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總是給王勃開玩笑,誰讓你是神童?

命運總是給王勃開玩笑,誰讓你是神童?

命運總是給王勃開玩笑,誰讓你是神童?

文/老張在路上

01

下面是一個小孩子的12歲以前的經歷:

6歲時能作詩,且詩文構思巧妙,詞情英邁;

9歲,讀大學者顏師古注的《漢書》後,撰寫了《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著作錯誤之處。

10歲,飽覽六經。

12歲至14歲,在長安學醫,先後學習了《周易》、《黃帝內經》、《難經》,對“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有所知曉。

這一比,不要說未成年兒童,現在的博士生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嗎?

怪不得連當時的皇上都為他站臺,成了他的粉絲:勃勃粉。

對了,這少年就是王勃。

命運總是給王勃開玩笑,誰讓你是神童?

02

王勃大約出生於公元650年,這一年是唐高宗永徽元年。他是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父親叫王福疇,在唐朝廷中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參軍、六合交址二縣令、齊州長史,澤州長史等。

除了上邊羅列的12歲之前王勃那些牛叉的事外,王勃還有一件讓人眼氣得不要不要的經歷:“未冠而仕”。

還沒有戴上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20歲成年束髮戴冠),就走上了為官從政的道路。比現在有些人的履歷還牛,不過這是貨真價實的,並沒有改履歷年齡一說。

13歲時(龍朔三年),大概是老師放了他的假,王勃從首都長安回到家鄉,給當地父母官大人寫《上絳州上官司馬書》,開始無師自通,尋找機會,積極入仕。

命運總是給王勃開玩笑,誰讓你是神童?

14歲(麟德元年),還有京城學醫的王勃上書大唐宰相劉祥道,直陳政見,表明自己積極用世的決心,劉祥道讀此書,誇其“此神童也!”

15歲(麟德二年),王勃通過皇甫常伯直接攀登頂層,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在大唱讚歌中極力抒發自己想成為大唐官員的強烈願望,在皇上那裡掛了個號。

十六歲(乾封元年),王勃通過李常伯上《宸遊東嶽頌》讚歌一首,接著參加大唐高考。應幽素科試及第,金榜題名,被授予朝散郎官職。

如果按這樣的進步步伐走下去,從他的年齡優勢來看,王勃的未來不可限量。

命運總是給王勃開玩笑,誰讓你是神童?

03

小呀麼小兒郎,當了朝廷朝散郎。

王勃的事蹟,讓大唐朝那些希望小子們出人投地、光宗耀祖的父祖輩們從此有了教育兒孫的活教材。也讓那些想讓女兒們嫁個金龜婿的太太夫人們,暗自開始掂量,自家女兒是不是能配得上王勃這小子。

王勃當上朝散郎後,經主考官的介紹,擔任沛王府修撰。

這李賢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則天次子,系高宗朝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後遭廢殺。死後被稱為章懷太子。

李賢很看重王勃的才華,讓他負責處理王府文字工作。王府裡本來就沒有官府忙,在王府裡當祕書是個清閒的美差,可王勃卻惹下了大禍。

唐朝貞觀之治,國力強大,百姓富裕,精英們開始盛行鬥雞的遊戲。

命運總是給王勃開玩笑,誰讓你是神童?

有一次,沛王要邀請英王一起鬥雞。

英王也非平常人,他叫李顯,原名李哲,是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

兩位王子要鬥雞,本不可當真,可王勃大概是太清閒,又加上滿肚子才華直往外冒,他還真當回事,像下戰書一樣正兒八經地作了一篇《檄英王雞》。

英王一看,一拍大腿:這篇稿子寫得真好?老子就服你!

兩個王子鬥雞,王勃還寫了檄文。唐高宗李治也知道了這件事情,派人找來這篇檄文看一看,一看麻煩了。說什麼“血戰功成”、“割以牛刀”,唐高宗馬上就聯想起玄武門事變中兄弟殘殺的情景。這小子豈不是在離間皇子們的關係?

“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為王子屬官,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古代用於徵召,曉諭的政府公告或聲討、揭發罪行等的文書,現在也指戰鬥性強的批判,聲討文章),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

皇帝不高興了,後果很嚴重。高宗交代李賢把王勃逐出王府,再不得錄用。

這回王勃攤上大事了。他想到前些日子剛剛送走一個姓杜的縣尉去蜀地任職,還寫了一首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一語成讖,老子現在成了遊而不宦人。反正還年輕,有資本玩下去。

王勃一路走到川蜀大地。

命運總是給王勃開玩笑,誰讓你是神童?

04

在蜀地玩了幾年,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21歲的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

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參軍之職。

王勃任虢州參軍期間,又出一件大事,差點毀了他的千秋功名。

王勃在虢州認識了一個叫曹達的官奴,不知犯了什麼罪,求到王勃。王勃仍脫不了書生氣,一激動,就把曹達藏匿起來。但一個大活人,要吃要喝,總藏著不是事,讓他逃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不是辦法。王勃橫下一條心,就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

此事甚為蹊蹺,王勃為什麼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麼犯得上將其殺死?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情才傲物,為同僚所嫉。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為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

在獄中呆了一段時間,遇大赦,王勃僥倖出獄。王勃因殺死官奴曹達,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疇,王福疇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

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達了對父親的內疚心情:

“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甌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矣。”

王勃出獄後在家裡停留了一年多,這時朝廷宣佈恢復他的舊職,他已視宦海為畏途,沒有接受。

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王勃從洛陽出發沿運河南下,於八月中旬到達淮陰,又從淮陰到楚州,離開楚州,繼續沿運河南下,入長江後折向西行,到了江寧。然後,再前行,到南昌。

中國文學史最美麗神奇的故事開始了。

命運總是給王勃開玩笑,誰讓你是神童?

05

以下故事為《唐摭言》所載:

那天正逢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洪州都督閻伯嶼剛剛重修了江南三大名閣之首的滕王閣。

趁著秋高氣爽之際,閻都督在鄱陽湖畔舉行盛大宴會,邀集當地名流大咖和文藝青年登閣攬勝,把酒賦詩,想把滕王閣的卓絕風姿用詩文展示出來。

路過南昌的王勃前往都督府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

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他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以便在未來的江湖上揚名立萬。

這是一場專門為閻長官乘龍快婿準備好了的主場秀。

命運總是給王勃開玩笑,誰讓你是神童?

就在所有人都磨蹭著假裝才思遲滯,不敢動筆時,一個二十出頭京腔京韻的陌生人從末座上站起身,表示自己願意作文一篇,博大家一笑。

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所有人都詫異地看著這個不識相的年輕人。有知道情由的人私下告訴不知內情的:這人叫王勃,從京城長安來,南下探父路過南昌。而閻都督正是給他那同朝為官之父的面子,才臨時邀請來他來陪坐的。沒想到,他卻這麼不給主人的面子。

但事已至此,閻都督也不好再說什麼,只能點頭應允。

命運總是給王勃開玩笑,誰讓你是神童?

好戲開演了:

閻婿抑制著憤怒,裝作很大肚,表示願意和王勃同場競技,退到一旁展紙研墨,裝成現想現寫的樣子。

王勃也不客氣,禮貌性地向他拱拱手後,就立即進入另一個考場開筆作文。

比賽開始,王勃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

很快,紙條傳來了。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眾人面無表情,認為是通常橋段,都督說:不過是老生常談。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長官沉吟不語。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

現場的嘲笑譏諷之聲戛然而止,有人開始小聲讚歎。閻長官開始點頭。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命運總是給王勃開玩笑,誰讓你是神童?

閻都督大聲說:“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閻都督起而立:快拿詩來。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此詩寫畢,王勃擲筆而出,揚長而去。

圍觀的那些書生文人,他們紛紛拍照、點評,上微博、發朋友圈,一篇名叫《滕王閣序》的網紅文章立馬就被各種社交媒體刷爆了。

命運總是給王勃開玩笑,誰讓你是神童?

以下為民間傳說,不當信史讀:

據說,詩中最後一句王勃故意把“空”字空了出來,然後把序文呈上都督大人,便起身告辭。

閻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後句詩空了一個字,便覺奇怪。旁觀的文人學士們你一言我一語,對此發表各自的高見,這個說,一定是“水”字;那個說,應該是“獨”字。閻大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怪他們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於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

待來人追到王勃後,他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來人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大人,大人心裡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一轉念,“怎麼說也不能讓一個字空著,不如隨他的願,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於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後一致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至交趾王福疇處,見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親。不久後,王勃便踏上歸途。當時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驚悸而死。時年26歲。

上元三年(676年)冬,長安城裡都傳頌著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一天,唐高宗也讀到這篇序文,見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不禁拍案,驚道:“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又讀下雲,見一首四韻八句詩:“滕王高閣臨江渚”,唐高宗一掃成見,連聲嘆道:“好詩,好詩!作了一篇長文字,還有如此好詩作出來,豈非強弩之末尚能穿七紮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當年朕因鬥雞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錯也。”於是高宗問道:“現下,王勃在何處?朕要召他入朝!”太監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長嘆,自言自語:“可惜,可惜,可惜!”

命運總是給王勃開玩笑,誰讓你是神童?

命運給王勃開了最後一個殘酷玩笑,一個海浪一瞬間鑄成千古之恨。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