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詞押韻時入聲和上去混押可以嗎?王國維指出辛棄疾這首詞的問題

王國維 凌波 南宋 人間詞話 詩歌 楚江 老街味道 2019-05-20

前言

昨天在寫《人間詞話裡那些莫名其妙的名字(2):湘真、半塘、疆村、竹垞》時,發現王國維有這麼一段話很有玄機:

[十七]稼軒《賀新郎》詞:"柳暗凌波路。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 "又《定風波》詞:"從此酒酣明月夜。耳熱。 ""綠""熱"二字,皆作上去用。與韓玉《東浦詞》《賀新郎》以"玉""曲"葉"注""女",《卜算子》以"夜""謝"葉"食""月",已開北曲四聲通押之祖。

王國維說“已開北曲四聲通押之祖。”這句話說了什麼意思呢?我們先看看辛棄疾和韓玉的這幾首作品就明白了。

填詞押韻時入聲和上去混押可以嗎?王國維指出辛棄疾這首詞的問題

​一、辛棄疾《賀新郎》《定風波》

1、《賀新郎·柳暗凌波路》[宋] 辛棄疾

柳暗清波路。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千里瀟湘葡萄漲,人解扁舟欲去。又檣燕、留人相語。艇子飛來生塵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鳴櫓。

黃陵祠下山無數。聽湘娥、泠泠曲罷,為誰情苦。行到東吳春已暮,正江闊、潮平穩渡。望金雀、觚稜翔舞。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愁為倩,麼弦訴。

宋人填詞還是用詩韻,上去是可以通押的,清朝戈載就根據宋人用韻的情況,歸納編撰了《詞林正韻》,其中第四部合併了詩韻的語、虞、御、遇四個韻部,

我們細細看一下辛棄疾這首詞的韻腳:路、【綠】、去、語、句、櫓、數、苦、暮、渡、舞、否、訴。會發現【綠】這個字很扎眼,喜歡作詩填詞的朋友對於這個字很熟悉,因為【綠】這個字是最常見的入聲字之一。而入聲字在作詩填詞時和其他三聲(平上去)是完全不可以通押的。

但是,辛棄疾這首詞卻是入聲韻與上去韻通押的。而且王國維還點出了辛棄疾的另一首詞也有這種現象,就是《定風波》

2、《定風波·金印累累佩陸離》辛棄疾

《定風波》這個詞牌與《賀新郎》不同,賀新郎不換韻,而定風波是一個換韻的詞牌。

押平聲韻:金印累累佩陸離【離:第三部】 ,河梁更賦斷腸詩【詩:第三部】 。

換仄聲韻:莫擁旌旗真個去【去:第四部】 ,何處【處:第四部】。

押平聲韻:玉堂元自要論思【思:第三部 】 。

換仄聲韻:且約風流三學士【士:第三部】 ,同醉【醉:第三部】

春風看試幾槍旗【旗:第三部】 。

換仄聲韻:從此酒酣明月夜【夜:第十部】 ,耳熱【熱:第十八部】 。

那邊應是說儂時【時:第三部】 。

定風波押平聲韻是一個韻部,另外有六句換仄聲韻,每兩句為一組,這一組自己要相互押韻,例如第3、4句的韻腳:去、處屬於一個韻部;第6、7的韻腳:士、醉屬於一個韻腳。

但是在第9、10句出現問題了,夜和熱不是同一個詞韻的韻部,一個第十部一個第十八部;在詩韻中也不是一個韻部,夜屬於去聲【禡】部,而熱是入聲字,屬於入聲【屑】部。無論是作詩還是填詞,入聲都是獨用的,不和上聲、去聲通押的。

所以王國維特意點出,辛棄疾在這兩首詞中,把"綠""熱"二字當作上聲、去聲一起使用了

"綠""熱"二字,皆作上去用

但是這種通押的現象不僅僅在辛棄疾的詞中出現,王國維還點名了韓玉的兩首詞。

填詞押韻時入聲和上去混押可以嗎?王國維指出辛棄疾這首詞的問題

二、韓玉 《賀新郎·綽約人如玉》 《卜算子》

韓玉,字溫甫,南宋詞人,本是金人,紹興初挈家南渡。著有《東浦詞》,世人又稱其"韓東浦"。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出韓玉和辛棄疾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呢?這個老街先不說破,大家可以想一想。

1、《賀新郎·綽約人如玉》

我們先看看韓玉的《東浦詞》中的兩首詞,第一首《賀新郎·綽約人如玉》:

綽約人如【玉】。試新妝、嬌黃半綠,漢宮勻注。倚傍小闌閒佇立,翠帶風前似舞。記洛浦、當年儔侶。羅襪塵生香冉冉,料徵鴻、微步凌波女。驚夢斷,楚江【曲】。春工若見應為主。忍教都、閒亭邃館,冷風淒雨。待把此花都折取。和淚連香寄與。須信道、離情如許。煙水茫茫斜照裡,是騷人、九辨招魂處。千古恨,與誰語。《賀新郎·綽約人如玉》

這首詞押韻上去韻:注、舞、侶、女、主、雨、許、與、處、語,但是中間夾雜了兩個入聲字:玉、曲。剛才說過,在填詞時,入聲獨用,不可平上、去通押。所以王國維說韓玉在這首《賀新郎》中:

以"玉""曲"葉"注""女",

這裡多說一句,作詩的時候,平聲、入聲當然都是獨用的,上聲與去聲偶有通押現象,但是極少極少;不過填詞時不同,上聲和去聲是允許通押的,而且極為普遍。但是入聲和平聲依然是獨用。

另外,大家要明白在換韻的詩詞中,同一組韻也是重要遵循這個規則的。例如上面舉例的辛棄疾《定風波》。

2、《卜算子·楊柳綠成陰》

我們再看看韓玉的另一首《卜算子·楊柳綠成陰》

楊柳綠成陰,初過寒食節。門掩金鋪獨自眠,那更逢寒夜。

強起立東風,慘慘梨花謝。何事王孫不早歸,寂寞鞦韆月。

卜算子這個詞牌有四個韻腳:節、夜、謝、月,這裡又出現問題了,夜、謝是去聲,都屬於【禡】韻,而節、月屬於入聲,韓玉又把不可通押的入聲、去聲混用了。

不過,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插曲,王國維說:

《卜算子》以"夜""謝"葉"食""月",

意思是第二句最後一個字是:食,而不是節,但是老街味道看到的這首詞是“初過寒食節”,結尾是“節”而不是“食”。

欽定詞譜中卜算子有7體,第二句◎●○○▲,第四個字都是平聲,而“食”也是一個入聲字,並不符合聲律,或者韓玉把食當作平聲用了?或者王國維看到了另外一個版本,最後二字是“寒食”?

填詞押韻時入聲和上去混押可以嗎?王國維指出辛棄疾這首詞的問題

三、平、入獨用,上、去通押

從齊樑時期沈約等永明體詩人出現以後,詩人們作詩都開始注意四聲:平、上、去、入。老街在上面說過,在不換韻的情況下,平聲和入聲永遠是單獨使用的。

1、入聲獨用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押入聲韻:絕、滅、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平聲獨用

李白《靜夜思》押平聲韻:廣、霜、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3、上聲韻的詩

上聲韻和去聲韻在詩中很少通押,也基本是獨用的,例如王維《鹿柴》押韻上聲:響、上。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讀作shǎng)。

填詞押韻時入聲和上去混押可以嗎?王國維指出辛棄疾這首詞的問題

4、換韻詩中的一組去聲韻

又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換韻的古風,最後四句是一組韻,押去聲韻: 去、路、處。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5、詩中的上去通押現象

詩中上去通押的現象極少,王力教授在《漢語詩律學》說上去通押“在盛唐以前幾乎沒有,直到中晚唐以後才較多一些”。例如杜甫的《石壕吏》中第5、6、7、8是一組韻:怒、苦戍。其中苦是上聲: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6、詞的上去通押是常態,但是入聲與上去通押極少見

押仄聲韻的詞中,入聲韻獨用,上去韻是可以通押的。例如岳飛這一體《滿江紅》是押入聲韻的,絕對不會摻雜上聲和去聲韻: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 一作:壯士;蘭山缺 一作:蘭山闕)

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押的是上去韻:雨、去.......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怕 一作:恨) (無歸路 一作:迷歸路)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填詞押韻時入聲和上去混押可以嗎?王國維指出辛棄疾這首詞的問題

四、入聲字的消失:入派三聲

南宋以後,入聲字派入了其他三聲“平、上、去”,例如食、石、集、叔等入聲成了今天的平聲字,入聲字“曲、法、谷”變成了上聲字,入聲字“玉、闊、 物”變成了去聲字。

在元曲中,“玉、曲”是可以和注、舞這些字通押的,都屬於《中原音韻》中的【魚摸】韻部。因此王國維說:

辛棄疾.....韓玉..........​已開北曲四聲通押之祖。"

北曲就是指元朝後興起於北方的雜劇和散曲,元曲雖然有定格,但是比起近體詩和詞牌來說靈活得多,有些曲牌還可增句、加襯字、允許平仄通押。

結束語

老街在說到韓玉的時候,留了一個伏筆,說韓玉和辛棄疾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其實熟悉辛棄疾的朋友一定能看出來,這個共同點就是韓玉和辛棄疾原先都是金國人,兩個人都是在南宋紹興年間從北方南渡到宋朝任職。

金國人作詩、填詞甚至包括科舉考試,雖然都採用漢人的方式,但是生活中的語音或許和南方的漢人有些許不同,所以這兩個人會有入聲混用的現象。這是老街個人的猜測,沒有調查和研究,不必當真。

@老街味道

人間詞話裡那些莫名其妙的名字(2):湘真、半塘、疆村、竹垞

讀不懂王國維人間詞話?先從永叔、小山、皋文這些名字認起

似花還似非花 言情與賦物 蘇軾宋徽宗告訴我們創作詠物詩詞的祕密

學習詩詞創作不可不知 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的絕妙之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