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
"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作者/在水一方

提起王菲,人們除了想到她的歌之外,就是她給人的神祕感了。她把工作和生活分開,不把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在媒體之下,反而讓人覺得她很神祕。

01 分享是一個雙向選擇,不是義務

媒體是傳播信息的媒介。它可以讓信息在很短的時間傳播到很遠的地方,信息不再受時間、空間、距離的限制。有了媒體,我們的生活豐富起來了,信息共享了,同樣的個人隱私也少了。

王菲作為公眾人物,有很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公眾人物是沒有隱私的,你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媒體下。但是,憑什麼呢!每一個人都有隱私權,這是公民的權利!不是工作需要,為什麼一定要赤裸裸地曝光自己。每一個人都可以選擇分享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選擇不分享,這不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情嗎?

現在的媒體環境越來越開放,人們也越來越喜歡分享自己,越來越喜歡去了解別人。但很多人忘記了,這是一個雙向選擇,不是義務。

"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作者/在水一方

提起王菲,人們除了想到她的歌之外,就是她給人的神祕感了。她把工作和生活分開,不把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在媒體之下,反而讓人覺得她很神祕。

01 分享是一個雙向選擇,不是義務

媒體是傳播信息的媒介。它可以讓信息在很短的時間傳播到很遠的地方,信息不再受時間、空間、距離的限制。有了媒體,我們的生活豐富起來了,信息共享了,同樣的個人隱私也少了。

王菲作為公眾人物,有很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公眾人物是沒有隱私的,你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媒體下。但是,憑什麼呢!每一個人都有隱私權,這是公民的權利!不是工作需要,為什麼一定要赤裸裸地曝光自己。每一個人都可以選擇分享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選擇不分享,這不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情嗎?

現在的媒體環境越來越開放,人們也越來越喜歡分享自己,越來越喜歡去了解別人。但很多人忘記了,這是一個雙向選擇,不是義務。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02 因為情感缺失,所以想從外部尋找慰藉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瞭解公眾人物的隱私呢?我想,還是因為情感的缺失。

媒體發達的年代,信息也發達,而人與人當面溝通的時間就變少了。很多人吃飯、睡覺前、或是走在路上都在看手機,他們渴望能從別人的經歷找到情感的慰藉。他們內心越空虛,越想看。正是因為這樣,媒體找到了一個新的情感傳輸方式--綜藝節目。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戀愛類的、真人秀的節目,以娛樂為主。很多時候,我們看過了也就過了,主要是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和窺視別人生活的慾望。比如,上一週《心動的信號2》大結局,成為了微博的熱搜話題,這種戀愛類的綜藝節目反而蓋過了同時段播出的電視劇。說明,大多數人更喜歡這種時間短、快餐式的情感消費。因為自己在生活中感受不到,所以在別人的生活中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作者/在水一方

提起王菲,人們除了想到她的歌之外,就是她給人的神祕感了。她把工作和生活分開,不把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在媒體之下,反而讓人覺得她很神祕。

01 分享是一個雙向選擇,不是義務

媒體是傳播信息的媒介。它可以讓信息在很短的時間傳播到很遠的地方,信息不再受時間、空間、距離的限制。有了媒體,我們的生活豐富起來了,信息共享了,同樣的個人隱私也少了。

王菲作為公眾人物,有很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公眾人物是沒有隱私的,你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媒體下。但是,憑什麼呢!每一個人都有隱私權,這是公民的權利!不是工作需要,為什麼一定要赤裸裸地曝光自己。每一個人都可以選擇分享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選擇不分享,這不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情嗎?

現在的媒體環境越來越開放,人們也越來越喜歡分享自己,越來越喜歡去了解別人。但很多人忘記了,這是一個雙向選擇,不是義務。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02 因為情感缺失,所以想從外部尋找慰藉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瞭解公眾人物的隱私呢?我想,還是因為情感的缺失。

媒體發達的年代,信息也發達,而人與人當面溝通的時間就變少了。很多人吃飯、睡覺前、或是走在路上都在看手機,他們渴望能從別人的經歷找到情感的慰藉。他們內心越空虛,越想看。正是因為這樣,媒體找到了一個新的情感傳輸方式--綜藝節目。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戀愛類的、真人秀的節目,以娛樂為主。很多時候,我們看過了也就過了,主要是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和窺視別人生活的慾望。比如,上一週《心動的信號2》大結局,成為了微博的熱搜話題,這種戀愛類的綜藝節目反而蓋過了同時段播出的電視劇。說明,大多數人更喜歡這種時間短、快餐式的情感消費。因為自己在生活中感受不到,所以在別人的生活中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有很多公眾人物為了奪得大家的關注,滿足粉絲的慾望,主動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媒體之下。粉絲或其他人開心了,可是有誰去問過把自己的生活曝光的那個人,他開心嗎?

別林斯基曾說:如果我們生活的全部目的僅在於你們個人的幸福,而我們個人的幸福又僅在於一個愛情,那麼生活就會變成一片遍荒塋枯冢和破碎心靈的真正陰暗的荒原,變成一座可怕的地獄……

有時候,公眾人物談個戀愛或結婚都不敢公開,為什麼?因為媒體的“情感綁架”他們受不起,他們害怕他們的另一半得不到大家的祝福,有的只是網上肆虐的謾罵,換作誰也受不了!

"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作者/在水一方

提起王菲,人們除了想到她的歌之外,就是她給人的神祕感了。她把工作和生活分開,不把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在媒體之下,反而讓人覺得她很神祕。

01 分享是一個雙向選擇,不是義務

媒體是傳播信息的媒介。它可以讓信息在很短的時間傳播到很遠的地方,信息不再受時間、空間、距離的限制。有了媒體,我們的生活豐富起來了,信息共享了,同樣的個人隱私也少了。

王菲作為公眾人物,有很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公眾人物是沒有隱私的,你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媒體下。但是,憑什麼呢!每一個人都有隱私權,這是公民的權利!不是工作需要,為什麼一定要赤裸裸地曝光自己。每一個人都可以選擇分享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選擇不分享,這不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情嗎?

現在的媒體環境越來越開放,人們也越來越喜歡分享自己,越來越喜歡去了解別人。但很多人忘記了,這是一個雙向選擇,不是義務。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02 因為情感缺失,所以想從外部尋找慰藉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瞭解公眾人物的隱私呢?我想,還是因為情感的缺失。

媒體發達的年代,信息也發達,而人與人當面溝通的時間就變少了。很多人吃飯、睡覺前、或是走在路上都在看手機,他們渴望能從別人的經歷找到情感的慰藉。他們內心越空虛,越想看。正是因為這樣,媒體找到了一個新的情感傳輸方式--綜藝節目。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戀愛類的、真人秀的節目,以娛樂為主。很多時候,我們看過了也就過了,主要是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和窺視別人生活的慾望。比如,上一週《心動的信號2》大結局,成為了微博的熱搜話題,這種戀愛類的綜藝節目反而蓋過了同時段播出的電視劇。說明,大多數人更喜歡這種時間短、快餐式的情感消費。因為自己在生活中感受不到,所以在別人的生活中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有很多公眾人物為了奪得大家的關注,滿足粉絲的慾望,主動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媒體之下。粉絲或其他人開心了,可是有誰去問過把自己的生活曝光的那個人,他開心嗎?

別林斯基曾說:如果我們生活的全部目的僅在於你們個人的幸福,而我們個人的幸福又僅在於一個愛情,那麼生活就會變成一片遍荒塋枯冢和破碎心靈的真正陰暗的荒原,變成一座可怕的地獄……

有時候,公眾人物談個戀愛或結婚都不敢公開,為什麼?因為媒體的“情感綁架”他們受不起,他們害怕他們的另一半得不到大家的祝福,有的只是網上肆虐的謾罵,換作誰也受不了!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03 矛盾而又不矛盾

王菲在一開始就不打算進入媒體的漩渦,她不想讓鋪天蓋地的信息向她的家人襲來。可是,有些時候,你越不想讓別人知道,外面的人越想知道。

錢鍾書在《圍城》裡有一句話: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這句話用在媒體發達的時代似乎也是合理的。公眾人物拼命地想逃離媒體所圍成的城牆,而同時又有很多人擠破頭想進去。

這件事看似矛盾而又不矛盾。

"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作者/在水一方

提起王菲,人們除了想到她的歌之外,就是她給人的神祕感了。她把工作和生活分開,不把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在媒體之下,反而讓人覺得她很神祕。

01 分享是一個雙向選擇,不是義務

媒體是傳播信息的媒介。它可以讓信息在很短的時間傳播到很遠的地方,信息不再受時間、空間、距離的限制。有了媒體,我們的生活豐富起來了,信息共享了,同樣的個人隱私也少了。

王菲作為公眾人物,有很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公眾人物是沒有隱私的,你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媒體下。但是,憑什麼呢!每一個人都有隱私權,這是公民的權利!不是工作需要,為什麼一定要赤裸裸地曝光自己。每一個人都可以選擇分享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選擇不分享,這不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情嗎?

現在的媒體環境越來越開放,人們也越來越喜歡分享自己,越來越喜歡去了解別人。但很多人忘記了,這是一個雙向選擇,不是義務。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02 因為情感缺失,所以想從外部尋找慰藉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瞭解公眾人物的隱私呢?我想,還是因為情感的缺失。

媒體發達的年代,信息也發達,而人與人當面溝通的時間就變少了。很多人吃飯、睡覺前、或是走在路上都在看手機,他們渴望能從別人的經歷找到情感的慰藉。他們內心越空虛,越想看。正是因為這樣,媒體找到了一個新的情感傳輸方式--綜藝節目。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戀愛類的、真人秀的節目,以娛樂為主。很多時候,我們看過了也就過了,主要是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和窺視別人生活的慾望。比如,上一週《心動的信號2》大結局,成為了微博的熱搜話題,這種戀愛類的綜藝節目反而蓋過了同時段播出的電視劇。說明,大多數人更喜歡這種時間短、快餐式的情感消費。因為自己在生活中感受不到,所以在別人的生活中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有很多公眾人物為了奪得大家的關注,滿足粉絲的慾望,主動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媒體之下。粉絲或其他人開心了,可是有誰去問過把自己的生活曝光的那個人,他開心嗎?

別林斯基曾說:如果我們生活的全部目的僅在於你們個人的幸福,而我們個人的幸福又僅在於一個愛情,那麼生活就會變成一片遍荒塋枯冢和破碎心靈的真正陰暗的荒原,變成一座可怕的地獄……

有時候,公眾人物談個戀愛或結婚都不敢公開,為什麼?因為媒體的“情感綁架”他們受不起,他們害怕他們的另一半得不到大家的祝福,有的只是網上肆虐的謾罵,換作誰也受不了!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03 矛盾而又不矛盾

王菲在一開始就不打算進入媒體的漩渦,她不想讓鋪天蓋地的信息向她的家人襲來。可是,有些時候,你越不想讓別人知道,外面的人越想知道。

錢鍾書在《圍城》裡有一句話: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這句話用在媒體發達的時代似乎也是合理的。公眾人物拼命地想逃離媒體所圍成的城牆,而同時又有很多人擠破頭想進去。

這件事看似矛盾而又不矛盾。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前幾天,我看到很多寫王菲兩個女兒的文章,把她的兩個女兒拿來對比,或是拿她的女兒跟其他的孩子作對比。明明是很簡單的日常小事,卻被媒體放大了無數倍。有些不一定是事實,卻只能自嘲安慰自己。作為公眾人物的孩子,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心,可以嗎?不可以!儘管王菲在外不談自己的隱私,但還是有人想通過其他方式來窺探她的甚至與她有關的人或事。而她的孩子已身在其中,只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強大。只有這樣,才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04 同理心不能彌補情感的缺失

受到公眾關注的,不僅有王菲和她的孩子,還有馬思純。昨晚,由馬思純主演的電視劇《加油,你是最棒的》迎來收官。本來大家應該關注的是電視劇本身,可是,很多人關注的卻是馬思純變胖的身材,說白了,大眾更關注演員本人的隱私。原來演員也會變胖!這就是媒體時代下的曝光,曝光帶來的是流量的雙刃劍。

"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作者/在水一方

提起王菲,人們除了想到她的歌之外,就是她給人的神祕感了。她把工作和生活分開,不把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在媒體之下,反而讓人覺得她很神祕。

01 分享是一個雙向選擇,不是義務

媒體是傳播信息的媒介。它可以讓信息在很短的時間傳播到很遠的地方,信息不再受時間、空間、距離的限制。有了媒體,我們的生活豐富起來了,信息共享了,同樣的個人隱私也少了。

王菲作為公眾人物,有很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公眾人物是沒有隱私的,你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媒體下。但是,憑什麼呢!每一個人都有隱私權,這是公民的權利!不是工作需要,為什麼一定要赤裸裸地曝光自己。每一個人都可以選擇分享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選擇不分享,這不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情嗎?

現在的媒體環境越來越開放,人們也越來越喜歡分享自己,越來越喜歡去了解別人。但很多人忘記了,這是一個雙向選擇,不是義務。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02 因為情感缺失,所以想從外部尋找慰藉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瞭解公眾人物的隱私呢?我想,還是因為情感的缺失。

媒體發達的年代,信息也發達,而人與人當面溝通的時間就變少了。很多人吃飯、睡覺前、或是走在路上都在看手機,他們渴望能從別人的經歷找到情感的慰藉。他們內心越空虛,越想看。正是因為這樣,媒體找到了一個新的情感傳輸方式--綜藝節目。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戀愛類的、真人秀的節目,以娛樂為主。很多時候,我們看過了也就過了,主要是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和窺視別人生活的慾望。比如,上一週《心動的信號2》大結局,成為了微博的熱搜話題,這種戀愛類的綜藝節目反而蓋過了同時段播出的電視劇。說明,大多數人更喜歡這種時間短、快餐式的情感消費。因為自己在生活中感受不到,所以在別人的生活中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有很多公眾人物為了奪得大家的關注,滿足粉絲的慾望,主動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媒體之下。粉絲或其他人開心了,可是有誰去問過把自己的生活曝光的那個人,他開心嗎?

別林斯基曾說:如果我們生活的全部目的僅在於你們個人的幸福,而我們個人的幸福又僅在於一個愛情,那麼生活就會變成一片遍荒塋枯冢和破碎心靈的真正陰暗的荒原,變成一座可怕的地獄……

有時候,公眾人物談個戀愛或結婚都不敢公開,為什麼?因為媒體的“情感綁架”他們受不起,他們害怕他們的另一半得不到大家的祝福,有的只是網上肆虐的謾罵,換作誰也受不了!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03 矛盾而又不矛盾

王菲在一開始就不打算進入媒體的漩渦,她不想讓鋪天蓋地的信息向她的家人襲來。可是,有些時候,你越不想讓別人知道,外面的人越想知道。

錢鍾書在《圍城》裡有一句話: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這句話用在媒體發達的時代似乎也是合理的。公眾人物拼命地想逃離媒體所圍成的城牆,而同時又有很多人擠破頭想進去。

這件事看似矛盾而又不矛盾。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前幾天,我看到很多寫王菲兩個女兒的文章,把她的兩個女兒拿來對比,或是拿她的女兒跟其他的孩子作對比。明明是很簡單的日常小事,卻被媒體放大了無數倍。有些不一定是事實,卻只能自嘲安慰自己。作為公眾人物的孩子,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心,可以嗎?不可以!儘管王菲在外不談自己的隱私,但還是有人想通過其他方式來窺探她的甚至與她有關的人或事。而她的孩子已身在其中,只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強大。只有這樣,才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04 同理心不能彌補情感的缺失

受到公眾關注的,不僅有王菲和她的孩子,還有馬思純。昨晚,由馬思純主演的電視劇《加油,你是最棒的》迎來收官。本來大家應該關注的是電視劇本身,可是,很多人關注的卻是馬思純變胖的身材,說白了,大眾更關注演員本人的隱私。原來演員也會變胖!這就是媒體時代下的曝光,曝光帶來的是流量的雙刃劍。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演員也會變胖嗎?當然會啊,演員也是人啊,是個人都會變胖。就看她是平常吃太多變胖,還是專門為演戲增肥,亦或是病態的肥胖。胖的原因各有不同,而胖的姿態卻千篇一律!

很多人總以為明星有什麼不一樣,其實沒有什麼不同。生活,誰不是為了活著,而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最本真的生活。瞭解公眾人物的生活,很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的聲音:原來他們也會這樣!有些人有時候真的很奇怪,公眾人物不是人嗎?他們怎麼就不可以變胖,變老了呀?

去窺探別人的隱私有意思嗎?沒有。為什麼那麼多人還是喜歡?因為他們想有跟公眾人物一樣的感受。可是,這可能嗎?有個詞叫感同身受,真的能感同身受嗎?其實不能。因為你沒有跟他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經受同樣的事,而你也不是他本身。我們可以理解,但不一定能感同身受。

所以,同理心並不能彌補情感的缺失。

"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作者/在水一方

提起王菲,人們除了想到她的歌之外,就是她給人的神祕感了。她把工作和生活分開,不把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在媒體之下,反而讓人覺得她很神祕。

01 分享是一個雙向選擇,不是義務

媒體是傳播信息的媒介。它可以讓信息在很短的時間傳播到很遠的地方,信息不再受時間、空間、距離的限制。有了媒體,我們的生活豐富起來了,信息共享了,同樣的個人隱私也少了。

王菲作為公眾人物,有很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公眾人物是沒有隱私的,你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媒體下。但是,憑什麼呢!每一個人都有隱私權,這是公民的權利!不是工作需要,為什麼一定要赤裸裸地曝光自己。每一個人都可以選擇分享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選擇不分享,這不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情嗎?

現在的媒體環境越來越開放,人們也越來越喜歡分享自己,越來越喜歡去了解別人。但很多人忘記了,這是一個雙向選擇,不是義務。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02 因為情感缺失,所以想從外部尋找慰藉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瞭解公眾人物的隱私呢?我想,還是因為情感的缺失。

媒體發達的年代,信息也發達,而人與人當面溝通的時間就變少了。很多人吃飯、睡覺前、或是走在路上都在看手機,他們渴望能從別人的經歷找到情感的慰藉。他們內心越空虛,越想看。正是因為這樣,媒體找到了一個新的情感傳輸方式--綜藝節目。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戀愛類的、真人秀的節目,以娛樂為主。很多時候,我們看過了也就過了,主要是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和窺視別人生活的慾望。比如,上一週《心動的信號2》大結局,成為了微博的熱搜話題,這種戀愛類的綜藝節目反而蓋過了同時段播出的電視劇。說明,大多數人更喜歡這種時間短、快餐式的情感消費。因為自己在生活中感受不到,所以在別人的生活中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有很多公眾人物為了奪得大家的關注,滿足粉絲的慾望,主動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媒體之下。粉絲或其他人開心了,可是有誰去問過把自己的生活曝光的那個人,他開心嗎?

別林斯基曾說:如果我們生活的全部目的僅在於你們個人的幸福,而我們個人的幸福又僅在於一個愛情,那麼生活就會變成一片遍荒塋枯冢和破碎心靈的真正陰暗的荒原,變成一座可怕的地獄……

有時候,公眾人物談個戀愛或結婚都不敢公開,為什麼?因為媒體的“情感綁架”他們受不起,他們害怕他們的另一半得不到大家的祝福,有的只是網上肆虐的謾罵,換作誰也受不了!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03 矛盾而又不矛盾

王菲在一開始就不打算進入媒體的漩渦,她不想讓鋪天蓋地的信息向她的家人襲來。可是,有些時候,你越不想讓別人知道,外面的人越想知道。

錢鍾書在《圍城》裡有一句話: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這句話用在媒體發達的時代似乎也是合理的。公眾人物拼命地想逃離媒體所圍成的城牆,而同時又有很多人擠破頭想進去。

這件事看似矛盾而又不矛盾。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前幾天,我看到很多寫王菲兩個女兒的文章,把她的兩個女兒拿來對比,或是拿她的女兒跟其他的孩子作對比。明明是很簡單的日常小事,卻被媒體放大了無數倍。有些不一定是事實,卻只能自嘲安慰自己。作為公眾人物的孩子,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心,可以嗎?不可以!儘管王菲在外不談自己的隱私,但還是有人想通過其他方式來窺探她的甚至與她有關的人或事。而她的孩子已身在其中,只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強大。只有這樣,才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04 同理心不能彌補情感的缺失

受到公眾關注的,不僅有王菲和她的孩子,還有馬思純。昨晚,由馬思純主演的電視劇《加油,你是最棒的》迎來收官。本來大家應該關注的是電視劇本身,可是,很多人關注的卻是馬思純變胖的身材,說白了,大眾更關注演員本人的隱私。原來演員也會變胖!這就是媒體時代下的曝光,曝光帶來的是流量的雙刃劍。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演員也會變胖嗎?當然會啊,演員也是人啊,是個人都會變胖。就看她是平常吃太多變胖,還是專門為演戲增肥,亦或是病態的肥胖。胖的原因各有不同,而胖的姿態卻千篇一律!

很多人總以為明星有什麼不一樣,其實沒有什麼不同。生活,誰不是為了活著,而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最本真的生活。瞭解公眾人物的生活,很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的聲音:原來他們也會這樣!有些人有時候真的很奇怪,公眾人物不是人嗎?他們怎麼就不可以變胖,變老了呀?

去窺探別人的隱私有意思嗎?沒有。為什麼那麼多人還是喜歡?因為他們想有跟公眾人物一樣的感受。可是,這可能嗎?有個詞叫感同身受,真的能感同身受嗎?其實不能。因為你沒有跟他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經受同樣的事,而你也不是他本身。我們可以理解,但不一定能感同身受。

所以,同理心並不能彌補情感的缺失。

王菲:媒體時代,不主動暴露隱私,我成了一個有神祕感的人

05 如何填補情感的缺失

陳喬恩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過,她在電視劇中談過很多的戀愛,結過很多次婚,但她卻不知道真實的戀愛是什麼樣的。沒有劇本,一切都是未知的,對於即將到來的約會,她既期待又害怕。所以,看別人的生活,並不能得到情感的慰藉。就如陳喬恩一般,只有自己親自去經歷的,才是真實的。生活本沒有彩排,沒有劇本,所發生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鮮活的,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的。

與其去窺探別人的生活,不如豐富自己,多和家人朋友交流,與書為友。書籍是最廉價的東西,卻有最深的底蘊。

當內心情感豐富了,就會明白,像王菲一樣的公眾人物,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她只是過著和我們一樣的生活,即使生活方式不一樣,但誰不是要每天柴米油鹽醬醋茶呢!

屈原的《楚辭.魚父》中有一句話:眾人皆醉我獨醒。而王菲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永遠懂得自己需要什麼的人,遵從內心,率性而活!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個人點贊轉發,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