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應該恢復“晨鐘暮鼓”

腕錶 齊武帝 旅遊 安廣祿 2017-04-03

在鐘錶、手錶發明之前,普通百姓掌握時間的方法是,晚上可以觀看月亮、啟明星、聽雞打鳴的聲音等;白天可以抬頭看太陽,日落日出是掌握時間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即使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手錶、鐘錶還沒有完全普及的情況下,“雞叫頭遍了”、“太陽一杆子高了”、“日頭偏西了”依然是較為常用的時間術語。

西安應該恢復“晨鐘暮鼓”

西安鐘樓

而在古代官府裡,有人專門負責用“圭表”或“銅壺”測出一個晝夜內從子時到亥時十二時辰的準確時間,然後擊鼓報時,以便讓民眾知曉。史載,齊武帝蕭賾( 483 年- 493 年)在位時,為了讓宮中所有人都能聽見報時聲,命人在景陽樓內懸一口銅鐘,並改為只在晚上擊鐘報時,首開“暮鍾”之先河。

後來,為了使鐘聲傳播更遠,除了銅鐘越鑄越大之外,還修建了較高的樓閣專門懸掛鍾,這便有了“鐘樓”。再後來又有了與鐘樓相對應的“鼓樓”,早上敲鼓報時,晚上撞鐘報時,所以漢魏時期最初的報時方式是“晨鼓暮鍾”。

到了唐代,報時方法變成了“晨鐘暮鼓”,並給報時增加了管理城市的作用。唐人李鹹用在《山中》詩中寫道:“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唐政府規定,實施晨鐘暮鼓,鼓響,城門關閉,實行宵禁;鐘鳴,城門開啟,萬戶活動,平民百姓必須嚴格遵守。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在《李娃傳》中這樣寫道:“久之日暮,鼓聲四起。姆曰:“鼓已發矣,當速歸,勿犯禁!”這裡所說的“犯禁”,即指暮鼓響後的“夜禁”。鼓聲一響,街上就禁止行人,違者稱為“犯夜”,要受到拘禁。西安城內保存至今,且完好如初的鐘樓和鼓樓就是這一歷史的實物見證。

西安應該恢復“晨鐘暮鼓”

西安鼓樓夜景

西安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老都城。古城在世界範圍內並不少見,但有明初修建的城牆、連接城牆的東、西、南、北四座城門的正樓、箭樓、閘樓(西安人統稱為“城門樓子”)、護城河、鐘樓、鼓樓等,至今保存如此完整的古都卻是十分罕見的。正是因為如此,盡力保護古城原有風貌,給後人留下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對西安來說,義不容辭,責無旁貸。近年來,西安在保護古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疏通護城河、修補坍塌的部分城牆,將整個城牆連接在一起等等,所有這些努力無疑對古城保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謂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說到古城西安,不得不提到西安的鐘樓和鼓樓。西安人對鐘樓、鼓樓情有獨鍾,民諺有“西安有個鐘鼓樓,半截還在天裡頭”。現代人也許覺得這話有些太過誇張,但只要你仔細想想,在沒有高樓大廈的古代,相對於低矮的普通民房來說,總高36米的鐘樓,通高34米的鼓樓,約相當於現在的10幾層樓高,說它們“半截還在天裡頭”實不為過。不信,你站在鍾、鼓樓下朝天上看,就不難發現,它們真的是半截還在天裡頭。

雖然現在的報時方法有N種,晨鐘暮鼓早已成為歷史,但筆者以為,古城重在一個“古”字,作為古城,西安有古城牆、有護城河、有城門樓子、有保存完整的鐘樓、鼓樓,若能恢復晨鐘暮鼓,無疑錦上添花。理由如左:

一、恢復晨鐘暮鼓,古城西安必將“有聲有色”,更具“韻味”。我們可以設想,每天早、晚,當悅耳動聽的鐘聲和悠揚的鼓聲飄蕩在古城上空時,今人似乎瞬間穿越到了古代,體驗一下古人的生活,這樣體會是何等美妙呀!如此以來,更有古城味道的西安又有那座城市相媲美?

西安應該恢復“晨鐘暮鼓”

西安城牆班禪門段

二、恢復後的晨鐘暮鼓,若能加以宣傳,必將成為西安一個新的旅遊名片,外地人來西安,就如同在泰山觀日出一樣,以能聽到晨鐘暮鼓為榮,那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到西安沒聽過古代的晨鐘暮鼓就等於沒有來過西安!”

三、恢復晨鐘暮鼓只是舉手之勞。和疏通護城河、修復城牆相比,恢復晨鐘暮鼓只需要有專人每天早晚花幾分鐘時間敲鐘擊鼓就OK了,用易如反掌、不盡吹灰之力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親,如果您覺得在下說得有那麼一點點道理,就請您轉發支持,為把古城建設得更加美麗而貢獻自己綿薄之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