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的王翦何以能壽終正寢?

“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的王翦何以能壽終正寢?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有一條不成規律的規律:那就是一旦某人手握重兵、立功疆場而又功高震主時,人生事業的輝煌反而會為他自己鑄下堅實的不得善終的墳塋,所以很早便有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說,也更有“伴君如伴虎”等血血淋淋的忠告,政治鬥爭的險惡與殘酷,讓很多功臣名將都在苦思脫災避難之方,而秦始皇的大將王翦卻是在以武功震懾天下的同時,卻能功成身退而得以善終的為數不多的人之一。

“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的王翦何以能壽終正寢?

王翦(jiǎn):王翦,陝西富平縣人,古時稱頻陽。出生於秦昭王二十年(公元前287年)左右,死於秦始皇十一年(公前211年)左右。助秦平定六國,功績卓著,壽終正寢。

王翦出身貧苦,並沒有什麼可供藉助與依靠的親戚與財力,但他好舞槍弄棒,尤喜兵法謀略,力氣大得可以輕鬆抱起一頭牛犢過河,但又不流於武勇與蠻橫。在家農閒時常對人揮舞著雙拳說:“憑我這雙拳,何愁富貴哉?”二十歲時就投身於軍旅,從此後,王翦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就在軍營裡度過了。

“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的王翦何以能壽終正寢?

年輕的王翦由於辦事沉穩,機智聰穎,作戰勇敢和出色的武功,很快就在軍隊裡嶄露頭角,尤得秦軍統帥白起的青睞。白起把他調到自己身邊作親兵,不久便將他升為將軍。在秦趙長平大戰中,王翦作為青年將領獨當一面,表現十分出色。白起常對一些人說:“吾沒,秦欲統一海內,非王翦將兵不可,否則必敗。”後他將王翦推薦給了秦昭王。

白起因與秦昭王矛盾激化,結果被賜自殺,同時王翦也因此而未受到秦昭王的重用。他一直是軍中的一個一般將領罷了,在軍隊中默默度日。

“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的王翦何以能壽終正寢?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死,子安國君繼位。不到一年的時間,安國君死,子異人繼位,史稱莊襄王。三年後,莊襄王死,兒子嬴政繼位,是為秦始皇。秦王政繼位後不久,因一件關係到秦帝國命運的事件發生,王翦的命運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此後,王翦便成為秦王嬴政一生的心腹大將而受寵不衰。

王翦是繼白起之後,秦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材。主要戰績: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他一生征戰無數,智而不暴、勇而多謀。橫掃三晉(戰國時趙、韓、魏的合稱)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從郡上發兵,下井陘,與楊端和軍兩軍呼應。準備一舉攻滅趙國。結果遇上了趙國名將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時間。王翦採用反間計,除掉李牧。李牧死後,王翦勢如破竹前行,大敗趙軍,並殺了趙軍主將趙蔥,攻下趙國的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原來的各處土地入為秦地,成為秦郡。

“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的王翦何以能壽終正寢?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十九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事件,荊軻失敗後。秦王政盛怒,並利用這個機會,派王翦領軍攻燕國。燕王喜和代王趙嘉聯合抵抗秦軍,燕代聯軍由燕國的太子丹統領,最後在送別荊軻的易水河邊兵敗。王翦乘勢攻取了燕都城薊,燕王喜逃到遼東,燕國名存實亡。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秦王派王翦兒子王賁攻打楚國,大敗楚兵。然後王賁軍迅速北上,進攻魏國,最後用黃河、大溝水淹大梁城,城盡毀。魏王假投降。接著王賁又平定了魏國各地,設魏地東面為碭郡。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領兵伐楚,秦國浩浩蕩蕩的軍隊圍困住楚軍,楚軍看秦軍聲勢浩大不敢輕舉妄動,雙方皆觀望,一年後楚軍按捺不住,軍中有調動行為,王翦就在此時看準時機,率兵出擊大破楚軍,殺項燕於蘄,虜楚王負芻,平定楚國

“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的王翦何以能壽終正寢?

壽終正寢

在漫長曆史中,有一條"潛規則':功高震主~“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更是“伴君如伴虎”,而一代名將王翦在功高震主的同時,卻能功成身退而得以善終,這樣的案例實屬不多。 據野史記載,王翦曾說:但願不要步武安候白起的後塵。

在伐楚時,王翦為消除秦王猜疑,多次上書請奏秦王要求賞賜良田美宅。秦王嬴政當即應允。對此,王翦的下屬將領大為不解,包括他的兒子也在內。王翦卻說:“秦王把六十萬大軍交給我,不這樣做,他能放心嗎?仗還能打嗎?我不是在為子孫謀田產,而是在為自己找活路。我請了一次,秦王不相信,再請兩次、三次呢?秦王就會相信的,把六十萬大軍交給我也就不會再有過多懷疑了。”

“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的王翦何以能壽終正寢?

楚亡之後,秦王嬴政就統一了中國,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而秦王嬴政便是始皇帝。王翦在滅楚之後,馬上交出了兵權,再過問世事,過著隱居生活,最後不知所終。當然秦王嬴政也未食言,不僅兌現了對王翦的全部許諾,而且還拜王翦之子王賁為大將,子孫五代世襲。

相傳,項燕臨死時曾說:“我身死秦將,秦將必沒於楚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所以,王翦隱居後,堅決反對他的後代投軍,他對孫子王離說:“道家忌三代為將,殺戮過重之故。我家已有三人為大將,殺戮過多,現天下已平,投軍已非上策。”

但世上有許多事情確實是說不清道不明的,王翦堅決反對他的孫子當兵,可他的孫子王離最後還是成了秦國的將軍。最終,在項羽入關時,王離被項羽所殺。

“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的王翦何以能壽終正寢?

作為一代名將的王翦,在秦王嬴政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由於他文武兼備、剛柔相濟,在戰爭中,善於捕捉戰機,時機不到,靜如處子,時機到時又能動若脫兔,知已知彼,穩操勝券。同時,又能機智地處理自己與秦王嬴政的關係,才能求田主賞賜,功高不震主,最後避免了受讒被殺的悲劇,安然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壽終正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