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腕錶 勞力士 百達翡麗 時尚 萬表世界 2018-12-09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在查看手錶的數據時,我們經常能看到某款表的機芯振頻是X赫茲(Hz),或者是X次/小時(vph/bph)。通常而言,這個數據範圍一般是2.5~5Hz,或者是18,000~36,000 vph。那麼,振頻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很多剛入坑的表友可能會覺得,振頻越高,就意味著手錶越精確。但反過來想,為什麼很多價格更貴的手錶,振頻反而會更低?為什麼勞力士、百達翡麗這種被公認為精準的品牌,很多表款的振頻都在5Hz以下?振頻越高,真的就越好嗎?

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破除這個迷霧。

什麼是振頻?

首先,振頻,即振動頻率,是指物體每秒鐘內振動循環的次數。而一枚機械錶的機芯,通常是由動力源(主發條)傳動裝置(齒輪系)調節裝置(擒縱機構,擺輪和遊絲)構成,動力從主發條經傳動裝置流向擒縱輪,通過擺輪的擺動,動力最終被精確地輸出;而每次擺輪擺動時,其遊盤寶石敲擊槓桿,解鎖擒縱輪,從而為再次鎖定之前的新振動提供動力。在機械錶中,這個過程每秒都會進行好幾次,這個頻率,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機芯的振頻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具體一點來說,擺輪的擺動有順逆時針這兩個方向,先是順時針旋轉,直到遊絲使其停止,然後馬上向反方向擺動,順時針擺一次+逆時針擺一次,兩次加起來就等於是一次振動,每小時的振動次數就等於振頻。從外觀上看來,整個過程就彷彿是遊絲在一翕一張地呼吸,擺輪隨著這呼吸在瘋狂地律動著。舉個例子,假如一個機芯的振頻是28,800 vph(4Hz),那就意味著每秒振動8次,等於是每分鐘480次,也就相當於每小時28,800次,這就是28,800 vph的含義。

石英與機械的區別

現在,我們已經初步明確了振頻的含義,但有些表友可能已經注意到,上面說的這些話都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機械錶”。那麼,石英錶有沒有振頻這個概念呢?兩種表的振頻有什麼差別?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答案當然是有的。首先我們來說機械錶,一般而言,機械錶的振頻在2.5~5Hz之間,通過常識也能想到,如果振頻過高,純粹由機械構成的機芯可不一定能夠負擔得起,說不定轉著轉著就崩了。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而石英錶則沒有這麼多限制,因為它們的動力調節來自於石英晶體振盪傳出的電子脈衝,而不是遊絲等機械零件,這跟石英晶體的切割及其本身的電壓特性有關,因此幾乎沒有負荷過度的風險。一隻普通的石英錶,振頻一般都能達到32,768Hz,這個振頻差不多是機械錶的1萬倍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相對於機械錶來說,這顯然已是一個天文數字了,但也還只是普通石英錶的水平。某些石英錶的振頻能達到262,114Hz,1955年的銫原子鐘,振頻更是達到了9,192,631,770Hz!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振頻的高低差距可以如此之大。那麼,這對於手錶有什麼影響呢?

振頻與精準

根據COSC標準,通過瑞士天文臺認證的機械機芯,可以將誤差保持在每天-4 / + 6秒的範圍內,相當於每年36分鐘;而石英機芯每天的偏差僅為0.007秒,即每年約25秒;JILA鍶原子鐘則將1秒的誤差範圍維持到了150億年,已經遠遠超出了地球存在的時間。這樣,結合上文提到的振動原理以及每種類型鐘錶的振頻差異,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振頻越高,走時就越準。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但是,這個定律只是純理論上的。在實際生活中,這句話並不是100%絕對正確。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解析一下。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實際上,只要留心觀察就能發現,振頻只是決定鐘錶精度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機械鐘錶中尤其如此。比如有些時候,狀態更加“穩定”的鐘表,反而會比振頻更高的鐘表更加精確——這就是為什麼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固定不動的時鐘往往會走得更準的原因。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因此,一隻鐘錶的精度,除了受到振頻的影響,還受到機芯整體抗干擾能力的影響,在面對各種複雜因素,例如溫度、摩擦力、重力、外來衝擊時,機芯能否強有力地抵抗干擾,和振頻高低一樣重要。理論上,在動力源恆定,溫度恆定,齒輪之間沒有摩擦力,零重力,無衝擊和無磁力的情況下,振頻低的機械錶一樣可以在精度上媲美振頻高的石英錶。但是,我們都知道,這種完美的條件是不可能存在的。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石英錶比機械錶準的原因之一,就在於能最大限度地抵抗各種因素的干擾——它的電壓可以保持恆定;重力和溫度都很難影響到它的振動。機械和石英機芯都需要經過專業調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但石英機芯天生就具有更高的潛在穩定性,這是機械錶沒法趕上的。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如果撇開石英錶,只拿機械錶進行互相比較的話,那抗干擾能力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在兩隻表的振頻差距很小的情況下,比如兩隻機械錶,一隻2.5Hz,一隻3Hz,它們在精度上的差異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機芯的抗干擾能力而不僅僅是振頻了。兩者之間使用的材料的差異、機芯構造的不同、製表師的調校等等,對精度的影響都同樣重要。有時候,出現2.5Hz的表比3Hz的表更準的情況,也不奇怪。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有很多精度很高的名錶,振頻卻並不是很高。例如Leroy Chronomètre Observatoire和朗格 Datograph Up/Down的振頻是2.5Hz,Ferdin and Berthoud Chronomètre FB1、高珀富斯雙陀飛輪、百達翡麗5905和江詩丹頓P5400S的振頻均為3Hz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而更低的振頻,通常也就意味著擺輪會更大,因為擺輪大的話,慣性就會大,擺動的頻率(振頻)相對也就更低。有些手錶故意以大型擺輪作為視覺賣點,它們的振頻當然也就不高,比如MB&F的Legacy Machine系列(振頻為2.5Hz)和Martin Braun Slow Runner 1(振頻為1Hz)。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除了這些走獵奇路線的錶款外,很多運動表或是工具表也都不是以高振頻著稱,比如愛彼皇家橡樹離岸型就是3Hz;勞力士曾經有一段時期修改真力時的El Primero機芯來作為迪通拿機芯,那時他們有4Hz和5Hz兩種規格可選,勞力士最終選擇了4Hz的版本,而這也並沒有妨礙勞力士手錶達到高精準度。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這些大牌們並不是傻子,事實早已證明,機芯的質量和調校水平對走時精度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振頻。

高振頻有什麼意義?

當然,如果其他一切條件都相同的話,振頻更高的機芯,理論上當然會擁有更高的精準度。不過,得注意,這是要付出代價的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這個代價就是:

一、在多數情況下,振頻高的手錶更容易壞。舉個例子,同樣是使用一年,5Hz的表會比4Hz的表多振動6300萬次——這個次數相當於大約三個月的4Hz振動,這就意味著會產生大量的額外摩擦,機芯自然也就更加容易損壞。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不過,有很多品牌都在想方設法地克服這一難題,想要做到兩全其美。比如,寶璣的Classique Chronométrie 772就採用了10Hz的超高振頻,並且為了兼顧耐久性,還使用了硅擒縱磁性樞軸來減少摩擦。蕭邦的L.U.C 8HF也達到了8Hz的超高振頻,它保護機芯的祕訣是將硅材質應用在擒縱裝置的衝動掛鉤和擒縱輪上,從而使得機芯能更好地抵抗磨損。可以看出,他們的共同思路都是利用硅的耐磨輕質的特性來彌補高振頻帶來的缺陷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二、這個也很好理解。由於高振頻意味著更高的耗能,所以動力儲備自然就會響應降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總而言之,就機械錶而言,無論是高振頻還是低振頻,都有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目前人們普遍認為,4~5Hz的振頻是最為適中的。

對計時碼錶的影響

這裡著重講一下計時碼錶。在使用計時碼錶紀錄時間間隔時,如果想要讓紀錄的時間更加精確,那麼高振頻就是必須的。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原理也很簡單,想象一下,現在你手上有兩把尺子,一把尺子的標記是100釐米,另外一把是1000毫米。儘管兩把尺子的測量範圍一樣長,但是使用後者測量得出來的讀數顯然更加精確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應用到計時碼錶和振頻的關係上也是如此,基本上所有的計時碼錶都能把時間測量到小時、分和秒,但如果你想要把時間進一步精確到秒以內,那麼需要的振頻就必須要更高

買手錶時,這個問題你有注意到嗎?

例如,4Hz的表每秒振動8次,這就意味著它的讀數可以精確到八分之一秒;5Hz的表每秒振動10次,也就意味著它的讀數可以精確到十分之一秒。其他的振頻以此類推。比如,積家的Duomètreà Chronographe的振頻為3Hz,它的能顯示六分之一秒的精度,真力時El Primero Striking 10th的振頻為5Hz,它能顯示到十分之一秒的精度。當然,這也需要錶盤刻度等其他因素的配合

總結

總結一下,振頻的高低對手錶精度有影響,但不是唯一的影響。而無論是高頻還是低頻,都有著自己的優勢和缺陷。因此,在選購或者評價手錶時,這個數據可以作為參考,但不宜盲目迷信追高。

你在選購手錶時,會不會考慮振頻呢?

萬表世界,全球名錶資訊互動平臺,致力於鐘錶文化傳播,做專業的鐘表媒體。(公眾號:watchmedia)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