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佳作再重溫

腕錶 寶璣 文物 黃金 大腕兒Weekly 2017-05-21

之前發過兩篇關於古董表的文章,發現大家對亨利慕時古董表的機芯很感興趣,特此找到一枚慕時家族於大約1905年為俄羅斯市場而製作的小三針懷錶與君分享。

舊時佳作再重溫

這枚懷錶外殼採用18K黃金材質,直徑56mm,並用獵表式的設計,與常見開面式懷錶不同的是它有一個額外的表蓋來保護表鏡,打開才能看到時間顯示。盤面是時分秒顯示的小三針,寶璣小時刻度,金質指針有藍鋼四葉草裝飾,白色琺琅質錶盤。其實琺琅在懷錶時代是錶盤的標配,相當普遍,不光有好的光澤質感,並且可以耐久保存。而現在由於錶盤製作工藝的提升和多樣化,製作成本高昂的琺琅盤反而在當代的手錶中極為少見了,身價自然也不菲。它有兩層底蓋,內蓋是專門用於保護機芯的,可以防塵防潮,這也是懷錶的通用做法。由於後蓋鉸鏈設計在六點位,這樣打開外蓋就可以將懷錶立在桌上當小型檯鐘使用,很方便。

舊時佳作再重溫

接下來我們來欣賞這枚機芯,它的處理很德式,採用三分之二夾板,黃銅鍍金(鍍金能夠防止銅的氧化),表面做了磨砂處理,而機芯幾顆重要的紅寶石軸承也有黃金套筒,擺輪夾板有很古典的雕花裝飾,雖有歲月的痕跡但保養得不錯。金色的夾板,有著磨砂啞光的質感,散發著極為特別的內斂和華貴。雖然如今在高級製表中夾板裝飾幾乎都是日內瓦條紋的天下,磨砂的做法很難在諸多大品牌的機芯中看到,但是不少獨立製表人依然對它青睞有加。其實亨利慕時的當代作品也是偶有呈現,最好的例子就是其代表作endeavour perpetual Calendar的HMC341萬年曆機芯,就曾有過磨砂版,值得注意的是其表層不再是鍍金,而是整枚機芯夾板都是用18K金製成然後表面再做出磨砂的質感,不光有古董機芯的神韻,細節與修飾也更加精美。

舊時佳作再重溫

今年的SIHH更進一步,亨利慕時將這枚機芯用在大放異彩的萬年曆經典Heritage限量上,在諸多細節上沿用懷錶的設計,琺琅鑲鑽的雕花外殼配上白色琺琅錶盤美得攝人心魄,金制的磨砂機芯更是增色不少,我想假如換成常見的日內瓦條紋,豈不少了這番古雅味道。

舊時佳作再重溫

仔細的讀者是不是對於這款懷錶的盤面簽名好生奇怪,為什麼不是H. MOSER & CIE.,而是CHRONOMÈTRE,這才是本文的重點。這枚表有一顆堪稱豪華的心臟,且看它的擒縱部分。雕花擺夾板之上的鵝頸微調可以提升機芯裝殼後微調的精度,碩大的開口式擺輪是採用可以抗溫差補償的兩種金屬製作,並有多顆螺絲進一步微調。它的擒縱結構(圖片未能呈現)並沒有用傳統的瑞士槓桿擒縱,而是採用更加古典的衝擊式擒縱(Pivoted Detent),常常出現在航海天文鐘上,其傳導結構摩擦更小、動力傳輸效率更高,同時可調整的部位更多,因而可以調得更加精準。當然缺點也顯而易見,更加依賴製表師的人手調校。如今隨著零件加工精度的大幅提升,槓桿擒縱成為主流,只有極少數的技藝高超的獨立製表師還依然鍾愛這一古老的擒縱結構。此外,從圖中我們還能比較清楚的看到它的藍鋼遊絲,並非常見的平遊絲或者寶璣遊絲,而是採用圓柱遊絲(helical balance spring,也可叫燈籠遊絲),這種更加立體的遊絲有更好的同心性和等時性,但是對製表師的調校要求也更高,所以即便是在當代圓柱遊絲也是隻會在極少數的高複雜手錶機芯中偶爾出現。

舊時佳作再重溫

以上的種種不同,加上有經驗的製表師的裝配與後期精準調校,造就了這枚天文臺級的懷錶。當時也只有獲得瑞士天文臺的認證,才有資格在錶盤上寫上CHRONOMÈTRE這個單詞。這個天文臺認證和現在大家熟知的COSC瑞士天文臺認證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概念,水準更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在當年,可以獲得CHRONOMÈTRE的認證,不光需要優異的結構和精良的製作工藝,更需要大師的後期完美調校,可謂是頂級精準機芯的代名詞。但是像這樣只寫CHRONOMÈTRE卻不寫品牌名的做法,在古懂表世界裡不算常見(亨利慕時品牌簽名刻在了這枚懷錶的錶殼和內蓋上)。但是假如聯想到去年那枚沒有品牌名沒有刻度僅有大三針的Concept Watch,是不是有種品牌基因一脈相承的感覺呢?

舊時佳作再重溫

古董懷錶圖片來源:安帝古倫拍賣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