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詩家天子,寫下一首氣勢雄渾的邊塞詩,被譽為“七絕第一”

在古代,天子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任何人不得冒犯僭越。

然而唐朝卻有一位詩人被稱為“詩家天子”,評價之高令人咋舌。

此人便是大量創作七絕詩歌,並取得卓越成就的“七絕聖手”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自小家境貧困,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

在他27歲前後,曾西出玉門關,邊塞的壯麗風光給了他大量的靈感,他的很多邊塞詩都是創作於此時。

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出塞》,被譽為“七絕第一”,其中一句至今爭議不休。

全詩如下: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他是詩家天子,寫下一首氣勢雄渾的邊塞詩,被譽為“七絕第一”

這首詩以雄渾蒼健的筆力描寫了邊塞的蒼涼景象,以及戰士戍邊不得歸的苦悶,表現了詩人對戰爭勝利、良將現世的深切渴望。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詩歌開頭從景物入手,勾勒了一幅冷月照孤城的圖景,營造了一種淒涼悲壯的氛圍。

高高的明月映照著邊疆關塞,一如秦漢時期,不遠萬里趕赴邊疆的戰士們,至今不能回家。

這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朝的明月,漢朝的邊塞,而是秦漢的明月關塞,這是一種互文寫法。

就像“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不得控”和“冷難著”指的是將軍和都護兩個群體,而不是單一的一個。

這種互文寫法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而是將表達效果無限放大。

從古至今,明月不變,而邊塞也一如既往,突出了戰爭持續時間之長久,表現了詩人對於和平的深切渴望。

他是詩家天子,寫下一首氣勢雄渾的邊塞詩,被譽為“七絕第一”

接著的一句“人未還”寫出了他對久久不能返家的戍邊將士的同情。

這些人“未還”也許是因為戰爭一直持續,不得還;也許是因為已經壯烈犧牲,不能還。無論是哪種情況,都令人傷感不已。

戰爭拆散的是一個個家庭,徵人思婦是唐朝很多詩人吟詠的對象,正如他的另一首詩所言“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將閨中少婦思念遠戍邊疆的丈夫的幽怨之情描寫到了極致。

所以詩人才會那般渴望良將的出現。

他是詩家天子,寫下一首氣勢雄渾的邊塞詩,被譽為“七絕第一”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如果有像漢朝那樣的龍城飛將,那麼就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跨過陰山。

這裡的“龍城飛將”歷來爭議不休,有人說是衛青,也有人說是李廣。

衛青是漢朝抗擊匈奴的名將,是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任命他為車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攻打匈奴。

那次他親率大兵,深入險境,直搗黃龍,大破匈奴祭天聖地——龍城,俘虜敵軍700多人。這是漢朝對匈奴的第一場勝利,史稱“龍城之戰”。

此後衛青七戰七捷,收復了河套地區,為漢朝抗擊匈奴立下汗馬功勞,所以後世稱之為“龍城飛將”。

他是詩家天子,寫下一首氣勢雄渾的邊塞詩,被譽為“七絕第一”

而李廣也是漢朝名將,他的“飛將軍”之名甚至比衛青還響亮。

有一次匈奴士兵俘虜了李廣,用網將其網住,又讓幾匹馬拖著他走。

不料半路他竟從士兵手中奪過一把彎刀,割破網,又殺了幾名匈奴人,奪馬而逃。

整個過程僅用了幾個呼吸。

匈奴人被他這一些列神操作整懵了,半天沒回神。

等他們反應過來,李廣早就跑遠了。

匈奴人以為李廣是神,能飛天遁地,於是便稱之為“飛將軍”,據說連匈奴的嬰兒聽到“飛將軍”之名,都嚇得不敢啼哭。

所以王昌齡這裡的“龍城飛將”具體指誰,還真不好說。

不過無論指誰,都表現了王昌齡對良將的渴望。

他是詩家天子,寫下一首氣勢雄渾的邊塞詩,被譽為“七絕第一”

這首詩意境雄渾開闊,一氣呵成,毫無矯揉造作之感,融寫景抒情於一體,運用了互文、用典等修辭手法。

短短四句,卻寫出了無數邊疆戰士的心聲,體現了詩人非凡的遣詞造句能力。

後來很多人都將其列為唐“七絕第一”,百讀不厭。

不知你覺得這首詩是否擔得起“七絕第一”之名呢?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