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
"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汪曾祺的文章,在國內外眾多的文學作品中,顯得有些溫吞,樸實,不起眼。

既不犀利,也不華麗,沒有鮮明的立場,似乎也看不見縝密的思辨,連他的處世哲學都很難在作品中看到清晰地闡述。

但作為收錄在“世紀文學60位大家”中,並且高居第11位的作家,他的影響力可謂巨大。

雖然他一再自謙說自己的作品只能居於邊緣,算不上主流。,但是他的作品在80年代以來,確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汪曾祺的文章,在國內外眾多的文學作品中,顯得有些溫吞,樸實,不起眼。

既不犀利,也不華麗,沒有鮮明的立場,似乎也看不見縝密的思辨,連他的處世哲學都很難在作品中看到清晰地闡述。

但作為收錄在“世紀文學60位大家”中,並且高居第11位的作家,他的影響力可謂巨大。

雖然他一再自謙說自己的作品只能居於邊緣,算不上主流。,但是他的作品在80年代以來,確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他的文字融匯貫通了傳統和現代文學,本土和西方人文思想,他在詩文字畫上的也有深厚的造詣,擅長從中國傳統美學中汲取養分。文字樸實,鮮活,文體靈活多變。經過歲月的歷練,時代的打磨,作品中容納了多種藝術成分。賈平凹曾說他是:一隻文狐修煉成了老精,戲謔之外,足可見對於汪曾祺藝術價值和靈性的歎服。

汪曾琪的一生跌宕,經歷了中國數次社會變革,也讓他的文字經歷了多次自我推翻和重新確立,文風也不斷豐富。

"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汪曾祺的文章,在國內外眾多的文學作品中,顯得有些溫吞,樸實,不起眼。

既不犀利,也不華麗,沒有鮮明的立場,似乎也看不見縝密的思辨,連他的處世哲學都很難在作品中看到清晰地闡述。

但作為收錄在“世紀文學60位大家”中,並且高居第11位的作家,他的影響力可謂巨大。

雖然他一再自謙說自己的作品只能居於邊緣,算不上主流。,但是他的作品在80年代以來,確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他的文字融匯貫通了傳統和現代文學,本土和西方人文思想,他在詩文字畫上的也有深厚的造詣,擅長從中國傳統美學中汲取養分。文字樸實,鮮活,文體靈活多變。經過歲月的歷練,時代的打磨,作品中容納了多種藝術成分。賈平凹曾說他是:一隻文狐修煉成了老精,戲謔之外,足可見對於汪曾祺藝術價值和靈性的歎服。

汪曾琪的一生跌宕,經歷了中國數次社會變革,也讓他的文字經歷了多次自我推翻和重新確立,文風也不斷豐富。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一、立足於民間生活題材

從一開始,他就為中國的市井小民的悲歡離合而著迷。

在他的筆下,有各行業的工匠,背運的農民,各色商販,顛沛的流民,押解的囚犯,或樸實或風情的農婦,亦俗亦僧的和尚,風流雅緻的名士。

比如《大淖記事》中,小錫匠十一子和巧雲的愛情。

在大淖這片水邊,生活著的巧雲,在佈滿紅色蘆牙和灰綠色蔞蒿的沙洲上長大。瓜子臉,深酒窩,眉毛黑如鴉翅,長入鬢角。雖然出身貧苦,但也是爹媽掌心嬌養的寶貝。

16歲如花的年紀,她把小錫匠十一子暗暗地藏進了心裡。聰明又好看的十一子,長得挺拔四稱,肩寬腰細,脣紅齒白,濃眉大眼,走起路來,高抬腿,輕著地,麻溜利索,一表人才”。

因為一起幹活而漸漸互生愛意,但是即便同為貧苦人家,錫匠家長輩也看不上潑辣粗野的挑夫家的女兒。

"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汪曾祺的文章,在國內外眾多的文學作品中,顯得有些溫吞,樸實,不起眼。

既不犀利,也不華麗,沒有鮮明的立場,似乎也看不見縝密的思辨,連他的處世哲學都很難在作品中看到清晰地闡述。

但作為收錄在“世紀文學60位大家”中,並且高居第11位的作家,他的影響力可謂巨大。

雖然他一再自謙說自己的作品只能居於邊緣,算不上主流。,但是他的作品在80年代以來,確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他的文字融匯貫通了傳統和現代文學,本土和西方人文思想,他在詩文字畫上的也有深厚的造詣,擅長從中國傳統美學中汲取養分。文字樸實,鮮活,文體靈活多變。經過歲月的歷練,時代的打磨,作品中容納了多種藝術成分。賈平凹曾說他是:一隻文狐修煉成了老精,戲謔之外,足可見對於汪曾祺藝術價值和靈性的歎服。

汪曾琪的一生跌宕,經歷了中國數次社會變革,也讓他的文字經歷了多次自我推翻和重新確立,文風也不斷豐富。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一、立足於民間生活題材

從一開始,他就為中國的市井小民的悲歡離合而著迷。

在他的筆下,有各行業的工匠,背運的農民,各色商販,顛沛的流民,押解的囚犯,或樸實或風情的農婦,亦俗亦僧的和尚,風流雅緻的名士。

比如《大淖記事》中,小錫匠十一子和巧雲的愛情。

在大淖這片水邊,生活著的巧雲,在佈滿紅色蘆牙和灰綠色蔞蒿的沙洲上長大。瓜子臉,深酒窩,眉毛黑如鴉翅,長入鬢角。雖然出身貧苦,但也是爹媽掌心嬌養的寶貝。

16歲如花的年紀,她把小錫匠十一子暗暗地藏進了心裡。聰明又好看的十一子,長得挺拔四稱,肩寬腰細,脣紅齒白,濃眉大眼,走起路來,高抬腿,輕著地,麻溜利索,一表人才”。

因為一起幹活而漸漸互生愛意,但是即便同為貧苦人家,錫匠家長輩也看不上潑辣粗野的挑夫家的女兒。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造化弄人,巧雲被有權勢的劉號長糟蹋了,十一子更是被劉號長毒打,差點沒命。

文中寫道第一次在大淖出現了貧民的遊行,錫匠們自發起來遊行,請願為十一子伸冤。這是個沉默的隊伍,但是非常嚴肅。他們表現出不可侵犯的威嚴和不可動搖的決心。這個帶有中世紀行幫色彩的遊行隊伍十分動人。”

最終,劉號長被悄悄調走了,十一子也被巧雲接回自己家照顧。嬌養長大的巧雲,也開始拿起爹用過的籮筐,像其他大淖挑夫家的女子一樣,挑著紫紅的荸薺,碧綠的菱角,雪白的連枝藕,風擺柳似的穿街過市。堅定而深沉地肩負起了養家的責任。

在汪曾祺的筆下,市井街巷中,男女老幼,不再是印象中發黃的老照片,灰暗的背景畫,他們有血有肉,鮮活生動,痴情的,薄倖的,仗義的,狡詐的,樸實的老農有自己的小算計,秀美的女孩有火辣辣的情慾。他們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五味,曲折生平。

"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汪曾祺的文章,在國內外眾多的文學作品中,顯得有些溫吞,樸實,不起眼。

既不犀利,也不華麗,沒有鮮明的立場,似乎也看不見縝密的思辨,連他的處世哲學都很難在作品中看到清晰地闡述。

但作為收錄在“世紀文學60位大家”中,並且高居第11位的作家,他的影響力可謂巨大。

雖然他一再自謙說自己的作品只能居於邊緣,算不上主流。,但是他的作品在80年代以來,確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他的文字融匯貫通了傳統和現代文學,本土和西方人文思想,他在詩文字畫上的也有深厚的造詣,擅長從中國傳統美學中汲取養分。文字樸實,鮮活,文體靈活多變。經過歲月的歷練,時代的打磨,作品中容納了多種藝術成分。賈平凹曾說他是:一隻文狐修煉成了老精,戲謔之外,足可見對於汪曾祺藝術價值和靈性的歎服。

汪曾琪的一生跌宕,經歷了中國數次社會變革,也讓他的文字經歷了多次自我推翻和重新確立,文風也不斷豐富。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一、立足於民間生活題材

從一開始,他就為中國的市井小民的悲歡離合而著迷。

在他的筆下,有各行業的工匠,背運的農民,各色商販,顛沛的流民,押解的囚犯,或樸實或風情的農婦,亦俗亦僧的和尚,風流雅緻的名士。

比如《大淖記事》中,小錫匠十一子和巧雲的愛情。

在大淖這片水邊,生活著的巧雲,在佈滿紅色蘆牙和灰綠色蔞蒿的沙洲上長大。瓜子臉,深酒窩,眉毛黑如鴉翅,長入鬢角。雖然出身貧苦,但也是爹媽掌心嬌養的寶貝。

16歲如花的年紀,她把小錫匠十一子暗暗地藏進了心裡。聰明又好看的十一子,長得挺拔四稱,肩寬腰細,脣紅齒白,濃眉大眼,走起路來,高抬腿,輕著地,麻溜利索,一表人才”。

因為一起幹活而漸漸互生愛意,但是即便同為貧苦人家,錫匠家長輩也看不上潑辣粗野的挑夫家的女兒。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造化弄人,巧雲被有權勢的劉號長糟蹋了,十一子更是被劉號長毒打,差點沒命。

文中寫道第一次在大淖出現了貧民的遊行,錫匠們自發起來遊行,請願為十一子伸冤。這是個沉默的隊伍,但是非常嚴肅。他們表現出不可侵犯的威嚴和不可動搖的決心。這個帶有中世紀行幫色彩的遊行隊伍十分動人。”

最終,劉號長被悄悄調走了,十一子也被巧雲接回自己家照顧。嬌養長大的巧雲,也開始拿起爹用過的籮筐,像其他大淖挑夫家的女子一樣,挑著紫紅的荸薺,碧綠的菱角,雪白的連枝藕,風擺柳似的穿街過市。堅定而深沉地肩負起了養家的責任。

在汪曾祺的筆下,市井街巷中,男女老幼,不再是印象中發黃的老照片,灰暗的背景畫,他們有血有肉,鮮活生動,痴情的,薄倖的,仗義的,狡詐的,樸實的老農有自己的小算計,秀美的女孩有火辣辣的情慾。他們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五味,曲折生平。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二、中西方文化交融,存在主義的外殼,悲天憫人的內核

看他的文章,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前後風格的發展變化。

他在西南聯大的求學,深受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等名師的影響,大量的自由閱讀中,西方的現代主義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對他也有很深的啟發。加繆,紀德,意識流女作家伍爾夫,阿左林等,他們的思想一直隱藏於汪曾祺的作品中。

氣味,光線,色彩,感覺的描寫頻頻出現在他的筆下,充滿了迷離,悠長的隱喻。

如《復仇》中,他寫長途行腳的頭陀,“出家人的長袖如黃昏蝙蝠的翅子,撲落一點神祕的迷惘,淡淡的卻是永久的如陳年的清香的煙”。當復仇的年輕人放下仇恨時,“寶劍在冷落裡自然生鏽了,骨頭在世紀的內外也一定要腐爛或是變成了化石。一線天光,第一次照入永久的幽黑。”

在《小學校的鐘聲》中,他寫道“我的頭髮裡保存有各種氣味,自然它也必吸取了一點花香。我的頭髮,黑的和白的,每一遊塵都帶有一點香。我洗我的頭髮,我洗頭髮時也看見這瓶花。”

他的作品中,能夠看到人存在本身的寂寞,孤獨,雖然渴望自由,但又常常印證盧梭所說的: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種,群體性的寂寞,受羈絆的自由,對於無常的感慨,總是或有或無地縈繞在他的字裡行間。

"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汪曾祺的文章,在國內外眾多的文學作品中,顯得有些溫吞,樸實,不起眼。

既不犀利,也不華麗,沒有鮮明的立場,似乎也看不見縝密的思辨,連他的處世哲學都很難在作品中看到清晰地闡述。

但作為收錄在“世紀文學60位大家”中,並且高居第11位的作家,他的影響力可謂巨大。

雖然他一再自謙說自己的作品只能居於邊緣,算不上主流。,但是他的作品在80年代以來,確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他的文字融匯貫通了傳統和現代文學,本土和西方人文思想,他在詩文字畫上的也有深厚的造詣,擅長從中國傳統美學中汲取養分。文字樸實,鮮活,文體靈活多變。經過歲月的歷練,時代的打磨,作品中容納了多種藝術成分。賈平凹曾說他是:一隻文狐修煉成了老精,戲謔之外,足可見對於汪曾祺藝術價值和靈性的歎服。

汪曾琪的一生跌宕,經歷了中國數次社會變革,也讓他的文字經歷了多次自我推翻和重新確立,文風也不斷豐富。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一、立足於民間生活題材

從一開始,他就為中國的市井小民的悲歡離合而著迷。

在他的筆下,有各行業的工匠,背運的農民,各色商販,顛沛的流民,押解的囚犯,或樸實或風情的農婦,亦俗亦僧的和尚,風流雅緻的名士。

比如《大淖記事》中,小錫匠十一子和巧雲的愛情。

在大淖這片水邊,生活著的巧雲,在佈滿紅色蘆牙和灰綠色蔞蒿的沙洲上長大。瓜子臉,深酒窩,眉毛黑如鴉翅,長入鬢角。雖然出身貧苦,但也是爹媽掌心嬌養的寶貝。

16歲如花的年紀,她把小錫匠十一子暗暗地藏進了心裡。聰明又好看的十一子,長得挺拔四稱,肩寬腰細,脣紅齒白,濃眉大眼,走起路來,高抬腿,輕著地,麻溜利索,一表人才”。

因為一起幹活而漸漸互生愛意,但是即便同為貧苦人家,錫匠家長輩也看不上潑辣粗野的挑夫家的女兒。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造化弄人,巧雲被有權勢的劉號長糟蹋了,十一子更是被劉號長毒打,差點沒命。

文中寫道第一次在大淖出現了貧民的遊行,錫匠們自發起來遊行,請願為十一子伸冤。這是個沉默的隊伍,但是非常嚴肅。他們表現出不可侵犯的威嚴和不可動搖的決心。這個帶有中世紀行幫色彩的遊行隊伍十分動人。”

最終,劉號長被悄悄調走了,十一子也被巧雲接回自己家照顧。嬌養長大的巧雲,也開始拿起爹用過的籮筐,像其他大淖挑夫家的女子一樣,挑著紫紅的荸薺,碧綠的菱角,雪白的連枝藕,風擺柳似的穿街過市。堅定而深沉地肩負起了養家的責任。

在汪曾祺的筆下,市井街巷中,男女老幼,不再是印象中發黃的老照片,灰暗的背景畫,他們有血有肉,鮮活生動,痴情的,薄倖的,仗義的,狡詐的,樸實的老農有自己的小算計,秀美的女孩有火辣辣的情慾。他們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五味,曲折生平。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二、中西方文化交融,存在主義的外殼,悲天憫人的內核

看他的文章,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前後風格的發展變化。

他在西南聯大的求學,深受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等名師的影響,大量的自由閱讀中,西方的現代主義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對他也有很深的啟發。加繆,紀德,意識流女作家伍爾夫,阿左林等,他們的思想一直隱藏於汪曾祺的作品中。

氣味,光線,色彩,感覺的描寫頻頻出現在他的筆下,充滿了迷離,悠長的隱喻。

如《復仇》中,他寫長途行腳的頭陀,“出家人的長袖如黃昏蝙蝠的翅子,撲落一點神祕的迷惘,淡淡的卻是永久的如陳年的清香的煙”。當復仇的年輕人放下仇恨時,“寶劍在冷落裡自然生鏽了,骨頭在世紀的內外也一定要腐爛或是變成了化石。一線天光,第一次照入永久的幽黑。”

在《小學校的鐘聲》中,他寫道“我的頭髮裡保存有各種氣味,自然它也必吸取了一點花香。我的頭髮,黑的和白的,每一遊塵都帶有一點香。我洗我的頭髮,我洗頭髮時也看見這瓶花。”

他的作品中,能夠看到人存在本身的寂寞,孤獨,雖然渴望自由,但又常常印證盧梭所說的: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種,群體性的寂寞,受羈絆的自由,對於無常的感慨,總是或有或無地縈繞在他的字裡行間。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後期,他經歷了上山下鄉,文化大革命等磨難後,再一次既顛覆又整合自己的創作。將他源自桐城派散文的古文功底,與民間文學及現代文學融合,開始形成自己的獨特的“人間送小溫”的小品文風格。

這一時期,他的文字天真,靈動,質樸,迴歸自然,故鄉,童年。意識流的文字被風俗畫一樣的白描所取代。

他寫縣城的城隍廟會:這時正是各種瓜果下來的時候,牛角酥,奶奶哼,紅瓤西瓜,三白西瓜,鴨梨,檳子,海棠,石榴,都已上市,瓜果香味,飄滿一街。各種賣吃食的都出動了,爭奇鬥勝,吟叫百端。

老太太,大小姐,大少爺,都來了。老太太手裡拿著檀香佛珠,大小姐衣襟上掛著一串白蘭花,傭人手裡提著食盒,裡面是興化餅子,綠豆糕,各種精細點心。

茶擔子,金漆木桶,桶口翻出,上置一圈細瓷茶杯,桶內和杯內都裝了香茶。

看他的文字,會有種看清明上河圖的感覺,街巷中,衚衕裡,庭院下,一幕幕都精細傳神。

句子短小,精煉,常有一些生動入微的四字詞,讀來朗朗上口,又鮮活形象。

《三姐妹出嫁》:姊妹三個,從小沒娘,彼此提挈,感情很好。一進門,清清爽爽,乾淨得像明礬澄過的清水。三姊妹各有所長,分工負責。大裁小剪,單夾皮棉,是大姐的;鍋前灶後,熱水燒湯,是二姐的;小妹妹小,又嬌,兩個姐姐慣著她,不叫她乾重活,她就成天地挑花繡朵。

在他的筆下,沒有劍拔弩張的對立,沒有鮮明的愛憎,行文自然,好像話家常。有道家的悠然隨緣,但也總在紅塵煙火中,寫出美好和希望。

"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汪曾祺的文章,在國內外眾多的文學作品中,顯得有些溫吞,樸實,不起眼。

既不犀利,也不華麗,沒有鮮明的立場,似乎也看不見縝密的思辨,連他的處世哲學都很難在作品中看到清晰地闡述。

但作為收錄在“世紀文學60位大家”中,並且高居第11位的作家,他的影響力可謂巨大。

雖然他一再自謙說自己的作品只能居於邊緣,算不上主流。,但是他的作品在80年代以來,確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他的文字融匯貫通了傳統和現代文學,本土和西方人文思想,他在詩文字畫上的也有深厚的造詣,擅長從中國傳統美學中汲取養分。文字樸實,鮮活,文體靈活多變。經過歲月的歷練,時代的打磨,作品中容納了多種藝術成分。賈平凹曾說他是:一隻文狐修煉成了老精,戲謔之外,足可見對於汪曾祺藝術價值和靈性的歎服。

汪曾琪的一生跌宕,經歷了中國數次社會變革,也讓他的文字經歷了多次自我推翻和重新確立,文風也不斷豐富。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一、立足於民間生活題材

從一開始,他就為中國的市井小民的悲歡離合而著迷。

在他的筆下,有各行業的工匠,背運的農民,各色商販,顛沛的流民,押解的囚犯,或樸實或風情的農婦,亦俗亦僧的和尚,風流雅緻的名士。

比如《大淖記事》中,小錫匠十一子和巧雲的愛情。

在大淖這片水邊,生活著的巧雲,在佈滿紅色蘆牙和灰綠色蔞蒿的沙洲上長大。瓜子臉,深酒窩,眉毛黑如鴉翅,長入鬢角。雖然出身貧苦,但也是爹媽掌心嬌養的寶貝。

16歲如花的年紀,她把小錫匠十一子暗暗地藏進了心裡。聰明又好看的十一子,長得挺拔四稱,肩寬腰細,脣紅齒白,濃眉大眼,走起路來,高抬腿,輕著地,麻溜利索,一表人才”。

因為一起幹活而漸漸互生愛意,但是即便同為貧苦人家,錫匠家長輩也看不上潑辣粗野的挑夫家的女兒。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造化弄人,巧雲被有權勢的劉號長糟蹋了,十一子更是被劉號長毒打,差點沒命。

文中寫道第一次在大淖出現了貧民的遊行,錫匠們自發起來遊行,請願為十一子伸冤。這是個沉默的隊伍,但是非常嚴肅。他們表現出不可侵犯的威嚴和不可動搖的決心。這個帶有中世紀行幫色彩的遊行隊伍十分動人。”

最終,劉號長被悄悄調走了,十一子也被巧雲接回自己家照顧。嬌養長大的巧雲,也開始拿起爹用過的籮筐,像其他大淖挑夫家的女子一樣,挑著紫紅的荸薺,碧綠的菱角,雪白的連枝藕,風擺柳似的穿街過市。堅定而深沉地肩負起了養家的責任。

在汪曾祺的筆下,市井街巷中,男女老幼,不再是印象中發黃的老照片,灰暗的背景畫,他們有血有肉,鮮活生動,痴情的,薄倖的,仗義的,狡詐的,樸實的老農有自己的小算計,秀美的女孩有火辣辣的情慾。他們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五味,曲折生平。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二、中西方文化交融,存在主義的外殼,悲天憫人的內核

看他的文章,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前後風格的發展變化。

他在西南聯大的求學,深受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等名師的影響,大量的自由閱讀中,西方的現代主義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對他也有很深的啟發。加繆,紀德,意識流女作家伍爾夫,阿左林等,他們的思想一直隱藏於汪曾祺的作品中。

氣味,光線,色彩,感覺的描寫頻頻出現在他的筆下,充滿了迷離,悠長的隱喻。

如《復仇》中,他寫長途行腳的頭陀,“出家人的長袖如黃昏蝙蝠的翅子,撲落一點神祕的迷惘,淡淡的卻是永久的如陳年的清香的煙”。當復仇的年輕人放下仇恨時,“寶劍在冷落裡自然生鏽了,骨頭在世紀的內外也一定要腐爛或是變成了化石。一線天光,第一次照入永久的幽黑。”

在《小學校的鐘聲》中,他寫道“我的頭髮裡保存有各種氣味,自然它也必吸取了一點花香。我的頭髮,黑的和白的,每一遊塵都帶有一點香。我洗我的頭髮,我洗頭髮時也看見這瓶花。”

他的作品中,能夠看到人存在本身的寂寞,孤獨,雖然渴望自由,但又常常印證盧梭所說的: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種,群體性的寂寞,受羈絆的自由,對於無常的感慨,總是或有或無地縈繞在他的字裡行間。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後期,他經歷了上山下鄉,文化大革命等磨難後,再一次既顛覆又整合自己的創作。將他源自桐城派散文的古文功底,與民間文學及現代文學融合,開始形成自己的獨特的“人間送小溫”的小品文風格。

這一時期,他的文字天真,靈動,質樸,迴歸自然,故鄉,童年。意識流的文字被風俗畫一樣的白描所取代。

他寫縣城的城隍廟會:這時正是各種瓜果下來的時候,牛角酥,奶奶哼,紅瓤西瓜,三白西瓜,鴨梨,檳子,海棠,石榴,都已上市,瓜果香味,飄滿一街。各種賣吃食的都出動了,爭奇鬥勝,吟叫百端。

老太太,大小姐,大少爺,都來了。老太太手裡拿著檀香佛珠,大小姐衣襟上掛著一串白蘭花,傭人手裡提著食盒,裡面是興化餅子,綠豆糕,各種精細點心。

茶擔子,金漆木桶,桶口翻出,上置一圈細瓷茶杯,桶內和杯內都裝了香茶。

看他的文字,會有種看清明上河圖的感覺,街巷中,衚衕裡,庭院下,一幕幕都精細傳神。

句子短小,精煉,常有一些生動入微的四字詞,讀來朗朗上口,又鮮活形象。

《三姐妹出嫁》:姊妹三個,從小沒娘,彼此提挈,感情很好。一進門,清清爽爽,乾淨得像明礬澄過的清水。三姊妹各有所長,分工負責。大裁小剪,單夾皮棉,是大姐的;鍋前灶後,熱水燒湯,是二姐的;小妹妹小,又嬌,兩個姐姐慣著她,不叫她乾重活,她就成天地挑花繡朵。

在他的筆下,沒有劍拔弩張的對立,沒有鮮明的愛憎,行文自然,好像話家常。有道家的悠然隨緣,但也總在紅塵煙火中,寫出美好和希望。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三、承前啟後,開啟了尋根文學浪潮

文化大革命後,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國門大開,八風再次來襲。中國文學在迎接國際化的同時,也深受衝擊。文化和經濟一樣,都處於百廢待興。

打開國門看世界,國人對於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新鮮感,隨時而來的,還有在比較中失衡的心態,和文化自信的喪失。

中國的文學在一場浩劫後,需要時間來平復和修養。中國文化被擊碎,打到在地的自信,需要時間來重建。

這時汪曾祺的作品,帶著對時代入微的觀察,對小人物的樸實記錄,對文學傳統和中國文化的深入思考,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他的文字,平淡如水,卻有詩意,不說教,不刻意深刻,不費力煽情,讓人感覺,像童年時伏在祖父母的膝上,聽他們娓娓道來家鄉的舊事,故事講完了便罷,道理要自己去領悟。

"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汪曾祺的文章,在國內外眾多的文學作品中,顯得有些溫吞,樸實,不起眼。

既不犀利,也不華麗,沒有鮮明的立場,似乎也看不見縝密的思辨,連他的處世哲學都很難在作品中看到清晰地闡述。

但作為收錄在“世紀文學60位大家”中,並且高居第11位的作家,他的影響力可謂巨大。

雖然他一再自謙說自己的作品只能居於邊緣,算不上主流。,但是他的作品在80年代以來,確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他的文字融匯貫通了傳統和現代文學,本土和西方人文思想,他在詩文字畫上的也有深厚的造詣,擅長從中國傳統美學中汲取養分。文字樸實,鮮活,文體靈活多變。經過歲月的歷練,時代的打磨,作品中容納了多種藝術成分。賈平凹曾說他是:一隻文狐修煉成了老精,戲謔之外,足可見對於汪曾祺藝術價值和靈性的歎服。

汪曾琪的一生跌宕,經歷了中國數次社會變革,也讓他的文字經歷了多次自我推翻和重新確立,文風也不斷豐富。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一、立足於民間生活題材

從一開始,他就為中國的市井小民的悲歡離合而著迷。

在他的筆下,有各行業的工匠,背運的農民,各色商販,顛沛的流民,押解的囚犯,或樸實或風情的農婦,亦俗亦僧的和尚,風流雅緻的名士。

比如《大淖記事》中,小錫匠十一子和巧雲的愛情。

在大淖這片水邊,生活著的巧雲,在佈滿紅色蘆牙和灰綠色蔞蒿的沙洲上長大。瓜子臉,深酒窩,眉毛黑如鴉翅,長入鬢角。雖然出身貧苦,但也是爹媽掌心嬌養的寶貝。

16歲如花的年紀,她把小錫匠十一子暗暗地藏進了心裡。聰明又好看的十一子,長得挺拔四稱,肩寬腰細,脣紅齒白,濃眉大眼,走起路來,高抬腿,輕著地,麻溜利索,一表人才”。

因為一起幹活而漸漸互生愛意,但是即便同為貧苦人家,錫匠家長輩也看不上潑辣粗野的挑夫家的女兒。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造化弄人,巧雲被有權勢的劉號長糟蹋了,十一子更是被劉號長毒打,差點沒命。

文中寫道第一次在大淖出現了貧民的遊行,錫匠們自發起來遊行,請願為十一子伸冤。這是個沉默的隊伍,但是非常嚴肅。他們表現出不可侵犯的威嚴和不可動搖的決心。這個帶有中世紀行幫色彩的遊行隊伍十分動人。”

最終,劉號長被悄悄調走了,十一子也被巧雲接回自己家照顧。嬌養長大的巧雲,也開始拿起爹用過的籮筐,像其他大淖挑夫家的女子一樣,挑著紫紅的荸薺,碧綠的菱角,雪白的連枝藕,風擺柳似的穿街過市。堅定而深沉地肩負起了養家的責任。

在汪曾祺的筆下,市井街巷中,男女老幼,不再是印象中發黃的老照片,灰暗的背景畫,他們有血有肉,鮮活生動,痴情的,薄倖的,仗義的,狡詐的,樸實的老農有自己的小算計,秀美的女孩有火辣辣的情慾。他們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五味,曲折生平。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二、中西方文化交融,存在主義的外殼,悲天憫人的內核

看他的文章,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前後風格的發展變化。

他在西南聯大的求學,深受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等名師的影響,大量的自由閱讀中,西方的現代主義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對他也有很深的啟發。加繆,紀德,意識流女作家伍爾夫,阿左林等,他們的思想一直隱藏於汪曾祺的作品中。

氣味,光線,色彩,感覺的描寫頻頻出現在他的筆下,充滿了迷離,悠長的隱喻。

如《復仇》中,他寫長途行腳的頭陀,“出家人的長袖如黃昏蝙蝠的翅子,撲落一點神祕的迷惘,淡淡的卻是永久的如陳年的清香的煙”。當復仇的年輕人放下仇恨時,“寶劍在冷落裡自然生鏽了,骨頭在世紀的內外也一定要腐爛或是變成了化石。一線天光,第一次照入永久的幽黑。”

在《小學校的鐘聲》中,他寫道“我的頭髮裡保存有各種氣味,自然它也必吸取了一點花香。我的頭髮,黑的和白的,每一遊塵都帶有一點香。我洗我的頭髮,我洗頭髮時也看見這瓶花。”

他的作品中,能夠看到人存在本身的寂寞,孤獨,雖然渴望自由,但又常常印證盧梭所說的: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種,群體性的寂寞,受羈絆的自由,對於無常的感慨,總是或有或無地縈繞在他的字裡行間。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後期,他經歷了上山下鄉,文化大革命等磨難後,再一次既顛覆又整合自己的創作。將他源自桐城派散文的古文功底,與民間文學及現代文學融合,開始形成自己的獨特的“人間送小溫”的小品文風格。

這一時期,他的文字天真,靈動,質樸,迴歸自然,故鄉,童年。意識流的文字被風俗畫一樣的白描所取代。

他寫縣城的城隍廟會:這時正是各種瓜果下來的時候,牛角酥,奶奶哼,紅瓤西瓜,三白西瓜,鴨梨,檳子,海棠,石榴,都已上市,瓜果香味,飄滿一街。各種賣吃食的都出動了,爭奇鬥勝,吟叫百端。

老太太,大小姐,大少爺,都來了。老太太手裡拿著檀香佛珠,大小姐衣襟上掛著一串白蘭花,傭人手裡提著食盒,裡面是興化餅子,綠豆糕,各種精細點心。

茶擔子,金漆木桶,桶口翻出,上置一圈細瓷茶杯,桶內和杯內都裝了香茶。

看他的文字,會有種看清明上河圖的感覺,街巷中,衚衕裡,庭院下,一幕幕都精細傳神。

句子短小,精煉,常有一些生動入微的四字詞,讀來朗朗上口,又鮮活形象。

《三姐妹出嫁》:姊妹三個,從小沒娘,彼此提挈,感情很好。一進門,清清爽爽,乾淨得像明礬澄過的清水。三姊妹各有所長,分工負責。大裁小剪,單夾皮棉,是大姐的;鍋前灶後,熱水燒湯,是二姐的;小妹妹小,又嬌,兩個姐姐慣著她,不叫她乾重活,她就成天地挑花繡朵。

在他的筆下,沒有劍拔弩張的對立,沒有鮮明的愛憎,行文自然,好像話家常。有道家的悠然隨緣,但也總在紅塵煙火中,寫出美好和希望。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三、承前啟後,開啟了尋根文學浪潮

文化大革命後,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國門大開,八風再次來襲。中國文學在迎接國際化的同時,也深受衝擊。文化和經濟一樣,都處於百廢待興。

打開國門看世界,國人對於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新鮮感,隨時而來的,還有在比較中失衡的心態,和文化自信的喪失。

中國的文學在一場浩劫後,需要時間來平復和修養。中國文化被擊碎,打到在地的自信,需要時間來重建。

這時汪曾祺的作品,帶著對時代入微的觀察,對小人物的樸實記錄,對文學傳統和中國文化的深入思考,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他的文字,平淡如水,卻有詩意,不說教,不刻意深刻,不費力煽情,讓人感覺,像童年時伏在祖父母的膝上,聽他們娓娓道來家鄉的舊事,故事講完了便罷,道理要自己去領悟。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在《薛大娘》中,他塑造敢愛敢恨的新時代女性:我不圖他什麼,我喜歡他。他一年打十一個月光棍,我 讓他快活快活,我也快活,這有什麼不對?有什麼不對?誰愛嚼舌頭,讓她們嚼去吧!

薛大娘不愛穿鞋襪,除了下雪天,她都是赤腳穿草鞋,十個腳趾舒舒展展,無拘無束。她的腳總是洗得很乾淨。這是一雙健康的,因而是很美的腳。

以此來提倡女性身心獨立解放,有女性平權的意味,卻只是在一個市井婦人的家事情事中,插入寥寥幾筆議論。

這樣以小寫大的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很常見,在他的筆下,一飯一蔬,都是人間真味,凡人小事也有獨特的體驗,每部作品都透著濃濃的中國味。

"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汪曾祺的文章,在國內外眾多的文學作品中,顯得有些溫吞,樸實,不起眼。

既不犀利,也不華麗,沒有鮮明的立場,似乎也看不見縝密的思辨,連他的處世哲學都很難在作品中看到清晰地闡述。

但作為收錄在“世紀文學60位大家”中,並且高居第11位的作家,他的影響力可謂巨大。

雖然他一再自謙說自己的作品只能居於邊緣,算不上主流。,但是他的作品在80年代以來,確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他的文字融匯貫通了傳統和現代文學,本土和西方人文思想,他在詩文字畫上的也有深厚的造詣,擅長從中國傳統美學中汲取養分。文字樸實,鮮活,文體靈活多變。經過歲月的歷練,時代的打磨,作品中容納了多種藝術成分。賈平凹曾說他是:一隻文狐修煉成了老精,戲謔之外,足可見對於汪曾祺藝術價值和靈性的歎服。

汪曾琪的一生跌宕,經歷了中國數次社會變革,也讓他的文字經歷了多次自我推翻和重新確立,文風也不斷豐富。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一、立足於民間生活題材

從一開始,他就為中國的市井小民的悲歡離合而著迷。

在他的筆下,有各行業的工匠,背運的農民,各色商販,顛沛的流民,押解的囚犯,或樸實或風情的農婦,亦俗亦僧的和尚,風流雅緻的名士。

比如《大淖記事》中,小錫匠十一子和巧雲的愛情。

在大淖這片水邊,生活著的巧雲,在佈滿紅色蘆牙和灰綠色蔞蒿的沙洲上長大。瓜子臉,深酒窩,眉毛黑如鴉翅,長入鬢角。雖然出身貧苦,但也是爹媽掌心嬌養的寶貝。

16歲如花的年紀,她把小錫匠十一子暗暗地藏進了心裡。聰明又好看的十一子,長得挺拔四稱,肩寬腰細,脣紅齒白,濃眉大眼,走起路來,高抬腿,輕著地,麻溜利索,一表人才”。

因為一起幹活而漸漸互生愛意,但是即便同為貧苦人家,錫匠家長輩也看不上潑辣粗野的挑夫家的女兒。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造化弄人,巧雲被有權勢的劉號長糟蹋了,十一子更是被劉號長毒打,差點沒命。

文中寫道第一次在大淖出現了貧民的遊行,錫匠們自發起來遊行,請願為十一子伸冤。這是個沉默的隊伍,但是非常嚴肅。他們表現出不可侵犯的威嚴和不可動搖的決心。這個帶有中世紀行幫色彩的遊行隊伍十分動人。”

最終,劉號長被悄悄調走了,十一子也被巧雲接回自己家照顧。嬌養長大的巧雲,也開始拿起爹用過的籮筐,像其他大淖挑夫家的女子一樣,挑著紫紅的荸薺,碧綠的菱角,雪白的連枝藕,風擺柳似的穿街過市。堅定而深沉地肩負起了養家的責任。

在汪曾祺的筆下,市井街巷中,男女老幼,不再是印象中發黃的老照片,灰暗的背景畫,他們有血有肉,鮮活生動,痴情的,薄倖的,仗義的,狡詐的,樸實的老農有自己的小算計,秀美的女孩有火辣辣的情慾。他們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五味,曲折生平。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二、中西方文化交融,存在主義的外殼,悲天憫人的內核

看他的文章,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前後風格的發展變化。

他在西南聯大的求學,深受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等名師的影響,大量的自由閱讀中,西方的現代主義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對他也有很深的啟發。加繆,紀德,意識流女作家伍爾夫,阿左林等,他們的思想一直隱藏於汪曾祺的作品中。

氣味,光線,色彩,感覺的描寫頻頻出現在他的筆下,充滿了迷離,悠長的隱喻。

如《復仇》中,他寫長途行腳的頭陀,“出家人的長袖如黃昏蝙蝠的翅子,撲落一點神祕的迷惘,淡淡的卻是永久的如陳年的清香的煙”。當復仇的年輕人放下仇恨時,“寶劍在冷落裡自然生鏽了,骨頭在世紀的內外也一定要腐爛或是變成了化石。一線天光,第一次照入永久的幽黑。”

在《小學校的鐘聲》中,他寫道“我的頭髮裡保存有各種氣味,自然它也必吸取了一點花香。我的頭髮,黑的和白的,每一遊塵都帶有一點香。我洗我的頭髮,我洗頭髮時也看見這瓶花。”

他的作品中,能夠看到人存在本身的寂寞,孤獨,雖然渴望自由,但又常常印證盧梭所說的: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種,群體性的寂寞,受羈絆的自由,對於無常的感慨,總是或有或無地縈繞在他的字裡行間。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後期,他經歷了上山下鄉,文化大革命等磨難後,再一次既顛覆又整合自己的創作。將他源自桐城派散文的古文功底,與民間文學及現代文學融合,開始形成自己的獨特的“人間送小溫”的小品文風格。

這一時期,他的文字天真,靈動,質樸,迴歸自然,故鄉,童年。意識流的文字被風俗畫一樣的白描所取代。

他寫縣城的城隍廟會:這時正是各種瓜果下來的時候,牛角酥,奶奶哼,紅瓤西瓜,三白西瓜,鴨梨,檳子,海棠,石榴,都已上市,瓜果香味,飄滿一街。各種賣吃食的都出動了,爭奇鬥勝,吟叫百端。

老太太,大小姐,大少爺,都來了。老太太手裡拿著檀香佛珠,大小姐衣襟上掛著一串白蘭花,傭人手裡提著食盒,裡面是興化餅子,綠豆糕,各種精細點心。

茶擔子,金漆木桶,桶口翻出,上置一圈細瓷茶杯,桶內和杯內都裝了香茶。

看他的文字,會有種看清明上河圖的感覺,街巷中,衚衕裡,庭院下,一幕幕都精細傳神。

句子短小,精煉,常有一些生動入微的四字詞,讀來朗朗上口,又鮮活形象。

《三姐妹出嫁》:姊妹三個,從小沒娘,彼此提挈,感情很好。一進門,清清爽爽,乾淨得像明礬澄過的清水。三姊妹各有所長,分工負責。大裁小剪,單夾皮棉,是大姐的;鍋前灶後,熱水燒湯,是二姐的;小妹妹小,又嬌,兩個姐姐慣著她,不叫她乾重活,她就成天地挑花繡朵。

在他的筆下,沒有劍拔弩張的對立,沒有鮮明的愛憎,行文自然,好像話家常。有道家的悠然隨緣,但也總在紅塵煙火中,寫出美好和希望。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三、承前啟後,開啟了尋根文學浪潮

文化大革命後,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國門大開,八風再次來襲。中國文學在迎接國際化的同時,也深受衝擊。文化和經濟一樣,都處於百廢待興。

打開國門看世界,國人對於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新鮮感,隨時而來的,還有在比較中失衡的心態,和文化自信的喪失。

中國的文學在一場浩劫後,需要時間來平復和修養。中國文化被擊碎,打到在地的自信,需要時間來重建。

這時汪曾祺的作品,帶著對時代入微的觀察,對小人物的樸實記錄,對文學傳統和中國文化的深入思考,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他的文字,平淡如水,卻有詩意,不說教,不刻意深刻,不費力煽情,讓人感覺,像童年時伏在祖父母的膝上,聽他們娓娓道來家鄉的舊事,故事講完了便罷,道理要自己去領悟。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在《薛大娘》中,他塑造敢愛敢恨的新時代女性:我不圖他什麼,我喜歡他。他一年打十一個月光棍,我 讓他快活快活,我也快活,這有什麼不對?有什麼不對?誰愛嚼舌頭,讓她們嚼去吧!

薛大娘不愛穿鞋襪,除了下雪天,她都是赤腳穿草鞋,十個腳趾舒舒展展,無拘無束。她的腳總是洗得很乾淨。這是一雙健康的,因而是很美的腳。

以此來提倡女性身心獨立解放,有女性平權的意味,卻只是在一個市井婦人的家事情事中,插入寥寥幾筆議論。

這樣以小寫大的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很常見,在他的筆下,一飯一蔬,都是人間真味,凡人小事也有獨特的體驗,每部作品都透著濃濃的中國味。

一隻文狐修煉成老精---於文化交匯處尋根的汪曾祺

汪曾祺的文章,在上個世紀,幫助很多人找到了文化的根源。今天,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慾望和壓力裹挾著人,讓我們凡事都要加速。

再讀汪曾祺的文章,會獲得一份在當下難得的淡泊和達觀,字裡行間都彷彿是一位智慧和藹的老者,在慈愛又戲謔地說:孩子們,那麼辛苦幹什麼,日子總會好的。慢點走,欣賞欣賞身邊的美景和你自己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