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載: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

秦始皇按五德終始說,推得秦為水德,故而改河水(黃河)為德水,色尚黑,數以六為紀。

"

史載: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

秦始皇按五德終始說,推得秦為水德,故而改河水(黃河)為德水,色尚黑,數以六為紀。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秦始皇像

既然秦朝如此,那承接秦朝的西漢又是什麼德呢?從五行相剋的角度來說,秦朝的水德克了周朝的火德,那麼西漢就應該是土德克了秦朝的水德。但令人瞠目結舌的是,西漢並不是個只遵守“土德”的老實人。在其歷史上,出現了水、火、土三德交替的局面。

"

史載: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

秦始皇按五德終始說,推得秦為水德,故而改河水(黃河)為德水,色尚黑,數以六為紀。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秦始皇像

既然秦朝如此,那承接秦朝的西漢又是什麼德呢?從五行相剋的角度來說,秦朝的水德克了周朝的火德,那麼西漢就應該是土德克了秦朝的水德。但令人瞠目結舌的是,西漢並不是個只遵守“土德”的老實人。在其歷史上,出現了水、火、土三德交替的局面。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劉邦影視形象

為什麼漢朝之德會屢次更替?究其原因,乃是五德終始之說在西漢時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與完善,再加上某些政治需要,所以才出現了這般的現象。也正是從西漢開始,五德之說成了亂臣賊子篡奪皇位的有力工具,筆者整合以往資料,且以西漢王朝為突破口,來談談古代的“五德”。


五德終始之說的誕生

筆者認為,人類進化的一大特點,是有了化繁為簡的思想:對於繁雜多樣的事務,人們不再視若無睹,而是有意的將其區別分類。

但古代的分類法與今天的卻大為不同。我們今天的分類方法,是將所有的情況林列出來,然後再根據其具體異同而分類;古代的分類方法,卻是先確立幾大類別,再將所有的事務包含於其中,這裡面最出名的,莫過於陰陽五行了。

"

史載: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

秦始皇按五德終始說,推得秦為水德,故而改河水(黃河)為德水,色尚黑,數以六為紀。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秦始皇像

既然秦朝如此,那承接秦朝的西漢又是什麼德呢?從五行相剋的角度來說,秦朝的水德克了周朝的火德,那麼西漢就應該是土德克了秦朝的水德。但令人瞠目結舌的是,西漢並不是個只遵守“土德”的老實人。在其歷史上,出現了水、火、土三德交替的局面。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劉邦影視形象

為什麼漢朝之德會屢次更替?究其原因,乃是五德終始之說在西漢時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與完善,再加上某些政治需要,所以才出現了這般的現象。也正是從西漢開始,五德之說成了亂臣賊子篡奪皇位的有力工具,筆者整合以往資料,且以西漢王朝為突破口,來談談古代的“五德”。


五德終始之說的誕生

筆者認為,人類進化的一大特點,是有了化繁為簡的思想:對於繁雜多樣的事務,人們不再視若無睹,而是有意的將其區別分類。

但古代的分類法與今天的卻大為不同。我們今天的分類方法,是將所有的情況林列出來,然後再根據其具體異同而分類;古代的分類方法,卻是先確立幾大類別,再將所有的事務包含於其中,這裡面最出名的,莫過於陰陽五行了。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五行最早見於《尚書·洪範》:“天乃錫禹洪範九疇”,五行即為其一。但這一記載,卻遭到懷疑到了眾多人懷疑,他們覺得這是戰國時期的人捏造的。

戰國時期,五行學說是極為流行的。這個時候有個名為鄒衍的齊國人,他根據五行提出了一套五德終始說: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

——《呂氏春秋》

鄒衍認為,每一朝都是代表一德的,黃帝是土德,所以“天先見大螾大螻”,夏朝是木德,商朝是金德,周朝則是火德。現在周朝的火德將衰,故而將有一“水德”代替周朝之火德。

"

史載: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

秦始皇按五德終始說,推得秦為水德,故而改河水(黃河)為德水,色尚黑,數以六為紀。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秦始皇像

既然秦朝如此,那承接秦朝的西漢又是什麼德呢?從五行相剋的角度來說,秦朝的水德克了周朝的火德,那麼西漢就應該是土德克了秦朝的水德。但令人瞠目結舌的是,西漢並不是個只遵守“土德”的老實人。在其歷史上,出現了水、火、土三德交替的局面。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劉邦影視形象

為什麼漢朝之德會屢次更替?究其原因,乃是五德終始之說在西漢時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與完善,再加上某些政治需要,所以才出現了這般的現象。也正是從西漢開始,五德之說成了亂臣賊子篡奪皇位的有力工具,筆者整合以往資料,且以西漢王朝為突破口,來談談古代的“五德”。


五德終始之說的誕生

筆者認為,人類進化的一大特點,是有了化繁為簡的思想:對於繁雜多樣的事務,人們不再視若無睹,而是有意的將其區別分類。

但古代的分類法與今天的卻大為不同。我們今天的分類方法,是將所有的情況林列出來,然後再根據其具體異同而分類;古代的分類方法,卻是先確立幾大類別,再將所有的事務包含於其中,這裡面最出名的,莫過於陰陽五行了。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五行最早見於《尚書·洪範》:“天乃錫禹洪範九疇”,五行即為其一。但這一記載,卻遭到懷疑到了眾多人懷疑,他們覺得這是戰國時期的人捏造的。

戰國時期,五行學說是極為流行的。這個時候有個名為鄒衍的齊國人,他根據五行提出了一套五德終始說: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

——《呂氏春秋》

鄒衍認為,每一朝都是代表一德的,黃帝是土德,所以“天先見大螾大螻”,夏朝是木德,商朝是金德,周朝則是火德。現在周朝的火德將衰,故而將有一“水德”代替周朝之火德。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五德終始之說對諸侯而言,能讓其名正言順的代替周天子之位,對普通百姓而言亦滿足天下一統的心願。因此鄒衍的學說,獲得了當時人們的認可,成為了眾所趨之的時流。


漢朝時期五德的發展與三統說的建立

秦統一後,根據鄒衍的五德終始之說,推得自身為水德,故而根據水德建造了一系列的制度,這是五德終始說的第一次應用。

可沒想秦祚短暫,天下又歸於漢。按五德終始之說,水德該受克於土德,可漢高祖建立漢朝後,說了句“北畤待我而起”,便承襲秦制,仍以水德自居。(北畤是祭祀黑帝的)

"

史載: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

秦始皇按五德終始說,推得秦為水德,故而改河水(黃河)為德水,色尚黑,數以六為紀。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秦始皇像

既然秦朝如此,那承接秦朝的西漢又是什麼德呢?從五行相剋的角度來說,秦朝的水德克了周朝的火德,那麼西漢就應該是土德克了秦朝的水德。但令人瞠目結舌的是,西漢並不是個只遵守“土德”的老實人。在其歷史上,出現了水、火、土三德交替的局面。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劉邦影視形象

為什麼漢朝之德會屢次更替?究其原因,乃是五德終始之說在西漢時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與完善,再加上某些政治需要,所以才出現了這般的現象。也正是從西漢開始,五德之說成了亂臣賊子篡奪皇位的有力工具,筆者整合以往資料,且以西漢王朝為突破口,來談談古代的“五德”。


五德終始之說的誕生

筆者認為,人類進化的一大特點,是有了化繁為簡的思想:對於繁雜多樣的事務,人們不再視若無睹,而是有意的將其區別分類。

但古代的分類法與今天的卻大為不同。我們今天的分類方法,是將所有的情況林列出來,然後再根據其具體異同而分類;古代的分類方法,卻是先確立幾大類別,再將所有的事務包含於其中,這裡面最出名的,莫過於陰陽五行了。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五行最早見於《尚書·洪範》:“天乃錫禹洪範九疇”,五行即為其一。但這一記載,卻遭到懷疑到了眾多人懷疑,他們覺得這是戰國時期的人捏造的。

戰國時期,五行學說是極為流行的。這個時候有個名為鄒衍的齊國人,他根據五行提出了一套五德終始說: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

——《呂氏春秋》

鄒衍認為,每一朝都是代表一德的,黃帝是土德,所以“天先見大螾大螻”,夏朝是木德,商朝是金德,周朝則是火德。現在周朝的火德將衰,故而將有一“水德”代替周朝之火德。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五德終始之說對諸侯而言,能讓其名正言順的代替周天子之位,對普通百姓而言亦滿足天下一統的心願。因此鄒衍的學說,獲得了當時人們的認可,成為了眾所趨之的時流。


漢朝時期五德的發展與三統說的建立

秦統一後,根據鄒衍的五德終始之說,推得自身為水德,故而根據水德建造了一系列的制度,這是五德終始說的第一次應用。

可沒想秦祚短暫,天下又歸於漢。按五德終始之說,水德該受克於土德,可漢高祖建立漢朝後,說了句“北畤待我而起”,便承襲秦制,仍以水德自居。(北畤是祭祀黑帝的)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劉邦立水德之後,可急壞了不少人。賈誼、公孫臣、新垣平等人都著急於建立土德之制,但卻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失敗。一直到武帝時,事情才有了轉變。

武帝時在董仲舒等人的推動下,成功的改制,色尚黃,數用五,這是附和五德終始之說的。但武帝改制時改正朔卻出現了一些問題。

古代的月份,是用地支來起名的。地支之首“子”對應我們現在的十一月,然後以此類推,參見下表

"

史載: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

秦始皇按五德終始說,推得秦為水德,故而改河水(黃河)為德水,色尚黑,數以六為紀。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秦始皇像

既然秦朝如此,那承接秦朝的西漢又是什麼德呢?從五行相剋的角度來說,秦朝的水德克了周朝的火德,那麼西漢就應該是土德克了秦朝的水德。但令人瞠目結舌的是,西漢並不是個只遵守“土德”的老實人。在其歷史上,出現了水、火、土三德交替的局面。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劉邦影視形象

為什麼漢朝之德會屢次更替?究其原因,乃是五德終始之說在西漢時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與完善,再加上某些政治需要,所以才出現了這般的現象。也正是從西漢開始,五德之說成了亂臣賊子篡奪皇位的有力工具,筆者整合以往資料,且以西漢王朝為突破口,來談談古代的“五德”。


五德終始之說的誕生

筆者認為,人類進化的一大特點,是有了化繁為簡的思想:對於繁雜多樣的事務,人們不再視若無睹,而是有意的將其區別分類。

但古代的分類法與今天的卻大為不同。我們今天的分類方法,是將所有的情況林列出來,然後再根據其具體異同而分類;古代的分類方法,卻是先確立幾大類別,再將所有的事務包含於其中,這裡面最出名的,莫過於陰陽五行了。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五行最早見於《尚書·洪範》:“天乃錫禹洪範九疇”,五行即為其一。但這一記載,卻遭到懷疑到了眾多人懷疑,他們覺得這是戰國時期的人捏造的。

戰國時期,五行學說是極為流行的。這個時候有個名為鄒衍的齊國人,他根據五行提出了一套五德終始說: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

——《呂氏春秋》

鄒衍認為,每一朝都是代表一德的,黃帝是土德,所以“天先見大螾大螻”,夏朝是木德,商朝是金德,周朝則是火德。現在周朝的火德將衰,故而將有一“水德”代替周朝之火德。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五德終始之說對諸侯而言,能讓其名正言順的代替周天子之位,對普通百姓而言亦滿足天下一統的心願。因此鄒衍的學說,獲得了當時人們的認可,成為了眾所趨之的時流。


漢朝時期五德的發展與三統說的建立

秦統一後,根據鄒衍的五德終始之說,推得自身為水德,故而根據水德建造了一系列的制度,這是五德終始說的第一次應用。

可沒想秦祚短暫,天下又歸於漢。按五德終始之說,水德該受克於土德,可漢高祖建立漢朝後,說了句“北畤待我而起”,便承襲秦制,仍以水德自居。(北畤是祭祀黑帝的)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劉邦立水德之後,可急壞了不少人。賈誼、公孫臣、新垣平等人都著急於建立土德之制,但卻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失敗。一直到武帝時,事情才有了轉變。

武帝時在董仲舒等人的推動下,成功的改制,色尚黃,數用五,這是附和五德終始之說的。但武帝改制時改正朔卻出現了一些問題。

古代的月份,是用地支來起名的。地支之首“子”對應我們現在的十一月,然後以此類推,參見下表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每當一王朝建立,便要確立哪月為月首,即正月。秦朝時是以亥月為正的,但武帝改制時卻是以寅月為正,這就不符合五德終始說的循環了。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此時社會上誕生出了一種新的思想——三統說。

"

史載: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

秦始皇按五德終始說,推得秦為水德,故而改河水(黃河)為德水,色尚黑,數以六為紀。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秦始皇像

既然秦朝如此,那承接秦朝的西漢又是什麼德呢?從五行相剋的角度來說,秦朝的水德克了周朝的火德,那麼西漢就應該是土德克了秦朝的水德。但令人瞠目結舌的是,西漢並不是個只遵守“土德”的老實人。在其歷史上,出現了水、火、土三德交替的局面。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劉邦影視形象

為什麼漢朝之德會屢次更替?究其原因,乃是五德終始之說在西漢時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與完善,再加上某些政治需要,所以才出現了這般的現象。也正是從西漢開始,五德之說成了亂臣賊子篡奪皇位的有力工具,筆者整合以往資料,且以西漢王朝為突破口,來談談古代的“五德”。


五德終始之說的誕生

筆者認為,人類進化的一大特點,是有了化繁為簡的思想:對於繁雜多樣的事務,人們不再視若無睹,而是有意的將其區別分類。

但古代的分類法與今天的卻大為不同。我們今天的分類方法,是將所有的情況林列出來,然後再根據其具體異同而分類;古代的分類方法,卻是先確立幾大類別,再將所有的事務包含於其中,這裡面最出名的,莫過於陰陽五行了。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五行最早見於《尚書·洪範》:“天乃錫禹洪範九疇”,五行即為其一。但這一記載,卻遭到懷疑到了眾多人懷疑,他們覺得這是戰國時期的人捏造的。

戰國時期,五行學說是極為流行的。這個時候有個名為鄒衍的齊國人,他根據五行提出了一套五德終始說: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

——《呂氏春秋》

鄒衍認為,每一朝都是代表一德的,黃帝是土德,所以“天先見大螾大螻”,夏朝是木德,商朝是金德,周朝則是火德。現在周朝的火德將衰,故而將有一“水德”代替周朝之火德。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五德終始之說對諸侯而言,能讓其名正言順的代替周天子之位,對普通百姓而言亦滿足天下一統的心願。因此鄒衍的學說,獲得了當時人們的認可,成為了眾所趨之的時流。


漢朝時期五德的發展與三統說的建立

秦統一後,根據鄒衍的五德終始之說,推得自身為水德,故而根據水德建造了一系列的制度,這是五德終始說的第一次應用。

可沒想秦祚短暫,天下又歸於漢。按五德終始之說,水德該受克於土德,可漢高祖建立漢朝後,說了句“北畤待我而起”,便承襲秦制,仍以水德自居。(北畤是祭祀黑帝的)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劉邦立水德之後,可急壞了不少人。賈誼、公孫臣、新垣平等人都著急於建立土德之制,但卻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失敗。一直到武帝時,事情才有了轉變。

武帝時在董仲舒等人的推動下,成功的改制,色尚黃,數用五,這是附和五德終始之說的。但武帝改制時改正朔卻出現了一些問題。

古代的月份,是用地支來起名的。地支之首“子”對應我們現在的十一月,然後以此類推,參見下表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每當一王朝建立,便要確立哪月為月首,即正月。秦朝時是以亥月為正的,但武帝改制時卻是以寅月為正,這就不符合五德終始說的循環了。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此時社會上誕生出了一種新的思想——三統說。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漢武帝影視形象

三統說乃是由董仲舒提出來的。所謂三統乃指黑統、白統與赤統。三統說是誕生於五德的,只不過有所縮減而已,他們用三統重新定義了各代帝王(夏黑統,商白統,周赤統),又確立了漢朝之統為黑統。

按三統說所言,黑統建寅月為首,白統建丑月為首,赤統建子月為首。故而武帝時的改制,實際上是五德與三統說並驅而改的。


王莽的篡漢妙招

王莽篡漢是我們眾所周知的。他用了一個小妙招,讓自己名正言順的繼承帝位,那就是禪讓。

我們首先來看一則故事:

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原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嫗曰:“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

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的故事已流出千年,震撼人心。但這個故事其實是在王莽的授意下編造的,因為這個故事裡將劉邦說出了赤帝之子。

"

史載: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

秦始皇按五德終始說,推得秦為水德,故而改河水(黃河)為德水,色尚黑,數以六為紀。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秦始皇像

既然秦朝如此,那承接秦朝的西漢又是什麼德呢?從五行相剋的角度來說,秦朝的水德克了周朝的火德,那麼西漢就應該是土德克了秦朝的水德。但令人瞠目結舌的是,西漢並不是個只遵守“土德”的老實人。在其歷史上,出現了水、火、土三德交替的局面。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劉邦影視形象

為什麼漢朝之德會屢次更替?究其原因,乃是五德終始之說在西漢時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與完善,再加上某些政治需要,所以才出現了這般的現象。也正是從西漢開始,五德之說成了亂臣賊子篡奪皇位的有力工具,筆者整合以往資料,且以西漢王朝為突破口,來談談古代的“五德”。


五德終始之說的誕生

筆者認為,人類進化的一大特點,是有了化繁為簡的思想:對於繁雜多樣的事務,人們不再視若無睹,而是有意的將其區別分類。

但古代的分類法與今天的卻大為不同。我們今天的分類方法,是將所有的情況林列出來,然後再根據其具體異同而分類;古代的分類方法,卻是先確立幾大類別,再將所有的事務包含於其中,這裡面最出名的,莫過於陰陽五行了。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五行最早見於《尚書·洪範》:“天乃錫禹洪範九疇”,五行即為其一。但這一記載,卻遭到懷疑到了眾多人懷疑,他們覺得這是戰國時期的人捏造的。

戰國時期,五行學說是極為流行的。這個時候有個名為鄒衍的齊國人,他根據五行提出了一套五德終始說: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

——《呂氏春秋》

鄒衍認為,每一朝都是代表一德的,黃帝是土德,所以“天先見大螾大螻”,夏朝是木德,商朝是金德,周朝則是火德。現在周朝的火德將衰,故而將有一“水德”代替周朝之火德。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五德終始之說對諸侯而言,能讓其名正言順的代替周天子之位,對普通百姓而言亦滿足天下一統的心願。因此鄒衍的學說,獲得了當時人們的認可,成為了眾所趨之的時流。


漢朝時期五德的發展與三統說的建立

秦統一後,根據鄒衍的五德終始之說,推得自身為水德,故而根據水德建造了一系列的制度,這是五德終始說的第一次應用。

可沒想秦祚短暫,天下又歸於漢。按五德終始之說,水德該受克於土德,可漢高祖建立漢朝後,說了句“北畤待我而起”,便承襲秦制,仍以水德自居。(北畤是祭祀黑帝的)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劉邦立水德之後,可急壞了不少人。賈誼、公孫臣、新垣平等人都著急於建立土德之制,但卻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失敗。一直到武帝時,事情才有了轉變。

武帝時在董仲舒等人的推動下,成功的改制,色尚黃,數用五,這是附和五德終始之說的。但武帝改制時改正朔卻出現了一些問題。

古代的月份,是用地支來起名的。地支之首“子”對應我們現在的十一月,然後以此類推,參見下表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每當一王朝建立,便要確立哪月為月首,即正月。秦朝時是以亥月為正的,但武帝改制時卻是以寅月為正,這就不符合五德終始說的循環了。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此時社會上誕生出了一種新的思想——三統說。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漢武帝影視形象

三統說乃是由董仲舒提出來的。所謂三統乃指黑統、白統與赤統。三統說是誕生於五德的,只不過有所縮減而已,他們用三統重新定義了各代帝王(夏黑統,商白統,周赤統),又確立了漢朝之統為黑統。

按三統說所言,黑統建寅月為首,白統建丑月為首,赤統建子月為首。故而武帝時的改制,實際上是五德與三統說並驅而改的。


王莽的篡漢妙招

王莽篡漢是我們眾所周知的。他用了一個小妙招,讓自己名正言順的繼承帝位,那就是禪讓。

我們首先來看一則故事:

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原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嫗曰:“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

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的故事已流出千年,震撼人心。但這個故事其實是在王莽的授意下編造的,因為這個故事裡將劉邦說出了赤帝之子。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王莽篡漢時曾下詔,他自稱是黃帝、虞舜之後,說:“赤帝漢氏高皇帝之靈,承天命,傳國金策之書,予甚祗畏,敢不欽受!”這次王莽有將西漢王朝改成了火德,改成了赤統。

王莽自稱黃帝之後,那自然就是土德。既然自己身為土德,那西漢該是什麼德呢?按以往之慣例,土德之前為水德,可王莽不同啊,他是受禪讓而即位的,並非靠征伐取勝,所以並不能用土去克漢朝的水,於是他靈機一動,將西漢改為火德,這樣便有了“土生火”的戲碼上演。禪讓也顯得理所當然。

"

史載: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

秦始皇按五德終始說,推得秦為水德,故而改河水(黃河)為德水,色尚黑,數以六為紀。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秦始皇像

既然秦朝如此,那承接秦朝的西漢又是什麼德呢?從五行相剋的角度來說,秦朝的水德克了周朝的火德,那麼西漢就應該是土德克了秦朝的水德。但令人瞠目結舌的是,西漢並不是個只遵守“土德”的老實人。在其歷史上,出現了水、火、土三德交替的局面。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劉邦影視形象

為什麼漢朝之德會屢次更替?究其原因,乃是五德終始之說在西漢時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與完善,再加上某些政治需要,所以才出現了這般的現象。也正是從西漢開始,五德之說成了亂臣賊子篡奪皇位的有力工具,筆者整合以往資料,且以西漢王朝為突破口,來談談古代的“五德”。


五德終始之說的誕生

筆者認為,人類進化的一大特點,是有了化繁為簡的思想:對於繁雜多樣的事務,人們不再視若無睹,而是有意的將其區別分類。

但古代的分類法與今天的卻大為不同。我們今天的分類方法,是將所有的情況林列出來,然後再根據其具體異同而分類;古代的分類方法,卻是先確立幾大類別,再將所有的事務包含於其中,這裡面最出名的,莫過於陰陽五行了。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五行最早見於《尚書·洪範》:“天乃錫禹洪範九疇”,五行即為其一。但這一記載,卻遭到懷疑到了眾多人懷疑,他們覺得這是戰國時期的人捏造的。

戰國時期,五行學說是極為流行的。這個時候有個名為鄒衍的齊國人,他根據五行提出了一套五德終始說: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

——《呂氏春秋》

鄒衍認為,每一朝都是代表一德的,黃帝是土德,所以“天先見大螾大螻”,夏朝是木德,商朝是金德,周朝則是火德。現在周朝的火德將衰,故而將有一“水德”代替周朝之火德。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五德終始之說對諸侯而言,能讓其名正言順的代替周天子之位,對普通百姓而言亦滿足天下一統的心願。因此鄒衍的學說,獲得了當時人們的認可,成為了眾所趨之的時流。


漢朝時期五德的發展與三統說的建立

秦統一後,根據鄒衍的五德終始之說,推得自身為水德,故而根據水德建造了一系列的制度,這是五德終始說的第一次應用。

可沒想秦祚短暫,天下又歸於漢。按五德終始之說,水德該受克於土德,可漢高祖建立漢朝後,說了句“北畤待我而起”,便承襲秦制,仍以水德自居。(北畤是祭祀黑帝的)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劉邦立水德之後,可急壞了不少人。賈誼、公孫臣、新垣平等人都著急於建立土德之制,但卻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失敗。一直到武帝時,事情才有了轉變。

武帝時在董仲舒等人的推動下,成功的改制,色尚黃,數用五,這是附和五德終始之說的。但武帝改制時改正朔卻出現了一些問題。

古代的月份,是用地支來起名的。地支之首“子”對應我們現在的十一月,然後以此類推,參見下表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每當一王朝建立,便要確立哪月為月首,即正月。秦朝時是以亥月為正的,但武帝改制時卻是以寅月為正,這就不符合五德終始說的循環了。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此時社會上誕生出了一種新的思想——三統說。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漢武帝影視形象

三統說乃是由董仲舒提出來的。所謂三統乃指黑統、白統與赤統。三統說是誕生於五德的,只不過有所縮減而已,他們用三統重新定義了各代帝王(夏黑統,商白統,周赤統),又確立了漢朝之統為黑統。

按三統說所言,黑統建寅月為首,白統建丑月為首,赤統建子月為首。故而武帝時的改制,實際上是五德與三統說並驅而改的。


王莽的篡漢妙招

王莽篡漢是我們眾所周知的。他用了一個小妙招,讓自己名正言順的繼承帝位,那就是禪讓。

我們首先來看一則故事:

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原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嫗曰:“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

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的故事已流出千年,震撼人心。但這個故事其實是在王莽的授意下編造的,因為這個故事裡將劉邦說出了赤帝之子。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王莽篡漢時曾下詔,他自稱是黃帝、虞舜之後,說:“赤帝漢氏高皇帝之靈,承天命,傳國金策之書,予甚祗畏,敢不欽受!”這次王莽有將西漢王朝改成了火德,改成了赤統。

王莽自稱黃帝之後,那自然就是土德。既然自己身為土德,那西漢該是什麼德呢?按以往之慣例,土德之前為水德,可王莽不同啊,他是受禪讓而即位的,並非靠征伐取勝,所以並不能用土去克漢朝的水,於是他靈機一動,將西漢改為火德,這樣便有了“土生火”的戲碼上演。禪讓也顯得理所當然。

王莽篡漢時,發明的這一方法,被歷代篡位的人沿用

王莽的這一戲碼上演後,漢高祖為赤帝子斬白蛇的故事便被編造了出來,甚至還插入史記等書之中。王莽的這一次篡位,給中國的歷史開了個頭,往後,除了異族征伐外,改朝換代多借用王莽的這一招來展現天命。而漢朝的“德”,也因此被改為了火德。


參考文獻:

【1】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七·三代改制質文》;

【2】司馬遷《史記》;

【3】班固《漢書》;

【4】顧頡剛《秦漢的方士與儒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