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自由而無用的旅程|王安憶、蘇童的畢業致辭

致自由而無用的旅程|王安憶、蘇童的畢業致辭

6月畢業季,又一波大學生就要離校、謀職、向人間出發。我們特此選發兩位在大學任職的作家王安憶、蘇童給畢業生的致辭,祝福畢業生們前路順利,邁向自由而廣闊的旅程。

教育的意義——

在2012年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文| 王安憶

致自由而無用的旅程|王安憶、蘇童的畢業致辭

王安憶,執教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創意寫作班

同學們:

下午好。在這個莊嚴美好的時刻,能夠代表導師們作一個發言,感到榮幸,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

你們更上一層,完成學業,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我為你們高興,更是羨慕你們。我沒有受過正統的高等教育,是我終身遺憾,也因此對學府生活心嚮往之,可說是個教育信仰者。請不要把我當作一個在大學門外完成教養的範例,事實上,倘若我能在學府中度過學習的日子,我會比現在做得更好。以我這樣一個對教育沒什麼經驗的人來看教育,一方面是覺得深不可測,你可能窮一生也不能略知一二;但另一方面,似乎又很簡單,那就是——有時候,我會慶幸自己是一個具有閱讀能力的人,我想,假如我不能閱讀,生活將是多麼悽慘啊!受教育也許就是這樣,使得人生變得有趣一些,不那麼無聊。在今天這送別的時候,我不打算對你們談論深奧的那一方面,因為那不可能由我來告訴你們,而是需要你們和我們共同探尋,一代又一代,永遠也得不到完整的答案;所以,我只想對你們說些淺顯的囑咐。

首先,我建議你們不要儘想著有用,而更多地想些無用的價值。這個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經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邏輯都是循著用途連接和推動,那些邊緣的次要的性質從因果鏈上碎裂下來,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來是瀰漫的氤氳般的形狀,質地也具有彈性,如今越來越被過濾乾淨,因而變得光滑,堅硬,並且單一。今年千分考面試的時候,我與一位報考臨床醫學的考生面談,我們談到醫學倫理的問題,她說“安樂死”是一種奇怪的人道主義,我問為什麼?這位女同學說,一個人的生與死不能用意義來核算,我說,你的意思是還有感情的因素,也就是關係到他的至親、家人?她說也不是,而是——她思考了很久,說,生命本身就有價值。我希望我們學校不要錯過這位考生,她解釋了我的關於有用和無用的觀念。

其次,我希望你們不要過於追求效率,效率總是以目的論的,事實上,我們都是處在過程中,這大約可說是生活的本質,只是這過程越來越被劃分成細小短促的目的,偷竊了我們對未來的觀念。喬布斯確實改變了世界,但是讓世界更好了還是更不好,遠不到下結論的時候。後來的人們,會不會以為,存在就隱藏於那蘋果機的屏幕之後,所有的到達與歸來就在於手指頭輕輕的一觸碰。無論是體能還是智能的勞動全被縮減成零,我們還能做什麼?又還需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是更幸福了還是不幸福?在效率至上的社會裡,過程被輕視成為一種累贅,它核計為成本,然後被壓縮甚至消除,為演算的方便考慮,它概括為符號,在這人工模擬的系統裡,我們如何認識存在的實質性呢?假定說我們可以放棄認識的權利和義務,我們又如何去確定我們的目的?

第三,我勸你們不要急於加入競爭,競爭難免會將你們放置在對比之中,影響自我評定。競爭還會將你們納入所謂主流價值體系,這也會影響你們的價值觀念。而我希望你們有足夠的自信與主流體系保持理性的距離,在相對的孤立中完善自己。倒不是說要傲視社會,而是在時間的長河裡,人類史只是一個階段,我們所處的時代是階段裡的階段,所以,在我們可視的範圍之外,實在有著更大的價值,而競爭會限制我們的參照物,在一時一地以內選擇標準,決出勝負。而勝負的概念也是我們要警覺的,因為這裡面已經潛在著不公平,只是用措辭平衡了合法性。

最後,我想說的還有一點,今天的教育確實有著許多問題,有一些還相當嚴重,可是無論怎麼樣,教育也不會因此而損失它的意義,它是迄今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給予我們變好的機會,不僅使同學你們,也使我們,單是想著,你們慷慨將青春交給我們負責,就不敢有半點怠惰。感謝同學們!

來自《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副刊


邁進世界之門,Have a nice trip

——蘇童在2015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文| 蘇童

王安憶,執教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創意寫作班

同學們:

下午好。在這個莊嚴美好的時刻,能夠代表導師們作一個發言,感到榮幸,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

你們更上一層,完成學業,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我為你們高興,更是羨慕你們。我沒有受過正統的高等教育,是我終身遺憾,也因此對學府生活心嚮往之,可說是個教育信仰者。請不要把我當作一個在大學門外完成教養的範例,事實上,倘若我能在學府中度過學習的日子,我會比現在做得更好。以我這樣一個對教育沒什麼經驗的人來看教育,一方面是覺得深不可測,你可能窮一生也不能略知一二;但另一方面,似乎又很簡單,那就是——有時候,我會慶幸自己是一個具有閱讀能力的人,我想,假如我不能閱讀,生活將是多麼悽慘啊!受教育也許就是這樣,使得人生變得有趣一些,不那麼無聊。在今天這送別的時候,我不打算對你們談論深奧的那一方面,因為那不可能由我來告訴你們,而是需要你們和我們共同探尋,一代又一代,永遠也得不到完整的答案;所以,我只想對你們說些淺顯的囑咐。

首先,我建議你們不要儘想著有用,而更多地想些無用的價值。這個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經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邏輯都是循著用途連接和推動,那些邊緣的次要的性質從因果鏈上碎裂下來,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來是瀰漫的氤氳般的形狀,質地也具有彈性,如今越來越被過濾乾淨,因而變得光滑,堅硬,並且單一。今年千分考面試的時候,我與一位報考臨床醫學的考生面談,我們談到醫學倫理的問題,她說“安樂死”是一種奇怪的人道主義,我問為什麼?這位女同學說,一個人的生與死不能用意義來核算,我說,你的意思是還有感情的因素,也就是關係到他的至親、家人?她說也不是,而是——她思考了很久,說,生命本身就有價值。我希望我們學校不要錯過這位考生,她解釋了我的關於有用和無用的觀念。

其次,我希望你們不要過於追求效率,效率總是以目的論的,事實上,我們都是處在過程中,這大約可說是生活的本質,只是這過程越來越被劃分成細小短促的目的,偷竊了我們對未來的觀念。喬布斯確實改變了世界,但是讓世界更好了還是更不好,遠不到下結論的時候。後來的人們,會不會以為,存在就隱藏於那蘋果機的屏幕之後,所有的到達與歸來就在於手指頭輕輕的一觸碰。無論是體能還是智能的勞動全被縮減成零,我們還能做什麼?又還需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是更幸福了還是不幸福?在效率至上的社會裡,過程被輕視成為一種累贅,它核計為成本,然後被壓縮甚至消除,為演算的方便考慮,它概括為符號,在這人工模擬的系統裡,我們如何認識存在的實質性呢?假定說我們可以放棄認識的權利和義務,我們又如何去確定我們的目的?

第三,我勸你們不要急於加入競爭,競爭難免會將你們放置在對比之中,影響自我評定。競爭還會將你們納入所謂主流價值體系,這也會影響你們的價值觀念。而我希望你們有足夠的自信與主流體系保持理性的距離,在相對的孤立中完善自己。倒不是說要傲視社會,而是在時間的長河裡,人類史只是一個階段,我們所處的時代是階段裡的階段,所以,在我們可視的範圍之外,實在有著更大的價值,而競爭會限制我們的參照物,在一時一地以內選擇標準,決出勝負。而勝負的概念也是我們要警覺的,因為這裡面已經潛在著不公平,只是用措辭平衡了合法性。

最後,我想說的還有一點,今天的教育確實有著許多問題,有一些還相當嚴重,可是無論怎麼樣,教育也不會因此而損失它的意義,它是迄今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給予我們變好的機會,不僅使同學你們,也使我們,單是想著,你們慷慨將青春交給我們負責,就不敢有半點怠惰。感謝同學們!

來自《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副刊


邁進世界之門,Have a nice trip

——蘇童在2015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文| 蘇童

致自由而無用的旅程|王安憶、蘇童的畢業致辭

蘇童,北師大校友、駐校作家

各位同學好,各位老師還有家長,大家好!

我現在的心情真的有點激動,因為我突然想起了30年前我畢業的那一天,我想不起來穿什麼衣服,因為那個時代沒有像今天大家這樣的學士服。只記得男同學穿著自己認為最帥的衣服,各種顏色的,但是基本上不是白的就是藍的或灰的;女同學當然也穿著自己認為最漂亮的衣服。也是在這樣的場合,我們從當時的校長那裡拿過我們的畢業證書,一切都很簡陋,但是同樣莊嚴。

今天這個莊嚴的場合,其實我本來應該“燉點雞湯”什麼的,但那真的不是我擅長的。我覺得同學們在很多很多場合“喝雞湯”也喝膩了。

在這樣的時刻,很多同學容易“浮想聯翩”。我剛才注意到很多淚點比較低的女生包括女性教師眼窩已經很溼潤了,所以這必定是一個讓你非常激動的時刻,也是一個讓你非常感傷的時刻。

四年前,在座的各位同學們用各種各樣的姿勢敲開了北師大的大門,四年以後必定要離開。當然北師大的門在今後依然是開著的,你有可能回來讀研,有可能回來做其他的事。儘管這扇門還開著,但這仍舊是一次離去。有時候我想,四年的大學生活過去以後等待著同學們的是漫長的人生道路。

有時候想想,整個人生也就是一次一次敲門的過程,是一個關於敲門的系列劇。今天敲開了一個學校的門;再過幾年時間,同學們要敲無數的門:敲愛情的門、事業的門,男孩要敲女孩的門,當然女孩也可以敲男孩的門。因此,人生在無數次敲門之後,慢慢慢慢豐滿。我一直在想,並不是世界上所有的門你都能敲開,有的門永遠也敲不開;但是一旦敲開了那扇門,你怎麼與這扇門背後的世界相處,你如何在這個世界裡留下你自己的故事,這對於在座的每個同學現在和未來的生活都是至關至關重要的。在這個門背後過上不一定是四年,有可能是十年,甚至有可能是二十年,然後走出這個世界,同時也完成了生命的某個階段。從這扇門敲到另一扇門,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當然陪伴你的都是時間,其實最後你敲的也是時間的門。我想這就是每個人未來都比較類似的一生。

今天這個場合有很多人會探討離開學校之後你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會有各種各樣的師長、大人或者社會人士給予你勸告。同學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做你自己。但有時候細細一想這四個字其實是比較任性的。我覺得要複雜一點,任何人都要做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做你自己和做你想成為的那個人有非常微妙、非常複雜的差異。“做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其實是你一點一點給自己設置內容、增加內容,而不是一個非常任性的我自己。我從來不善於“燉雞湯”,但是我覺得現在的青年將來都會像我一樣漸漸變成一個老人。但是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不是某一個人能夠給你設定的。漸漸的你會發現你是否成為一個我想成為的人,當然這個要看個人的造化了。

還有一點我特別想說的是,同學們的學分已經修完了,學士帽都帶上了,可能明天或後天就離開學校了,但是說起來好多課程其實真的沒有結束。我不想說那些大道理,關於人生這門課沒有結束,要繼續修讀。我是學文學的,文學這門課程同學們可以接著上,甚至是外語這門課程同學們也可以接著上。我是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大家可以想象那個時候的外語水平比較低,我給大家說一個非常小的故事。我有一次去歐洲,不記得是哪個年代了。因為語言不太好,陪我的女孩子會幾句很簡單的中文,但主要是英文,當然她不承擔翻譯任務,只是負責送站接站。有一次我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她送我到火車站。這個女孩就揮揮手和我說“Have a nice trip”,我心裡想,她在說什麼?因為我聽懂了“Have”和“Nice”,但是我不懂“Trip”的意思。於是,我就停下來和她探討她在說什麼。那個女孩也急了,她的中文不好,說不清楚。她也很好奇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為什麼我不懂呢?最後她說了一句不標準的“你走吧”,然後我就走了。

今天,我給大家講這個故事就是想告訴大家有的課程在學校裡面結束,有的課程到了未來的社會裡才能學得到,你都不知道在何時何地會突然發現這門課程。今天,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次送別,雖然沒有火車站,但等待著同學們的是另一個旅程。最後我不會像那個歐洲女孩一樣對大家說“你走吧”,我會說“Have a nice trip”。

謝謝大家!

王安憶,執教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創意寫作班

同學們:

下午好。在這個莊嚴美好的時刻,能夠代表導師們作一個發言,感到榮幸,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

你們更上一層,完成學業,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我為你們高興,更是羨慕你們。我沒有受過正統的高等教育,是我終身遺憾,也因此對學府生活心嚮往之,可說是個教育信仰者。請不要把我當作一個在大學門外完成教養的範例,事實上,倘若我能在學府中度過學習的日子,我會比現在做得更好。以我這樣一個對教育沒什麼經驗的人來看教育,一方面是覺得深不可測,你可能窮一生也不能略知一二;但另一方面,似乎又很簡單,那就是——有時候,我會慶幸自己是一個具有閱讀能力的人,我想,假如我不能閱讀,生活將是多麼悽慘啊!受教育也許就是這樣,使得人生變得有趣一些,不那麼無聊。在今天這送別的時候,我不打算對你們談論深奧的那一方面,因為那不可能由我來告訴你們,而是需要你們和我們共同探尋,一代又一代,永遠也得不到完整的答案;所以,我只想對你們說些淺顯的囑咐。

首先,我建議你們不要儘想著有用,而更多地想些無用的價值。這個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經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邏輯都是循著用途連接和推動,那些邊緣的次要的性質從因果鏈上碎裂下來,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來是瀰漫的氤氳般的形狀,質地也具有彈性,如今越來越被過濾乾淨,因而變得光滑,堅硬,並且單一。今年千分考面試的時候,我與一位報考臨床醫學的考生面談,我們談到醫學倫理的問題,她說“安樂死”是一種奇怪的人道主義,我問為什麼?這位女同學說,一個人的生與死不能用意義來核算,我說,你的意思是還有感情的因素,也就是關係到他的至親、家人?她說也不是,而是——她思考了很久,說,生命本身就有價值。我希望我們學校不要錯過這位考生,她解釋了我的關於有用和無用的觀念。

其次,我希望你們不要過於追求效率,效率總是以目的論的,事實上,我們都是處在過程中,這大約可說是生活的本質,只是這過程越來越被劃分成細小短促的目的,偷竊了我們對未來的觀念。喬布斯確實改變了世界,但是讓世界更好了還是更不好,遠不到下結論的時候。後來的人們,會不會以為,存在就隱藏於那蘋果機的屏幕之後,所有的到達與歸來就在於手指頭輕輕的一觸碰。無論是體能還是智能的勞動全被縮減成零,我們還能做什麼?又還需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是更幸福了還是不幸福?在效率至上的社會裡,過程被輕視成為一種累贅,它核計為成本,然後被壓縮甚至消除,為演算的方便考慮,它概括為符號,在這人工模擬的系統裡,我們如何認識存在的實質性呢?假定說我們可以放棄認識的權利和義務,我們又如何去確定我們的目的?

第三,我勸你們不要急於加入競爭,競爭難免會將你們放置在對比之中,影響自我評定。競爭還會將你們納入所謂主流價值體系,這也會影響你們的價值觀念。而我希望你們有足夠的自信與主流體系保持理性的距離,在相對的孤立中完善自己。倒不是說要傲視社會,而是在時間的長河裡,人類史只是一個階段,我們所處的時代是階段裡的階段,所以,在我們可視的範圍之外,實在有著更大的價值,而競爭會限制我們的參照物,在一時一地以內選擇標準,決出勝負。而勝負的概念也是我們要警覺的,因為這裡面已經潛在著不公平,只是用措辭平衡了合法性。

最後,我想說的還有一點,今天的教育確實有著許多問題,有一些還相當嚴重,可是無論怎麼樣,教育也不會因此而損失它的意義,它是迄今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給予我們變好的機會,不僅使同學你們,也使我們,單是想著,你們慷慨將青春交給我們負責,就不敢有半點怠惰。感謝同學們!

來自《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副刊


邁進世界之門,Have a nice trip

——蘇童在2015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文| 蘇童

致自由而無用的旅程|王安憶、蘇童的畢業致辭

蘇童,北師大校友、駐校作家

各位同學好,各位老師還有家長,大家好!

我現在的心情真的有點激動,因為我突然想起了30年前我畢業的那一天,我想不起來穿什麼衣服,因為那個時代沒有像今天大家這樣的學士服。只記得男同學穿著自己認為最帥的衣服,各種顏色的,但是基本上不是白的就是藍的或灰的;女同學當然也穿著自己認為最漂亮的衣服。也是在這樣的場合,我們從當時的校長那裡拿過我們的畢業證書,一切都很簡陋,但是同樣莊嚴。

今天這個莊嚴的場合,其實我本來應該“燉點雞湯”什麼的,但那真的不是我擅長的。我覺得同學們在很多很多場合“喝雞湯”也喝膩了。

在這樣的時刻,很多同學容易“浮想聯翩”。我剛才注意到很多淚點比較低的女生包括女性教師眼窩已經很溼潤了,所以這必定是一個讓你非常激動的時刻,也是一個讓你非常感傷的時刻。

四年前,在座的各位同學們用各種各樣的姿勢敲開了北師大的大門,四年以後必定要離開。當然北師大的門在今後依然是開著的,你有可能回來讀研,有可能回來做其他的事。儘管這扇門還開著,但這仍舊是一次離去。有時候我想,四年的大學生活過去以後等待著同學們的是漫長的人生道路。

有時候想想,整個人生也就是一次一次敲門的過程,是一個關於敲門的系列劇。今天敲開了一個學校的門;再過幾年時間,同學們要敲無數的門:敲愛情的門、事業的門,男孩要敲女孩的門,當然女孩也可以敲男孩的門。因此,人生在無數次敲門之後,慢慢慢慢豐滿。我一直在想,並不是世界上所有的門你都能敲開,有的門永遠也敲不開;但是一旦敲開了那扇門,你怎麼與這扇門背後的世界相處,你如何在這個世界裡留下你自己的故事,這對於在座的每個同學現在和未來的生活都是至關至關重要的。在這個門背後過上不一定是四年,有可能是十年,甚至有可能是二十年,然後走出這個世界,同時也完成了生命的某個階段。從這扇門敲到另一扇門,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當然陪伴你的都是時間,其實最後你敲的也是時間的門。我想這就是每個人未來都比較類似的一生。

今天這個場合有很多人會探討離開學校之後你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會有各種各樣的師長、大人或者社會人士給予你勸告。同學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做你自己。但有時候細細一想這四個字其實是比較任性的。我覺得要複雜一點,任何人都要做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做你自己和做你想成為的那個人有非常微妙、非常複雜的差異。“做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其實是你一點一點給自己設置內容、增加內容,而不是一個非常任性的我自己。我從來不善於“燉雞湯”,但是我覺得現在的青年將來都會像我一樣漸漸變成一個老人。但是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不是某一個人能夠給你設定的。漸漸的你會發現你是否成為一個我想成為的人,當然這個要看個人的造化了。

還有一點我特別想說的是,同學們的學分已經修完了,學士帽都帶上了,可能明天或後天就離開學校了,但是說起來好多課程其實真的沒有結束。我不想說那些大道理,關於人生這門課沒有結束,要繼續修讀。我是學文學的,文學這門課程同學們可以接著上,甚至是外語這門課程同學們也可以接著上。我是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大家可以想象那個時候的外語水平比較低,我給大家說一個非常小的故事。我有一次去歐洲,不記得是哪個年代了。因為語言不太好,陪我的女孩子會幾句很簡單的中文,但主要是英文,當然她不承擔翻譯任務,只是負責送站接站。有一次我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她送我到火車站。這個女孩就揮揮手和我說“Have a nice trip”,我心裡想,她在說什麼?因為我聽懂了“Have”和“Nice”,但是我不懂“Trip”的意思。於是,我就停下來和她探討她在說什麼。那個女孩也急了,她的中文不好,說不清楚。她也很好奇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為什麼我不懂呢?最後她說了一句不標準的“你走吧”,然後我就走了。

今天,我給大家講這個故事就是想告訴大家有的課程在學校裡面結束,有的課程到了未來的社會裡才能學得到,你都不知道在何時何地會突然發現這門課程。今天,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次送別,雖然沒有火車站,但等待著同學們的是另一個旅程。最後我不會像那個歐洲女孩一樣對大家說“你走吧”,我會說“Have a nice trip”。

謝謝大家!

致自由而無用的旅程|王安憶、蘇童的畢業致辭

文章來自北師大官方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自網絡

王安憶,執教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創意寫作班

同學們:

下午好。在這個莊嚴美好的時刻,能夠代表導師們作一個發言,感到榮幸,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

你們更上一層,完成學業,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我為你們高興,更是羨慕你們。我沒有受過正統的高等教育,是我終身遺憾,也因此對學府生活心嚮往之,可說是個教育信仰者。請不要把我當作一個在大學門外完成教養的範例,事實上,倘若我能在學府中度過學習的日子,我會比現在做得更好。以我這樣一個對教育沒什麼經驗的人來看教育,一方面是覺得深不可測,你可能窮一生也不能略知一二;但另一方面,似乎又很簡單,那就是——有時候,我會慶幸自己是一個具有閱讀能力的人,我想,假如我不能閱讀,生活將是多麼悽慘啊!受教育也許就是這樣,使得人生變得有趣一些,不那麼無聊。在今天這送別的時候,我不打算對你們談論深奧的那一方面,因為那不可能由我來告訴你們,而是需要你們和我們共同探尋,一代又一代,永遠也得不到完整的答案;所以,我只想對你們說些淺顯的囑咐。

首先,我建議你們不要儘想著有用,而更多地想些無用的價值。這個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經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邏輯都是循著用途連接和推動,那些邊緣的次要的性質從因果鏈上碎裂下來,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來是瀰漫的氤氳般的形狀,質地也具有彈性,如今越來越被過濾乾淨,因而變得光滑,堅硬,並且單一。今年千分考面試的時候,我與一位報考臨床醫學的考生面談,我們談到醫學倫理的問題,她說“安樂死”是一種奇怪的人道主義,我問為什麼?這位女同學說,一個人的生與死不能用意義來核算,我說,你的意思是還有感情的因素,也就是關係到他的至親、家人?她說也不是,而是——她思考了很久,說,生命本身就有價值。我希望我們學校不要錯過這位考生,她解釋了我的關於有用和無用的觀念。

其次,我希望你們不要過於追求效率,效率總是以目的論的,事實上,我們都是處在過程中,這大約可說是生活的本質,只是這過程越來越被劃分成細小短促的目的,偷竊了我們對未來的觀念。喬布斯確實改變了世界,但是讓世界更好了還是更不好,遠不到下結論的時候。後來的人們,會不會以為,存在就隱藏於那蘋果機的屏幕之後,所有的到達與歸來就在於手指頭輕輕的一觸碰。無論是體能還是智能的勞動全被縮減成零,我們還能做什麼?又還需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是更幸福了還是不幸福?在效率至上的社會裡,過程被輕視成為一種累贅,它核計為成本,然後被壓縮甚至消除,為演算的方便考慮,它概括為符號,在這人工模擬的系統裡,我們如何認識存在的實質性呢?假定說我們可以放棄認識的權利和義務,我們又如何去確定我們的目的?

第三,我勸你們不要急於加入競爭,競爭難免會將你們放置在對比之中,影響自我評定。競爭還會將你們納入所謂主流價值體系,這也會影響你們的價值觀念。而我希望你們有足夠的自信與主流體系保持理性的距離,在相對的孤立中完善自己。倒不是說要傲視社會,而是在時間的長河裡,人類史只是一個階段,我們所處的時代是階段裡的階段,所以,在我們可視的範圍之外,實在有著更大的價值,而競爭會限制我們的參照物,在一時一地以內選擇標準,決出勝負。而勝負的概念也是我們要警覺的,因為這裡面已經潛在著不公平,只是用措辭平衡了合法性。

最後,我想說的還有一點,今天的教育確實有著許多問題,有一些還相當嚴重,可是無論怎麼樣,教育也不會因此而損失它的意義,它是迄今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給予我們變好的機會,不僅使同學你們,也使我們,單是想著,你們慷慨將青春交給我們負責,就不敢有半點怠惰。感謝同學們!

來自《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副刊


邁進世界之門,Have a nice trip

——蘇童在2015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文| 蘇童

致自由而無用的旅程|王安憶、蘇童的畢業致辭

蘇童,北師大校友、駐校作家

各位同學好,各位老師還有家長,大家好!

我現在的心情真的有點激動,因為我突然想起了30年前我畢業的那一天,我想不起來穿什麼衣服,因為那個時代沒有像今天大家這樣的學士服。只記得男同學穿著自己認為最帥的衣服,各種顏色的,但是基本上不是白的就是藍的或灰的;女同學當然也穿著自己認為最漂亮的衣服。也是在這樣的場合,我們從當時的校長那裡拿過我們的畢業證書,一切都很簡陋,但是同樣莊嚴。

今天這個莊嚴的場合,其實我本來應該“燉點雞湯”什麼的,但那真的不是我擅長的。我覺得同學們在很多很多場合“喝雞湯”也喝膩了。

在這樣的時刻,很多同學容易“浮想聯翩”。我剛才注意到很多淚點比較低的女生包括女性教師眼窩已經很溼潤了,所以這必定是一個讓你非常激動的時刻,也是一個讓你非常感傷的時刻。

四年前,在座的各位同學們用各種各樣的姿勢敲開了北師大的大門,四年以後必定要離開。當然北師大的門在今後依然是開著的,你有可能回來讀研,有可能回來做其他的事。儘管這扇門還開著,但這仍舊是一次離去。有時候我想,四年的大學生活過去以後等待著同學們的是漫長的人生道路。

有時候想想,整個人生也就是一次一次敲門的過程,是一個關於敲門的系列劇。今天敲開了一個學校的門;再過幾年時間,同學們要敲無數的門:敲愛情的門、事業的門,男孩要敲女孩的門,當然女孩也可以敲男孩的門。因此,人生在無數次敲門之後,慢慢慢慢豐滿。我一直在想,並不是世界上所有的門你都能敲開,有的門永遠也敲不開;但是一旦敲開了那扇門,你怎麼與這扇門背後的世界相處,你如何在這個世界裡留下你自己的故事,這對於在座的每個同學現在和未來的生活都是至關至關重要的。在這個門背後過上不一定是四年,有可能是十年,甚至有可能是二十年,然後走出這個世界,同時也完成了生命的某個階段。從這扇門敲到另一扇門,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當然陪伴你的都是時間,其實最後你敲的也是時間的門。我想這就是每個人未來都比較類似的一生。

今天這個場合有很多人會探討離開學校之後你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會有各種各樣的師長、大人或者社會人士給予你勸告。同學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做你自己。但有時候細細一想這四個字其實是比較任性的。我覺得要複雜一點,任何人都要做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做你自己和做你想成為的那個人有非常微妙、非常複雜的差異。“做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其實是你一點一點給自己設置內容、增加內容,而不是一個非常任性的我自己。我從來不善於“燉雞湯”,但是我覺得現在的青年將來都會像我一樣漸漸變成一個老人。但是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不是某一個人能夠給你設定的。漸漸的你會發現你是否成為一個我想成為的人,當然這個要看個人的造化了。

還有一點我特別想說的是,同學們的學分已經修完了,學士帽都帶上了,可能明天或後天就離開學校了,但是說起來好多課程其實真的沒有結束。我不想說那些大道理,關於人生這門課沒有結束,要繼續修讀。我是學文學的,文學這門課程同學們可以接著上,甚至是外語這門課程同學們也可以接著上。我是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大家可以想象那個時候的外語水平比較低,我給大家說一個非常小的故事。我有一次去歐洲,不記得是哪個年代了。因為語言不太好,陪我的女孩子會幾句很簡單的中文,但主要是英文,當然她不承擔翻譯任務,只是負責送站接站。有一次我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她送我到火車站。這個女孩就揮揮手和我說“Have a nice trip”,我心裡想,她在說什麼?因為我聽懂了“Have”和“Nice”,但是我不懂“Trip”的意思。於是,我就停下來和她探討她在說什麼。那個女孩也急了,她的中文不好,說不清楚。她也很好奇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為什麼我不懂呢?最後她說了一句不標準的“你走吧”,然後我就走了。

今天,我給大家講這個故事就是想告訴大家有的課程在學校裡面結束,有的課程到了未來的社會裡才能學得到,你都不知道在何時何地會突然發現這門課程。今天,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次送別,雖然沒有火車站,但等待著同學們的是另一個旅程。最後我不會像那個歐洲女孩一樣對大家說“你走吧”,我會說“Have a nice trip”。

謝謝大家!

致自由而無用的旅程|王安憶、蘇童的畢業致辭

文章來自北師大官方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自網絡

致自由而無用的旅程|王安憶、蘇童的畢業致辭

王安憶,執教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創意寫作班

同學們:

下午好。在這個莊嚴美好的時刻,能夠代表導師們作一個發言,感到榮幸,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

你們更上一層,完成學業,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我為你們高興,更是羨慕你們。我沒有受過正統的高等教育,是我終身遺憾,也因此對學府生活心嚮往之,可說是個教育信仰者。請不要把我當作一個在大學門外完成教養的範例,事實上,倘若我能在學府中度過學習的日子,我會比現在做得更好。以我這樣一個對教育沒什麼經驗的人來看教育,一方面是覺得深不可測,你可能窮一生也不能略知一二;但另一方面,似乎又很簡單,那就是——有時候,我會慶幸自己是一個具有閱讀能力的人,我想,假如我不能閱讀,生活將是多麼悽慘啊!受教育也許就是這樣,使得人生變得有趣一些,不那麼無聊。在今天這送別的時候,我不打算對你們談論深奧的那一方面,因為那不可能由我來告訴你們,而是需要你們和我們共同探尋,一代又一代,永遠也得不到完整的答案;所以,我只想對你們說些淺顯的囑咐。

首先,我建議你們不要儘想著有用,而更多地想些無用的價值。這個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經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邏輯都是循著用途連接和推動,那些邊緣的次要的性質從因果鏈上碎裂下來,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來是瀰漫的氤氳般的形狀,質地也具有彈性,如今越來越被過濾乾淨,因而變得光滑,堅硬,並且單一。今年千分考面試的時候,我與一位報考臨床醫學的考生面談,我們談到醫學倫理的問題,她說“安樂死”是一種奇怪的人道主義,我問為什麼?這位女同學說,一個人的生與死不能用意義來核算,我說,你的意思是還有感情的因素,也就是關係到他的至親、家人?她說也不是,而是——她思考了很久,說,生命本身就有價值。我希望我們學校不要錯過這位考生,她解釋了我的關於有用和無用的觀念。

其次,我希望你們不要過於追求效率,效率總是以目的論的,事實上,我們都是處在過程中,這大約可說是生活的本質,只是這過程越來越被劃分成細小短促的目的,偷竊了我們對未來的觀念。喬布斯確實改變了世界,但是讓世界更好了還是更不好,遠不到下結論的時候。後來的人們,會不會以為,存在就隱藏於那蘋果機的屏幕之後,所有的到達與歸來就在於手指頭輕輕的一觸碰。無論是體能還是智能的勞動全被縮減成零,我們還能做什麼?又還需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是更幸福了還是不幸福?在效率至上的社會裡,過程被輕視成為一種累贅,它核計為成本,然後被壓縮甚至消除,為演算的方便考慮,它概括為符號,在這人工模擬的系統裡,我們如何認識存在的實質性呢?假定說我們可以放棄認識的權利和義務,我們又如何去確定我們的目的?

第三,我勸你們不要急於加入競爭,競爭難免會將你們放置在對比之中,影響自我評定。競爭還會將你們納入所謂主流價值體系,這也會影響你們的價值觀念。而我希望你們有足夠的自信與主流體系保持理性的距離,在相對的孤立中完善自己。倒不是說要傲視社會,而是在時間的長河裡,人類史只是一個階段,我們所處的時代是階段裡的階段,所以,在我們可視的範圍之外,實在有著更大的價值,而競爭會限制我們的參照物,在一時一地以內選擇標準,決出勝負。而勝負的概念也是我們要警覺的,因為這裡面已經潛在著不公平,只是用措辭平衡了合法性。

最後,我想說的還有一點,今天的教育確實有著許多問題,有一些還相當嚴重,可是無論怎麼樣,教育也不會因此而損失它的意義,它是迄今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給予我們變好的機會,不僅使同學你們,也使我們,單是想著,你們慷慨將青春交給我們負責,就不敢有半點怠惰。感謝同學們!

來自《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副刊


邁進世界之門,Have a nice trip

——蘇童在2015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文| 蘇童

致自由而無用的旅程|王安憶、蘇童的畢業致辭

蘇童,北師大校友、駐校作家

各位同學好,各位老師還有家長,大家好!

我現在的心情真的有點激動,因為我突然想起了30年前我畢業的那一天,我想不起來穿什麼衣服,因為那個時代沒有像今天大家這樣的學士服。只記得男同學穿著自己認為最帥的衣服,各種顏色的,但是基本上不是白的就是藍的或灰的;女同學當然也穿著自己認為最漂亮的衣服。也是在這樣的場合,我們從當時的校長那裡拿過我們的畢業證書,一切都很簡陋,但是同樣莊嚴。

今天這個莊嚴的場合,其實我本來應該“燉點雞湯”什麼的,但那真的不是我擅長的。我覺得同學們在很多很多場合“喝雞湯”也喝膩了。

在這樣的時刻,很多同學容易“浮想聯翩”。我剛才注意到很多淚點比較低的女生包括女性教師眼窩已經很溼潤了,所以這必定是一個讓你非常激動的時刻,也是一個讓你非常感傷的時刻。

四年前,在座的各位同學們用各種各樣的姿勢敲開了北師大的大門,四年以後必定要離開。當然北師大的門在今後依然是開著的,你有可能回來讀研,有可能回來做其他的事。儘管這扇門還開著,但這仍舊是一次離去。有時候我想,四年的大學生活過去以後等待著同學們的是漫長的人生道路。

有時候想想,整個人生也就是一次一次敲門的過程,是一個關於敲門的系列劇。今天敲開了一個學校的門;再過幾年時間,同學們要敲無數的門:敲愛情的門、事業的門,男孩要敲女孩的門,當然女孩也可以敲男孩的門。因此,人生在無數次敲門之後,慢慢慢慢豐滿。我一直在想,並不是世界上所有的門你都能敲開,有的門永遠也敲不開;但是一旦敲開了那扇門,你怎麼與這扇門背後的世界相處,你如何在這個世界裡留下你自己的故事,這對於在座的每個同學現在和未來的生活都是至關至關重要的。在這個門背後過上不一定是四年,有可能是十年,甚至有可能是二十年,然後走出這個世界,同時也完成了生命的某個階段。從這扇門敲到另一扇門,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當然陪伴你的都是時間,其實最後你敲的也是時間的門。我想這就是每個人未來都比較類似的一生。

今天這個場合有很多人會探討離開學校之後你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會有各種各樣的師長、大人或者社會人士給予你勸告。同學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做你自己。但有時候細細一想這四個字其實是比較任性的。我覺得要複雜一點,任何人都要做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做你自己和做你想成為的那個人有非常微妙、非常複雜的差異。“做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其實是你一點一點給自己設置內容、增加內容,而不是一個非常任性的我自己。我從來不善於“燉雞湯”,但是我覺得現在的青年將來都會像我一樣漸漸變成一個老人。但是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不是某一個人能夠給你設定的。漸漸的你會發現你是否成為一個我想成為的人,當然這個要看個人的造化了。

還有一點我特別想說的是,同學們的學分已經修完了,學士帽都帶上了,可能明天或後天就離開學校了,但是說起來好多課程其實真的沒有結束。我不想說那些大道理,關於人生這門課沒有結束,要繼續修讀。我是學文學的,文學這門課程同學們可以接著上,甚至是外語這門課程同學們也可以接著上。我是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大家可以想象那個時候的外語水平比較低,我給大家說一個非常小的故事。我有一次去歐洲,不記得是哪個年代了。因為語言不太好,陪我的女孩子會幾句很簡單的中文,但主要是英文,當然她不承擔翻譯任務,只是負責送站接站。有一次我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她送我到火車站。這個女孩就揮揮手和我說“Have a nice trip”,我心裡想,她在說什麼?因為我聽懂了“Have”和“Nice”,但是我不懂“Trip”的意思。於是,我就停下來和她探討她在說什麼。那個女孩也急了,她的中文不好,說不清楚。她也很好奇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為什麼我不懂呢?最後她說了一句不標準的“你走吧”,然後我就走了。

今天,我給大家講這個故事就是想告訴大家有的課程在學校裡面結束,有的課程到了未來的社會裡才能學得到,你都不知道在何時何地會突然發現這門課程。今天,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次送別,雖然沒有火車站,但等待著同學們的是另一個旅程。最後我不會像那個歐洲女孩一樣對大家說“你走吧”,我會說“Have a nice trip”。

謝謝大家!

致自由而無用的旅程|王安憶、蘇童的畢業致辭

文章來自北師大官方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自網絡

致自由而無用的旅程|王安憶、蘇童的畢業致辭

致自由而無用的旅程|王安憶、蘇童的畢業致辭

《中華文學選刊》

2019年第6期目錄

聚焦│Focus

新青年,新文學:當代青年作家問卷調查(下)

實力│Main Current

魯 敏 或有故事曾經發生(中篇小說)

選自《十月》2019年第3期

陶麗群 正午(中篇小說)

選自《湘江文藝》2019年第3期

林培源 神童與錄音機(短篇小說)

選自《廣州文藝》2019年第4期

中國臺灣|林秀赫 房間的禮物(短篇小說)

選自《山西文學》2019年第4期

鋒銳│New Wave

東 君 卡夫卡家的訪客(中篇小說)

選自《山花》2019年第4期

李靜睿 木星時刻(短篇小說)

選自《小說界》2019年第2期

勞佳迪 夜色無邊(中篇小說)

選自《作品》2019年第4期

非虛構│Non-fiction

袁 凌 寂靜的孩子

選自《收穫·長篇專號》2018年冬卷、《收穫》2019年第2期

讀大家│Reading Classics

葉兆言 生於1899年——納博科夫與他的同齡人

選自《揚子江評論》2019年第2期

書架│Book Shelf

葉廣芩 耗子大爺起晚了

選自《耗子大爺起晚了》

藝見│On Arts

阿 城 氣韻生動:漢代造型藝術

選自《曇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

中華文學選刊2019年改版擴容

以更豐富的內容服務讀者

每月1日出版,定價20元

郵發代號82-497

全國郵局均可訂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