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有句: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亦有:子真實吾祖,耿介仕炎漢。所謂『炎漢』就是指漢朝,漢朝之所以有『炎漢』就這個名號,是因為漢屬火德,漢屬火德,是後來大家普遍的認知,但說起來並非自漢朝建國就是這麼定的。

說起五德終始說,其理論源自於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而其實際運作,得從秦朝開始說。

王莽篡漢留下的後遺症:劉秀不得不接受的理論讓後世子孫困擾不已

公元前221年十月初一為秦朝水德之始。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

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

也就是說,秦始皇兼併六國之後,採信了五德終始說,他認為秦代周是水克火,周是火德,那麼秦朝就屬水德,因此服色、旗幟尚黑。

王莽篡漢留下的後遺症:劉秀不得不接受的理論讓後世子孫困擾不已

西漢前期服色也尚黑。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一開始認為漢朝也屬於水德,劉邦就是隨便這麼一說,而其手下大臣也大多質樸少文,只有大臣張蒼具有一些理論素養,為劉邦找出了理論依據,秦國祚太短且暴虐無道,不屬於正統朝代,應該由漢朝的水德直接接替周朝的火德。

漢文帝時,張蒼的理論受到了挑戰,有人提出漢朝應屬土德,也取得了論辯的勝利,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漢文帝並沒有在操作層面進行改易。

漢武帝時,司馬遷等再次提出漢朝承繼的是秦朝而不是周朝,因此漢在『五德』中應歸屬於『土德』,漢武帝採納司馬遷等人的建議,變更正朔和服色,並令司馬遷等人編定新曆法(《太初曆》)。

至此我們不難發現,西漢享國210年,一半以上的時間官方確定的德性就是土德,而且這一多半時間是朝代的後半段,照理說大家對德性留下的印象應該是土德,對顏色留下的印象應該是黃色,那麼炎漢火德這個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

王莽篡漢留下的後遺症:劉秀不得不接受的理論讓後世子孫困擾不已

五德終始說中的五德相剋說。

王莽篡漢留下的後遺症:劉秀不得不接受的理論讓後世子孫困擾不已

劉向、劉歆的五德終始說是五德相生,不同於五德相剋。

原來是到了西漢末年,劉向、劉歆整出了一個五德相生說,在他們父子二人的這個新體系裡,秦朝又不是一個正統朝代了,漢朝接替的仍然是周朝,同時在這個體系中,周朝不再是火德而是木德,這麼一來漢朝就變成火德了。

劉向、劉歆的學說得到了王莽的青睞,以此作為篡漢的理論依據,顧頡剛先生曾經指出劉歆是為了給王莽篡位製造理論基礎,才編造出『漢應火德』的說法,反對顧頡剛先生的歷史學家們則持這樣的觀點:首先,劉氏父子的火德說並沒有獲得官方認可,對王莽來說這種非官方的東西沒什麼輿論價值;其次,王莽自吹是黃帝之後等等都是沒族譜可循瞎編的,既然反正都是無本生意,他大可以宣稱自己是夏禹後代承木德,來克漢朝的土德,這更方便,連偽造的工夫都省了。

當然,顧頡剛先生的說法也只是一個猜想,不能驟然確定就是萬無一失定論,但是,反駁其看法的兩個觀點,實際上是不成立的。

第一、人們往往從後世篡逆者的做派角度設想王莽只是為了文宣的需要才認同『漢應火德』『新得土德』,殊不知在很多方面表現出食古不化的理論熱情的王莽非常可能真的相信這一切,作為一個『理論家』,他會欣賞劉氏父子這個比較自洽比較周全的理論。

第二、首先王莽自稱的不只是黃帝之後,在是黃帝之後以外,他還自稱是虞舜之後,這在某種意義上不是偽託,王莽的曾祖父是西漢武帝朝的繡衣御史王賀,王賀的曾祖父是項羽所封的濟北王田安,田安的曾祖父是齊襄王田法章,而田齊原本出自流亡齊國的陳國公子陳完(田完),而陳國王族是虞舜的後代,王莽的世系非常清楚,只能說陳國王族是不是虞舜後代是存疑的,而王莽是陳完或者齊國(田齊)王室的後裔還是基本準確的,不可能改稱夏禹後代。

其次,『五行相生』比『五行相剋』更加符合王莽希望通過比較平滑順暢的方式奪取政權的願望,唐堯後裔的劉漢王朝將皇帝寶座讓給虞舜後裔的王莽,這裡還有一層王莽看重的『巧合』。

王莽篡漢留下的後遺症:劉秀不得不接受的理論讓後世子孫困擾不已

王莽建立新朝後,將虞舜追諡為新始祖。

王莽篡漢留下的後遺症:劉秀不得不接受的理論讓後世子孫困擾不已

王莽建立的新朝一度很強大,但在歷史上存在感很低。

不管基於什麼原因,反正王莽正式採納了此說作為自己篡漢和建立新朝的理論依據,就連王莽當皇帝的日子也選擇了一個干支是丁卯的日子,用丁火來對應漢朝的德性,用卯來代表劉姓(劉字繁體字劉可拆分成卯金刀),以此象徵『漢劉火德盡而傳於新室也』。

也許是王莽強調『漢應火德』造的聲勢過於浩大,也許是王莽吹噓『新室之祥』搞的花樣過於繁複,所以無論是天下百姓還是王莽的堅定反對者都對漢朝是火德、新朝是土德的說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心思漢』很大程度上變成了惦念被王莽說成已經『徹底銷盡』的『火德』。

王莽篡漢留下的後遺症:劉秀不得不接受的理論讓後世子孫困擾不已

《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

王莽篡漢留下的後遺症:劉秀不得不接受的理論讓後世子孫困擾不已

因此,劉秀稱帝后索性通過官方的認可把漢朝確定為火德,這也就是前面說到的漢朝亦被稱為『炎漢』的原因——有意思的是,也正像前面說的那樣,整個西漢時期,官方關於本朝德性的說法有水德,也有土德,恰恰並沒有東漢一朝官方認證的火德。

從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漢應火德』實際上是王莽篡漢留下的後遺症,劉秀不得不順應天下大眾的刻板印象把火德作為自己王朝官方確定的德性,這個不得不接受的理論讓光武帝的後世子孫困擾不已。

這是因為無論是搞小規模反叛的馬勉(九江的一個謀反者),還是搞大規模反叛的張角、張寶、張樑(黃巾起義),又抑或是漢末諸雄中有僭越想法的袁術,甚至包括後來的曹丕和孫權,不管文化高低,立場如何,都和黃色較上了勁——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不用去說,曹丕的年號叫黃初,孫權的年號有黃武、黃龍——因為黃等於土德,而火生土,要取代漢朝,必須先佔了土德和黃色。

王莽篡漢留下的後遺症:劉秀不得不接受的理論讓後世子孫困擾不已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形勢圖。

王莽篡漢留下的後遺症:劉秀不得不接受的理論讓後世子孫困擾不已

獻帝一再表示漢室不德、天命在魏,曹丕也一次比一次“惶恐”地拒絕。

就連濃眉大眼(雙耳垂肩)的劉備稱帝的時候,也有人上奏說在武陽(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的赤水看見一條黃龍(有黃龍見武陽赤水),對於號稱要『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劉備來說,這個對曹魏建國祥瑞的山寨簡直是啪啪打臉,不過,雖則是相關的蜀漢臣下沒文化,但也反映出劉備政權在下屬潛意識裡也是取代東漢政權的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