

有時他會乘舟放浪於鑑湖之畔,聽其所止,彈琴賦詩,飲酒長嘯。

朱元璋攻克越州時,軍隊就駐紮在九里山,當知道王冕就隱居於此後,便派人請王冕出山為官,而王冕只是大笑道:“我有田可耕,有書可讀,豈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喚?”

當天下初平,不甘心的朱元璋竟派兵入山,想要“請”王冕做官,卻只見一人一牛,朝白雲深處而去,消失在蒼茫的雲海間。

在讀書的最高境界中,你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東西,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該做什麼事情,並且會勇敢地去實現。

有人說:讀書和旅行一樣,可以在別人的世界裡,尋找自己。

在讀書中,你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然後在其中發現自己的人生。

亞里士多德說:“人的最高價值在於覺醒與思考的能力,而不在於生存本身。”

而讀書的最終目的,便是幫我們獲得這種覺醒與能力。

讓人按照自己的意願活下去,才是讀書最高的價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