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贈王安石一首詩,王安石卻為什麼笑歐陽修讀書不多?

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是一個心胸寬廣,喜歡提攜青年才俊的長者。他的弟子曾鞏在東京汴梁參加科舉考試時,結識了王安石,二人以文會友,互相欽佩,成為至交。1045年,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曾鞏到滁州向歐陽修學習古文,向老師大力推薦王安石的詩文,歐陽修讀了王安石的作品,讚歎不已,認為“此人文字可驚,世所無有”。歐陽修作品風行於世,王安石自然是爛熟於心。但王安石性格傲岸耿直,不願走捷徑去攀附前輩,以博得揚名進階的機會,所以他一直沒有主動去拜訪歐陽修。

歐陽修贈王安石一首詩,王安石卻為什麼笑歐陽修讀書不多?

歐陽修

1049年歐陽修回朝,任翰林學士修《新唐書》。1054年9月,王安石進京,任群牧司判官。此時的王安石政績斐然,文采名動天下。

1056年的一天,歐陽修邀請在京文化名流和王安石會面。這一天,是北宋文壇盛事,風雲際會。神交已久的歐陽修、王安石相談甚歡,惺惺相惜。

聚會之後,歐陽修寫下《贈王介甫》一詩,送給王安石。

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朱門歌舞爭新態,綠綺塵埃拂舊弦。

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罇酒曷留連?

歐陽修贈王安石一首詩,王安石卻為什麼笑歐陽修讀書不多?

李白雕像

詩的大意思是這樣的:您(王安石)的詩像李翰林(李白)一樣才氣縱橫,文章像韓吏部一樣流傳後世。雖然我已老去自覺雄心尚在,後起之秀還有誰能與您一爭高低?豪門貴族爭相欣賞新編歌舞,君子拭去綠綺琴上的塵埃,拂動舊弦。常常感嘆久聞大名卻無緣相見,今日相逢,把酒留連,好好暢談。

歐陽修這首詩對王安石的才華大加讚賞,引為知音,“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一聯更是希望在自己老去以後,王安石能領袖大宋文壇,開創文學盛世。

文壇前輩贈詩,王安石自然是仔細拜讀,然後寫下《回贈奉酬永叔見贈》一詩,送給歐陽修。

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

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

摳衣最出諸生後,倒屣嘗傾廣座中,

只恐虛名因此得,嘉篇為貺豈宜蒙。

歐陽修贈王安石一首詩,王安石卻為什麼笑歐陽修讀書不多?

韓愈塑像

這首詩大意如下:宣傳發揚孔孟道義的信心還在,但學習詩文已是力不從心。只盼有朝一日能夠學到一點孟子道義,終生豈敢奢望趕上韓愈?我提起衣襟跟在您的學生之後來拜訪,您倒履相迎熱情款待。我深怕因此得到虛名,您贈予的華彩詩篇實在是愧不敢當。

王安石詩的前四句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後四句則表示對歐陽修的尊重以及厚愛自己的感激之情。仔細品讀一下這首詩,王安石隱晦的表示並不刻意追求詩文留名於世,而是追求兼濟天下的偉大理想。這是讀書人的普遍理想,比如詩仙李白,其實極其不願意當詩人,沒有政治才能卻自詡為超一流政治家,夢想著宰執天下,建功立業。王安石這種以天下為己任,超古邁今的大政治家,自然不會以詩詞文章為主業,變法圖強,富國強兵,平定天下才是他的終極夢想。

歐陽修贈王安石一首詩,王安石卻為什麼笑歐陽修讀書不多?

謝朓雕像

歐陽修讀到王安石回贈的詩後,噗嗤一下笑了:“王介甫誤解我用的典故了,‘吏部文章二百年’,我指的是謝朓(南朝詩人,曾任尚書吏部郎,故稱謝吏部),沈約曾與之書,稱讚他的詩二百年來無此作也。如果是韓愈,在時間上來說,迄今何止二百年?”

這件事傳到了王安石耳中,王安石大笑道:“歐陽公讀書不多啊!”

王安石為何笑博學多才的歐陽修讀書不多?第一,歐陽修只知沈約贊謝朓之詩作“二百年來無此作”,卻不知晚唐孫樵也曾讚美韓愈的文章“二百年來無此文”。韓愈曾任吏部侍郎,世稱韓吏部,另外韓愈名氣比謝朓大的多。

第二,李白以詩聞名,韓愈是古文大家,一詩一文,再加上李、韓同為唐朝人,對仗更為工整。

歐陽修贈王安石一首詩,王安石卻為什麼笑歐陽修讀書不多?

王安石雕像

第三,即使是從時間上來講,韓愈生於768年,逝於824年,距1056年是232年,詩作之中取其整數二百年,是相當正常的事;謝朓生於464年,逝於499年,沈約生於441年,逝於513年,距1056年是五百多年了。還好那時沒有“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之說,不然王安石還得給歐陽修再加上這一句評語。

綜上所述,王安石理解為韓愈,是相當正確而妥帖的。

近年來,在語文考試的閱讀理解題中,不斷髮生文章原作者理解不了出題者意思的事情,引得眾人嘲諷“出題的人比作者更理解文章含義”。但就《贈王介甫》一詩而言,詩雖然是博學多才的歐陽修所作,但王安石更為博學,解讀也明顯更高一籌。

當然,這種小事完全沒有影響兩位文壇鉅子的交情,1059年,王安石《明妃曲》兩首詩問世,轟動東京汴梁文壇,梅堯臣、歐陽修、劉敞紛紛作詩相和,司馬光砸缸有暇,也跑來湊了一把熱鬧。在眾多和詩當中,以歐陽修寫的最出彩,老先生極為自得,喝醉了就要自我狂吹一番,真是可愛極了。

歐陽修贈王安石一首詩,王安石卻為什麼笑歐陽修讀書不多?

汴梁古城

北宋文壇,英傑薈萃,天才雲集,他們把酒臨風,吟詩填詞,相互唱和,如仲春百花齊放,又如夏夜繁星燦爛。

他們不知道,他們正站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後一個巔峰之上。

本文由“山楓說文化與歷史”榮譽出品,不經本人同意,切勿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