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內的政治鬥爭與汪精衛政治失敗

國民黨內的政治鬥爭與汪精衛政治失敗

1927年8月23日蔣介石在武漢政府的外在壓力以及桂系倒戈的內在壓力之下,宣佈下野,國民黨內一片喧譁。

南京方面蔣介石的下野並不代表南京政府失敗,在以胡漢民為首的政治團體繼續叫喊著與蔣介石共進退,南京政府依舊存在,並且由於蔣介石下野帶來的政治資本,真實實力並未減弱。武漢方面逼蔣下臺達到了他們最初的目的,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但是武漢集團的汪精衛沒有掌控軍隊,而掌控軍隊的唐生智在國民黨內又沒有資歷,所以兩人合作純屬相互你用的關係,一旦利用的價值沒有,那麼合作的關係也不存在。

國民黨內的政治鬥爭與汪精衛政治失敗

蔣介石的下野,也對北伐整個大局產生影響。張作霖認為蔣介石下野,國民黨內沒有人能把控全局,趁這時國民黨內鬥是反擊的好時機。張作霖、孫傳芳和張宗昌就合謀趁此時機反擊國民黨一下,打擊國民黨的實力,減少將來的壓力。

由於蔣介石下野,但實際掌握軍事大權,所以何應欽和桂系根本無力控制南京方面的軍隊。

北方奉系軍閥咄咄相逼的情況之下,武漢和南京在廬山召開了一次會議,武漢方面由汪精衛、譚延闓、唐生智等人蔘加,南京方面李宗仁為代表,馮玉祥也派特別代表劉驥參加。雙方之間的口水戰是不可避免,但是蔣介石下野,符合桂系和武漢的利益,最終雙方達成初步一致:武漢方面不進行東進,雙方解除軍事對峙局面,共同北伐。

北方奉系軍閥由孫傳芳全權指揮,在8月26日全軍開動,但是在南京方面和桂系軍閥的共同阻擊下被擊潰,到8月30日孫傳芳除小部分逃跑外,大部被殲滅。這也是北伐的第二個大勝仗,史稱“龍潭大捷”。龍潭大捷之後,南京方面的威脅基本解除,但是考慮到武漢方面的軍事部署,李宗仁、白崇禧並不敢乘勝追擊。

國民黨內的政治鬥爭與汪精衛政治失敗

1927年9月國民黨決定召開一次會議,這次會議由汪精衛提議,汪精衛原本希望通過此次會議確定武漢政府為國民黨唯一真的政府,但是結果卻為他人做的嫁衣裳。

為了會議的召開,汪精衛要離開了他的武漢大本營,為此唐生智特意找到汪精衛,勸說汪精衛不要離開武漢,但是汪精衛堅持到南京召開會議,以換取南京方面的認可,尤其是希望胡漢民的態度有所轉變,為此特意到上海見胡漢民,可惜胡漢民對汪精衛意見很大,根本不見汪精衛。

汪精衛在政治上離開武漢,失去了依靠,而南京、上海都為南京政府的地盤,所以汪精衛在政治上被孤立,而為了擺脫這種孤立的局面汪精衛決定成立國民黨特別委員會,但是汪精衛沒有想到 的成立“特委會”其實是南京政府算計好了。

經過各方的討價還價產生了二十三名特委會成員,其中就包括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等人,此次特委會的成員與汪精衛所想差之甚遠,汪精衛及汪派成員都沒有參加。而此次特委會收益最大的就是桂系和西山派。

國民黨內的政治鬥爭與汪精衛政治失敗

西山派是國民黨極右派的元老組織,以許崇智首腦,此次會議,西山派不僅僅逃離被蔣介石打壓的命運,而且搖身一變成為了合法的組織,是在武漢政府和南京政府之外的政治第三方力量。在此次特別委員會中,西山派許崇智、謝持等人均在委員名單中,西山會佔據了特委會很大一部分委員名單,成為了一股政治勢力。

然而讓汪精衛最為傷心之處,也為最失敗之處,是此次國民黨特別委員會的成立,反倒剝奪了汪精衛作為正統的資格,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為表達對特委會的抗議,也為了擺脫當前的困境,汪精衛於9月13日通電下野。

汪精衛的下野手段比起蔣介石差太多,並沒有取得效果。但是汪精衛不甘心失敗,他回到武漢後,於9月22日,設立武漢政治分會,分管湖北、湖南和江西,成為了一個獨立與國民黨的第二個政府。軍事上面,在北方的威脅暫時解除後,南京方面也將軍隊調往與武漢方面對峙,南京、武漢在政治、軍事方面的衝突一觸即發。

國民黨一場政治鬥爭結束,但是一場軍事衝突正在加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