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的儒家文化

王家大院的儒家文化

在2006年百家講壇的節目中,于丹以自己獨到的見解,讓大家進一步瞭解孔子和儒家的思想。儒家文化是由春秋時期孔子所創,它以心靈的自我修養與自我完善為目的,主要體現在仁、禮、中庸三個方面,它的思想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道德理念,又是一種深刻的處世哲學。其實,作為一種傳統的國學文化,儒家思想距離我們並不遙遠。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積澱,它早已滲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而王家大院作為明清建築的典範,就在諸多方面體現了儒家文化的存在。

首先王家大院的視履堡和恆貞堡建築群都是儒家封建制度的產物,堡內高牆壁壘,封閉森嚴,從內到外,層層設關設卡,處處體現了以守為攻的儒家風範。整體大小院落123座,均為端正的三進四合院,每座四合院均採取左右對稱、主次分明傳統的建築佈局章法,形成了前低後高、參次錯落的中軸對稱輪廓線,建築佈局處處體現出儒家中庸思想的影響。除此之外,王家還將宗室姓氏規劃在院落中,符合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道理,包含了主人對子孫後代世守祖業、不忘先志的期望。

其次從王家的家訓上,我們也可看出主人所秉承的儒家傳統思想。在恆貞堡司馬第內有石雕手卷式家訓“勤治生儉養德四時足用,忠持己恕及物終身可行”,這是儒學的精華,王家歷代先祖時時、事事,要求族人遵循道義,以此作為做人做事的座右銘。王家第十五世王夢簡,他生於家境殷實的商賈之家,家中兄弟二人,10歲時,因為伯父王謙受無子,遵照父親之命承歡伯父膝下。而他的兄長王夢仁23歲便辭世而去,生父謙和無子,所以他一人頂兩門。王夢簡居家以孝為先,對族人和鄰里百姓也很友善。家中雖然富裕,他仍然勤儉持家,事必躬親,即便微小之事,也處理的井井有條。在他的堂室之內曾懸匾“約失之鮮”,以提醒自己內心有所約制。王夢簡節儉成性,卻不惜傾囊救濟族中貧困之人。遇到族裡有人應急缺錢,他馬上給予幫助,以解燃眉之急;或家貧無炊之人,他也時時給予賙濟。為使家族親密和睦,王夢簡自傾捐金四百入宗祠,以贍孤貧。像王夢簡這樣勤儉持家、扶危濟困之人,王家不勝枚舉。正是因為他們秉承以勤治生、以儉養德的家訓理念,才使王氏家族五百年興盛不衰。

最後從大院的裝飾藝術上來看,在每一座院落中,到處顯現著儒教文化的靈氣,以“江革救母”來宣揚孝道,以“孟母三遷”來勸人進學,並且在院內的眾多匾額和楹聯中處處蘊含著仁、善、義的內容,如“為善最樂”、“禮儀傳家寶,詩書裕後珍”,內涵深刻,給人啟迪,讀著這些匾額、楹聯,頓生敬意,儒家文化氣息與院內的花香及書香四處瀰漫,薰陶著慕名而來的遊人。這,才是王家大院真正的精華所在、價值所在、魅力所在!

陳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