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幹了件蠢事?

汪涵 英語 語言 高考 周碧華 2017-05-09

汪涵幹了件蠢事?

汪涵是屬於睿智型的主持人,深受觀眾喜愛,我也不例外。

正因如此,某人託我為汪涵在長沙開辦的讀書屋寫篇推介文章時,我二話沒說就寫了,分文不取。

所以,今天不是批評他,而是替他的一個舉措感到惋惜。

最近,汪涵表示,他要拿500萬元拯救方言,此言一出,立即贏來一片掌聲。

他說:“現在很多孩子只會說普通話和英文了,我覺得很可惜,因為每種方言都代表了一種地域文化。”

汪涵的語言天賦極高,主持節目時能飆上海話、粵語、湖北話、四川話等多種方言,湖南省的方言就不用說了。所以,我深深理解他對於語言特別是方言的特殊情感。

但是,我不得不說,汪涵,包括所有的語言學家試圖拯救語言的努力都是徒勞的。

每一種方言都是一個知識體系,消亡一種方言,就是消亡一種知識體系。但是隨著全球化和城鎮化,這些鄉音正以每兩週消亡一種的速度在減少,這已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語言是生命體,會經歷誕生、演化、死亡的過程。既然是生命體,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世界上先後存在過的無數種語言中,只是存在誰先死誰後死的問題。

這是人類進化與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試想,改革開放前,中國數億農民日夜廝守著鄉土,方言就十分發達且十分頑固。僅以湖南婁底地區為例,同一個鄉,隔一座山也許就有不同的方言。我在長沙上大學時,同寢室的瀏陽同學和漣源地區的同學說方言,我聽來就如同聽外國語,他們若說英語反而還能聽懂幾個詞。

而隨著改革開放,中國人口開始了大流動。最初,廣東是開放的最前沿,於是,粵語歌異常流行,人們以能會說一口廣東話而感到驕傲,會說粵語也能在廣東較容易找到工作。而後來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全國許多城市經濟在崛起,廣東風光不再,粵語歌便沒以前流行了,人們更多的是選擇法律規定的普通話來進行交流。

因為要開放,要向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的經驗,英語成為中國高考必考語言科目,恢復高考40年來,英語已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一兩代人。而近年來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強勢崛起,卻又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學習漢語了!

這便說明,語言與生存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那些說方言的人們,特別是相對落後閉塞的地區的人們,他們要嚮往更美好的生活,便不得不離開原住地,走向外面的世界。在外面的世界,他要“適者生存”,語言便是第一關。汪涵若想拯救方言,除非那些依然操方言的人們永遠不要離開鄉土,且還有一個條件,消滅所有現代化的物質條件,如電視電話手機等等,讓他們不再受外界的影響——但這可能嗎?

以汪涵本人為例,他是主持語言類節目,為了俏皮、幽默,拉近與受眾的關係,所以他勤於鑽研方言並巧妙地運用方言,但如果他在外企工作,必須天天說外語,那麼,他說方言的能力就會退化甚至喪失。因此,他說希望年輕一代會說方言是沒考慮人們生存需要這個現實問題的。

拯救方言和重視方言在理論上是成立的,但語言是工具,在一定的語境中決定了某一方言的價值。若干年後,若干的“家鄉”若干的家鄉人也會說普通話了,即使汪涵現在認可的某些方言,其實早已悄然融入了普通話的要素,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也不是捍衛不捍衛的問題。弱勢的方言必被一種強勢的語言所吞噬是必然趨勢。

因此,汪涵希望人們除了說普通話之外還能說方言,純屬理想主義,一廂情願,你500萬元所能做的,只能是趕緊錄製一些方言做為資料保存,除此之外,你什麼也做不了。因為,語言的消亡是大勢,將來有一天,地球不適宜於人類居住而遷往另外的星球時,說不準還得操宇宙語才能與外星球的人交流哩。

但不管怎樣,我對具有理想情懷的汪涵表示敬意,我只是提醒汪涵,還有語言學家們,要換腦筋了。我們現在需要重視的是,如何把普通話說標準,如何把現代漢語運用正確,而不被外語所擊敗(有的年輕人外語能力比母語能力強了,汪涵應重視這個問題才是),這才是正道。至於你能不能說方言,那是個人的選擇,誰也號召不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