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長恨歌》的結構很講究。這是“散文”植入小說產生的必然後果。小說計有30萬字,分為3部,每部4個章節,每章又分為2-5個小章節。比如第一部第一章的開篇寫的是“弄堂”,第二個小章節是“流言”,後面依次是“閨閣”、“鴿子”,直到第五個小章節才出現“王琦瑤”這個人物。隨著敘述的深入,我們依次看到“片場”、“開麥拉”、“上海小姐”、“愛麗絲公寓”、“鄔橋”、“外婆”、“平安裡”、“舞會”、“聖誕節”等等詞彙,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上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王安憶點出的這些正是“海派文化”的“關鍵詞”!

"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長恨歌》的結構很講究。這是“散文”植入小說產生的必然後果。小說計有30萬字,分為3部,每部4個章節,每章又分為2-5個小章節。比如第一部第一章的開篇寫的是“弄堂”,第二個小章節是“流言”,後面依次是“閨閣”、“鴿子”,直到第五個小章節才出現“王琦瑤”這個人物。隨著敘述的深入,我們依次看到“片場”、“開麥拉”、“上海小姐”、“愛麗絲公寓”、“鄔橋”、“外婆”、“平安裡”、“舞會”、“聖誕節”等等詞彙,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上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王安憶點出的這些正是“海派文化”的“關鍵詞”!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上海灘

《弄堂》的寫作手法是“散文”的。作者通過各種不同角度描寫了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上海的弄堂是聲色各異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上海的弄堂是日常煙火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流言》也帶著“總結”意味:“流言是帶著陰沉之氣的”;“流言是粗鄙的”;“流言是混淆視聽的”;“流言的浪漫在於它無拘無束能上能下的想象力”;至於“鴿子”、“鄔橋”、“外婆”、“舞會”等等章節,統統是散文的,換言之,如果把這些章節單獨摘出來,也完全能夠存在。而穿插在這些“場景”裡的人物:王琦瑤、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遜、老克臘,讓場景活了起來,猶如一副副黑白或彩色畫片,《長恨歌》的故事是點一點組合起來的!

"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長恨歌》的結構很講究。這是“散文”植入小說產生的必然後果。小說計有30萬字,分為3部,每部4個章節,每章又分為2-5個小章節。比如第一部第一章的開篇寫的是“弄堂”,第二個小章節是“流言”,後面依次是“閨閣”、“鴿子”,直到第五個小章節才出現“王琦瑤”這個人物。隨著敘述的深入,我們依次看到“片場”、“開麥拉”、“上海小姐”、“愛麗絲公寓”、“鄔橋”、“外婆”、“平安裡”、“舞會”、“聖誕節”等等詞彙,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上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王安憶點出的這些正是“海派文化”的“關鍵詞”!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上海灘

《弄堂》的寫作手法是“散文”的。作者通過各種不同角度描寫了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上海的弄堂是聲色各異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上海的弄堂是日常煙火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流言》也帶著“總結”意味:“流言是帶著陰沉之氣的”;“流言是粗鄙的”;“流言是混淆視聽的”;“流言的浪漫在於它無拘無束能上能下的想象力”;至於“鴿子”、“鄔橋”、“外婆”、“舞會”等等章節,統統是散文的,換言之,如果把這些章節單獨摘出來,也完全能夠存在。而穿插在這些“場景”裡的人物:王琦瑤、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遜、老克臘,讓場景活了起來,猶如一副副黑白或彩色畫片,《長恨歌》的故事是點一點組合起來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弄堂

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當然有很大不同。我們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和瓊瑤的言情小說,在很大程度上看的是故事,但嚴肅文學往往“故事性”不強,古往中外很多作品都是如此。比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5萬字內容就寫了一個老人與海魚搏鬥的歷程,最後筋疲力盡的老人拖著一條巨大魚骨回到了海岸!故事並不曲折離奇,但它給人一種很深的“意蘊”,這也就是海明威所說的“冰山理論”,海上的冰山只露出一個尖頂,但最龐大的地方都隱藏在海水下面。

"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長恨歌》的結構很講究。這是“散文”植入小說產生的必然後果。小說計有30萬字,分為3部,每部4個章節,每章又分為2-5個小章節。比如第一部第一章的開篇寫的是“弄堂”,第二個小章節是“流言”,後面依次是“閨閣”、“鴿子”,直到第五個小章節才出現“王琦瑤”這個人物。隨著敘述的深入,我們依次看到“片場”、“開麥拉”、“上海小姐”、“愛麗絲公寓”、“鄔橋”、“外婆”、“平安裡”、“舞會”、“聖誕節”等等詞彙,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上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王安憶點出的這些正是“海派文化”的“關鍵詞”!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上海灘

《弄堂》的寫作手法是“散文”的。作者通過各種不同角度描寫了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上海的弄堂是聲色各異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上海的弄堂是日常煙火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流言》也帶著“總結”意味:“流言是帶著陰沉之氣的”;“流言是粗鄙的”;“流言是混淆視聽的”;“流言的浪漫在於它無拘無束能上能下的想象力”;至於“鴿子”、“鄔橋”、“外婆”、“舞會”等等章節,統統是散文的,換言之,如果把這些章節單獨摘出來,也完全能夠存在。而穿插在這些“場景”裡的人物:王琦瑤、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遜、老克臘,讓場景活了起來,猶如一副副黑白或彩色畫片,《長恨歌》的故事是點一點組合起來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弄堂

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當然有很大不同。我們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和瓊瑤的言情小說,在很大程度上看的是故事,但嚴肅文學往往“故事性”不強,古往中外很多作品都是如此。比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5萬字內容就寫了一個老人與海魚搏鬥的歷程,最後筋疲力盡的老人拖著一條巨大魚骨回到了海岸!故事並不曲折離奇,但它給人一種很深的“意蘊”,這也就是海明威所說的“冰山理論”,海上的冰山只露出一個尖頂,但最龐大的地方都隱藏在海水下面。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冰山理論

作品能傳達出“意蘊”是個很高境界。“意蘊”是什麼?這的確很難用語言清楚表達出來,我喜歡把“意蘊”比喻成佛上的靈光,佛總是用某種材質造成的,但我們拜佛不是拜木頭、石頭、金銀和青銅,而是拜佛的精神。正如我們喝酒,不是為了喝那種液體,而是得到“沉醉”狀態!這也就是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一種藝術必須達到讓人沉醉的程度才算好的!

"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長恨歌》的結構很講究。這是“散文”植入小說產生的必然後果。小說計有30萬字,分為3部,每部4個章節,每章又分為2-5個小章節。比如第一部第一章的開篇寫的是“弄堂”,第二個小章節是“流言”,後面依次是“閨閣”、“鴿子”,直到第五個小章節才出現“王琦瑤”這個人物。隨著敘述的深入,我們依次看到“片場”、“開麥拉”、“上海小姐”、“愛麗絲公寓”、“鄔橋”、“外婆”、“平安裡”、“舞會”、“聖誕節”等等詞彙,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上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王安憶點出的這些正是“海派文化”的“關鍵詞”!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上海灘

《弄堂》的寫作手法是“散文”的。作者通過各種不同角度描寫了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上海的弄堂是聲色各異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上海的弄堂是日常煙火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流言》也帶著“總結”意味:“流言是帶著陰沉之氣的”;“流言是粗鄙的”;“流言是混淆視聽的”;“流言的浪漫在於它無拘無束能上能下的想象力”;至於“鴿子”、“鄔橋”、“外婆”、“舞會”等等章節,統統是散文的,換言之,如果把這些章節單獨摘出來,也完全能夠存在。而穿插在這些“場景”裡的人物:王琦瑤、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遜、老克臘,讓場景活了起來,猶如一副副黑白或彩色畫片,《長恨歌》的故事是點一點組合起來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弄堂

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當然有很大不同。我們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和瓊瑤的言情小說,在很大程度上看的是故事,但嚴肅文學往往“故事性”不強,古往中外很多作品都是如此。比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5萬字內容就寫了一個老人與海魚搏鬥的歷程,最後筋疲力盡的老人拖著一條巨大魚骨回到了海岸!故事並不曲折離奇,但它給人一種很深的“意蘊”,這也就是海明威所說的“冰山理論”,海上的冰山只露出一個尖頂,但最龐大的地方都隱藏在海水下面。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冰山理論

作品能傳達出“意蘊”是個很高境界。“意蘊”是什麼?這的確很難用語言清楚表達出來,我喜歡把“意蘊”比喻成佛上的靈光,佛總是用某種材質造成的,但我們拜佛不是拜木頭、石頭、金銀和青銅,而是拜佛的精神。正如我們喝酒,不是為了喝那種液體,而是得到“沉醉”狀態!這也就是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一種藝術必須達到讓人沉醉的程度才算好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經典經久不衰

三毛說,一部作品不能讓你重讀就不能算是好的!這些年筆者也閱讀了很多嚴肅題材的小說,有些是不斷重讀的,比如《紅樓夢》,比如魯迅的小說,張愛玲的小說,莫言的作品,賈平凹的小說,路遙的小說……但最讓我無法釋懷的就是王安憶的《長恨歌》。怎麼說呢?它給我的感覺非常複雜:首先,我很喜歡王琦瑤的故事,她短短40多年的生命歷程非常吸引人,與大多數文學角色一樣,王琦瑤已經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但在另一方面,它的結構和散文化的語言讓人五味雜陳,有一種讓人捉摸不透,難以認同,但又無法割捨的錯綜情感。

"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長恨歌》的結構很講究。這是“散文”植入小說產生的必然後果。小說計有30萬字,分為3部,每部4個章節,每章又分為2-5個小章節。比如第一部第一章的開篇寫的是“弄堂”,第二個小章節是“流言”,後面依次是“閨閣”、“鴿子”,直到第五個小章節才出現“王琦瑤”這個人物。隨著敘述的深入,我們依次看到“片場”、“開麥拉”、“上海小姐”、“愛麗絲公寓”、“鄔橋”、“外婆”、“平安裡”、“舞會”、“聖誕節”等等詞彙,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上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王安憶點出的這些正是“海派文化”的“關鍵詞”!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上海灘

《弄堂》的寫作手法是“散文”的。作者通過各種不同角度描寫了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上海的弄堂是聲色各異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上海的弄堂是日常煙火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流言》也帶著“總結”意味:“流言是帶著陰沉之氣的”;“流言是粗鄙的”;“流言是混淆視聽的”;“流言的浪漫在於它無拘無束能上能下的想象力”;至於“鴿子”、“鄔橋”、“外婆”、“舞會”等等章節,統統是散文的,換言之,如果把這些章節單獨摘出來,也完全能夠存在。而穿插在這些“場景”裡的人物:王琦瑤、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遜、老克臘,讓場景活了起來,猶如一副副黑白或彩色畫片,《長恨歌》的故事是點一點組合起來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弄堂

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當然有很大不同。我們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和瓊瑤的言情小說,在很大程度上看的是故事,但嚴肅文學往往“故事性”不強,古往中外很多作品都是如此。比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5萬字內容就寫了一個老人與海魚搏鬥的歷程,最後筋疲力盡的老人拖著一條巨大魚骨回到了海岸!故事並不曲折離奇,但它給人一種很深的“意蘊”,這也就是海明威所說的“冰山理論”,海上的冰山只露出一個尖頂,但最龐大的地方都隱藏在海水下面。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冰山理論

作品能傳達出“意蘊”是個很高境界。“意蘊”是什麼?這的確很難用語言清楚表達出來,我喜歡把“意蘊”比喻成佛上的靈光,佛總是用某種材質造成的,但我們拜佛不是拜木頭、石頭、金銀和青銅,而是拜佛的精神。正如我們喝酒,不是為了喝那種液體,而是得到“沉醉”狀態!這也就是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一種藝術必須達到讓人沉醉的程度才算好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經典經久不衰

三毛說,一部作品不能讓你重讀就不能算是好的!這些年筆者也閱讀了很多嚴肅題材的小說,有些是不斷重讀的,比如《紅樓夢》,比如魯迅的小說,張愛玲的小說,莫言的作品,賈平凹的小說,路遙的小說……但最讓我無法釋懷的就是王安憶的《長恨歌》。怎麼說呢?它給我的感覺非常複雜:首先,我很喜歡王琦瑤的故事,她短短40多年的生命歷程非常吸引人,與大多數文學角色一樣,王琦瑤已經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但在另一方面,它的結構和散文化的語言讓人五味雜陳,有一種讓人捉摸不透,難以認同,但又無法割捨的錯綜情感。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長恨歌》電視劇照

而這,也是王安憶《長恨歌》“譭譽參半”的主要原因,小說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受到專家普遍好評,但同時另外一些專家給出了“差評”,認為這部小說寫得很失敗,用散文筆法來寫長篇小說並不合適,尤其“散文的部分”顯得“內容堆砌”,王安憶想學張愛玲而不成。等等。從讀者方面來看也是如此,有人欣賞,有人批評,《長恨歌》“死活讀不下去”,等等。

"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長恨歌》的結構很講究。這是“散文”植入小說產生的必然後果。小說計有30萬字,分為3部,每部4個章節,每章又分為2-5個小章節。比如第一部第一章的開篇寫的是“弄堂”,第二個小章節是“流言”,後面依次是“閨閣”、“鴿子”,直到第五個小章節才出現“王琦瑤”這個人物。隨著敘述的深入,我們依次看到“片場”、“開麥拉”、“上海小姐”、“愛麗絲公寓”、“鄔橋”、“外婆”、“平安裡”、“舞會”、“聖誕節”等等詞彙,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上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王安憶點出的這些正是“海派文化”的“關鍵詞”!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上海灘

《弄堂》的寫作手法是“散文”的。作者通過各種不同角度描寫了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上海的弄堂是聲色各異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上海的弄堂是日常煙火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流言》也帶著“總結”意味:“流言是帶著陰沉之氣的”;“流言是粗鄙的”;“流言是混淆視聽的”;“流言的浪漫在於它無拘無束能上能下的想象力”;至於“鴿子”、“鄔橋”、“外婆”、“舞會”等等章節,統統是散文的,換言之,如果把這些章節單獨摘出來,也完全能夠存在。而穿插在這些“場景”裡的人物:王琦瑤、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遜、老克臘,讓場景活了起來,猶如一副副黑白或彩色畫片,《長恨歌》的故事是點一點組合起來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弄堂

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當然有很大不同。我們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和瓊瑤的言情小說,在很大程度上看的是故事,但嚴肅文學往往“故事性”不強,古往中外很多作品都是如此。比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5萬字內容就寫了一個老人與海魚搏鬥的歷程,最後筋疲力盡的老人拖著一條巨大魚骨回到了海岸!故事並不曲折離奇,但它給人一種很深的“意蘊”,這也就是海明威所說的“冰山理論”,海上的冰山只露出一個尖頂,但最龐大的地方都隱藏在海水下面。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冰山理論

作品能傳達出“意蘊”是個很高境界。“意蘊”是什麼?這的確很難用語言清楚表達出來,我喜歡把“意蘊”比喻成佛上的靈光,佛總是用某種材質造成的,但我們拜佛不是拜木頭、石頭、金銀和青銅,而是拜佛的精神。正如我們喝酒,不是為了喝那種液體,而是得到“沉醉”狀態!這也就是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一種藝術必須達到讓人沉醉的程度才算好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經典經久不衰

三毛說,一部作品不能讓你重讀就不能算是好的!這些年筆者也閱讀了很多嚴肅題材的小說,有些是不斷重讀的,比如《紅樓夢》,比如魯迅的小說,張愛玲的小說,莫言的作品,賈平凹的小說,路遙的小說……但最讓我無法釋懷的就是王安憶的《長恨歌》。怎麼說呢?它給我的感覺非常複雜:首先,我很喜歡王琦瑤的故事,她短短40多年的生命歷程非常吸引人,與大多數文學角色一樣,王琦瑤已經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但在另一方面,它的結構和散文化的語言讓人五味雜陳,有一種讓人捉摸不透,難以認同,但又無法割捨的錯綜情感。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長恨歌》電視劇照

而這,也是王安憶《長恨歌》“譭譽參半”的主要原因,小說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受到專家普遍好評,但同時另外一些專家給出了“差評”,認為這部小說寫得很失敗,用散文筆法來寫長篇小說並不合適,尤其“散文的部分”顯得“內容堆砌”,王安憶想學張愛玲而不成。等等。從讀者方面來看也是如此,有人欣賞,有人批評,《長恨歌》“死活讀不下去”,等等。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王安憶

用散文筆法寫小說並不是王安憶的“獨創”。世界文學史上這樣的的作家大有人在。比如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還有日本作家紫式部等),他的《巴黎聖母院》與《長恨歌》有異曲同工之處。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們的“結構”,都是運用“畫片組合櫃形式”——或者說鑲嵌形式,一張張場景圖片和人物圖片組合起來!第三卷的第一章《聖母院》和第二章《巴黎鳥瞰》,是完全的散文筆法,雨果在寫初稿時就有,小說初版時撤銷,後來再版時雨果又加了進去,另外完全用散文筆法寫成的部分是第五卷的第二章,《這個將要毀滅那個》!

"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長恨歌》的結構很講究。這是“散文”植入小說產生的必然後果。小說計有30萬字,分為3部,每部4個章節,每章又分為2-5個小章節。比如第一部第一章的開篇寫的是“弄堂”,第二個小章節是“流言”,後面依次是“閨閣”、“鴿子”,直到第五個小章節才出現“王琦瑤”這個人物。隨著敘述的深入,我們依次看到“片場”、“開麥拉”、“上海小姐”、“愛麗絲公寓”、“鄔橋”、“外婆”、“平安裡”、“舞會”、“聖誕節”等等詞彙,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上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王安憶點出的這些正是“海派文化”的“關鍵詞”!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上海灘

《弄堂》的寫作手法是“散文”的。作者通過各種不同角度描寫了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上海的弄堂是聲色各異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上海的弄堂是日常煙火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流言》也帶著“總結”意味:“流言是帶著陰沉之氣的”;“流言是粗鄙的”;“流言是混淆視聽的”;“流言的浪漫在於它無拘無束能上能下的想象力”;至於“鴿子”、“鄔橋”、“外婆”、“舞會”等等章節,統統是散文的,換言之,如果把這些章節單獨摘出來,也完全能夠存在。而穿插在這些“場景”裡的人物:王琦瑤、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遜、老克臘,讓場景活了起來,猶如一副副黑白或彩色畫片,《長恨歌》的故事是點一點組合起來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弄堂

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當然有很大不同。我們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和瓊瑤的言情小說,在很大程度上看的是故事,但嚴肅文學往往“故事性”不強,古往中外很多作品都是如此。比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5萬字內容就寫了一個老人與海魚搏鬥的歷程,最後筋疲力盡的老人拖著一條巨大魚骨回到了海岸!故事並不曲折離奇,但它給人一種很深的“意蘊”,這也就是海明威所說的“冰山理論”,海上的冰山只露出一個尖頂,但最龐大的地方都隱藏在海水下面。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冰山理論

作品能傳達出“意蘊”是個很高境界。“意蘊”是什麼?這的確很難用語言清楚表達出來,我喜歡把“意蘊”比喻成佛上的靈光,佛總是用某種材質造成的,但我們拜佛不是拜木頭、石頭、金銀和青銅,而是拜佛的精神。正如我們喝酒,不是為了喝那種液體,而是得到“沉醉”狀態!這也就是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一種藝術必須達到讓人沉醉的程度才算好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經典經久不衰

三毛說,一部作品不能讓你重讀就不能算是好的!這些年筆者也閱讀了很多嚴肅題材的小說,有些是不斷重讀的,比如《紅樓夢》,比如魯迅的小說,張愛玲的小說,莫言的作品,賈平凹的小說,路遙的小說……但最讓我無法釋懷的就是王安憶的《長恨歌》。怎麼說呢?它給我的感覺非常複雜:首先,我很喜歡王琦瑤的故事,她短短40多年的生命歷程非常吸引人,與大多數文學角色一樣,王琦瑤已經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但在另一方面,它的結構和散文化的語言讓人五味雜陳,有一種讓人捉摸不透,難以認同,但又無法割捨的錯綜情感。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長恨歌》電視劇照

而這,也是王安憶《長恨歌》“譭譽參半”的主要原因,小說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受到專家普遍好評,但同時另外一些專家給出了“差評”,認為這部小說寫得很失敗,用散文筆法來寫長篇小說並不合適,尤其“散文的部分”顯得“內容堆砌”,王安憶想學張愛玲而不成。等等。從讀者方面來看也是如此,有人欣賞,有人批評,《長恨歌》“死活讀不下去”,等等。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王安憶

用散文筆法寫小說並不是王安憶的“獨創”。世界文學史上這樣的的作家大有人在。比如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還有日本作家紫式部等),他的《巴黎聖母院》與《長恨歌》有異曲同工之處。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們的“結構”,都是運用“畫片組合櫃形式”——或者說鑲嵌形式,一張張場景圖片和人物圖片組合起來!第三卷的第一章《聖母院》和第二章《巴黎鳥瞰》,是完全的散文筆法,雨果在寫初稿時就有,小說初版時撤銷,後來再版時雨果又加了進去,另外完全用散文筆法寫成的部分是第五卷的第二章,《這個將要毀滅那個》!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雨果作品

在後來所寫的“附記”裡,雨果寫道:“有些讀者,具有很高的鑑賞力,但在《巴黎聖母院》中所尋找的只是曲折的情節和離奇的遭遇,母庸置疑,在他們看來,新加進去的這幾章是沒有什麼太大價值的。但也許還有一些讀者,認為研究本書中所蘊含的美學和哲學思想,並非是毫無裨益的。這些讀者在閱讀《巴黎聖母院》時,樂於去弄清楚小說之外的寓意。”“姑且將《巴黎聖母院》看做一部值得補全的作品吧,本版加進去的這幾章,就會使《巴黎聖母院》成為一部完整的作品,這樣做,也是為了上面提到的後一類讀者。”

"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長恨歌》的結構很講究。這是“散文”植入小說產生的必然後果。小說計有30萬字,分為3部,每部4個章節,每章又分為2-5個小章節。比如第一部第一章的開篇寫的是“弄堂”,第二個小章節是“流言”,後面依次是“閨閣”、“鴿子”,直到第五個小章節才出現“王琦瑤”這個人物。隨著敘述的深入,我們依次看到“片場”、“開麥拉”、“上海小姐”、“愛麗絲公寓”、“鄔橋”、“外婆”、“平安裡”、“舞會”、“聖誕節”等等詞彙,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上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王安憶點出的這些正是“海派文化”的“關鍵詞”!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上海灘

《弄堂》的寫作手法是“散文”的。作者通過各種不同角度描寫了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上海的弄堂是聲色各異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上海的弄堂是日常煙火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流言》也帶著“總結”意味:“流言是帶著陰沉之氣的”;“流言是粗鄙的”;“流言是混淆視聽的”;“流言的浪漫在於它無拘無束能上能下的想象力”;至於“鴿子”、“鄔橋”、“外婆”、“舞會”等等章節,統統是散文的,換言之,如果把這些章節單獨摘出來,也完全能夠存在。而穿插在這些“場景”裡的人物:王琦瑤、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遜、老克臘,讓場景活了起來,猶如一副副黑白或彩色畫片,《長恨歌》的故事是點一點組合起來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弄堂

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當然有很大不同。我們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和瓊瑤的言情小說,在很大程度上看的是故事,但嚴肅文學往往“故事性”不強,古往中外很多作品都是如此。比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5萬字內容就寫了一個老人與海魚搏鬥的歷程,最後筋疲力盡的老人拖著一條巨大魚骨回到了海岸!故事並不曲折離奇,但它給人一種很深的“意蘊”,這也就是海明威所說的“冰山理論”,海上的冰山只露出一個尖頂,但最龐大的地方都隱藏在海水下面。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冰山理論

作品能傳達出“意蘊”是個很高境界。“意蘊”是什麼?這的確很難用語言清楚表達出來,我喜歡把“意蘊”比喻成佛上的靈光,佛總是用某種材質造成的,但我們拜佛不是拜木頭、石頭、金銀和青銅,而是拜佛的精神。正如我們喝酒,不是為了喝那種液體,而是得到“沉醉”狀態!這也就是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一種藝術必須達到讓人沉醉的程度才算好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經典經久不衰

三毛說,一部作品不能讓你重讀就不能算是好的!這些年筆者也閱讀了很多嚴肅題材的小說,有些是不斷重讀的,比如《紅樓夢》,比如魯迅的小說,張愛玲的小說,莫言的作品,賈平凹的小說,路遙的小說……但最讓我無法釋懷的就是王安憶的《長恨歌》。怎麼說呢?它給我的感覺非常複雜:首先,我很喜歡王琦瑤的故事,她短短40多年的生命歷程非常吸引人,與大多數文學角色一樣,王琦瑤已經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但在另一方面,它的結構和散文化的語言讓人五味雜陳,有一種讓人捉摸不透,難以認同,但又無法割捨的錯綜情感。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長恨歌》電視劇照

而這,也是王安憶《長恨歌》“譭譽參半”的主要原因,小說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受到專家普遍好評,但同時另外一些專家給出了“差評”,認為這部小說寫得很失敗,用散文筆法來寫長篇小說並不合適,尤其“散文的部分”顯得“內容堆砌”,王安憶想學張愛玲而不成。等等。從讀者方面來看也是如此,有人欣賞,有人批評,《長恨歌》“死活讀不下去”,等等。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王安憶

用散文筆法寫小說並不是王安憶的“獨創”。世界文學史上這樣的的作家大有人在。比如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還有日本作家紫式部等),他的《巴黎聖母院》與《長恨歌》有異曲同工之處。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們的“結構”,都是運用“畫片組合櫃形式”——或者說鑲嵌形式,一張張場景圖片和人物圖片組合起來!第三卷的第一章《聖母院》和第二章《巴黎鳥瞰》,是完全的散文筆法,雨果在寫初稿時就有,小說初版時撤銷,後來再版時雨果又加了進去,另外完全用散文筆法寫成的部分是第五卷的第二章,《這個將要毀滅那個》!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雨果作品

在後來所寫的“附記”裡,雨果寫道:“有些讀者,具有很高的鑑賞力,但在《巴黎聖母院》中所尋找的只是曲折的情節和離奇的遭遇,母庸置疑,在他們看來,新加進去的這幾章是沒有什麼太大價值的。但也許還有一些讀者,認為研究本書中所蘊含的美學和哲學思想,並非是毫無裨益的。這些讀者在閱讀《巴黎聖母院》時,樂於去弄清楚小說之外的寓意。”“姑且將《巴黎聖母院》看做一部值得補全的作品吧,本版加進去的這幾章,就會使《巴黎聖母院》成為一部完整的作品,這樣做,也是為了上面提到的後一類讀者。”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王安憶主要作品

雨果這段論述間接解答了我心中關於王安憶《長恨歌》的很多疑惑:為什麼這部小說要用散文筆法來寫?散文筆法寫小說真的很成功嗎?文學需要不斷推陳出新,但有時候“新的”未必就是“成功的”,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在上一世紀80-90年代,先鋒作家孫甘露曾經名噪一時,他的小說引入了很多哲學東西,但新世紀後孫甘露慢慢沉寂,幾次寫作轉型都沒有成功!這也說明,新的探索很可能在當時起作用,但時間一長其弊端就被讀者看出來,作家和作品就被揚棄了!王安憶當然不是孫甘露,她的人品和作品仍然在當代被專家和讀者們津津樂道,她的《長恨歌》仍然活在讀者心中,而這同時也從側面證實了:《長恨歌》具有長久的藝術生命力。也就是說,這部作品是有“意蘊”的,是功夫在詩外的,有很多看不到的冰山隱藏在海水下面,這恰恰也是我們對《長恨歌》既感到困惑,又非常迷戀的原因!

"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長恨歌》的結構很講究。這是“散文”植入小說產生的必然後果。小說計有30萬字,分為3部,每部4個章節,每章又分為2-5個小章節。比如第一部第一章的開篇寫的是“弄堂”,第二個小章節是“流言”,後面依次是“閨閣”、“鴿子”,直到第五個小章節才出現“王琦瑤”這個人物。隨著敘述的深入,我們依次看到“片場”、“開麥拉”、“上海小姐”、“愛麗絲公寓”、“鄔橋”、“外婆”、“平安裡”、“舞會”、“聖誕節”等等詞彙,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上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王安憶點出的這些正是“海派文化”的“關鍵詞”!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上海灘

《弄堂》的寫作手法是“散文”的。作者通過各種不同角度描寫了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上海的弄堂是聲色各異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上海的弄堂是日常煙火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流言》也帶著“總結”意味:“流言是帶著陰沉之氣的”;“流言是粗鄙的”;“流言是混淆視聽的”;“流言的浪漫在於它無拘無束能上能下的想象力”;至於“鴿子”、“鄔橋”、“外婆”、“舞會”等等章節,統統是散文的,換言之,如果把這些章節單獨摘出來,也完全能夠存在。而穿插在這些“場景”裡的人物:王琦瑤、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遜、老克臘,讓場景活了起來,猶如一副副黑白或彩色畫片,《長恨歌》的故事是點一點組合起來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弄堂

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當然有很大不同。我們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和瓊瑤的言情小說,在很大程度上看的是故事,但嚴肅文學往往“故事性”不強,古往中外很多作品都是如此。比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5萬字內容就寫了一個老人與海魚搏鬥的歷程,最後筋疲力盡的老人拖著一條巨大魚骨回到了海岸!故事並不曲折離奇,但它給人一種很深的“意蘊”,這也就是海明威所說的“冰山理論”,海上的冰山只露出一個尖頂,但最龐大的地方都隱藏在海水下面。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冰山理論

作品能傳達出“意蘊”是個很高境界。“意蘊”是什麼?這的確很難用語言清楚表達出來,我喜歡把“意蘊”比喻成佛上的靈光,佛總是用某種材質造成的,但我們拜佛不是拜木頭、石頭、金銀和青銅,而是拜佛的精神。正如我們喝酒,不是為了喝那種液體,而是得到“沉醉”狀態!這也就是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一種藝術必須達到讓人沉醉的程度才算好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經典經久不衰

三毛說,一部作品不能讓你重讀就不能算是好的!這些年筆者也閱讀了很多嚴肅題材的小說,有些是不斷重讀的,比如《紅樓夢》,比如魯迅的小說,張愛玲的小說,莫言的作品,賈平凹的小說,路遙的小說……但最讓我無法釋懷的就是王安憶的《長恨歌》。怎麼說呢?它給我的感覺非常複雜:首先,我很喜歡王琦瑤的故事,她短短40多年的生命歷程非常吸引人,與大多數文學角色一樣,王琦瑤已經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但在另一方面,它的結構和散文化的語言讓人五味雜陳,有一種讓人捉摸不透,難以認同,但又無法割捨的錯綜情感。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長恨歌》電視劇照

而這,也是王安憶《長恨歌》“譭譽參半”的主要原因,小說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受到專家普遍好評,但同時另外一些專家給出了“差評”,認為這部小說寫得很失敗,用散文筆法來寫長篇小說並不合適,尤其“散文的部分”顯得“內容堆砌”,王安憶想學張愛玲而不成。等等。從讀者方面來看也是如此,有人欣賞,有人批評,《長恨歌》“死活讀不下去”,等等。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王安憶

用散文筆法寫小說並不是王安憶的“獨創”。世界文學史上這樣的的作家大有人在。比如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還有日本作家紫式部等),他的《巴黎聖母院》與《長恨歌》有異曲同工之處。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們的“結構”,都是運用“畫片組合櫃形式”——或者說鑲嵌形式,一張張場景圖片和人物圖片組合起來!第三卷的第一章《聖母院》和第二章《巴黎鳥瞰》,是完全的散文筆法,雨果在寫初稿時就有,小說初版時撤銷,後來再版時雨果又加了進去,另外完全用散文筆法寫成的部分是第五卷的第二章,《這個將要毀滅那個》!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雨果作品

在後來所寫的“附記”裡,雨果寫道:“有些讀者,具有很高的鑑賞力,但在《巴黎聖母院》中所尋找的只是曲折的情節和離奇的遭遇,母庸置疑,在他們看來,新加進去的這幾章是沒有什麼太大價值的。但也許還有一些讀者,認為研究本書中所蘊含的美學和哲學思想,並非是毫無裨益的。這些讀者在閱讀《巴黎聖母院》時,樂於去弄清楚小說之外的寓意。”“姑且將《巴黎聖母院》看做一部值得補全的作品吧,本版加進去的這幾章,就會使《巴黎聖母院》成為一部完整的作品,這樣做,也是為了上面提到的後一類讀者。”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王安憶主要作品

雨果這段論述間接解答了我心中關於王安憶《長恨歌》的很多疑惑:為什麼這部小說要用散文筆法來寫?散文筆法寫小說真的很成功嗎?文學需要不斷推陳出新,但有時候“新的”未必就是“成功的”,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在上一世紀80-90年代,先鋒作家孫甘露曾經名噪一時,他的小說引入了很多哲學東西,但新世紀後孫甘露慢慢沉寂,幾次寫作轉型都沒有成功!這也說明,新的探索很可能在當時起作用,但時間一長其弊端就被讀者看出來,作家和作品就被揚棄了!王安憶當然不是孫甘露,她的人品和作品仍然在當代被專家和讀者們津津樂道,她的《長恨歌》仍然活在讀者心中,而這同時也從側面證實了:《長恨歌》具有長久的藝術生命力。也就是說,這部作品是有“意蘊”的,是功夫在詩外的,有很多看不到的冰山隱藏在海水下面,這恰恰也是我們對《長恨歌》既感到困惑,又非常迷戀的原因!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小說《長恨歌》

《長恨歌》的散文筆法是“文化大散文”的筆法。這是上一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文壇 “散文革新”的結果,那時候很多作家不滿足於楊朔似的散文,進而開始尋求一種新散文方式,他們先是找到了魏晉小品文,如《世說新語》,陶淵明,後又找到唐宋八大家,桐城派,再又找到周作人、汪曾祺那裡,這是一脈相承的“小品文”作風,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在今天有賈平凹、董橋等;但是,散文作家仍不滿足,隨後“文化大散文”的概念橫空出世,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餘秋雨、祝勇等人。“文化大散文”講求通過歷史和哲學,來反映文化的困頓,的確比“小品文”有了深度!因此現在,我們可以把散文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小品文的,文化大散文的!

"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長恨歌》的結構很講究。這是“散文”植入小說產生的必然後果。小說計有30萬字,分為3部,每部4個章節,每章又分為2-5個小章節。比如第一部第一章的開篇寫的是“弄堂”,第二個小章節是“流言”,後面依次是“閨閣”、“鴿子”,直到第五個小章節才出現“王琦瑤”這個人物。隨著敘述的深入,我們依次看到“片場”、“開麥拉”、“上海小姐”、“愛麗絲公寓”、“鄔橋”、“外婆”、“平安裡”、“舞會”、“聖誕節”等等詞彙,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上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王安憶點出的這些正是“海派文化”的“關鍵詞”!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上海灘

《弄堂》的寫作手法是“散文”的。作者通過各種不同角度描寫了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上海的弄堂是聲色各異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上海的弄堂是日常煙火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流言》也帶著“總結”意味:“流言是帶著陰沉之氣的”;“流言是粗鄙的”;“流言是混淆視聽的”;“流言的浪漫在於它無拘無束能上能下的想象力”;至於“鴿子”、“鄔橋”、“外婆”、“舞會”等等章節,統統是散文的,換言之,如果把這些章節單獨摘出來,也完全能夠存在。而穿插在這些“場景”裡的人物:王琦瑤、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遜、老克臘,讓場景活了起來,猶如一副副黑白或彩色畫片,《長恨歌》的故事是點一點組合起來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弄堂

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當然有很大不同。我們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和瓊瑤的言情小說,在很大程度上看的是故事,但嚴肅文學往往“故事性”不強,古往中外很多作品都是如此。比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5萬字內容就寫了一個老人與海魚搏鬥的歷程,最後筋疲力盡的老人拖著一條巨大魚骨回到了海岸!故事並不曲折離奇,但它給人一種很深的“意蘊”,這也就是海明威所說的“冰山理論”,海上的冰山只露出一個尖頂,但最龐大的地方都隱藏在海水下面。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冰山理論

作品能傳達出“意蘊”是個很高境界。“意蘊”是什麼?這的確很難用語言清楚表達出來,我喜歡把“意蘊”比喻成佛上的靈光,佛總是用某種材質造成的,但我們拜佛不是拜木頭、石頭、金銀和青銅,而是拜佛的精神。正如我們喝酒,不是為了喝那種液體,而是得到“沉醉”狀態!這也就是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一種藝術必須達到讓人沉醉的程度才算好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經典經久不衰

三毛說,一部作品不能讓你重讀就不能算是好的!這些年筆者也閱讀了很多嚴肅題材的小說,有些是不斷重讀的,比如《紅樓夢》,比如魯迅的小說,張愛玲的小說,莫言的作品,賈平凹的小說,路遙的小說……但最讓我無法釋懷的就是王安憶的《長恨歌》。怎麼說呢?它給我的感覺非常複雜:首先,我很喜歡王琦瑤的故事,她短短40多年的生命歷程非常吸引人,與大多數文學角色一樣,王琦瑤已經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但在另一方面,它的結構和散文化的語言讓人五味雜陳,有一種讓人捉摸不透,難以認同,但又無法割捨的錯綜情感。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長恨歌》電視劇照

而這,也是王安憶《長恨歌》“譭譽參半”的主要原因,小說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受到專家普遍好評,但同時另外一些專家給出了“差評”,認為這部小說寫得很失敗,用散文筆法來寫長篇小說並不合適,尤其“散文的部分”顯得“內容堆砌”,王安憶想學張愛玲而不成。等等。從讀者方面來看也是如此,有人欣賞,有人批評,《長恨歌》“死活讀不下去”,等等。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王安憶

用散文筆法寫小說並不是王安憶的“獨創”。世界文學史上這樣的的作家大有人在。比如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還有日本作家紫式部等),他的《巴黎聖母院》與《長恨歌》有異曲同工之處。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們的“結構”,都是運用“畫片組合櫃形式”——或者說鑲嵌形式,一張張場景圖片和人物圖片組合起來!第三卷的第一章《聖母院》和第二章《巴黎鳥瞰》,是完全的散文筆法,雨果在寫初稿時就有,小說初版時撤銷,後來再版時雨果又加了進去,另外完全用散文筆法寫成的部分是第五卷的第二章,《這個將要毀滅那個》!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雨果作品

在後來所寫的“附記”裡,雨果寫道:“有些讀者,具有很高的鑑賞力,但在《巴黎聖母院》中所尋找的只是曲折的情節和離奇的遭遇,母庸置疑,在他們看來,新加進去的這幾章是沒有什麼太大價值的。但也許還有一些讀者,認為研究本書中所蘊含的美學和哲學思想,並非是毫無裨益的。這些讀者在閱讀《巴黎聖母院》時,樂於去弄清楚小說之外的寓意。”“姑且將《巴黎聖母院》看做一部值得補全的作品吧,本版加進去的這幾章,就會使《巴黎聖母院》成為一部完整的作品,這樣做,也是為了上面提到的後一類讀者。”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王安憶主要作品

雨果這段論述間接解答了我心中關於王安憶《長恨歌》的很多疑惑:為什麼這部小說要用散文筆法來寫?散文筆法寫小說真的很成功嗎?文學需要不斷推陳出新,但有時候“新的”未必就是“成功的”,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在上一世紀80-90年代,先鋒作家孫甘露曾經名噪一時,他的小說引入了很多哲學東西,但新世紀後孫甘露慢慢沉寂,幾次寫作轉型都沒有成功!這也說明,新的探索很可能在當時起作用,但時間一長其弊端就被讀者看出來,作家和作品就被揚棄了!王安憶當然不是孫甘露,她的人品和作品仍然在當代被專家和讀者們津津樂道,她的《長恨歌》仍然活在讀者心中,而這同時也從側面證實了:《長恨歌》具有長久的藝術生命力。也就是說,這部作品是有“意蘊”的,是功夫在詩外的,有很多看不到的冰山隱藏在海水下面,這恰恰也是我們對《長恨歌》既感到困惑,又非常迷戀的原因!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小說《長恨歌》

《長恨歌》的散文筆法是“文化大散文”的筆法。這是上一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文壇 “散文革新”的結果,那時候很多作家不滿足於楊朔似的散文,進而開始尋求一種新散文方式,他們先是找到了魏晉小品文,如《世說新語》,陶淵明,後又找到唐宋八大家,桐城派,再又找到周作人、汪曾祺那裡,這是一脈相承的“小品文”作風,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在今天有賈平凹、董橋等;但是,散文作家仍不滿足,隨後“文化大散文”的概念橫空出世,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餘秋雨、祝勇等人。“文化大散文”講求通過歷史和哲學,來反映文化的困頓,的確比“小品文”有了深度!因此現在,我們可以把散文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小品文的,文化大散文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電視劇裡的王琦瑤形象

以散文筆法寫小說這方面的名家比比皆是,比如廢名,比如汪曾祺,但他們小說是小品文式的,王安憶則是文化大散文式的;他們的作品大多是短篇小說,王安憶的則是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與小品文契合度高,長篇小說卻未必與文化大散文完美融合,這也是王安憶寫《長恨歌》知其不可而為的難度!

"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長恨歌》的結構很講究。這是“散文”植入小說產生的必然後果。小說計有30萬字,分為3部,每部4個章節,每章又分為2-5個小章節。比如第一部第一章的開篇寫的是“弄堂”,第二個小章節是“流言”,後面依次是“閨閣”、“鴿子”,直到第五個小章節才出現“王琦瑤”這個人物。隨著敘述的深入,我們依次看到“片場”、“開麥拉”、“上海小姐”、“愛麗絲公寓”、“鄔橋”、“外婆”、“平安裡”、“舞會”、“聖誕節”等等詞彙,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上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王安憶點出的這些正是“海派文化”的“關鍵詞”!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上海灘

《弄堂》的寫作手法是“散文”的。作者通過各種不同角度描寫了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上海的弄堂是聲色各異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上海的弄堂是日常煙火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流言》也帶著“總結”意味:“流言是帶著陰沉之氣的”;“流言是粗鄙的”;“流言是混淆視聽的”;“流言的浪漫在於它無拘無束能上能下的想象力”;至於“鴿子”、“鄔橋”、“外婆”、“舞會”等等章節,統統是散文的,換言之,如果把這些章節單獨摘出來,也完全能夠存在。而穿插在這些“場景”裡的人物:王琦瑤、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遜、老克臘,讓場景活了起來,猶如一副副黑白或彩色畫片,《長恨歌》的故事是點一點組合起來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弄堂

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當然有很大不同。我們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和瓊瑤的言情小說,在很大程度上看的是故事,但嚴肅文學往往“故事性”不強,古往中外很多作品都是如此。比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5萬字內容就寫了一個老人與海魚搏鬥的歷程,最後筋疲力盡的老人拖著一條巨大魚骨回到了海岸!故事並不曲折離奇,但它給人一種很深的“意蘊”,這也就是海明威所說的“冰山理論”,海上的冰山只露出一個尖頂,但最龐大的地方都隱藏在海水下面。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冰山理論

作品能傳達出“意蘊”是個很高境界。“意蘊”是什麼?這的確很難用語言清楚表達出來,我喜歡把“意蘊”比喻成佛上的靈光,佛總是用某種材質造成的,但我們拜佛不是拜木頭、石頭、金銀和青銅,而是拜佛的精神。正如我們喝酒,不是為了喝那種液體,而是得到“沉醉”狀態!這也就是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一種藝術必須達到讓人沉醉的程度才算好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經典經久不衰

三毛說,一部作品不能讓你重讀就不能算是好的!這些年筆者也閱讀了很多嚴肅題材的小說,有些是不斷重讀的,比如《紅樓夢》,比如魯迅的小說,張愛玲的小說,莫言的作品,賈平凹的小說,路遙的小說……但最讓我無法釋懷的就是王安憶的《長恨歌》。怎麼說呢?它給我的感覺非常複雜:首先,我很喜歡王琦瑤的故事,她短短40多年的生命歷程非常吸引人,與大多數文學角色一樣,王琦瑤已經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但在另一方面,它的結構和散文化的語言讓人五味雜陳,有一種讓人捉摸不透,難以認同,但又無法割捨的錯綜情感。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長恨歌》電視劇照

而這,也是王安憶《長恨歌》“譭譽參半”的主要原因,小說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受到專家普遍好評,但同時另外一些專家給出了“差評”,認為這部小說寫得很失敗,用散文筆法來寫長篇小說並不合適,尤其“散文的部分”顯得“內容堆砌”,王安憶想學張愛玲而不成。等等。從讀者方面來看也是如此,有人欣賞,有人批評,《長恨歌》“死活讀不下去”,等等。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王安憶

用散文筆法寫小說並不是王安憶的“獨創”。世界文學史上這樣的的作家大有人在。比如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還有日本作家紫式部等),他的《巴黎聖母院》與《長恨歌》有異曲同工之處。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們的“結構”,都是運用“畫片組合櫃形式”——或者說鑲嵌形式,一張張場景圖片和人物圖片組合起來!第三卷的第一章《聖母院》和第二章《巴黎鳥瞰》,是完全的散文筆法,雨果在寫初稿時就有,小說初版時撤銷,後來再版時雨果又加了進去,另外完全用散文筆法寫成的部分是第五卷的第二章,《這個將要毀滅那個》!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雨果作品

在後來所寫的“附記”裡,雨果寫道:“有些讀者,具有很高的鑑賞力,但在《巴黎聖母院》中所尋找的只是曲折的情節和離奇的遭遇,母庸置疑,在他們看來,新加進去的這幾章是沒有什麼太大價值的。但也許還有一些讀者,認為研究本書中所蘊含的美學和哲學思想,並非是毫無裨益的。這些讀者在閱讀《巴黎聖母院》時,樂於去弄清楚小說之外的寓意。”“姑且將《巴黎聖母院》看做一部值得補全的作品吧,本版加進去的這幾章,就會使《巴黎聖母院》成為一部完整的作品,這樣做,也是為了上面提到的後一類讀者。”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王安憶主要作品

雨果這段論述間接解答了我心中關於王安憶《長恨歌》的很多疑惑:為什麼這部小說要用散文筆法來寫?散文筆法寫小說真的很成功嗎?文學需要不斷推陳出新,但有時候“新的”未必就是“成功的”,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在上一世紀80-90年代,先鋒作家孫甘露曾經名噪一時,他的小說引入了很多哲學東西,但新世紀後孫甘露慢慢沉寂,幾次寫作轉型都沒有成功!這也說明,新的探索很可能在當時起作用,但時間一長其弊端就被讀者看出來,作家和作品就被揚棄了!王安憶當然不是孫甘露,她的人品和作品仍然在當代被專家和讀者們津津樂道,她的《長恨歌》仍然活在讀者心中,而這同時也從側面證實了:《長恨歌》具有長久的藝術生命力。也就是說,這部作品是有“意蘊”的,是功夫在詩外的,有很多看不到的冰山隱藏在海水下面,這恰恰也是我們對《長恨歌》既感到困惑,又非常迷戀的原因!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小說《長恨歌》

《長恨歌》的散文筆法是“文化大散文”的筆法。這是上一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文壇 “散文革新”的結果,那時候很多作家不滿足於楊朔似的散文,進而開始尋求一種新散文方式,他們先是找到了魏晉小品文,如《世說新語》,陶淵明,後又找到唐宋八大家,桐城派,再又找到周作人、汪曾祺那裡,這是一脈相承的“小品文”作風,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在今天有賈平凹、董橋等;但是,散文作家仍不滿足,隨後“文化大散文”的概念橫空出世,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餘秋雨、祝勇等人。“文化大散文”講求通過歷史和哲學,來反映文化的困頓,的確比“小品文”有了深度!因此現在,我們可以把散文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小品文的,文化大散文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電視劇裡的王琦瑤形象

以散文筆法寫小說這方面的名家比比皆是,比如廢名,比如汪曾祺,但他們小說是小品文式的,王安憶則是文化大散文式的;他們的作品大多是短篇小說,王安憶的則是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與小品文契合度高,長篇小說卻未必與文化大散文完美融合,這也是王安憶寫《長恨歌》知其不可而為的難度!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王安憶參加寫作活動

沒有任何一部作品是完美的。站在今天的角度來回溯世界文學的歷程,我們當然可以挑出作家們很多毛病,比如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如果單純從故事上來說,卡西莫多、艾絲美拉達和巴黎聖母院主教克洛德間的情感糾葛,只需15萬字就可以解決,但《巴黎聖母院》全文有40多萬字!巴爾扎克的小說也是如此,他幾乎所有作品段落都很冗長,細節過多顯得累贅!回到《長恨歌》,如果去掉散文的部分——那些用瑣碎語言一而再再而三堆砌的“弄堂”、“鴿子”、“流言”——或者極力壓縮這些“散文的部分”,王琦瑤的故事是否顯得更加簡潔明快呢?

"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長恨歌》的結構很講究。這是“散文”植入小說產生的必然後果。小說計有30萬字,分為3部,每部4個章節,每章又分為2-5個小章節。比如第一部第一章的開篇寫的是“弄堂”,第二個小章節是“流言”,後面依次是“閨閣”、“鴿子”,直到第五個小章節才出現“王琦瑤”這個人物。隨著敘述的深入,我們依次看到“片場”、“開麥拉”、“上海小姐”、“愛麗絲公寓”、“鄔橋”、“外婆”、“平安裡”、“舞會”、“聖誕節”等等詞彙,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上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王安憶點出的這些正是“海派文化”的“關鍵詞”!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上海灘

《弄堂》的寫作手法是“散文”的。作者通過各種不同角度描寫了上海的“弄堂”: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上海的弄堂是聲色各異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上海的弄堂是日常煙火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流言》也帶著“總結”意味:“流言是帶著陰沉之氣的”;“流言是粗鄙的”;“流言是混淆視聽的”;“流言的浪漫在於它無拘無束能上能下的想象力”;至於“鴿子”、“鄔橋”、“外婆”、“舞會”等等章節,統統是散文的,換言之,如果把這些章節單獨摘出來,也完全能夠存在。而穿插在這些“場景”裡的人物:王琦瑤、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遜、老克臘,讓場景活了起來,猶如一副副黑白或彩色畫片,《長恨歌》的故事是點一點組合起來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弄堂

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當然有很大不同。我們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和瓊瑤的言情小說,在很大程度上看的是故事,但嚴肅文學往往“故事性”不強,古往中外很多作品都是如此。比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5萬字內容就寫了一個老人與海魚搏鬥的歷程,最後筋疲力盡的老人拖著一條巨大魚骨回到了海岸!故事並不曲折離奇,但它給人一種很深的“意蘊”,這也就是海明威所說的“冰山理論”,海上的冰山只露出一個尖頂,但最龐大的地方都隱藏在海水下面。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冰山理論

作品能傳達出“意蘊”是個很高境界。“意蘊”是什麼?這的確很難用語言清楚表達出來,我喜歡把“意蘊”比喻成佛上的靈光,佛總是用某種材質造成的,但我們拜佛不是拜木頭、石頭、金銀和青銅,而是拜佛的精神。正如我們喝酒,不是為了喝那種液體,而是得到“沉醉”狀態!這也就是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一種藝術必須達到讓人沉醉的程度才算好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經典經久不衰

三毛說,一部作品不能讓你重讀就不能算是好的!這些年筆者也閱讀了很多嚴肅題材的小說,有些是不斷重讀的,比如《紅樓夢》,比如魯迅的小說,張愛玲的小說,莫言的作品,賈平凹的小說,路遙的小說……但最讓我無法釋懷的就是王安憶的《長恨歌》。怎麼說呢?它給我的感覺非常複雜:首先,我很喜歡王琦瑤的故事,她短短40多年的生命歷程非常吸引人,與大多數文學角色一樣,王琦瑤已經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但在另一方面,它的結構和散文化的語言讓人五味雜陳,有一種讓人捉摸不透,難以認同,但又無法割捨的錯綜情感。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長恨歌》電視劇照

而這,也是王安憶《長恨歌》“譭譽參半”的主要原因,小說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受到專家普遍好評,但同時另外一些專家給出了“差評”,認為這部小說寫得很失敗,用散文筆法來寫長篇小說並不合適,尤其“散文的部分”顯得“內容堆砌”,王安憶想學張愛玲而不成。等等。從讀者方面來看也是如此,有人欣賞,有人批評,《長恨歌》“死活讀不下去”,等等。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王安憶

用散文筆法寫小說並不是王安憶的“獨創”。世界文學史上這樣的的作家大有人在。比如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還有日本作家紫式部等),他的《巴黎聖母院》與《長恨歌》有異曲同工之處。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們的“結構”,都是運用“畫片組合櫃形式”——或者說鑲嵌形式,一張張場景圖片和人物圖片組合起來!第三卷的第一章《聖母院》和第二章《巴黎鳥瞰》,是完全的散文筆法,雨果在寫初稿時就有,小說初版時撤銷,後來再版時雨果又加了進去,另外完全用散文筆法寫成的部分是第五卷的第二章,《這個將要毀滅那個》!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雨果作品

在後來所寫的“附記”裡,雨果寫道:“有些讀者,具有很高的鑑賞力,但在《巴黎聖母院》中所尋找的只是曲折的情節和離奇的遭遇,母庸置疑,在他們看來,新加進去的這幾章是沒有什麼太大價值的。但也許還有一些讀者,認為研究本書中所蘊含的美學和哲學思想,並非是毫無裨益的。這些讀者在閱讀《巴黎聖母院》時,樂於去弄清楚小說之外的寓意。”“姑且將《巴黎聖母院》看做一部值得補全的作品吧,本版加進去的這幾章,就會使《巴黎聖母院》成為一部完整的作品,這樣做,也是為了上面提到的後一類讀者。”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王安憶主要作品

雨果這段論述間接解答了我心中關於王安憶《長恨歌》的很多疑惑:為什麼這部小說要用散文筆法來寫?散文筆法寫小說真的很成功嗎?文學需要不斷推陳出新,但有時候“新的”未必就是“成功的”,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在上一世紀80-90年代,先鋒作家孫甘露曾經名噪一時,他的小說引入了很多哲學東西,但新世紀後孫甘露慢慢沉寂,幾次寫作轉型都沒有成功!這也說明,新的探索很可能在當時起作用,但時間一長其弊端就被讀者看出來,作家和作品就被揚棄了!王安憶當然不是孫甘露,她的人品和作品仍然在當代被專家和讀者們津津樂道,她的《長恨歌》仍然活在讀者心中,而這同時也從側面證實了:《長恨歌》具有長久的藝術生命力。也就是說,這部作品是有“意蘊”的,是功夫在詩外的,有很多看不到的冰山隱藏在海水下面,這恰恰也是我們對《長恨歌》既感到困惑,又非常迷戀的原因!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小說《長恨歌》

《長恨歌》的散文筆法是“文化大散文”的筆法。這是上一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文壇 “散文革新”的結果,那時候很多作家不滿足於楊朔似的散文,進而開始尋求一種新散文方式,他們先是找到了魏晉小品文,如《世說新語》,陶淵明,後又找到唐宋八大家,桐城派,再又找到周作人、汪曾祺那裡,這是一脈相承的“小品文”作風,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在今天有賈平凹、董橋等;但是,散文作家仍不滿足,隨後“文化大散文”的概念橫空出世,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餘秋雨、祝勇等人。“文化大散文”講求通過歷史和哲學,來反映文化的困頓,的確比“小品文”有了深度!因此現在,我們可以把散文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小品文的,文化大散文的!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電視劇裡的王琦瑤形象

以散文筆法寫小說這方面的名家比比皆是,比如廢名,比如汪曾祺,但他們小說是小品文式的,王安憶則是文化大散文式的;他們的作品大多是短篇小說,王安憶的則是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與小品文契合度高,長篇小說卻未必與文化大散文完美融合,這也是王安憶寫《長恨歌》知其不可而為的難度!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王安憶參加寫作活動

沒有任何一部作品是完美的。站在今天的角度來回溯世界文學的歷程,我們當然可以挑出作家們很多毛病,比如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如果單純從故事上來說,卡西莫多、艾絲美拉達和巴黎聖母院主教克洛德間的情感糾葛,只需15萬字就可以解決,但《巴黎聖母院》全文有40多萬字!巴爾扎克的小說也是如此,他幾乎所有作品段落都很冗長,細節過多顯得累贅!回到《長恨歌》,如果去掉散文的部分——那些用瑣碎語言一而再再而三堆砌的“弄堂”、“鴿子”、“流言”——或者極力壓縮這些“散文的部分”,王琦瑤的故事是否顯得更加簡潔明快呢?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散文筆法寫小說是內容堆砌還是韻味獨特?

電影《長恨歌》劇照

每一位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欣賞水平是不同的,我們當然不能有太多苛求!今天的文學作品豐富多彩,花樣繁多,每個讀者都能找到心儀的作品!“死活讀不下去的書”也並非《長恨歌》,《紅樓夢》、《追憶似水年華》、《百年孤獨》,很多讀者都“死活讀不下去”。讀不下去就不要讀了。但我們必須承認,這不完全是作品的原因,很可能是我們的欣賞水平還沒有達到作品高度的原因。因此,當我們僅僅滿足於在通俗小說裡尋找稀奇古怪的故事,也有必要從美學和哲學角度來欣賞一部嚴肅文學作品,因為通俗易懂的故事就像奶茶,有一定閱讀難度的作品才是美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