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杜蔚 實習記者:董興生 每經編輯:趙橋

深化改革 討論先行 於冬、王長田“較上勁兒”了

在2018年第二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上,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說過一句話,“未來一兩年內幾千家影視公司將倒閉”。誰承想,王長田一語成讖,在過去一年裡,中國影視行業經歷了一輪大調整。調整期間,影視大佬如何看待當下的處境?未來的中國電影市場,什麼樣的影片才能牢牢抓住觀眾?5G衝擊下,國產電影與影院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6月17日下午,在每日經濟新聞、上海電影集團、上海國際電影節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上,博納影業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於冬,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萬達影視總經理姜偉,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馮偉等嘉賓,圍繞“改革步履不停 中國式大片應運而生”開展對話,共同探討中國電影產業未來。

對話現場,各位嘉賓進行了激烈的觀點碰撞。其中,於冬和王長田對國產商業大片展開了一番辯論,他們針鋒相對,數次點燃會場,迎來陣陣掌聲。

談調整與5G:中國電影需把技術做到世界一流

“從去年下半年一直持續到現在,調整加劇,整個行業處在谷底。”論壇初始,王長田便一針見血地道明影視行業目前的處境,“我們有2萬家影視公司,一些可能剛成立不久,還沒等到開門做事就關門了。這個情況到明年會改善,但是今年可能還會維持這種狀況。”

對於大部分影視公司而言,2018年的日子並不好過。因此,“今年大家都比較理性、比較冷靜,面對電影產業陷入的這樣一個困境,都在尋找應對之策”。於冬認為,無論如何,影視公司都需要在調整期想出應對之法。而他則把目光聚焦到內容上:“歸根到底還是要拿作品說話,我覺得這是考驗所有電影公司專業程度、專業態度以及做事的態度一個關鍵的時刻。”

《強影之路2019》白皮書顯示:2018年內地電影票房榜單,排名前四的均為國產影片:《紅海行動》36.5億元、《唐人街探案2》33.97億元、《我不是藥神》31億元、《西虹市首富》25.47億元。可見,國產電影依然有生生不息的好作品,“這是因為有一批好製片人在帶領著一批導演、創作者奮戰在一線”。於冬認為,現在各個行業都面臨很多的壓力,只要影視公司的老闆還在一線創造價值,既沒有被資本妥協,也沒有被互聯網巨頭壓垮,就能捕捉到項目並推動項目發展,在電影行業的調整期和洗牌期為市場奉獻出一部部精心打磨的好電影。

在論壇上,於冬還表示:“除了講好故事之外,中國電影還需要把技術做到世界一流水平。”

萬達影視總經理姜偉十分認同於冬對作品質量的堅持,他認為大環境使然已淘汰了一些影視公司,“擠掉泡沫是好的,主力影視公司還在,關鍵在於要生產好內容”。

在談及今年前5個月,中國電影同期的票房和觀影人次出現9年來的首次下降時,保利文化黨委副書記、董事、常務副總經理、保利影業董事長李衛強並未過度擔憂,他坦言:“9年的電影行業在經歷快速增長期後,進入了一個換檔再提速的階段,下一步我很期待電影行業的升級。”

國產大片方向:追求視聽極致還是發力多元創作

作為主旋律商業大片的開創者,從《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到《建軍大業》,再到《紅海行動》,博納影業近年來大片頻頻。作為掌舵人,於冬對此有獨到的見解:“我覺得現在的電影需要突破,《流浪地球》做到了科技突破,另外還要在美學上突破。”

於冬認為,要借鑑現代電影技術和電影語境,賦予過去傳統主旋律電影新的樣式,讓影片跟世界接軌。“接下來還有很多可以深度挖掘的類型和題材,在未來的電影市場中,應該更強化電影的劇場效果。”

“影院與小屏、5G的區別就是在於沉浸式的體驗。現階段留給影院的出路只有一個,就是強化劇場效果。”於冬說。

受互聯網衝擊,“對頭部電影公司來說,只剩下電影院的增長和收入”,因此強化劇場效果尤為重要。“未來5G時代,電影院的播放載體就在於沉浸式體驗,因此需要技術模式、聲音模式、播放技術不斷進步。”於冬十分看重技術對電影的影響,“如果中國電影不能把技術做到一流水準,那就是把我們的市場讓給了好萊塢。”

不過,王長田當即提出不同意見。“我不認為追求視聽效果為目標,是商業大片的唯一發展方向。”他說,“商業大片只是其中一部分影片,或大公司做的事情。”

王長田說,中國電影市場同樣如此。“有人說現在一年1000部電影太多了,能不能回到幾百部,但如果沒有1000多部的影片進行各種探索和實驗,就不可能誕生前面那幾十部佔據大部分市場的影片,因為基礎不夠。”

王長田認為,中國電影未來會像韓國電影一樣,集中於一個方向。“韓國電影並不追求視聽效果,他們對社會話題極端關注,對他們的歷史有深刻的反思,電影專業製作上也非常精良,這樣的影片佔據了大部分韓國電影市場,甚至可以跟好萊塢抗衡。我覺得這是未來中國電影重要的方向。”

姜偉則表示,因為中國有足夠大的電影市場,因此反映當下中國主流價值觀的電影仍然有市場需求。“現在高票房的電影,比如《流浪地球》都是符合主流價值觀的電影。”姜偉認為,隨著中國電影市場不斷擴大,頭部電影公司應該製作反映中國主流價值觀的大片。

“中國式大片過於強調中國元素,但現在的片子,像《流浪地球》《紅海行動》《戰狼》,從結構上來講,這已經是國際化的大片。”馮偉說。而中國大片的基礎,就是把電影工業化體系建立起來。“現在更重要的是把中國電影的工業化進行標準化,把人才培養體系建立起來,以此建立起一套完整、規範的工業化體系。”

嘉賓精彩觀點

博納影業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於冬:中國電影出路在把技術做到世界一流水準

中國電影在現階段沒有別的出路,除了把大片的故事講好之外,就是要把技術做到世界一流水準。所以,如果中國電影不能在技術上取得突破的話,我們就會成為下一波BAT平臺定製內容的供應商、製作商,這已經是無可避免的未來。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關注社會話題、反思歷史是中國電影未來方向

現在中國有2萬多家影視公司,有一些遇到了寒流之後確實撐不下去了,這個情況可能到明年會改善,但是今年可能還是會持續這種狀況。中國電影未來發展方向不僅僅在於視聽效果震撼的大片,而是可能像韓國電影的發展路徑相似——關注社會話題、反思歷史,再加上精良的專業製作。

萬達影視總經理姜偉:頭部公司應該做一些主流價值觀的大片

我覺得只要符合當下審美和價值觀的電影,就是可以拍的。未來隨著市場不斷地擴大,作為頭部公司,還是應該做一些中國主流價值觀的大片來引導這個市場。大片以資金和技術為集約的表現形式,在這個基礎下能夠百花齊放。

保利影業董事長李衛強:電影行業已進入換檔再提速階段

每個行業都有它的週期性,在9年的電影行業快速增長期以後,現在已經進入了換檔再提速的階段,下一步很期待電影行業的升級。保利影業在2012年成立的時候,也做過一些大片,之後轉型平臺和影院,這兩三年我們開始迴歸內容。

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馮偉:中國電影需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

《流浪地球》《紅海行動》《戰狼2》這樣的影片,從它的類型、工業化水平和影片結構來講,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中國式大片”,而是“國際化的大片”。其實,甭管是大片還是小成本一點的製作,他們的製作都需要工業體系。現在可能更重要的就是把中國的工業化標準化、人才培養體系給建立起來。

甘肅文化產權交易中心影視中心執行總裁劉長東:文產交易中心應成為創作者的後盾

接下來我們會完善工作體系,整合資源。希望我們的文化產權交易中心,以後能成為中國優秀創作者們的堅強後盾,這就是我們平臺的夢想。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