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一夢:87紅樓插曲背後

王立平 樂器 音樂 施光南 看天下曉古今 2017-06-13

紅樓一夢:87紅樓插曲背後

對八十年代作曲界湧現的新秀至今我記憶猶新,當時特別喜歡的是施光南(英年早逝)、王立平、谷建芬和馬丁四人。施光南的曲子造就了關牧村的脫穎;王立平的曲子促成了鄭緒蘭的成名;谷建芬的許多曲子為毛阿敏唱紅;而馬丁為茹誌鵑《百合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寫的主題曲,委婉動聽的旋律我經常低吟哼唱。不過還是王立平在我印象中最深。這個曾創作了《太陽島上》、《浪花裡飛出歡樂的歌》、《牧羊曲》、《少林寺》、《飛吧!鴿子》、《大海啊,故鄉》、《駝鈴》等膾炙人口的歌曲,以及樂曲《潛海姑娘》、《哈爾濱的夏天》等至今久唱久放不衰。而他的《大海啊,故鄉》五線譜曲子,一直鑲嵌在我市音樂廣場的大理石地面上,與世界大師級音樂家曲子並駕齊驅留於後人,其在我國作曲界不可撼動地位由此可見一斑。但他的頂峰之作,也最為國人推崇的,恐怕就是《紅樓夢》全劇樂曲的創作了。

紅樓一夢:87紅樓插曲背後

王立平

文學鉅作《紅樓夢》是曹雪芹傾其畢生經歷的生命力作,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主題音樂作品也是作曲家嘔心瀝血的生命作品,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可複製的生命創作,被公認為最精彩的紅樓主題音樂。《紅樓夢》全部曲子既保留了中國傳統的“宮、商、角、徵、羽”(即1、2、3、5、6)五音階特色,又有所突破大量使用了古典不常用的“7”這個半音,使樂曲更加委婉、哀怨、動聽。全部音樂是由民族管絃樂演奏的,是典型的中國式的語言,注重音樂的線條、色彩,這恰恰是民族樂器最擅長表現的,體現了我國獨特的優雅古樸、委婉細膩的藝術特色,給人以“發思古之幽情”。例如在樂曲中,古箏時常代表著紅樓夢的“原應嘆息”和命途多舛的哀婉;二胡等絃樂齊奏,是一種哀怨和低吟;鼓聲是內心的憂鬱沉悶和長嘆,為紅樓之夢瞭解……因此,87版《紅樓夢》主題音樂作品很好地表現了《紅樓夢》的主題,旋律優美,情感動人,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震撼力,是不可多得的傳世經典。

據說王先生當年四十剛出頭,為創作《紅》曲,付出太多的心血和情感,僅一曲《葬花吟》就耗時一年九個月。可見他對藝術的認真和嚴謹態度,可謂十年磨一劍,足以令當今一些為名利而恣意多產的“作曲大家”汗顏。

紅樓一夢:87紅樓插曲背後

王立平先生曾回憶說:“那個時候我經常趴在鋼琴上哭,一開始心裡充滿激動,就是想為《紅樓夢》寫音樂,可真到落筆的時候,突然覺得白茫茫一片,一個音符都找不到。我經常跟人說,我這一輩子就幹了一件膽大妄為的事情,就是接下了《紅樓夢》,我感到我可能會砸在這裡面,終於明白熱愛《紅樓夢》是一回事,拿出作品完全是另外一回事,那個時候心裡直想哭,天天想哭,想打退堂鼓。”一年後,王立平才擺脫內心掙扎,開始真正醞釀起《紅樓夢》的音樂。“那天是為探春遠嫁配樂,這段戲太感動我了,寫完了以後說不清為什麼,我趴在鋼琴上淚流不止,我覺得這音樂應該是曹雪芹的神來之筆,實在害怕導演棄用,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重寫。最後導演告訴我特別合適,天衣無縫,我才覺得安慰。”

他還說,“我這人一輩子謹小慎微,只有這一次,為了“曹雪芹詞;王立平曲”,上刀山下火海,值了”。

現在王先生謝絕新版《紅樓夢》的再創,大約他認為自己年歲已高、已為《紅樓夢》殫精竭慮畫上圓滿記號的一種委婉的“自我鑑定”吧。

無疑。成就《紅樓夢》劇為經典和傳世之作,作曲家王立平功不可沒!

他被譽為“用音樂寫《紅樓夢》的人”。當之無愧!

精神可佳的老人!精品傳世的老人!值得尊重的老人!

87版《紅樓夢》劇成經典後,插曲也流傳開來,優美低緩、悽慘委婉的旋律瞬間觸動了觀眾最敏感深處神經。《紅樓夢》劇的音樂從配器到演唱,凝聚樂王先生實實在在的嘔心瀝血。全曲包括《引子》(紅樓夢曲)、《序曲》、《紫菱洲歌》、《紅豆曲》、《好了歌》、《秋窗風雨夕》、《晴雯歌》、《聰明累》、《題帕三絕》、《枉凝眉》、《分骨肉》、《嘆香菱》、《葬花吟》等13首歌曲。

我最喜歡《紅樓夢》插曲中的《引子》、《序曲》、《枉凝眉》、《葬花吟》、《晴雯歌》和《分骨肉》。我認為它們最能代表王立平《紅》曲的風格。(待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